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复老师道鉴:
无论中西,戏剧的共通特性就是夸张表达。京剧自不能免。由于必须夸张,戏剧表达剧情,必须不断有高低起伏,迂回跌宕。决不能一路平直无所转折,自亦丧失戏剧特质。
戏剧是人们感情变化成为艺术表演的成品。既是感情的表现,必以吸引观众、打动人心为宗旨。如做不到即是失败。既要吸引观众,必须使用一切渲染手法,中外各剧种不同,各有其独到表演绝诣。中外文化背景不同,故决不能彼此乱改乱套。夸张与渲染是戏剧特质和特权,演员天才造诣,全具充分空间,得到发挥,能够登峰造极。无论国内国外,各不同性质、不同语言、不同背景、不同表达、不同剧情,而要求艺术造诣却是宗旨相同。
我们要谈京剧艺术,国人须先要抱定自信,并先肯定京剧有何特质,可以把握发挥。虽然如此,无论中外不同剧种,均必须各循其自身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历史背景,特别是戏剧本身的特殊功能,也就是特性。不可违背,不能反动。如果强加改造,会使之退化没落以至于消亡。
在此略举京剧特质要项,不加深入解释,容易看清了解。
第一,发展历史悠久,有近千年的经历,是经过千锤百炼而于今世百年达最高造诣。
第二,起于庶民大众创造,而为士大夫接受。
第三,最重要,中国戏剧是全般毕具,包括唱、白、做、打,以至附加特技。须齐全包罗。(若与西方歌剧、芭蕾相比,具见其是全能戏剧。)
第四,象征手法最为精要突出,是最具智慧、经验之表演手法。
第五,乐队简单,但可紧密配合表演一丝不苟。
第六,决不可配任何布景,尽走多余。
第七,服装道具反复使用,节省用费。
第八,最重要,全戏之演出,以演员为重心为主导。(与歌剧、芭蕾来比,他们是以音乐为重心,以指挥为主导。)
朋友须知一种艺术定须与人不同,这八个特质要点,必须把握。不能羡慕洋剧舍己求人,决不能乱加乱套,徒增其丑。
关于戏剧改良,当另外详说,在此则就中国戏剧特质略作点明,就教于曾复先生及海内外方家。
戏剧内行人,讲起来京戏,是把演员要求放在首位,这是传统,不是后世特别强调。自与歌剧(opera)、芭蕾(ballet)大不相同。歌剧、芭蕾是把音乐放在首要,演员虽是诠释音乐,但得绝对服从指挥,不能稍离音符,动作、唱词不能有任何增减。剧场开演要完全跟着指挥棒唱做舞蹈。庞大的管弦乐团(orchestra)而不称乐队(music band)。是以在表演而言,连歌剧和芭蕾均不及京剧是包罗完全。西方只称歌剧是opera,其他剧种均不得称opera。故西方人翻译中国戏剧,多译称theater。向来不见其用opera来称中国戏。但称Chinese theater。极少人会翻成Chinese Opera。(请参阅拙编《中国文献西译书目》)你必须肯定相信,中西戏剧各据重点,各有特长。我们用不着自卑,且当自信自傲。因为在表演的能力而言,中方大大超越西方。其重要特点是中国戏是以演员为中心,每位演员各自精湛艺术俱能自由发挥。没有音乐限制他,没有指挥约束他。
无论资本开支,或场地使用,中国戏剧组织(不指不计工本的特别演出,自有政府付钱)场地可以豪华,也可以简陋,演员要吃饭生活,观众能付多少钱,是早有百年算计。豪华谁都想,只是付不起。因是服装、道具、场地,俱不能豪阔,若果大手笔一掷百万,那是政府出钱,岂是长久之计?岂能推广京剧?戏剧乃国民娱乐生活一部分,必须天天演出,到处演出,方是这一国的文化资产,民力与国情是根本依据。均不能使演员饱一天饿十天,这门娱乐会自然消亡,难于存世。
根本大症结大困难在此处暂且不谈。仍须在京剧特质多说清楚。但凡老伶工老戏篓,最惯讲求演员艺术根基的“四功五法”。“四功”就是“唱、念、做、打”。“五法”就是“手、眼、身、法、步”。这全要下苦功专门训练,要付出心力血汗。任何高明票友,都不及专工演员十分之一。这自然必须是专业性,要有基本功力。票友被捧,莫以为真了不起,要真能知道演员的造诣有其难能可贵之处,若果是杰出演员,造诣自更能睥睨同班,创立门派。百人之中难得其一,因是我们局外人才应对专业演员抱持宠任垂青与捧场喝彩。关于单谈“四功五法”,尚有必要,将来再详谈。
拙见以为中国戏剧要立意求俗入俗,不能刻意求雅。正是所谓曲弥高和弥寡。当然多数主张雅俗共赏,却是难立界线,难见标准。我认为只要不俗,就算上等好戏。举例说谭富英唱《四郎探母》,唱起来就像说话,周信芳唱赵五娘,唱起来也像说话。这是入俗。有一位很有功力的青年演员,专唱高难度唱腔,又喜唱新编之戏。我自听不懂,他人也难懂,谁也没加深印象,使他白费心机。我看京剧特色应以入俗为要领。当然其艺术表现亦必不脱醇美优雅,亦必不至粗鄙下流。这全在于演员的修养造诣。
就唱、念、做、打综合表演而言,最好的例子可举《昭君出塞》。须知《昭君》和《昭君出塞》两剧目,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已有西文翻译。当是具有中国代表性的名剧。它的来源是本自于元代大曲家马致远的《汉宫秋》。《汉宫秋》也有西文翻译三种,这当是流传数百年的老戏。京剧演来,演员在台湾扮演者是三人,即昭君及胞弟和马童,马童不知为谁,而昭君及弟则看过顾正秋、周金福所演和严兰静、杜匡稷所演,大致相同。北京演员所见两次俱只有昭君和马童二人。但演来无不精彩绝伦,动作繁复紧凑,唱、念、做、打均很吃重,所谓打是指马童跌跳翻滚打筋斗,两人配合,一定优妙俐落。表演快马加鞭,穿梭飞驰只是一种单纯的路途情景,而演员发挥唱、念、做、打,浑然透出激越情景,足以扣人心弦。若果真实游走边塞,黄沙滚滚,尘埃漫天,这样单调沉闷的长途跋涉,恐怕只会令人蜷伏昏睡,才能打发。须知演戏要领所在,无论念、唱、做、打,都须要求表现优美典雅。人类最丑陋的感情流露就是呕吐。若不服气,请他面对镜头表一表呕吐的神情。但在京剧,也必是使之美化,岂能认真演来毕肖?
我本外行,所知有限,但若有机会,尚可再一谈唱、念、做、打,以及出场、进场。祗颂
纳福
晚王尔敏启
二〇〇四年九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