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于生活在抱怨之中,却忽视了抱怨带给自己的巨大危害。抱怨的实质就是对别人提出不满、批评、指责,甚至是诅咒和谩骂。中国有句谚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职场中,无矛头的抱怨伤害了老板、上司或同事,这就不是有碍面子的小问题,而是影响个人前程的大问题。如果因为一些于事无补的抱怨,给自己带来祸端,那实在是得不偿失。
李青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她每天工作都阴沉着脸,总是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熟悉她的人似乎从来没有听到她说过“今天真高兴”之类的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话。上班总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总是在不停抱怨。有人问她:是因为她不喜欢这份工作吗?她也回答不上来,这已经是这一年的第四份工作了,似乎以前的每份工作都不如她意。
她的一个同事说:“我相信李青在我们公司干不长。”她的同事分析原因说:“她整天抱怨自己的工作,从她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在抱怨,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长期相处。”
我们是否非得选择抱怨来平衡我们的情绪呢?抱怨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呢?抱怨者的结局已经很充分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越是抱怨越是难以平衡情绪,越是抱怨越会引起他人的厌烦。抱怨者不仅是在破坏自己的形象,还是在败坏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严重的是在自毁前程。
有两个客观情况摆在我们面前: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怨言,世界的现状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模样。当我们把焦点锁定在我们所抱怨的事情或关注点上时,我们的视野将不会聚焦于一个健康、快乐与和谐的世界。但是,我们需要一直抱怨下去吗?我们有力量去改变自己的世界。为自己制订“工作日不抱怨”计划,我们会发现不抱怨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和谐。
我们也许还在抱怨工作的环境如此压抑,老板的折腾如此之多,与同事相处如此紧张等,在此时,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工作日不抱怨”计划。在一周内的40个小时工作时间内,时刻监督自己,不对环境抱怨,不对老板抱怨,不对同事抱怨,将“不抱怨”贯穿自己一周工作的始终。当我们不抱怨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自己的工作心态更加平和,自己的工作效率大为提升。总之我们会发现,工作的世界因为不抱怨而改变。
当我们制订“工作日不抱怨”计划后,我们从对工作的“抱怨”到“不抱怨”大抵会经过如下四个阶段:
1.不明白自己一直在抱怨,这就是“无意识的无能”阶段。在每天的工作中,我们被抱怨所包围,但我们已经对抱怨声习以为常,并不认为抱怨过多,也不认为抱怨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我们具有纯粹的潜力,准备创造伟大的作为。只要我们愿意按部就班、往前推展,一步步走下去,就有振奋人心的新远景等着我们去探索。
2. 清楚自己一直在抱怨,这就是“有意识的无能”阶段。蓦然回首时,我们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抱怨为自己添置了发展和进步的障碍,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发现抱怨竟然有如此的弊害。在这个阶段,我们对抱怨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下定决心要摒弃抱怨,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准备。
3. 努力使自己做到不抱怨,这就是“有意识的有能”阶段。不能让抱怨的情绪一直追随自己,在工作中以行动拒绝抱怨。当每次发出不必要的抱怨时,就要及时在内心纠正自己。在这个阶段,我们以实际行动推开抱怨,试图改变多年抱怨的习惯,让不抱怨成为自己的工作主旋律。
4. 不抱怨已经成为自己的习惯,这就是“无意识的有能”阶段。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使自己抛弃抱怨的习惯,让不抱怨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发现不抱怨的世界原来如此美好。
在我们制订了“工作日不抱怨”的计划后,以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的抱怨习惯,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工作世界因为不抱怨而发生了质的改变。尝试制订你的“工作日不抱怨”计划,你的世界一定会因此而有所改观。
没有业绩,感恩便成为侈谈
一名对企业心怀感恩的员工如果做不出优秀的业绩,那么感恩对他来讲便会成为一种侈谈。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听一个人所说的,而要看一个人所做的。在职场中也是如此,业绩是检验优劣的首要标准,是证明能力的重要尺度。一个员工是否优秀,关键要看他所创造的业绩。
在工作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看到一些平庸的员工,他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从不打算去尽力创造骄人的业绩,这样的员工绝不是对企业感恩的员工。在职场中,你的业绩就是你的武器,只有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的业绩,你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秀员工和感恩之人。相反,只有花架子而无真本领的人,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赏识。任何看起来华丽但无实际用处的外在因素,都不能够决定我们的内涵与价值,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与感恩,唯有靠真本领取得过人的业绩。
老张是个退伍军人,几年前经朋友介绍来到一家工厂做仓库保管员。这家仓库的管理人员刚刚“下岗”,因为仓库失火,公司损失很大,但是那位管理人员仍然振振有词:“仓库东西那么多,天气又那么干燥,失火是难免的!”
