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这几天的赶路越来越慢啦,也不是因为苏婉疲倦或是偷懒,只是苏婉没有想好要怎么去见这个母亲。
“走快点啊!”
萧遥发现苏婉是真的有无限的活力,苏婉的脚步开始加快啦,他们之前还是拉着手并排一起走的,现在苏婉蹦蹦跳跳已经拉下萧遥很远了。
苏婉站在路的前面,她等着萧遥一步一步的慢慢走着,说道:“你这么慢,蜗牛都要比你快。”
苏婉说完又笑呵呵的,跑到前面去,采了个金黄色狗尾巴草,似乎不喜欢手中这个,随手丢在后面,又在一旁采一个,这会的这个挺喜欢的,在手里晃了晃,又叉到头上,高高兴兴蹦蹦跳跳的边走边欣赏着风景。
可是不一会,苏婉又向后看,发现已经看不见萧遥的身影,她心想萧遥今天的走路的速度真的是慢了,之前蹦在他身上让他抱又是被把他累到。
苏婉又看了自己,自己今天忽然欢快起来,轻盈的步姿,四处游玩。
苏婉好像觉得自己少些东西,但是她一时竟然忘记,等到萧遥走进的时候她才看清楚。
原来自己的剑,还有自己的包裹都让萧遥一个人拿着那。
萧遥走的很慢,但是没有显得吃力,很悠闲的看着周围的风景,和苏婉的活泼的性格完全相反呢。
萧遥说道:“周围的风景这么美,怎忍心走马观花式观赏。”
苏婉则表示不同的看法,说道:“看到这美丽的风景心中怎能毫无波澜,若是有不该表现出来吗?”
她也没有去管萧遥有没有理解,也不管萧遥会不会反驳两句,她直接又蹦又跳欢快的走在前面,迫不及待的要将这风景看完。
萧遥在后面走,他看到美丽的风景,看到苏婉的美丽,不由得笑了起来,微微一笑,是对眼前美轮美奂的景色的喜爱。
太阳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看似漫长的一天,细细想来也没有太长的时间,只不过是美丽风景多看几眼,和喜欢的人多说几句话,时间就不知不觉就行指尖溜走了。
苏婉坐在一块石头上,看着太阳即将落去的西边,太阳已经看不到踪影,只有一道金红色的余光挂在西边遥远处的地面上,静静渲染太阳落幕氛围。
苏婉说道:“我不喜欢黄昏。”
捡拾柴木正要生火的萧遥漫不经心地问道:“为什么啊?”
苏婉说道:“不喜欢黄昏的氛围,总感觉一个时代的落幕时的奋力挣扎,可是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变,太阳照常落下,月亮依旧升起。”
这几天接连的暴雨,使得这些柴木都潮湿,想要升起火,是件不容易的事,萧遥在尝试很多次后,终于不负有心人,在柴堆的上方窜出浓浓的白烟,过了好久,这火苗从奄奄一息变大起来,将这柴木都燃烧起来。
萧遥站起来,打了打身上的泥土和烟灰说道:“那可是太阳最后的荣耀,清晨刺破黑夜的时候也不会太轻松,就像这火一样,也是一点点升起的,最后谁会心甘拱手相让那?”
苏婉也站起来,帮着萧遥打身上的泥,苏婉小声地说,语气就像是夜间说悄悄话似,说道:“可是他不论怎么努力,月亮依旧不变从西边升起。”
萧遥身上顿时干净了不少,他又用之前冲旁边小湖里打的水洗了手,说道:“他至少体面过,死而无憾。”
“罢了,罢了。”
苏婉不喜欢和他们男子谈论生死和人生价值,他们总是喜欢当慷慨赴义的义士。苏婉曾道,为什么大权在少数人手里,因为少数人有脑子啊。
当太阳最后的余晖消失后,夜辰的时代才真正的来临,漆黑的夜色笼罩了整个世界,世界仿佛失去了白天时的活力,月亮也依旧懒散的沿着太阳的路线从东边升起,爬到挂满星星的夜幕。
白天又白天的活力,晚上有晚上的静谧。
漆黑的夜中月亮散发着柔和而银白的光线,像母亲的手,抚摸疲倦了的人们,轻柔的将他们带入温暖的梦乡。
在一棵歪脖子的槐树下,一堆篝火闪烁炽热的火焰,气势高昂地舞动,似要将这冰冷的黑夜撕破。
苏婉和萧遥在歪脖子树下依躺着,用疲倦的眼睛看着摇曳的火焰,走了白天的腿躺休息片刻就开始酸痛起来,两个人都不愿意动,依在树旁,并不想在这良辰睡得太早,看着眼前的火焰,看着远方的繁星。
苏婉拨弄着自己的头发,抿了抿嘴说道:“咱们还有一天的路程就要到目的地,这些时间忽然感觉过的挺快的啊!”
