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过了20岁但还不到25岁的话,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地站在大地上的东西。你要找到谋生的方式,现在考虑不晚了。
——李开复
找到自己的爱好
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询问应聘者:你有什么爱好?很多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爱好决定了人努力的程度,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干劲十足,才会充满孜孜不倦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工作,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年轻的求职者在回答“爱好”这个问题的时候通常漫不经心,随笔就写下了唱歌、跳舞、运动、旅游等多种爱好。可是,我们究竟对这些爱好有多“爱”呢?答案不言而喻。
爱好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在,对人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每年一度的高考结束的时候,学子们都面临着选专业的难题。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稀里糊涂地选择了一个专业。有的人听从父母的,选了一个看起来前程似锦的专业。而另一些人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爱好所在,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他们知道,只有在这个领域,他才能永葆积极向上的热情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激情,收获成功的人生。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在“高考30年·我的大学”校长访谈录上说:“大学生找到自己的爱好所在很重要。一般来说,个人的学科目标在30岁之后依然可能发生变化。大学可以让每个学生有足够的视野做足够多的选择。”很多时候,父母或老师都会把一些人的成功之路当成模板,复制过来安在我们身上,他们不会去思考理想、爱好等“虚无缥缈”的字眼。但我们自己也能置之不理吗?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模仿别人的事情,就算再努力,结果也只能是差强人意。
正如李开复所说的:如果一个人迫于家长或社会的压力,将考试成绩、财富、名利当做自己终身奋斗的方向,那么,他所从事的多半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把这件事做好并因此而获得成绩、财富、名利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相反,那些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一生为人类留下了37部戏剧,这些都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上的成功者都是勇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莎士比亚的成就也来自于他对戏剧事业的极度的热忱。
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在英格兰中部美丽的埃文河畔,他的父亲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主要经营手套、羊毛、皮革等商品。
7岁的时候,父亲把莎士比亚送到一所法文学校读书。可他不肯用功,每天都要被老师用教鞭提醒着去读书。他不喜欢那些古板的祈祷文,却对古罗马作家用拉丁文写的历史故事和戏剧班子的表演情有独钟,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14岁时,莎士比亚离开了学校,来到父亲的铺子里帮工。但他对织手套、收购羊毛等工作并不感兴趣,依然迷恋着戏班子和戏剧。后来,他结婚了。为了能够挣钱养家,莎士比亚离开家乡,开始了闯荡伦敦的生活。在伦敦,他什么活计都干,但繁重的工作并没有驱散他心中对戏剧的热爱。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到泰晤士河边的几家剧场转悠,并在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一定要让我写的剧本在这里上演。
后来,他在一家剧院找到了一份打杂的工作,这是他真正接近戏剧的开始。他经常躲在后台,静静地看演员们的排练。剧场散了,他就在自己的小屋里学着写剧本,廉价的包装纸成了他记录灵感的最好稿纸。
1952年,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在伦敦最大的三家剧场之一的玫瑰剧场上演,莎士比亚一炮打响。紧接着,《查理三世》、《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李尔王》等相继上演,莎士比亚也登上了艺术的巅峰。
心理学认为,只有当一个人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工作时,才容易到达那种专注的忘我的境界,才会在所喜欢的领域里发挥最大的才能、创造最好的成绩。在这方面,莎士比亚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工作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甚至视为一种苦差时,灵感还会产生吗?你让篮球巨星乔丹去游泳,让拳王泰森去参加长跑比赛,让歌王刘欢去做建筑,让文学巨匠鲁迅去弹钢琴,你说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试着去寻找自己的爱好,跟着兴趣的方向走,离成功会更近。
经营自己的长处
歌德说:“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分,当这些天分得到充分的发挥时,自然能够为他带来极致的快乐。”
