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809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理念归宿、精神依托与生命安宅

——写在戴逸先生《清史寻踪》编选出版之际

黄爱平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的文章选辑。戴逸先生作为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做出了卓越学术贡献的清史大家,为什么要出版这样一本小书?他的成长历程和治学经历如何?这本小书精选了哪些文章,又反映出什么特点?所有这些,或许都是读者希望了解的问题。

作为戴逸先生的学生,我自20世纪80年代初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起就跟随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亦始终追随先生左右,迄今已30余年。虽不敢望先生项背,但对先生的治学和为人,多少有些了解。因此,当我接受北京出版集团的委托,并得到先生的首肯,为先生编选这本小书时,深感有必要为读者朋友介绍我所知道的戴逸先生,并尽力解答上述问题,期冀能展现先生的高尚人格与杰出成就于万一。

先生原名戴秉衡,1926年出生于江南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城镇常熟。先生自幼喜欢读书,酷爱文史,家里给的不多的零花钱都用于抄书、购书,高中时已拥有自己的一个小书库,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并确立了从事文史研究的志向。然而,日寇侵华,生灵涂炭,高校大多迁往西南内地,学文科者更无出路,1944年高中毕业的先生只得违心考入了当时上海最好的交通大学,学习铁路管理。如果没有之后的改变,或许未来的中国铁路部门会多一个管理专家,而学术界则少了一位清史泰斗。但人生的境遇竟然如此奇妙,抗战胜利后,南迁的高校纷纷回迁,著名学府北京大学也从昆明迁回北京,途经上海时,为网罗英才,专设考场招生,而考场就在当时先生所住的交大宿舍楼下。出于对文史发自内心的挚爱,已修完交大两年学业的先生尝试报考北大史学系,竟然榜上有名!是继续留在交大按部就班地再读两年,毕业后找个安安稳稳的工作,还是远赴北大学习自己心仪已久的史学专业,挑战不可预知的未来?先生面临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一次抉择。最终,命运的天平倾向了兴趣爱好一边,他毅然决然地舍弃了交大学籍,投奔北大,从此走上了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道路。

进入北大后,先生如鱼得水,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他有机会聆听胡适、陈垣、郑天挺、邓广铭、邵循正、赵万里等大师的授课,有时间就到图书馆饱览群书,还经常与同学、老师讨论问题,相互辩难。然而,内战爆发,偌大的学府,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忧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先生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学生运动,支持“反饥饿,反内战”,结果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不得不连夜逃离北京,奔赴解放区。“戴逸”之名即由此而来,先生的人生道路也随之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来到华北解放区后,先生进入华北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先生随华北大学进京。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先生先在党史系,两年后转到中国历史教研室。随着工作的变化和教学的需要,先生的历史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渐回溯的过程,从中国革命史、抗日战争史,到中国近代史,再到清史,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1951年出版的《中国抗战史演义》,采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形式,以准确的史实、生动的文字,叙述了中国八年艰苦抗战的历史,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了解抗日战争的真实历史发挥了重要作用。1958年问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卷),以新颖的论点、严密的论证、流畅的叙述,赢得了学界和读者的一致赞誉。而1975年以内部资料形式出版的《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则以丰富的资料、严谨的考证,厘清了清代康熙年间中俄双方签订条约的史实,为当时中国政府处理中苏边境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十年动乱期间,中国人民大学被迫撤销,先生也屡受冲击,并被下放江西干校,剥夺了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权利。但他没有灰心失望,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仍然尽可能积累资料,思考问题,甚至复习英语。“文革”结束后,中国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先生也回到北京,受命组建清史研究所。在他的主持和领导下,清史研究所在较短的时期内就推出了系列成果,诸如《简明清史》(1980、1984)、《清代人物传稿》(1984-1995)、《清史编年》(1985-2000)等。特别是由先生主编的《简明清史》两卷本,全面梳理了清朝崛起至鸦片战争之前的历史,其中既有深刻的理论思考,又有翔实的史事人物,再加上生动畅达的文字叙述,堪称改革开放初期清史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先生也因此奠定了清史学界领军人物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随着清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先生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乾隆帝及其所处的时代,并进而思考清代康雍乾盛世的有关问题。在《乾隆帝及其时代》(1992)一书中,先生对盛世君主乾隆帝幼年时期的家庭氛围、读书生活,继位之后的用人行政、思想政策,无不娓娓道来,既生动刻画了一代帝王的性格、意志、才情、爱好,又细致分析了其集英明睿智与庸碌愚昧于一身的多面性,尤为注重把握时代脉搏,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了乾隆一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乃至北京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状况,深刻揭示出其所处时代的先进与落后并存、光明与黑暗同在的复杂性。而先生主编的《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999),则以九卷本的篇幅集中展现了18世纪百年间清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边疆民族、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宏伟画卷,并力图将其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坐标系中,考察盛世的辉煌,探讨衰落的根源,揭示18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和真实状态。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术著作,前者拓宽了人物研究的视角和范围,后者则大大推进了对历史发展阶段中重要时间节点和空间范围的专门探讨。