萧遥对这事没有任何感觉,他不在乎什么时候到,甚是要是永远这样在一起漂泊也合适挺愿意的,他摇了摇头,道:“的确挺快的,我们认识的已经三个月了。”
苏婉忽然停下来手中的动作认真地说道:“是三个月九天,过了今天晚上就是十天了。”
萧遥嘴角微笑说道:“何必记得那么清楚,现在你我在一起,明天也在一起就足够了,不用去管昨天过去的事。”
苏婉带着焦急的声音说道:“要的,至少有可回忆的。明天,后天,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待到你身边没有我,我身边没有你时,双方都有个记忆,证明对方曾经存在过自己的世界。”
萧遥伸手搂着苏婉,将她尽可能的将自己怀中挤挤。夜色已深,气温已冷,萧遥尽可能的为苏婉遮挡寒冷,为她存点温暖。
夜色很静,这个季节已经少了很多动物,早就失去之前的热闹,萧遥和苏婉在篝火旁,静静地躺着不知不觉的睡着。
夜间的时间过得总是感觉很快,因为没有人会在梦里有时间的概念,黄粱一梦,困倦的人一闭上眼待到睁眼的的时候可能太阳已经高高升起。
在篝火旁的两人并没有睡到太阳高照的时候,当太阳第一缕阳光破晓而出时就照到了苏婉的眼上,隔着眼皮,宛若一条红鲤在眼前游动,但从未流离视线。
苏婉睁开眼,赤红的光线此时毫无遮挡的全都照进她的眼睛中,使她伸出洁白柔荑的手指遮挡明媚的阳光。
等到她缓慢的适应了这耀眼的光芒,她才勉强在这阳光中睁开眼,只是耀眼的光辉还是不敢直视。
她看着旁边的萧遥还在睡梦中,而且还不是有鼾声传出,她把搭在自己肩膀的手臂拿了下来,这夜萧遥用这手臂搂了自己一夜,给她最安全的感觉。
她将萧遥的手放在自己腿上,双手抚摸着这双宽大手,她这番动作还是没有打扰的睡熟的萧遥,只是萧遥的鼾声小些,她现在也没有打算喊醒他。
自己眼前的这男孩脸上看上去还有几分没完全蜕变的幼稚气,但是这男孩眼中有着坚毅和笃定,这是一种经历过很多事才有的性格。
她看着阳光在男孩的睫毛间跳动,折射的青色的亮点很调皮,苏婉没有忍住伸手去摸着亮光。
“嗯……”
萧遥从睡梦中惊醒,他一睁眼就看到一个女孩带着阳光的气质在自己眼前,阳光的明亮使她的所有美丽都一览无余的展现出来。
“仙女啊!”萧遥说道。
苏婉有些惊讶,她没有想到萧遥睁眼的第一句话竟是这个,她抿了抿嘴,道:“没想到你刚一睁眼就要贫嘴。”
萧遥还目不转睛的看着苏婉,说道:“可是我并没有说谎,这是你真很美。”
苏婉在萧遥的手上很很的拧了一下,说道:“别贫嘴了,路程还远,看看能不能今天赶到。”
萧遥很不情愿的站起来,打了打身上的泥,有接连伸了两个懒腰,然后精力忽然充沛,说道:“走,准备出啦。”
这是最后一天,他们走了没有多就,就看到一个大湖,苏婉看到湖的时候兴奋的几乎要叫起来,她知道这是马上要到目的地。
前面的湖就是浮龙湖,这就是师傅那个故人就住在浮龙湖,但是她已经不记得那个故人的样子,她记得在师傅要决定归隐的时候曾经带着自己来过这里,这故人对自己很热情。
她记得他就住在湖的北面,一间不大的茅草房,里面虽然很灰暗但是整齐,为数不多的空间被整理的有条不紊的。
在挺远的周围满是绿油油的蒲公英,密密麻麻的都是,在绿色如地毯之中参杂着鲜黄色的花蕾,以及雪白的蒲公英种子。
她那次来的时候也是秋天,那天风很大,风一吹一片片雪白的蒲公英种子从故土上飞起,随着风飞舞起来,飘荡在空中,很美,凄美的那种,不知道他们最终飞向何处,会不会有童话故事里一样的结局。
她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蒲公英?