很多时候,人们总在努力发掘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求找到与别人的差距,从而对症下药,奋起直追,达到赶超的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结果常常陷于苦恼和自卑之中,甚至误入疲于奔波的歧途。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就是人们老盯着自己的弱项不放,却忽视了自己的长处,更不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如果你丢开自己天赋的优势和才能,在不擅长的领域寻求发展,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就像在泥潭里挣扎一样,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人的一生,应该是经营自己长处、发挥自己优势的一生。只有客观、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特征、特点、特长,并将它充分利用起来,才能描绘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生画卷。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总经理托马斯·活森小时候是个末流学生,与他声名显赫的父亲相比,他简直是个低能儿。在公司商业学校读书的时候,他的各科学业在家教的鼎力相助下才勉强过关。后来,他开始学习飞行,却意外地发现对驾驶飞机他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这项高难度的工作对他而言竟然轻而易举,这使他对自己信心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当上了一名空军军官。这段经历使他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富有条理的大脑,能抓住主要东西,并能把它准确地传达给别人”。沃森最终继承父业,成为公司总经理,使公司迅速跨入计算机时代,并使年盈利率在15年里增长了10倍。
美国希尔顿国际饭店集团的创业者、闻名遐迩的企业家希尔顿喜欢给人讲述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希腊年轻人到雅典一家银行去应聘一个守卫的工作,由于他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什么都不会写,自然没有得到那份工作。失望之余,他借钱渡海去了美国,许多年后,一位希腊大企业家在华尔街的豪华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会上,一位记者提出要他写一本回忆录,这位企业家回答:“这不可能,因为我根本不会写字。”所有在场的记者都颇为吃惊。这位企业家接着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如果我会写字,那么我今天仍然只是一个守卫而已。”
人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最佳位置。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没读完就经营电脑公司去了,他后来的成功令人刮目相看,赞叹不已。英国近百年来最年轻的首相梅杰,47岁登上首相宝座,为世人所嘱目。然而,他年轻时并无超人的聪明之处,16岁时因成绩不好而退学,后又因心算差未被录取为公共汽车售票员。对此,有好多人想不通:一个连售票员都不能胜任的人怎么当了首相?针对这种怀疑,梅杰在一次谈话中回答说:“首相不是售票员,用不着心算。”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学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能不能扬长避短,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你能经营自己的长处,就会给你的生命增值;反之,如果你经营自己的短处,就会使您的人生贬值。
条条道路通罗马,此门不开开别门。世界上的工作千万种,对人的素质要求各不相同。干不了这个可以干那个,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天地。
宋代诗人卢美坡有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一般人看来,沃森是个末等生,那个希腊青年更是个大文盲,盖茨没有大学文凭,梅杰连售票员都不能胜任,这样的人还能干什么事?又能取得什么成就呢?
但天无绝人之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什么文化不高、经验缺乏、没有职称,甚至身有残疾,都不是成长的障碍。只要你善于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就能找到发展自己的道路,创造美好的人生。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爱默生也曾说过:“什么是野草?就是一种还没有发现其价值的植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优势,也有自己天生的劣势。无论怎样的人生规划,都是为了寻求成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我们也都知道,做自己喜欢的拿手的事,总是会更容易些。人生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应该在自己更容易做好的领域科学地规划。所以,成功的人生规划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们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就应该先寻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能的突破口。那么,怎样寻找这个突破口呢?其实很简单,在生活中或许你看到别人做某事时,你有种痒痒的召唤感,也希望做这件事。当你完成这件事时,感觉如行云流水,轻松愉快地做完了。甚至有些事是无师自通,并且都能做得有声有色。那么,我敢肯定这就是你的天分、你的优势。
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发现并发挥自身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人生规划,我们就一定会把理想的风帆扬向成功的彼岸,我们的人生规划一定会是一部灿烂的画卷。
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因此,对一技之长保持兴趣是相当重要的。即使它不怎么高雅入流,也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一大财富。
在选择职业时,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职业,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展的职业。
你想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在和朋友闲谈的时候,你是否经常会对别人的工作羡慕不已?薪水高、福利好、压力小、办公环境好、离家近、上司和蔼和亲、同事善良可爱,别人的工作总有那么些优点让我们羡慕。
反观自己的工作,总觉得灰头土脸,上不得台面。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工作像一团乱麻,离职的念头在脑中不断翻飞。这些困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问题。但是,我们是否仔细地想过:我的工作为什么这么不快乐?我到底想从在工作中得到什么?薪水真的是我的唯一目标吗?
