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设现代农业涉及的因素较多,具体可以概括为四大目标和四大衡量指标。
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是要使农业变为比传统农业更为发达的一种农业发展形态。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农业应当具备一些传统农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如果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描述,现代农业可以理解为"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形态。其中,高产出是目标,产出低的农业是传统农业而不是现代农业;高投入是手段,没有高投入,就难以实现高产出。高产出的内涵应当比较丰富广泛,应当包括产品的数量多、质量好、农民的收入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好。
归纳起来,建设现代农业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的数量;保证农产品供给的质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现代农业形态的判断,从根本上说,应当是基于这四大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四大目标是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至于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这四大目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则是现代农业的外在特征。
现代农业的四大指标用于衡量以上四大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可以利用四个方面的指标,即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和资源利用率。
(1)资源产出率包括土地单产、饲料转化率、水资源产出效率等。资源产出率高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特征,这意味着使用同样的自然资源投入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者使用较少的自然资源投入生产出同样数量的产品。这样,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就可以提供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食品消费需要和工业原料需要。
(2)劳动生产率直接与农民的收入有关。劳动生产率不高,农民的收入就无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必然高,因为生产者自给自足的数量是有限的,多生产出的东西必然要销售出去。但是,反过来却不能成立,即商品率的高低并不能明显地反映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直接与产品的可用性和人们的健康有关。质量和数量也有密切的关联性:质量有严重缺陷的产品,至少等于是次品,减少了可用的数量。更严重者还起到反作用。根据具体产品的不同和健康要求的不同,衡量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一定的技术参数。
(4)资源利用率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与农村的多功能性。一些本来荒废的资源,例如荒山和水面,利用现代农业措施就可以将其转化为资源,从而提高了资源的数量,减轻了对原有资源的利用压力。另外,一些农产品副产品例如秸秆和牲畜粪便,在没有利用的情况下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但是如果采取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转化利用的话,就可能变废为宝。在农业与农村环境形成了优美的景色时,又可以为开发观光旅游农业提供契机,使得原来没有利用或者利用不充分的农业与农村资源产生出价值。反之,那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的生产方式是不能认为是现代农业的。
要实现现代农业的四大目标还需要具有四大条件,即实现现代农业的具体途径、条件和措施,在这一方面各国各地区都有所不同。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农场经营是现代农业,荷兰和以色列的集约经营也是现代农业。但是,还是可以从中总结归纳出一些共性来的。这些共性特征和条件包括四个方面:设施装备发达、生产技术先进、组织经营高效、服务体系完善。
设施装备发达表现为农田基础设施好,排灌条件优越,机械化程度高,设施农业先进,农业投入品质优价低等。生产技术先进表现为有高产优质良种,先进科学的生产方法等。组织经营高效是指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管理水平高,供、产、销、加等各个环节连接密切,组织方式科学合理,使得整个农产品生产营销系统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体系完善主要是指政府的支持与服务体系完备,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克服市场机制的不足,解决那些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事项,例如农业科研和推广、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治、市场信息提供、食品质量监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