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后期,因大权旁落于外戚手中,最终导致王莽篡汉,随之而来的社会****使国家的礼仪制度遭到破坏。到光武帝刘秀去世时,那些前来奔丧的诸王及大臣们依然毫无法度,现场一片混乱,而刘庄的兄弟们在宫殿中与他并肩同坐,一点也不把刚登基的汉明帝看在眼里。为了给这些皇亲国戚和大臣们一个下马威,刘庄命令秉性刚直、执法严厉的太尉赵熹主持丧事。赵熹不负重托,仗剑入朝,将那些闹哄哄的诸王请下殿阶,回归到大臣的行列里,以辨明君臣之别,并且整顿宫卫制度,王国官吏不得随便出入宫禁。朝廷的秩序这才逐步安定下来。此外,明帝不论对身边的下级官员还是对三公九卿这些重臣,都监督很严,每有过错,就当面训斥。
由于刘庄是以汉光武帝第四子的身份继承皇位,在他上面还有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些皇子们对刘庄继位的事情有些恼火,其中他的同母弟山阳王刘荆反应最为激烈。刘荆在刘庄登基不久就密谋造反,他伪造了大鸿胪郭况(郭皇后的弟弟)的手笔,写信给东海王刘疆,准备撺掇他起兵谋反。刘疆行事谨慎,接到信后没吭声,连人带信一块给押送到京城洛阳,交给刘庄查办。刘庄查明造反信的背后主谋后,为免激起更大的骚动,暂时将这个案子压了下来,并对前太子刘疆更加关怀备至,其待遇远高于一般的王侯。
但是明帝也并非一味容忍退让,公元70年发生的“楚王刘英案”就是明帝给诸侯王势力的一次沉重打击。楚王刘英,由光武帝刘秀与许美人所生。因许美人不得宠,所以刘英也备受冷落,不仅封地僻远,而且面积也很小。当时,佛教渐渐地传入汉朝,刘英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数次访求佛法,希望仗佛氏灵光保佑自己。
这一年,有一个叫燕广的人上书朝廷,弹劾刘英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借信奉佛教为名,造作图书准备造反。明帝收到文书后,马上命令宗正(管理皇族事务的中央官员)派员查证。没多久,派出去的官员报告说楚王刘英确实有篡位的计划,并且罪证确凿。此后,楚王刘英的爵位被剥夺,并被迁往丹阳泾县。刘英到了丹阳后自杀而死。同案犯颜忠、王平在洛阳狱中由于受不住狱吏的严刑拷打,胡乱招供,导致朝廷上下多人受到牵连。这些人中,有隧乡侯耿建、郎陵侯臧信、护泽侯邓悝、曲成侯刘建等。四人与颜忠、王平素昧平生,互不认识,但明帝这时抱着新仇旧恨一起算的打算,对颜忠、王平所招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治罪,加上当时有些官员阿谀奉承,造成了众多的冤狱。后经侍御史寒朗的谏阻,明帝才恢复理智,下令停止责罚并亲自到洛阳监狱核实案情,释放了一千多人。
虽然因楚王刘英的事件打击了佛教在汉朝的传播,但刘庄并没有对佛教采取赶尽杀绝的手段,而是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公元64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金人,浑身笼罩着一圈金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明帝正要开口询问,那金人突然凌空腾起,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刘庄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会时,他跟群臣讲了自己做的这个梦。博士傅毅发表意见说:“臣听说西方有神,传名为佛,佛有佛经,亦有佛都。在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曾缴获休屠王供奉的金人十二座,安置在甘泉宫中,后因战乱,那十二座金人不知去向。陛下所梦见的,也许就是佛呢!”一席话打开了明帝的脑洞,于是派郎中蔡愔西往天竺,求取佛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
蔡愔一行接到命令就踏上西行之路。史书记载,他们历经三十六国,终到大月氏(今中亚阿姆河流域)。这天,他们路过一个市集,见一群人簇拥着两个僧人顶礼膜拜,这僧人身披袈裟,面善目慈,口里念着阿弥陀佛。他们打听后才知道,这两名僧人原本是天竺人,一路东行至此,其中一个叫摄摩腾,另一个叫竺法兰。蔡愔上前对两位僧人施礼说明来意,并邀请他们前往中土传教。摄摩腾与竺法兰听完蔡愔的介绍后,当下收拾行装,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跟蔡愔一行班师回朝。
公元67年,摄摩腾、竺法兰和蔡愔返回洛阳。汉明帝欣喜不已,亲自接待。他先传旨将两位天竺僧人安排在负责外交的鸿胪寺住下,又传旨请高僧在自己避暑读书的清凉台翻译佛经,还传旨命宫中画工摹画释迦牟尼佛像,供奉宫中多处,并仿造天竺佛教寺院的样子,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之北修建僧院。僧院最开始叫招提寺,后来为了纪念白马驮经的功劳,改名为白马寺。