在职业生涯中,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自己想要什么,对薪水、福利、兴趣、自我价值实现、工作环境等需求,要在心中做一个排序,明确自己最想要得到什么,然后再去找工作。不要做饮鸩止渴的傻事,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找工作绝不会是一种愉悦的经历,那种无所适从、四处奔波、忐忑不安的感觉谁都不愿多做尝试。很多人找工作时存在急切心理,但越是焦急,越是需要一份好工作,越需要想清楚,不能因急切就放弃选择的权利。饥不择食的后果就是:当一个好的工作机会来敲门时,你已经被关在另一个笼子里,出不来了。
有些人很着急地找了一份工作,他知道自己内心其实对这份工作也不是很满意,但是又担心“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抱着并不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每天上班无精打采,不愿意努力,不愿意付出,出不了成绩自然也就没有升迁的机会。于是又骑驴找马,到处投简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难以自拔。很多人会抱怨说,我工作不努力都是因为工资太低了,没有干劲;给我一份高薪水,我肯定会做得很好。但事与愿违,薪水优厚的工作往往要求你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人愿意为你的空头支票买单。
想找一份好工作是每个求职者的共同的期望,但你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吗?你羡慕别人的工作,觉得那份工作很好,你是真的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它好就人云亦云?你是否知道那份对他人来说很好的工作,对你也一定好吗?人永远不能按照别人的模板去生活,工作也是一样。好工作应该是这样的定义:它适合你,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它可能不是大公司,也不是什么朝阳产业,但能让你觉得自豪和快乐,这就是好工作。
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是好面子的,工作更是人们拿来互相攀比的重要砝码。这样一来,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会受“面子观念”的左右,甚至不管那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一头栽进去,最后痛苦的还是你自己。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最清楚,因为只有你才会为你的人生买单,别人无法也担不起这个责任。来看一个小故事:
在英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青年男子,整日以沿街说唱为生。小镇上还有一位华人妇女,她远离家人来到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经常遇见。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熟悉。有一天,这位华人妇女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你不要再沿街卖唱了,去从事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快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告别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邻桌的英国人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就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追求的。在他们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
这个小伙子的反问像一壶冰冷的凉水,浇醒了求职者盲目找工作的迷茫心理。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反思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朝着这个方向出发,肯定能遇见你期望的好工作。
为什么你还没有好工作
很多人抱怨自己没有好工作,却从不去想为什么没有好工作,也从不去仔细思考工作的真正意义。工作是什么?有人把工作仅仅看成是一个饭碗,连自己都不太瞧得起这只饭碗,却又希望这饭碗能让自己吃饱穿暖、锦衣玉食,未免太强人所难了。
实际上,工资的高低与工作对你而言的价值大小成正比。你把自己的那份工作看成是神圣的使命,尊重它并为之全力以赴,工作也会回报你以巨大的成功。相反,如果连你都瞧不起自己的职业,还能指望别人对你另眼相看么?职业是人生的重要部分,如果你看不起自己的工作,那你就是在污辱你自己。