在主持并推动清史研究所发展壮大、勤奋不懈地从事清史研究的同时,先生的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宏大的梦想,这就是编纂大型《清史》!实际上,这一设想最早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向中央建议纂修清史,周恩来总理也曾经找明史专家吴晗谈话,要成立清史研究机构编纂清史。但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这一动议未能付诸实施。1965年,清史纂修再次提上日程。当年10月,周总理委托周扬召开中宣部部长常务会议,决定成立清史编委会,并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清史研究所。为此,专门组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郭影秋为主任的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着手筹备建所事宜。然而,“文革”的狂风暴雨骤然袭来,修史计划再次化为泡影。80年代初,邓小平曾批复一封建议纂修清史的信件,学术界也开始制订编纂规划,筹备编纂事宜。但因时机尚不成熟,修史之事被第三次搁置。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当年修史动议的参与者和亲历者多已谢世,先生是为数不多的健在者之一。也因为如此,如何完成时代的使命,不辜负学界的重托,就成为先生数十年来时刻思考的重要问题。

历史的巨轮驶进了21世纪,先生敏锐地觉察到:纂修大型《清史》的时机已成熟!当前无论是国家的财力和物力,抑或学界的研究基础,还是人才的积累培养,乃至资料的整理出版,都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出于一个历史学家高度的责任感,先生于2001年在报刊上撰文,率先提出“纂修《清史》,此其时也”,倡议“把大型《清史》的编写任务提到日程上来”,又与季羡林、任继愈、王锺翰、蔡美彪等十余位权威学者联名向中央写信,吁请由政府出面组织纂修《清史》。这一次,几代学人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国家大型修史工程于2002年年底正式启动,先生被任命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他不顾耄耋之躯,日夜操劳,忘我工作,设计编纂方案,制订工作规划,建立学术机构,组织编纂队伍,斟酌体裁体例,以全部心血引领这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有序开展,逐步推进,迄今已取得诸多阶段性学术成果。

在长达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先生始终勤奋努力,笔耕不辍,先后撰写和主编著作30余部,发表文章600余篇,在历史尤其是清史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得到了学术界和全社会的一致认可,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1995年获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首届孺子牛金球奖,先后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史学会会长,并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6年受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11年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荣膺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此次应北京出版集团之邀,编选文章列入“大家小书”系列,先生对此颇为重视,不仅提出指导意见,提供著作版本,还亲自圈点篇目。在先生看来,一个历史学家既有责任从事精深的历史研究,在学术领域开拓创新,也有义务向全社会普及历史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故而先生十分认可“大家小书”学术性和普及性兼顾的宗旨和特色,欣然同意编选这本“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经与先生商量,本书从先生历年发表的文章中斟选出21篇,并据其内容和性质,大体分为四类。

其一,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先生能走上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的道路,成为一代清史大家,其中既有机遇眷顾的偶然性,更多的则是自身努力的必然性。正是依靠自身的勤奋努力,先生得以抓住机遇,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学术道路,并以执着的坚持和百倍的付出,一直跋涉至今。收入此类的4篇文章,既反映了先生对自己成长历程和治学道路的回顾,也凝聚着先生多年治史的心得体会,更体现了先生与清史的不解之缘和深厚情结。