后来,老张接受了这份工作,工作其实不繁重,无非就是按时关灯,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等,但老张做得十分认真。他不仅每天做好来往工作人员的提货日志,将货物有条不紊地码放整齐,还对仓库的各个角落进行打扫清理。
3年下来,仓库没有发生一起失火失盗案件,其他工作人员每次提货都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所要提的货物。在工厂建厂20周年庆功会上,厂长按老员工的级别,亲自为老张颁发了5000元奖金。很多老职工不理解,老张才来厂里3年,凭什么能够拿到这个老员工的奖项?
厂长看出大家的不满,说道:“你们知道我这3年中检查过几次咱们厂的仓库吗?一次也没有!这不是说我工作没做到位,其实我一直很了解咱们厂的仓库保管情况。作为一名普通的仓库保管员,老张能够做到三年如一日不出差错,而且积极配合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对自己的岗位忠于职守,比起一些老员工来说,老张真正做到了爱厂如家,我觉得这个奖励他当之无愧!”
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能够以感恩为动力,以负责的态度投入工作中,就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相反,如果只是敷衍和应付自己的工作,再拿手的事情也会做得一团糟。
业绩是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得以发展的最根本保证,因此只有业绩才是评价企业或员工个人成就的主要标准。只会空喊口号的人不会得到组织的青睐,只有能干出业绩的人才会得到企业的重视。
工作中,所有人看重的是业绩,要的是结果。在工作中不解决问题的人必定完成不了业绩。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就应当认清自己的工作使命,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结果带给组织。
全国劳动模范窦铁成只有初中文凭,但他以一颗对企业感恩的心,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成长为新时期中国的“金牌员工”,被认为是现代产业工人的楷模。
在铁路电气和变配电施工的技术方面,窦铁成是“问题终端解决机”。有技术难题,大家只要拨打老窦的手机号码,难题往往迎刃而解。许多问题,他不需要去现场,只要听人讲解大概情况,就能很快找出症结所在。
窦铁成能练成这样“出神入化”的技术本领,与他的努力与刻苦是分不开的。他仅有初中学历,文化基础很薄,却自学掌握了大量电力学知识。六十余本、百余万字的工作学习日记,是他孜孜不倦学习的见证。而从一个普通的电工成长为知识性高级技师,其间付出多少努力也许只有窦铁成自己才清楚。
2006年7月,窦铁成参加浙赣铁路板杉铺牵引变电所施工工程。这个变电所是浙赣铁路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变电所。施工过程中,变电所的变压器引入导线设计要求为铜板双导线,但国内没有这种产品,交工日期已经逼近。大家把目光投向了老窦。
在巨大的压力下,连续5个晚上,他在宿舍光着膀子写写算算,反复推敲,“简化结构,保证功能”的产品加工方案终于出炉:利用现场既有的铜排、铜螺栓等材料,加工制作出符合技术和功能要求的全铜间隔棒,完全达到技术指标。
窦铁成以卓越的业绩证明了自己。由他负责安装的45个铁路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称号。参加工作30年间,他提出实施设计变更6次,解决技术难题52个,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10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及节约成本1380万元。正是凭着不断解决难题的一股韧劲,窦铁成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只有不断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我们才能赢得佳绩。在事业的乐章里,永远没有休止符,除非你的事业已经终了。一名懂得感恩的人自然不能沉浸在昔日的卓越表现里,停止前进的脚步,因为停止进步、没有业绩恰恰是一个人的感恩之心正在淡化的表现。
心怀感恩,让我们懂得不仅要具备回报的心意、说出感谢的话语,还要拿出实际行动,尤其是拿出业绩来,证明我们不但是知道感恩的人,而且是能够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