一位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边打扫边唱起了小歌。看着他满脸的幸福,一位过路者问道:“你每天都这么快乐吗?从你的脸上,我看到了你生活中的幸福。可让我不解的是,在众多的职业中你做的工作是处于最低层次的。如果我是你,肯定找一个地方躲起来,晚上再出来打扫。”
清洁工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他对过路者说:“这份工作虽然是众多职业中最低层次的,可它给我带来了一日三餐,让我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所以,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感激之情。不管这份工作是不是众多职业中最低层次的,我依然尊重它。”
我们想要在工作中取得成就,首先就要从尊重自己的工作开始。只有尊重自己的工作,我们才会用心地去做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使工作更有意义,使成功离我们更近。是的,我们从工作中获得了成就感,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有很多人通过工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所以我们根本没有轻视工作的理由,热爱你的工作吧,它值得你投入所有的热情。
一个年轻人应聘到一列三等火车上做司机助理。司机是个爱发牢骚的人,经常对这位新来的助理指手画脚。转眼一个月过去,年轻人领到平生第一份薪水,心里高兴得跟什么似的,过一会儿就要拿出来数一遍。当他将钱数到第五遍时,那位司机终于忍不住说:“小伙子,你别得意!你以为这只饭碗你就算捧住了吗?告诉你,你要过两三个月才算通过试用期,前提是你不要惹什么麻烦。再熬上三年五载,假如你侥幸不被开除的话,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当一个正式司机。到那时,你就可以眉开眼笑地数钱玩了。现在,我建议你小心看好自己的饭碗,老老实实干活去!”
年轻人窘得满脸通红,他认为司机没有权力这样羞辱他。但司机的话却提醒了他一个问题:“难道我只能以司机这个职业作为我的归宿吗?如果是这样,人生不是太平淡了吗?”他凝思半晌,心里立定了一个目标。他抬起头来,对还在唠唠叨叨的司机说:“你以为我只想当一个司机吗?告诉你,我将来要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
“什么?哈哈!”司机发出一阵怪笑,好不容易才停下来,喘着粗气说,“老板!我想我不得不叫你老板。你要是在我还没有退休之前当上总经理,我求求你不要开除我。”
年轻人不理会他的嘲讽,冷静地说:“如果你老老实实干活,我是不会开除你的。”
“哈哈,你开除我?但是我要告诉你,笨蛋,马上给我老老实实干活去!”
年轻人果然老老实实干活去了。但他刚才的宣言,并非为了争面子才说赌气话。自此,他按总经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养一个优秀总经理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他的见识、他的言谈举止、他办事的态度都变得跟那些普通员工不一样了,就像一只仙鹤站在一群母鸡当中一样。他的上司觉得,如果不提拔他,就要受到埋没人才的指责。于是,他的职务一步步升迁。多年后,他果真成为马利安铁路公司的总经理。
职业是生命的重要价值,不允许我们去敷衍它或者忽视它。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一份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这份事业,需要我们用所有的热情去浇灌。
学会自己拿主意
李开复说:“今天,大多数优秀的企业对人才的期望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要想在现代化的企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此外,还应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只要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成的。”
自己的事,应该自己负责,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打一个比方:人在社会上行走,经常会发现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我们都渴望自己能变得更完美、更强大。但事实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改变的决心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观念上,无法落实。这样一来,就有很多人会说:“我愿意改变,告诉我该怎么做?”这句话听起来似乎非常热忱非常认真,甚至能让人感觉到一股决心和勇气,其实不然。事实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期待别人能告诉你该怎么做,而不是主动了解自己该怎么做。