其二,史事与人物。先生的历史尤其是清史研究,具有极为鲜明的特点,这就是既具备坚实的文史功底,重视文献资料,长于考证辨析,又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强调理性思考,善于宏观把握。先生的文章还极富文采,笔端常带感情,文字如行云流水,特别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收入此类的6篇文章,或纵横捭阖,综论有清一代的兴、盛、衰、亡,或以小见大,阐述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意义和影响,甚至具体到某一历史人物的学术贡献。虽然由于篇幅所限,先生更多研精覃思的学术论文未能展现于此,但也大体反映出先生融历史、哲理、文采于一炉的鲜明治史特色。

其三,书评与序跋。先生治史,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先生为人,虚怀若谷,温文儒雅,尤为爱惜人才,提携后进。年轻学子的新作问世,学界的研究成果出版,多有求写序跋之事,先生乐见其成,有求必应,虽系命题作文,但都能写出新意,提出创见,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收入本书的5篇书序,于此可见一斑。先生曾专门著文论述对历史学家的四项要求:资料、思想、文采、道德。而先生的治学和为人,正是实践这四项要求的典范。

其四,清史工程与清史编纂。国家修史,百年不遇,先生躬逢其盛,主持其事,既备感荣幸,更觉责任重大。他全力以赴,殚精竭思,举凡学术规划、工作部署,无不周密设计,谨慎考虑,层层把关。十余年间,先生有关清史工程的各种讲话、书信以及学术见解和工作意见,累计不下数百篇文稿。收入本书的6篇,大体反映了修史工程开展初期先生关于《清史》整体面貌的学术思考和工作构想。

自20世纪50年代有机会参与国家修史的筹划以来,纂修大型《清史》就成为先生长久以来埋藏心底的梦想。如今梦想正在成为现实,先生的学术生命和精神寄托已经与清史融为一体。诚如先生所言:“清史是我理念之归宿,精神之依托,生命之安宅。”在先生90华诞之际,我期望通过这本小书,使广大的读者朋友对先生为人、治学有所了解,对先生主持的国家修史工程多予关注,更希冀借此一瓣馨香,祈愿先生早日圆梦《清史》,恭祝先生福寿安康!

丙申盛夏于中国人民大学

同类推荐
  • 钓客

    钓客

    冰冷的石板,昏暗的空间,这里是大夏赫赫有名的黑狱。黑狱没有狱守,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很少有人知道其间的理由。而即便是知晓理由的寥寥人中,除却那几位涉足其中者,也极少有人会相信那个理由……很懒的笔者便直接用了开篇第一段……
  • 穿越之富甲风流

    穿越之富甲风流

    好吧,这是一个关于发财和美女的故事。嗯,确切点说,是在古代捞银子和泡MM的故事......
  • 三国之吕布是我爹

    三国之吕布是我爹

    一朝穿越到汉末,却没想到成了吕布的儿子,面对着时时刻刻头铁的老爹,吕贤是撺掇……还是直接跑路??
  • 云天子

    云天子

    文王、武王推翻商朝之后,文王改天皇伏羲的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开创‘后天之道’,建立‘稷下学宫’,奠定了大周三千年统治的基础。然天道轮回,大周因为商纣王好色无道,取而代之。大周也因为周幽王好色无道而衰微。各大诸侯国开始纷纷创立自己的教派,与衰落的‘稷下学宫’争锋。秦国的‘天机阁’;平国的‘天工阁’;景国的‘天诛阁’;江国的‘药王阁’;还有祁国的‘剑阁’;宁国儒教的‘崖山书院’,惊艳了一千年的时空。直到大周2975年,秦国大将军云战建立云国,取代秦国;2983年,宁国吞并宣国;云洲大陆风云再起。而更多人们意想不到的人和事,接连出现。有极西之处,喊着‘怜悯世人,忧患实多’的光明教派;大雪山的圣僧;长城以北的蛮族;西南十万大山深处,神秘莫测的巫教……全都加入了这场波澜壮阔的争斗:七大国战乱不休,五大教问道长生,四公子各领风骚,一群人拔剑问天。…………为了家国,你算尽天机,但我只问你一句,可曾真的将这天下百姓,放在心中?…………这是从大周三千年开始的故事。
  • 风雨中华帝国:帝国朝阳·细说秦汉

