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想考考两个儿子,于是交给两人各一把斧子,要他们去砍柴,给一天时间,看谁砍得多。
大儿子急急忙忙地拿着斧头进了树林,二话不说便开始砍树。可惜斧头实在太钝了,他累得满头大汗,一天下来也没有多少成果。小儿子不慌不忙地把斧头磨得锋利无比,然后才上山,砍了不少柴。
日落之时,老人看着两个大小不一的柴捆,对大儿子说:“时间是要抓紧,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蛮干是不行的。”
同样的技术、同样的力气,如果斧头不一样,工作效率肯定不同。这就是我们号召提升工作技能的原因所在。
磨刀不误砍柴工
很多员工一生都在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不敢让自己有丝毫的停歇,这样的人,我们不能说他们不够忙碌,也不能说他们不够敬业,但是他们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取得好的成绩,得到丰厚的薪水,这恐怕跟他们没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蒙牛老总牛根生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行动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四肢先行式’,一种是‘大脑先行式’。
“两种模式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前者‘有勇无谋’,做了10件事,可能有6件有毛病,既浪费资源,又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后者‘谋定而动’,也许只做了8件事,却有6件做成了,既节约了资源,又比前者多做成2件事。”
“我们的观点是:‘一两智慧胜过十吨辛苦。’直接去举一千斤的人,笨蛋;四两拨千斤的人,聪明。一个人做了10件事,取得了100%的成果,而另一个人只做了一件事,就取得了90%的成果,那么这个做事少的人就是聪明人,那个做事多的人属于‘相对较笨’一族。就财富的创造而言,脑袋决定口袋。
“怎样做到‘大脑先行’呢?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刀”磨快了,才能砍到更多的柴。通过学习提升能力如同磨刀之于砍柴,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还会大大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从而达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在某公司的车间里,有一位从农村来的小伙子,在车间里做些杂活。这个小伙子憨憨的,平时也不爱说话,每天只是闷头干活。
员工们平时在工作之余会坐在一旁聊天,说些笑话,或者打闹一番,但这个小伙子却很少在休息时间与人聊天。他总是会站在一些生产设备前看个不停,一会儿动动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即使说话,也是问工人一些生产的问题,有时候还饶有兴趣地和工人讨论一些产品生产中的问题。
他的行为起初遭到了同事们的嘲笑和不屑:“怎么?难道你还想做技术工人不成?”“怎么?还想自己开公司造这东西?”但他每次对这样的嘲笑和奚落都只是笑笑,并不在意。
没想到,两个月后的一天,车间的一台机器出了问题,技术师傅忙了半天也没修好,小伙子过来收拾了一会儿,机器居然又正常运转了!这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原来,小伙子已经在这两个月中学习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对机器的把握和操纵也非常熟练了。
主管对他的学习精神非常欣赏,很快就把他提升为车间里的负责人。然而小伙子对此并不满足,依然像原来一样,抓住各种机会学习产品生产的其他知识,还自学了外语,每个月自费去总部参加培训。
半年后,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成了总公司生产制造部的主管,两年以后又被提升为经理,深得总裁信赖。
也许其他员工平时无论心里想的还是梦里想的都是如何能够快速升迁,也许他们在工作时间里都是既忙碌又敬业的,但是他们在关键时刻怎么忙也无法将眼前的问题解决。而小伙子平时的学习积累使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让她在工作中解决了问题,最后获得了升迁。
在企业领导们看来,雇你来工作就是要你解决问题的。正如企业石油公司的总经理皮埃尔·荣格尔斯说:“通向最高管理层的最迅捷的途径,是主动承担别人都不愿意接手的工作,并在其中展示你出众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磨砺自己能力的刀锋,才能“恢恢乎游刃于”问题之中,才能登上职业金字塔的最顶端。
思考题:
为什么有的人整天忙碌,却没有好的成绩?
忙碌和敬业是一回事吗?