如果你的家长、老师或朋友真的给你设定一套程序,让你按程序走,而你自己也全盘接受的话,那你就只是在模仿、顺从与接受,这与积极主动是完全相悖的。而实际上,这套程序与你的自己独特的个性、气质之间又会产生冲突。你认为必须按照他人给你设定的那套程序去做,而你的个性和气质又会阻止你这样做,矛盾和痛苦也就产生了。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为你的人生、你的想法、你的感觉、你的行为负起全责。所以,我们不能把选择权交到别人手上,而应该由自己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们要思考的应该是“我该怎么做”,并自己拿主意选择自己的行为。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在年轻时曾做过铁路公司的电报员。一次假日里轮到他值班,突然来了一封紧急电报,内容令卡耐基差点儿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紧急电报通知:在附近铁路上,有一列火车车头出轨,要求上级照会各班列车改换轨道,以免发生追撞的意外惨剧。由于是假日,卡耐基怎么也找不到可以下达命令的上司。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而一班载满乘客的列车正急速驶向出事地点。卡耐基不得已,只好敲下了发报键,冒充上司的名义下达命令给列车司机,调度他立刻改换轨道,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造成多人伤亡的惨剧。
按当时铁路公司的规定,电报员擅自冒用上司名义发报,惟一的处分就是立即撤职。卡耐基十分清楚这项规定,于是第二天上班时,就把辞呈信放到了上司的桌上。让卡耐基没想到的是,上司当着卡耐基的面,将他递过来的辞呈撕碎,还拍拍卡耐基的肩头说:“你做得很好,我要你留下来继续工作。记住,这世界上有两种人永远原地踏步:一种是不肯听从命令行事的人,一种是只听从命令行事的人。幸好你不是这两种人的其中一种。”
卡耐基在危机关头,权衡了两种选择将造成的损失之后,毅然选择了违背固定的制度,冒着失去工作的危险,来保全更多人的生命。这件事不仅表现了卡耐基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而且体现出卡耐基对待规则的灵活与做选择时的果断,正是这两点促成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我们的前辈们从没有经历过的新鲜事,他们的不少经验在这个新世界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有些传统的观念只会让人变得被动、臣服和懒散。我们应该抛弃这些旧观念的束缚,勇敢大胆地主动做选择。当你选择了积极主动,你会发现自己有更多的能力、动力和更大的热情及活力。学会自己拿主意正是智慧人生的开端,这一堂课我们谁都不可以缺席。
只选择一把椅子
人在世间行走,就像一辆行驶在马路上的汽车,一路上有很多的路标指引着我们迈向不同的方向。人生也在这样的选择中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开车的时候走错路,过段时间我们还可以重新返回原点再次上路。但人生却无法重来,错过的那些机会就如同逝去的光阴般再难回转了。这个时候,如何选择就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很多人开始出现迷茫的症状。
面前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无论选择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我们都要有所取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的选择只能有一个。有选择就有放弃,学会选择需要敏锐的眼光和清晰的认识,学会放弃则需要彻悟的智慧和割舍的勇气。善于选择、勇于放弃,就能清除干扰,进而为自己的定位找到正确的方向。
我们知道,帕瓦罗蒂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一个普通的面包师就把他引领到了音乐的王国。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发现帕瓦罗蒂具有唱歌的天赋。他教育儿子,要勤奋努力地开发自己的潜力。与此同时,家乡曼多纳市的一位职业歌星也极力培养帕瓦罗蒂,并且乐意收他为徒。虽然唱歌是帕瓦罗蒂最大的爱好,但他没有因此而耽误自己接受基础教育,他同时还在一所师范院校就读。
几年之后,帕瓦罗蒂就要从师范院校毕业了,他的在校成绩同样十分优异。这个时候他显然有些迷茫,于是只好问父亲:“我毕业后是当教师呢,还是做个歌唱家?”