    风雨中华帝国:帝国朝阳·细说秦汉

    本书以讲史形式阐述了自秦朝统一六国至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涉及的重要人物有秦始皇、李斯、刘邦、项羽、汉武帝等;重要事件有焚书坑儒、指鹿为马、垓下之战、吴楚七国之乱等。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大事。本书采用亦史亦说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金戈流浪记

    金戈流浪记

    一个洪荒的世界,少年金戈一直在追忆自己的过去,脑海里朦胧的记忆,好像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能告诉他,,,,,,,!
  • 莲台空梦

    莲台空梦

    大唐初年,妖魔纵横,百鬼出世,出道不凡的孟醒携手众仙,降妖除魔,开创盛世。生离死别,爱恨情仇,谁能穿破迷雾,追寻亘古的真理?谁能抵抗诱惑,坚持千年的信仰?一场盛世空梦,不敌你一眼万年!
  • 他们的所爱

    他们的所爱

    是一个个小故事所组成的,有快乐,伤感,亦是怨恨。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还有我不讲他们最开始的时候,你们可以随便喷我,但不要喷我书里的人物。谢谢大家一章至两章一个小故事?(????????)??????还有我尽量不会写回忆,可能会有一些坑但我不会去填,要填有可能在后面,希望小可爱们要坚持看下去哦???(ˊ?ˋ)???还有我不会写的特别详细,我主要讲两个小可爱的故事,所以有些不会讲,别嫌弃加QQ群1139691776
  • 一根绳子的孝顺

    一根绳子的孝顺

    本书为小小说集。选材广泛,手法新颖,内容涉及商业、休闲、职场、校园生活等方面,旨在通过对父子情、夫妻情、朋友情、师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叙写,让读者在热爱生活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

    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

    吴亚频专著的《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虽然记录的是基层法院的一些“小故事”,但映射的是中国司法逐步完善过程中的“大事件”;虽然记录的是个人办案的成长经历,但勾勒的是中国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轨迹。希望《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在让人看到一幅幅精彩的办案场景的同时,还能看到法官对法律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与无私奉献,这不仅是一部法官的个人印记,也是一部时代风云的写照,更是一部法制史的年轮记载。
  • 神龙御天下

    神龙御天下

    蛮荒大陆,丛林法则;原始之地,弱肉强食;启魂为源,修魂为技!修者:唯有开启神魂,方能吸纳天地间的灵气,踏入修者之途。神魂:灰一品、黑二品、赤三品、橙四品、黄五品、绿六品、青七品、蓝八品以及紫九品,每一品又有九阶之分,一品一阶为最低,九品九阶则为最高,且品阶越高,潜力就越强!神通:乃至强智者,由妖核中拓印而来,共分小神通、中神通、大神通三个品阶,而这每一个品阶又分九品,一品最低,九品最高!
  • 最萌身高差的恋情

    最萌身高差的恋情

    校园恋情男主和女生同桌而产生的恋情最萌身高差感情却频频出现争吵……
  • 异界之溟

    异界之溟

    他们,是异界的人,拥有着常人没有的异能。现世,异界动荡,异界黑洞开启,各界动乱,现世妖魔乱窜。还有一个神秘的邪恶组织作乱。于是他们穿梭空间,在现世组成一个叫“溟”的组织开始维护现世的平衡。。。。她是“溟”的队长。在异界,她,是一个血族之女,却因为某种原因被封印力量,被视为废物驱逐离群,在现世,她是拥有最强公司的总裁,现在她和其他队友们维护现世的平衡。。。
  • 重生之魏武之孙

    重生之魏武之孙

    现代人曹好自幼性情温和,品格良善,因为一次舍己为人的善举,而丧失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却不料福祸相倚善有善报,本该已经死去的曹好,非但没有死去,反而穿越到了距今约1800余年前的三国时代。刚刚,回到三国的曹好如是说道"我的爷爷是曹操,我的父亲是曹丕,我的叔叔是曹植,我的哥哥是曹叡,而我的对手......"曹好此时看向前方大声的说道,,"就是天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