公元68年,洛阳白马寺落成。这时白马寺的规模并不大,寺内既没有塑像,也没有很多僧人,摄摩腾、竺法兰是白马寺仅有的代言人。因此,当时的白马寺更像是接待西域高僧来中国传教译经的官府机构。尽管如此,白马寺在中国佛教界被公认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
窦固伐匈奴
窦固,字孟孙,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光武帝时大司空窦融的侄子。窦固从小喜欢读书,喜好兵法。公元56年,其父窦友去世,窦固世袭父亲显亲侯爵位,任中郎将,后娶光武帝的女儿涅阳公主为妻,并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当时洛阳有一个叫杜季良的人,此人性情豪爽且乐于助人,马援在给他的侄子马严、马敦写信的时候还提到过杜季良,说:我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龙伯高,一个叫杜季良。龙伯高为人敦厚谨慎,谦和节俭,我尊重他,并且希望你们也学他;杜季良比较讲义气,三教九流各种朋友都很多,我钦佩他,但我不愿意你们向他学习。当时马援出使交趾(郡治今越南河内),这封信兜兜转转不知道被谁传到刘秀手上了,偏偏这时候有人向刘秀举报,说这个杜季良“为行浮薄”,而窦固和他有来往。刘秀把这封书信给窦固看,窦固心惊胆战,赶忙向刘秀认错叩头认错,最后头都磕破了才逃过一劫。
刘庄继位后,窦固升任为中郎将,监羽林军,公元57年曾领兵平定烧当羌叛乱。后来窦固因为堂兄窦穆犯法受到牵连,此后一直不受重用。自从宣帝刘询时期匈奴归附后,边疆一直比较稳定,汉明帝即位后基本已无内忧,他开始寻思效仿武帝,重新恢复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往来。公元72年,谒者仆射耿秉多次上书请求进攻北匈奴,而窦固因为曾在河西跟随过伯父窦融,熟悉边疆事务,汉明帝便让窦固和耿秉、太仆祭肜、虎贲中郎将马廖、下博侯刘张、好畤侯耿忠等人一起商量。窦固提意见说,当下塞外水草丰美,这次出征可以不用带太多粮草。同年十二月,明帝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窦固为奉车都尉,骑都尉秦彭为耿秉的副手,耿忠为窦固的副手,出京屯驻凉州酒泉郡,准备对匈奴实施进攻。
第二年春天,汉军兵分四路同时出击,各自向目的地出发。耿秉、秦彭率军追寻匈奴句林王部,深入沙漠六百余里,至三木楼山,并没有遇见匈奴踪影,只得勒兵而回。另外两路,或抵达匈奴河畔,却由于北匈奴军打探到汉军出击的消息,早就逃跑;或因为内部原因率军返回,都没有收获任何战果。只有窦固、耿忠率军进入天山地区,袭击了呼衍王部,斩首千余人。呼衍王败逃,汉军迫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攻占了伊吾卢城,设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于伊吾卢城。同时,窦固派遣假司马(汉官名凡加“假”者,均副贰之意)班超率“三十六吏士”出使西域,从外交上争取西域诸国,破坏北匈奴与西域诸国的联合,以配合军事进攻。
公元74年夏天,窦固和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率领一万四千骑兵向西域进发去攻打车师(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车师国有两个王:前王和后王,前王是后王的儿子,两个王庭之间相隔五百多里。窦固认为,汉军距后王比较远,路又不好走,一路走过去士兵的身体会吃不消,因而打算先进攻前王。但耿秉认为应当先去打后王,集中力量打击主要目标,那么前王肯定会不战自降。窦固还没有做好决定,耿秉翻身上马打前锋,率领所属部队向北挺入,其他部队不得已而一同进军,斩杀敌人数千。车师后王听说汉军打过来了,想都没想就走到城门外面,摘下王冠,迎接耿秉,宣布投降。耿秉带着后王拜见窦固,车师前王随后也投降。
公元75年二月,朝廷下诏命窦固罢兵返回洛阳。回到朝廷后,窦固上书明帝,建议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明帝于是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又命耿恭、关宠为戊己校尉,各自统领数百人,分别驻军车师后王部金蒲城及前王部柳中城。
至此,汉朝与西域的交通在中断六十多年后又重新恢复。窦固在边疆期间,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周边各民族关系融洽,多次军事行动都取得了西域各国的帮助。据史书记载,窦固曾经有一次去羌人部落联络感情,羌人以贵客之礼招待他,准备了一些五分熟烤肉,用刀切开后还一边淌血水。跟窦固一块去的汉人看着带血水的烤肉,不知道如何下嘴,窦固却不拒绝,拿过来就吃。窦固入乡随俗,尊重了羌人的文化。以尊重换尊重,羌人也很尊敬他。羌人在王莽时期迁入河西走廊,之后和东汉摩擦不断,但在窦固治理的这段时间,羌人却对他非常敬服。