父亲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这样才能稳稳当当地坐上去。”
最后,帕瓦罗蒂选中了一把椅子。经过七年的努力与失败,他才有机会首次登台亮相。又过了七年,他终于获得了到大都会歌剧院演唱的资格。
后来,帕瓦罗蒂说:“现在想一想,不管是搞建筑还是搞创作——无论我们干什么都应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它,矢志不渝,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只选一把椅子。”
人生只能有一个方向,有选择就有放弃,什么都舍不得放弃的人,最后只会什么都得不到。就像帕瓦罗蒂的父亲说的那样,如果他既想当教师又不愿放弃唱歌的话,那最后他既无法成为一位称职的教师,也不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歌唱家。
选择就是取舍,这件事让很多人伤神。选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因为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我们看不到叵测的未来,猜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对于无常的人生,选择常常变成一件沉重的事情。但我们却无从逃避,因为不做选择就是无声的放弃。我们还有那么漫长的人生路要走,谁甘愿从现在就放弃?记得有一本书名叫《戴着望远镜的长颈鹿:战略规划你的人生》。长颈鹿的脖子本来就很长,比一般动物要看得深远,再加上一副望远镜,效果可想而知。
戴着望远镜的长颈鹿是我们的一个榜样,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人人都要有这样的远见。只有登高望远,才不会被眼下的迷雾遮住自己的双眼,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放下意味着新生
在姜戎著的《狼图腾》一书中,有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情节:一只草原狼陷入猎人们布置的陷阱,它的一条腿被紧紧地套住了,挣脱不开。草原狼毫不迟疑地咬断了被困的那条腿,留下一地的鲜血逃跑了。放弃一条腿而保全生命,这是草原狼的生存哲学。只有放弃那条腿,它才能重获生的希望。
人生就是如此,放下意味着新生。当我们渴望收获一些东西时,首先要学会放弃。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李开复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79年,李开复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文科性质的院校,它的法律专业排名位于全美前三位,而且毕业后从事律师,那将是一个很有前途、很有地位的职业。
但是,他却逐渐发现自己并不真正喜欢法律。上专业课时,他丝毫提不起精神来,甚至想把枯燥的课本扔到教授身上。
此时,他接触并喜欢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不务正业”非常惊讶。终于,大学二年级的一天,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法律系已经修完的学分,转入该校默默无闻的计算机系。
那时候,计算机还属于新事物,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系也只是刚刚创立,连30个学生都不到,社会上也还没有所谓“计算机科学家”这类人。
从受人尊敬的律师到一个前途不明的“计算机工作者”,这使认识他的人都感到很不理解。朋友们都劝他谨慎考虑,但他心想:人生只有一次,不应浪费在并不感兴趣、没有成就感的领域,一辈子从事一份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于是,他毅然办完了那些转换专业的繁杂手续。
没想到,他一进入计算机领域,便如鱼得水,整个身心充满了激情。后来,他又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攻读计算机方面的硕士及博士,并获得了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他开发的“语音识别系统”获得了《美国商业周刊》的“最重要发明奖”。他于1998年加盟微软,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他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是微软高层里职位最高的华人。2006年,他又出任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直到现在,他对人谈起大学时代放弃法律专业而选择计算机专业,仍然感慨不已。想想看,如果李开复没有放弃的勇气,始终学着自己并不热衷的法律专业,他不仅不能在计算机行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他在法律上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勇于放弃是一种智慧。放弃代表一种终结,同时意味着另一种开始。以前的路不适合你,不如勇敢地把它放弃,进行重新选择。那么,你的人生也许就会出现另一番美丽的风景。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位年轻人,他特别想发财,一天到晚想着自己怎样才能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可是,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他想到了先找一位有钱的富翁问问,看看人家是怎么发财的。
于是,这位年轻人拿来了当时的富豪排行榜,找到了当时排名第一的美孚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洛克菲勒从小的日子过得也很苦,也没有上过什么学,最后却成为亿万富翁了。
有一天,这位小伙子来到洛克菲勒的家门口,按响了门铃。巧的是当天洛克菲勒正一个人在家没事做呢!他打开门,见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小伙子,就问他的姓名。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您好,我是一位十分想上进的人。我想和您讨教一下,您是如何成为亿万富翁的?”洛克菲勒把这位小伙子请进了屋。年轻人进屋一看,屋子富丽堂皇、金碧辉煌。他从没见过装修得这么漂亮的房子。
这时,洛克菲勒先生对这位小伙子说:“今天家里的佣人都放假了,我要招呼你的话,也不知道相关的东西在什么地方。现在,我只找到一个西瓜,就用它来招待你吧!”于是他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3块,对小伙子说:“如果这3块西瓜代表你以后可能得到的不同利益,你如何选择?”
