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这一咋咋呼呼,却引发了代善的注意。
代善这个时候脸色平静地问这范文程:“范文程!你刚刚说的,古今未有是什么意思?”
但是代善自己也感觉奇怪,他之前也并没有了解过中国历史,实际上他只是对游牧部落各种联合或分治有所了解,甚至到了大清建立以后家族主导政权,代善也是只管管理军队,虽然说读过一些中国的史书,但他也没怎么所以对八王共治的事情也不是特别的奇怪,甚至觉得范文程这个举动有些不同寻常。
范文程被问到这个问题,他也是很奇怪,不过这个时候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毕竟这是他自己惹出来的事情,然后他就说道:“礼亲王,奴才是这么理解的,臣出身关内,略读诗书,自然知道华夏自夏禹开始,便是一个君王做公,掌天下之兵,可号令全国,臣子领命,兵卒为其效力,此天地之君君臣臣,伦理纲常也。到了周时,便是上面称天子,号令全国,可以分封诸侯,这些诸侯平时可以协同为天子作战。此后秦始皇扫六合,统一中原天下,自称始皇帝,是故帝王之始也。泱泱华夏,已到共和行政的也就是西周厉王时期的共和纪年。”
范文程就这么讲完了,然后就是一阵尴尬。
代善听着也听不懂,这着实难为他了,本来就是个糟老头子,学起满文都头大....虽然说有曾子七十而始学的说法...
代善羞怒,厉声叫说:“狗奴才,说重点!”
范文程被震这一下之后,也不敢拽文了,“就是说,共和行政在历史上也只有两个人执政,现在大人您要搞出八王共和行政,这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先例,还请您慎重考虑。况且先皇新丧,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过渡期,贸然弄这个,可能把大清现在的大好形势搞坏了,还请您暂时维持现有的大会制度...”
代善明白了,这个从太祖时期就追随着大清脚步的老臣,现在是准备当个保守党了?要固守祖宗成见,来给人添堵了呗?
希望这不是汉人投降官僚的普遍想法。
范文程就被扔在一边。
他资历再怎么老,到底是个汉人,不支持自己,那代善感觉也没有听他话的必要。
之后就是喜闻乐见的翻译环节。
等到代善好不容易把这件事情跟跪在外面的汉官讲明白之后,宁完我出来说:“臣反对!礼亲王要做的事情,和现在大明的各路总兵听召不听宣的情况何其相似!如果他们各管一处,那么就有顾及自己利益而出现意见不统一,甚至于出现类似拥兵自重的情况!臣请礼亲王三思!”
其他人感觉很有道理,而且也不触及自己利益,这个时候也是齐声说:“臣附议!”
代善心想这事估计要黄。范文程一个人反对不要紧,但带来的所有汉臣都不同意,这就很难做了。
本来代善开这个会议就是准备保留皇太极当政时期的立下的政策的,然而各王结果却意外相同,各族都强烈要求自己部族利益,中央朝廷的一样也不是特别够,更多的是做个部族首领,皇太极还没有完成整合就去世了,虽然此前都是没有先例的,但是他们如今的意见一致,就很难搞,才扔出来让汉人大臣来改变票数。
皇太极之前也是搞出来一个重视汉臣的操作,
让那些投降的汉臣逐步的走进大清的政坛,逐步参加国家决策。
现在全体反对,虽然说是可以扭转这种没有先例的这个看似荒谬的决策,但是如果他们都是全体反对,那这又间接的说明了,大清对汉臣的掌握度不够,还可能有一种更严重的情况,汉臣对大清作为朝廷没有更大的认同感。
这是一个相当矛盾的情况。虽然说代善更愿意让这个荒谬的决议无效,他知道,刚才宁完我的这个举例的判断也是相当有道理的,但是这个时候他就下不来台了,他认为这个时候,汉人至少得保持一部分人反对一部分人同意,然后这种情况做再做一个讨论,然后再让这个讨论无效,这个是这个决议了,应该是讨论结果的一个正常的流程形式。
但是这个时候全体汉城集体反对,这种情况确实超乎反常了。他就下不了台,所以代善这个时候必须表现出支持以满族为首的东北少数民族联盟的决议,不然自己有可能就会无法确立大型的权威,
否则的话,大清的国家的凝聚力也会进一步下降,到时候汉臣也有可能会重新倒戈回明国蛮子那里。
所以对于以代善为首的和硕亲王高级干部,这个决议的成不成,在这个时候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代善作为一个大清朝廷的决策者,他不得不重新确立起对汉人的权威,这个时候他已经把这件事情当成了关键。
“都反了不成,你们这些汉人,我刚说这些你们这汉人都一起反对了?”
