把失败看作磨炼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过去的失败,但老前辈不同,他们现在的成功都是基于过去的失败,而且目前的成功是他们感到骄傲的,所以对自己的失败更津津乐道,以此让别人了解他的努力。因此,不要以为自己在揭人疮疤而不敢问,要大胆地向对方讨教。
向充满信心的老前辈请教失败的经验,同时也要知道他们以何种方法来克服失败。在听了他们的谈话之后,你会发觉:他们现在成功了,但从前亦有黯淡、失败的时刻。了解了这一点,你不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卑感也会减轻而产生信心,且内在的精神力量也会高涨。从他们的失败中,你可以掌握工作上的正确方向,不致徒劳无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贝多芬在遇到困难时,好几次想自杀以结束生命,但他毕竟没有这么做,即使在他耳聋了之后,他仍未放弃生存的权利。
他把一切的坎坷不幸归之于命运,认为是上天对他的磨炼,上天为了降大任于斯人,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很多宗教都灌输教徒这样的信心,使人从不幸的状况中重新站立,慢慢恢复。
凭着这种想法可以激发自己的勇气,完成工作,或是情绪低落时的一种自我安慰。
给自己一个“大义名分”,解释目前的失败或不幸,肯定自己的存在,接纳现在失意的自己。如此一来,积极心便会开始发生作用了。
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听他人谈成功的经验、喜欢听成功的实例,而忘了问失败的关键。属于软弱型的人在听过别人的成功之后,都会自叹弗如,觉得自己不如人,致使自卑感更加深重。
不拘于“偶然”的成败
明人吕坤说,事有当然,有自然,也有偶然。有见识的人做事,都是尽力按应该的做法,即“当然”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而对于偶然发生的情况,不要被它迷惑,干扰自己做事。
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如“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偶然白捡个兔子,就死抱着“偶然”不放了,放弃了原来“靠劳作致富”这个“当然”。结果呢,田荒了,兔子也没有再来。
可见,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把握好“当然”、“自然”和“偶然”。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不言而喻的。“强扭的瓜不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光有成功的愿望是不行的。比如打仗,自己力量太弱,非要跟强敌硬碰硬,非输不可,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避敌锋芒,寻找敌人的软肋出拳,慢慢积小胜为大胜。毛泽东在井冈山时的兵法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还有,有时在努力的过程中,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来可能成功的事做不成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只好重作调整。比如大家知道的李文华老师,原来和姜昆合说相声,在相声舞台上一步步走向更大成功时,发现得了喉癌。李文华装上了人工喉管,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潇潇洒洒说相声了。他尽了“当然”,但也不得不“听其自然”。这些年,我们看到他又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做广告,或给相声段子配默声表演。他顺其自然,在积极寻求另外的发展之路。
李文华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听其自然”并非“听天由命”,只要在不违背自然的前提下,一个人的成功之路仍是宽广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不必因此而灰心。放弃在另一条路上“尽当然”的努力。
在处理“当然”、“自然”和“偶然”的问题上,吕坤尤其对“泥于偶然”的人提出了批评。他说,这样的人,不但“偶然”得不到,连应该做的“当然”也一并失去了,真是可悲呀。
拘泥于偶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遇到失败和犯错误。再高明的骑手,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常胜将军也有可能打败仗。这时候绝不可惊慌失措,一蹶不振。你只需坚定地继续努力,就能走出失败和错误的阴影,重铸辉煌。
现实生活中,有的年轻人高考落榜,就走上轻生的不归路;有的人一次生意失败,就萎靡不振;有的人遭遇几次退稿,当作家的梦就幻灭……这样的人太看重了生活中的“偶然”因素,他们的命运是可悲的。
歌手刘欢有一首歌是唱给那些下岗的人,这首歌叫《从头再来》。这首歌表达了一种信念:对生活中的挫折,无需悲观,这不过是偶然的事件,人要坚定自己的意志,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中又走入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把胜利和成功看作命运的偶然的赐予,把失败和挫折看作生活对我们的考验,永远不放弃朝着理想“尽其当然”的努力,这样,我们才会获得梦想的成功。
厄运不会长久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有一个女人,她已经34岁了,过着平静、舒适的中产阶层的家庭生活。但是,她突然连遭四重厄运的打击。丈夫在一次事故中丧生,留下两个小孩。没过多久,一个女儿被烤面包的油脂烫伤了脸,医生告诉她孩子脸上的伤疤终生难消,母亲为此伤透了心。她在一家小商店找了份工作,可没过多久,这家商店就关门倒闭了。丈夫给她留下一份小额保险,但是她耽误了最后一次保费的续交期,因此保险公司拒绝支付保费。
碰到一连串不幸事件后,女人近乎绝望。她左思右想,为了自救,她决定再做一次努力,尽力拿到保险补偿。在此之前,她一直与保险公司的下级员工打交道。当她想面见经理时,一位多管闲事的接待员告诉她经理出去了。她站在办公室门口无所适从,就在这时,接待员离开了办公桌。机遇来了。