这位小伙子选择得十分快,他拿起那3块儿西瓜中最大的一块,吃了起来。洛克菲勒先生则选择了其中最小的一块吃了起来。就在小伙子还在吃着那块最大的西瓜时,洛克菲勒先生已经吃完了那块儿最小的瓜,随手又拿起了另外一块,冲着小伙子哈哈大笑,又把第二块西瓜也吃完了。
这时,小伙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3块儿西瓜里,虽然小伙子拿的那块最大,但洛克菲勒先生吃的2小块加起来,可比小伙子吃的那1块大多了。
吃完西瓜,洛克菲勒先生跟小伙子讲起了自己成长与发财的经历。最后他对小伙子说:“要想成功,你先要学会放弃眼前的那些利益,这样才能获取长远的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坚守和放弃,是每个人在通往成功的过程中都要面临的两难选择,坚守体现出执著和勇气,放弃则透露出智慧和豁达。放弃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选择,懂得放弃的人更能品味收获的甘甜。
跳槽的意义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稳定是最重要的。这种思想在职场上的表现就是大多数中国人不愿意换工作,他们更倾向于终生做一件事。
频繁换工作不是好现象,一个不断换工作的人也是不成熟、不理智的,甚至是工作能力有缺陷的表现。但是,终其一生都死守着一份工作,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有时候,一开始选择的职业并不一定是你的终生决定,你仍然有很多机会去尝试,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生命中随处是机遇,而不断尝试是与机遇邂逅的唯一方法,敢于尝试才有机会。你永远不可能期待机遇自动地降临到你身上,只有主动迎上去,才能抓住它。
成功的人,通常会主动寻找机会,然后把握机会。不冒险,就得不到成功。换工作就是与机遇邂逅的冒险,敢于跳槽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新天地,才有机会收获成功。
马罗·路易斯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优秀主持人,他的辉煌成就完全是两次赌注造成的,第一次是未满20岁时,第二次是30岁的时候。
马罗出生在一个音乐及戏剧世家,耳濡目染,对各种乐器都能手到擒来。7岁不到,他就指挥过管弦乐队。10岁发行报纸,12岁雇了16名少年做买卖鸡蛋的生意,14岁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高中毕业后,他成为芝加哥新闻局的记者,与后来的著名记者赫格特及查尔斯·麦克阿瑟等一起投身瞬息万变的新闻事业。
马罗后来迁居纽约,在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一个周薪4美元的工作。马罗回忆说:“那时我整天四处奔走,忙个不停。下午6点下了班后,就赶去哥伦比亚大学上夜校,学习广告学,有时工作没干完,下了课还得赶回公司,从晚上11点一直忙到凌晨2点。”
20岁时,马罗毅然放弃了在广告公司的大好前途,决心自己创造一份事业。他不愿再过拿薪水的生活,而希望充分运用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他的一生中头一次下注,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当时的百货业状况普遍不佳,已经到了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和广告来促销的地步。马罗的想法是:说动百货业,共同协办CBS的纽约菲尔交响乐节目。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大力支持,但最后因订约的公司不足而功败垂成。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却很赏识他的创见,便安排他到纽约新成立的业务部工作,薪水比以前高出3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0岁的马罗得以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展才华,他虽然押错了宝,但却创造出了新的机会。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在有跳槽的想法时,要确保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因为你所渴望的新工作肯定也会有更高的要求,你必须先让自己站得高一些,才能够得着它。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跳槽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你要获得跳槽的资格。只有足够优秀,你才有资格对工作挑三拣四。在跳槽之前,你最好把眼前这项工作当成训练场,练成创造优秀业绩所需的各种“武艺”。这样,就不愁找不到理想工作了。
在产生跳槽的念头时,一定要理性、客观地分析现在这份工作的优缺点,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因为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避免出现工作越换越差的状况,还是小心谨慎一点好。
走自己想走的路,不后悔
一个平凡的上班族迈克·英泰尔,37岁那年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放弃他薪水优厚的记者工作,把身上仅有的三美元捐给街头的流浪汉,只带了干净的内衣,决定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好心,横跨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岸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这是他精神快崩溃时做的一个仓促的决定。某个午后,他忽然哭了,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会后悔吗?答案竟是那么的肯定。虽然他有好工作、美丽的女友、相互关爱的亲人,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在他平顺的人生中从没有出现过高峰,也没有出现过低谷。他为自己的懦弱人生而哭泣。一念之间,他选择了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作为目的地,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他的恐惧开出了一张清单:从小他就怕保姆、老师、邮差,怕鸟、猫、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公共场所、怕荒野、怕聚会,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几乎无所不怕,却似乎“英勇”地当了记者。