“礼亲王,奴才不认为中央分权对大清有任何好处!况且你这么做,对得起先帝对你的信任?现在先帝新丧,一切应该从稳出发!”
范文程也是资历老,皇太极先帝跟他说话都得敬他三分,所以范文程只要说话不要太出格,代善也不能拿他怎么样,最多不理他就是了。(除了豪格有泡范文程小妾的不良记录,后面他也挨罚了)
这事儿就更麻烦了。明朝那边已经展开了对流寇的袭扰工作,短期内遏制住了他们的进攻,一旦流寇平定,大秦这个时候八旗军队在休整不说,现在的政治风波已经有演变成夺权风暴的迹象,一旦明国缓过劲来,把辽东军队整合起来集中对付大清,大清就再也没有南下的机会了!
大清八旗兵丁本来就没几万了。
要知道之前大清入侵四次全都是趁着明国剿灭流寇前夕,北疆兵力空虚,才来劫掠的!
范文程很清楚这一点,而作为当事人的和硕八大亲王会不清楚?好歹上位这么多年了!
但大清内部不团结怎么办?到时候出来的时候怕不是连三万铁骑都凑不到,对付大明?打流寇都够呛!
而且听北京的线人说锦衣卫指挥使每天都调固定的时间出入承天门,有可能是作为操练新的军队的代表!战斗力未知的情况不能轻举妄动!
须知狮子搏兔,亦尽全力!
现在他们用兵谨慎,实在是因为局势不明朗,准则还是三国演义。
后面一片石之战后,清军直接疯狂分兵,骄狂浪战,然而当时明军实在太菜,望风而降,这样的打法给八旗自己一个错觉:
“满洲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历史上最大的笑话。
都是两边肩膀带个头,战力再差都不可能如此,何况还没有技术代差,实在是因为明军已经没有战斗意志了。
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大清上下还是很有危机感的,即便经历过松锦大战也一样如此。
这是一个健康而现在还很团结的政府。缺的只是人力,而人力正是清朝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在皇太极能够暂时性稳住各部族随军作战的时候,维持他建立的制度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范文程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提出来求稳为主。
随后范文程也不管满族贵族他们怎么说,就这样娓娓道来,分析了现在大清所面临的问题,很快再次获得了汉人官员的共鸣,而且经过翻译,满洲也开始改弦更张,甚至直接和代善提出...最后代善也没办法。
人家说的一套一套,而且也是主张维持原来的制度,而且他也表态了,不是针对贵族,而是出于维护局势稳定的目的,代善也没有用强制手段镇压汉官的理由。
代善也有台阶下了,毕竟自己的一方也倒戈了。他朗声用满语说:
“好!就依众位之言,老夫会把它拿给其他亲王的,我老了,做个传话的就好”
开始了。
这场辩论以保存原有体制的结果而告终。由于在场的人没有锦衣卫密探,因而各种内幕自然无从被别国知晓。只知道关外的大清国在皇帝驾崩之后没有改变原有的策略,继续推行侵略袭扰政策。
不会有人知道,在这东北辽土之上,有过平等协商和民主共和的光芒曾经闪烁过。
自然无从讽刺,因为他是蛮夷,有什么幺蛾子都是异态转正常,什么都可能想出来。
体制已经确定在短期时间不会改变,那么就是分政治遗产的环节了。
按照汉人的说法,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下一个继承人必须要尽快确定下来,当然在场的各位大首领们也都清楚这一点。
大清还未实现中央集权,游牧民族的领导者,靠着的就是丛林法则,要有足够的力量来控制宵小让足够强硬的手段以求联盟不发生动乱,保持现有局势稳定。
代善虽然已经隐退,但他也有正镶两白旗在手;而且多尔衮,多铎,豪格也各带领着两旗人。
这还不包括大清去用政治联姻团结的各个蒙古和布里亚特部落。
所以要拿到新汗的大位,竞争者就得着手拉拢其他部落,当然最好能够去团结代善,大哥说话好歹有点分量。
摩肩擦掌吧,未来的荣耀要靠你的嘴皮子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