无法替代的米开朗琪罗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只有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磨炼自我、提升能力,才能成为老板眼中不可替代的员工。
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画家能否出人头地取决于他能否找到好的赞助人。
米开朗琪罗的赞助人是教皇朱里十二世,一次在修建大理石石碑时,两人产生了分歧——他们激烈地争吵起来,米开朗琪罗一怒之下扬言要离开罗马。
人家都认为教皇一定会怪罪米开朗琪罗,但事实恰恰相反——教皇非但没有惩罚米开朗琪罗,还极力请求他留下来。因为教皇清楚地知道,米开朗琪罗一定能够找到另外的赞助人,而他永远无法找到另一位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其卓越的才华是他手里的王牌。具有不可替代性,就可以让自己的地位坚不可摧。拥有特殊才能的人不需要依赖特定的上司或特定的工作场所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尼克松当总统时,白宫几次发生权力变动,但基辛格始终保有一席之地,这并不是因为他是最好的外交官,也不是因为他与尼克松相处融洽,更不是因为他俩有共同的政治理念,而是因为他涉足政府机构内的领域太多,换掉他会导致极大的混乱。
无论是米开朗琪罗还是基辛格,他们的成就都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个人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或不可逾越的能力,就会使自己的地位变得十分稳固。因此,让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让自己的技能无可取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同样,在职场中拥有卓越的才华也可以让你成为老板眼中不可替代的员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想让自己不可替代,就必须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磨炼自己,积累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约翰·布勒就是抱着这样的工作理念,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约翰20岁时进入工厂。工作一开始,他就对工厂的生产情形做了一次全盘的了解。他知道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不相同。
他当时就想:既然自己要在汽车制造这行做一番事业,就必须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都有深入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哪里有零活就要到哪里去。因为这项工作,约翰才有机会和工厂的各部门接触,因此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当了一年半的杂工之后,约翰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不久,他就把制椅垫的手艺学会了。后来他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等部门去工作。在不到5年的时间,他几乎把这个厂的各部门工作都做过了。最后他又决定申请到装配线上去工作。
约翰的一位朋友琼对约翰的举动十分不解,他问约翰:“你工作已经5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恐怕会耽误前途吧?”
“琼,你不明白。”约翰笑着说,“我并不急于当某一部门的小工头。我以能胜任领导整个工厂为工作目标,所以必须花点时间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正在把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利用,我要学的,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椅垫如何做,而是整辆汽车是如何制造的。”
当约翰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约翰在其他部门干过,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这为他的装配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没过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最出色的人物。很快,他就晋升为领班,并逐步成为15位领班的总领班。
敬业的员工会把工作当成锻炼自己、深入了解公司情况、加强公司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在职场上,没有终身的雇佣关系,如果你的发展跟不上职业的发展,你就会成为公司可有可无的人。作为一名从业者,如果你要避免被淘汰的命运,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就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思考题:
你是公司里不可替代的员工吗?
怎么样使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员工?
刻苦学习成就“工人教授”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让这句话成为你的座右铭吧!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内的所有问题,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一种潜在的成功秘密武器。成为一名业务过硬的专家员工后,你将拥有更好更大的工作舞台。
中铁一局电务公司高级技师窦铁成只有初中学历,自学掌握了大量电力学知识,记下了60余本、百万余字的工作学习日记。工作28年间,他提出实施设计变更6次,解决技术难题52个,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10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及节约成本1380万元,被工友们称为“电力专家”。
1979年,23岁的窦铁成终于圆了一个梦,步入了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人的行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当一名好电工。
1980年9月,窦铁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铁局电力技术培训班。仅仅用了一年时间,窦铁成就成了一名熟练的电力工人。窦铁成自学了《钣金工艺》、《钳工技术》、《机械制图》等与电力相关的专业书。为了成为一名知识渊博、技能高超的合格电力工人,窦铁成又开始自学与电力相关的书籍,如《高等数学》、《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机学》等。
窦铁成虽是一名普通的电力工,却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技能,28年间,使他负责安装的38个铁路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他对进口设备设计的合理性大胆提出了质疑,成功排除了变压器故障,让法国专家惊叹不已:“中国工人了不起!” 陕西省电力工技能大赛中,窦铁成带出的高徒包揽了全省前三名,获团体冠军。28年间,他为企业培训青工、大中专生180人,将知识与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300多名工友;培养的徒弟35人成为技师、5人为高级技师,被大家尊称为“工人教授”。
追寻窦铁成成长的轨迹,他不断更新知识,追赶时代,刻苦钻研电力业务,是法国专家眼中了不起的专家员工。他只有初中文凭,要读懂弄通大学课程,其艰辛令人难以想象。但他从未放松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对电力新知识孜孜以求,完成了由实干型、技能型向知识型工人的跨越。
一天,克尔姆城里的补鞋匠把一个顾客杀了。他被带上了法庭,法官宣判对他处以绞刑。判决宣布之后,一个市民站起来大声说:“尊敬的法官,被你宣判死刑的是城里的补鞋匠!我们只有他这么一个补鞋匠,如果你把他绞死,谁来为我们补鞋?”
克尔姆城的市民这时也异口同声地呼吁。法官赞同地点了点头,重新进行了判决。“克尔姆的公民们,”他说,“你们说得对,由于我们只有一个补鞋匠,处死他对大家都不利。城里有两个盖房顶的,就让他们其中的一个替他去死吧!”
因为业务技能,让这个补鞋匠变得不可或缺。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它说明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当今这个产品精细化的时代,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服务、产品、工作质量,同时也关系着集体和个人利益。要做一个拉着企业奔跑的人,就必须做到精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让自己成为公司的“专家员工”。
思考题:
窦铁成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工作中,你有追求完美的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