汉章帝刘炟即位以后,给涅阳公主加号为长公主,让窦固接替魏应继任大鸿胪。每次遇到涉及边疆事务的问题,汉章帝都要征求窦固的意见。公元78年,汉章帝追录窦固以前的功劳,又给他增加了食邑一千三百户。窦固出征西域的时间虽然不长,却良好地促进了当地的开发。伊吾卢、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东北)等地都成为汉军屯田的据点。在伊吾卢地区驻扎期间,窦固积极组织士兵开垦荒地,种粮栽树。
据说窦固的妻子涅阳公主从中原地区带去了不少农作物品种,其中就包括红枣。中原的红枣到了西域,长得又大又甜,比原先的品质好很多,经过大力推广,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品。到唐朝时,西域的大枣被列为贡品,就是流传到现在的哈密大枣。
窦固位高权重,而且又娶了光武帝的女儿,汉章帝因此特别看重他,对他的各种赏赐加起来数以亿计。不过窦固因有过教训,并没有变得飞扬跋扈,反而保持了谦虚谨慎的性格和节俭的生活作风,民众的口碑非常好。
公元88年,窦固去世,谥为“文侯”。
班超——投笔从戎安西域
班超,字仲升,史学家班彪的幼子,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与窦固是同乡。班超家里三兄妹,长兄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的哥哥班固继承了父亲的基因,从小就展露出学习的天分,九岁能诵读诗赋,十三岁时已经小有名气,十五岁进入洛阳太学学习,博览群书。二十二岁,父亲班彪去世后,班固便成为接班人,继续从事历史著作的撰写。但是枪打出头鸟,才华横溢的班固因遭人嫉妒,被举报“私改作国史”。当时这类政治敏感事件是朝廷的大忌,因此汉明帝刘庄立即下诏收捕,班固入狱,甚至连他所写的书籍都遭到了查抄。
这时候,还没什么名气的班超站了出来。和天资聪颖的哥哥不一样,班超从小就被认为是一个平庸的孩子,而且他的不拘小节在当时也不太被大众认可。班固入狱后,班超上书汉明帝,言辞恳切地为哥哥进行了辩解,这引起了汉明帝的注意,当即下令地方官将书稿送往朝廷,并亲自阅读。公元62年,汉明帝读了班固的著作后,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青年,于是下令将班固召到校书部工作,而班超和妹妹以及母亲则跟着哥哥一同来到了洛阳。
东汉时期,洛阳是当时全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然而这个地方的繁华却与班超无关,因为家里条件并不富裕,班超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时间一长就有些受不了,他曾经在工作的时候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过人的计谋才略,也应该学学傅介子(西汉勇士和著名外交家)和张骞,为国家建功立业以封侯晋爵才是,怎么能以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邻居们听了这话都笑话他。班超便说:“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来汉明帝曾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但是好景不长,他又稀里糊涂地被免官。
公元73年,窦固出击匈奴,班超投笔从戎参了军,并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一职。假司马的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在军旅之中显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这为他赢得了窦固的赏识,窦固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带着随从一行三十六人先到了鄯善(在今新疆境内)。鄯善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但是它还有另一个名——楼兰。公元前77年,傅介子刺杀了与匈奴联盟的楼兰国王安归,改立其弟尉屠耆为王,国名由楼兰改为鄯善。鄯善原本是归附汉朝的,由于连年战乱汉朝丢失了对西域各国的控制才归附匈奴。这次看到汉朝派了使者来,鄯善国王热情款待了班超一行。但是过了几天,班超忽然发现鄯善王对他们的态度忽然冷淡起来。他起了疑心,猜测是匈奴的使者到了。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班超问负责鄯善王饮食的仆人,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几天?住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