这个懦弱的37岁大男人上路前竟还收到奶奶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杀掉。”但他成功了,4000多公里的路程,78吨餐饭,仰赖82个陌生的好心人的帮助。
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的馈赠,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公路分尸案杀手或抢匪让他心惊胆战,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住过几个破碎家庭,碰到不少患有精神病的好心人,他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女友寄给他的银行卡,看到那个包裹时,他恨不得跳上柜台去拥抱那个邮局职员。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只是用这种正常人会觉得没有必要的艰辛旅程来使自己变得坚强,足以面对所有的恐惧。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一位16世纪的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 Faire”,被讹写为“Cape Fear”,只是一个失误。
迈克·英泰尔终于明白:“这个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花了六个星期的时间,到了一个和自己想象无关的地方,他究竟得到了什么?
得到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虽然苦,虽然绝不会想要再来一次,但在回忆中却是异常甜美的信心之旅,彷如人生。
也许我们会发现,努力了半天到达的目的地,只是一个“失误”。但只要那是我们自己愿意走的路,就不算白走,也不必后悔。
不断给自己充电
西
人的一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多不过十几年,而这段时间的学习绝大部分都是在参加工作之前完成的。那个时候你还没有进入职场,在老师的命令下,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而且很有可能这些知识与你所要从事的工作完全无关。为了预防未来的到处碰壁,我们应该坚持不断地学习。
首先,珍惜大学时光。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时段,我们放下了高考的重担,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开始独立地与这个世界接触,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在大学期间得到沉淀。同时,大学也是你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之前的最后一次训练,没有道理不好好把握。在大学四年中,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境界,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做准备。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了一纸文凭,又不仅仅是为了文凭。在现代社会,文凭是一块敲门砖。很多人对文凭不大在意,甚至有些轻视。但实际上,在你进入一家正规企业的时候,首先需要你出示的就是学历证明。当然,文凭无法说明一个人全部的学识和能力,它也无法决定你的前途和命运,但它却是你进入职场的一个工具,因为社会看重它。
踏出校门之后的学习,是自觉性和积极性主导下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缺什么、该如何补救。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技术不断被开发也不断被淘汰。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在这个知识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社会里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工作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同学们聚到一起,大家的变化还不算很大。等到五年后再相聚,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变化。那些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人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和社会,而那些不思进取的人就会有落伍的感觉。
因此,人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间断地更新自己,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让自己逐渐接近真正的成功。
在某理工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上,教授给他的弟子们出了五道考题。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回答其中一道题。最后,教授说:“我并不是故意为难你们,尽管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教授笑了笑,继续说:“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但这不是你们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
是的,不管你毕业于哪所学校,不管你拿到了何种学位,相对于工作来说,你都只是一知半解,都需要重新学习。因为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止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个阶段,它需要不断地奔腾向前,不断地超越。
美国西点军校前校长米尔斯说过:“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一个人活着,仅仅拥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读书是前进和超越的原动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