她毫不犹豫地走进里面的办公室,结果,她看见经理独自一人在那里。经理很有礼貌地问候了她。她受到了鼓励,沉着镇静地讲述了索赔时碰到的难题。经理派人取来她的档案,经过再三思索,决定应当以德为先,给予赔偿,虽然从法律上讲公司没有承担赔偿的义务。工作人员按照经理的决定为她办了赔偿手续。
但是,由此引发的好运并没有到此中止。经理尚未结婚,对这位年轻寡妇一见倾心。他给她打了电话,几星期后,他为寡妇推荐了一位医生,医生为她的女儿治好了病,脸上的伤疤被清除干净。经理通过在一家大百货公司工作的朋友给寡妇安排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比以前那份工作好多了。不久,经理向她求婚。几个月后,他们结为夫妻,而且婚姻生活相当美满。
有位名人说过:“没有永久的幸运,也没有永久的不幸。”你看,厄运真的不会长久延续下去。这个例子足以印证这句名言。厄运虽然令人忧愁,令人不快,甚至给人不断的打击,但厄运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它不会持久存在。
所以那些接二连三地遇到倒霉事件,哀叹自己“倒霉透顶”的人,一定要相信——迟早一天会转运。
不得意是大得意的转机
有一位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不得意时,只要把头抬起来,不但能变成得意,而且还能变成‘大得意’呢!”原来,他所说的“不得意”与“大得意”,是指文字上的笔划之差:“不”字的一竖看起来好像下垂的头,把这个“头”抬到上面来,就成为一个“大”字。
事实上,这个奇妙的比喻跟心理学的原理,具有不谋而合的妙处,因为在人类的心理现象里,有一种“过量补偿”的作用,即弥补弱点的倾向。有时补足了弱点以后,尚有剩余之量,就会向优点的方向延伸。
因为人在被逼时,有时会产生极意外的力量,会想脱离而拼命地去挣扎,一种不肯认输的热情会涌现出来。这种斗志在普通人看来,有时会产生被认为是奇迹一般的现象;从潜在能力的角度来说,这不是奇迹,而是必然。对于过去被认为什么事都无法做成的人,突然做出了了不起的事,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不管什么难关,只要有热情和欲望,都可突破。
人生就是这样,能使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很多,这些机会大多出现于人处在逆境时。如果顽强地把自己置于逆境,斗志和热情燃烧起来就会产生力量,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一旦经过这种阶段,人类生命的发动机就会启动,自信也会产生。面对下次更高的目标,挑战的勇气也会涌出,就会燃起向目标挑战的欲望。
现代的青年都会有“只要在某家公司有个固定的工作,能够安稳地做下去就可以了;有了适当的工作,又有适当的收入和适当的娱乐,人生能这样也就够了”的思想。这是因为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不必冒险去开拓自己所喜欢的路”,以及只求过着安逸人生的人太多的缘故。
像这种缺乏进取心,是不可能产生任何伟大的事物来的。有句谚语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不以必死的决心去接受挑战,就绝不可能得到任何伟大的事物。能抱着必死的决心,在人生旅途上反而能成功。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战场上尤其是如此,越怕死的反而越容易死,而那些决心拼死而去搏斗的人,却能意外地生存。在碰到人生大困难时,有时会开拓出生存之路来。像这样在大困难中生存过的人,往后的人生就全更明朗、更光辉。
不以必死的决心,就不能捕捉到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的机会并不多,机会应该靠自己去创造。
你应该大胆些
杰克住在英格兰的一个小镇上。他一直向往着大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海边,那里正笼罩着雾,天气寒冷。他想: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吗?他的希望和失望落差很大。他想:我再也不喜欢海了,看来幸亏我没有当一名水手,如果是一名水手,那真是太危险了。
在海岸上,他遇见一个水手。他们交谈起来。
“你怎么会爱海呢?”杰克问,“那儿弥漫着雾,又冷。”
“海不是经常都冷和有雾。有时,海是明亮而美丽的。但在任何天气里,我都爱海。”水手说。
“当一个水手不是很危险吗?”杰克问。
“当一个人热爱他的工作时,他不会想到什么危险。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爱海。”水手说。
“你的父亲现在在何处呢?杰克问。
“他死在海里。”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里。”
“而你的哥哥?”
“当他在印度的一条河里游泳时,被一条鳄鱼吞食了。”
“既然如此,”杰克说,“如果我是你,我就永远也不到海里去。”
水手问道:“你愿意告诉我,你父亲死在哪儿吗?”
“啊,他死在床上。”杰克说。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这样说来,如果我是你,”水手说,“我就永远也不到床上去。”
菲尔德爵士曾说过:在懦夫的眼里,干什么事情都是危险的;而热爱生活的人,却总是蔑视困难,勇往直前。
想像一下哥伦布和水手离开故乡安全的海岸时,所感受到的焦虑与恐惧。他们心知自己很可能迷失在世界的边缘,永远回不了家,但这并未阻止他们的航程。同样的恐惧和不安也曾在无数先驱者心中盘桓,却未让他们放弃探险:登山队员不会因害怕而放弃登山;海洋学者也不会因忧虑而放弃潜海;飞行家不会放弃登上青天;自然学者也不会放弃旅行;洞窟研究者不会因不安而不再进入洞穴;太空人也不会因恐惧而不再登上火箭……即使他们在这段过程中经历慢慢饿死的恐怖,完全迷失了方位,因酷热严寒而不支,在空中被炸成碎片。在追求新大陆、新知识,探索其他人视为当然或不愿质疑的真理过程中,或挣扎在死亡边缘时,他们也求仁得仁,不会懊悔。
冒险意味着尝试新的、不同的、未知的事物,我们无法预测结果如何。但有时不论结果如何,都该冒险,恐惧是面对未知时的正常反应,恐惧却依然冒险,就是冒险的真谛。最佳的冒险者只会问:“我有什么可损失的呢?”他们的心态是,就算他们不能成功,至少尝试过了。法国作家纪德曾说过:“若不离开海岸,是永远不可能发现新大陆的。”
你应该大胆些!再大胆些!大胆意味着慎重的决定,每时每刻将自己所能完成的目标定得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