故人回答,只不过一颗流浪的蒲公英落到这里,就在这里安顿下来,繁衍下去。以前不懂,看去很像童话里美好结局吧。
造化弄人,她没有想到曾经好奇的女子竟是自己的母亲,她一直在揣摩这几句话的意思,她想知道当年母亲的说话的处境。
这是很早以前的事情,苏婉也不太清楚。苏婉沿着湖一直走,她只能凭着记忆去寻找,一间茅屋,一片蒲公英。
世事无常,桑海桑田,倘若苏婉记忆力出了错误或是这地方早就变了样,只怕白费力气。
苏婉走近看见了这湖一眼,眉头就皱起,这湖水和自己见得不一样,之前见得时候水清澈,现在低头看去全是泥沙。
还好苏婉遇见了一个路人,这才确认这的确就是浮龙湖。
浮龙湖是靠黄河的,这个季节正好赶上黄河的汛水期,大量的黄河水从一侧涌进浮龙湖,使的这湖水变得混浊。
苏婉搞清楚原因,心中悬着的心放下了,既然大地方没有找错,只要沿着湖走,就一定能够找到师傅故人的住处。
这次苏婉又犯了个错误,这湖看着不算大,但是绕起来还真的不小。他们中午就看见了这湖,走了没多久就看到湖水的斜前面有几个渔船停泊着,可是这都走了大半晌,太阳都跑到了西边,这渔船看着位置还是没有大变还是在斜前方。
这湖的周围都是农田,农田的旁边有稀疏地种些杨树挡住了视线,不过透着这个林间间隙还是能够看到农舍村落。
苏婉和萧遥二人,见今天可能无望,就没有在找下去的动力,二人最后决定,还是先找个农舍住上一晚,好好休息休息。
农舍也离的不远,穿过农田就看见村庄,这个时间点也是农民回家的点。这个地方的农民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农民,俗话说靠山吃山,这里有丰富的湖水,就不能全靠土地过日子。
现在陆陆续续的村民手提着几条鱼,兴高采烈的回到村子,这时的整个村子都炊烟袅袅,像是仙境般云雾缭绕。
等到苏婉和萧遥迈进村子里,整个村子的目光都聚焦在他们身上,使的苏婉和萧遥害怕起来,见所有人围了过去。
还好这些人并没有恶意,他们好奇的围过去,只是热情的表现,他们互相的向苏婉他们问好,一时搞得像是领导来查岗般。
最后苏婉和萧遥他们被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带走,近日老太太家正好杀了一头猪,而且还有空房可以供他们住。
老太太的家,还算是比较宽敞,三间土房,还有一个猪圈里面有一头大猪和两头猪仔,院子里还有五六只鸡,在院子里的主家上挂着晾晒的鱼干,一条大黄狗懒散的躺在下面,应该是在做白日梦,梦见有吃不完的鱼。
苏婉见老太太热情的招呼着,自己好奇地问道:“家中就您一人吗?”
大妈说道:“大儿子在外经商,小儿现在去求学,就我和老伴在一起,老伴今日去打鱼去,这时间也差不多该回来。”
他们在聊天没多久,就听见门外有人在吆喝,听到:“老婆子,快出来,看看这鱼。”
苏婉看到门口一个头带着草帽,身上披着蓑笠,左手拿到三条大鱼,右肩上放着捆好的渔网,满脸笑容的大步走来老人。
看到再去窗口探出的女子的头,被苏婉吓得一惊,老人第一反应还以为家中进贼那。后来见老伴出来,才知家中有客人来。
两个老人对苏婉和萧遥都很热情,天色渐渐黑,吃完晚饭后,四人就在桌旁聊起天来。
平常家中也是很少有人的,大儿子没回隔上一年半载的才回来几日,二儿子现在在京都求学已经是三个年头了,也不知有没有考出个名堂。
老太太说道这里不由得抹泪,说道:“我们世代都是农民,这光宗耀祖的事恐怕也不是容易……”
老头忽然制止了老伴的话,有些生气地说道:“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这是他们自己选着的路,就让他们自己走吧。大儿子不爱读书,二儿子反倒天生嗜书,他们怎么活就怎么活吧,反正家中也饿不着。”
老太太哼了一声说道:“你还一家之主那,现在身边连个人不都没有啦。”
老头声音变得柔和些说道:“这不是还有你吗?儿子们个个功成名就了再回来才好那。”
老太太也在那里没有说话。
两个老人在争吵起来很像是一个小孩,没有争吵两句,就和颜悦色和好。苏婉和萧遥两人在一旁看着只觉得好笑,但又不敢大声的笑出来。
老头也看出这俩青年人的表情,他随和的说道:“你们是不是见笑了,我们俩吵了几十年,改不了。”
苏婉摇了摇手说道:“不是,我们见您们年纪都这么大,还挺有活力的,比我们年轻人还要活泼。”
老太太听见夸自己年轻,还好意思那,捂着脸说道:“那里还年轻啊,脸都丑的不行嘞。”
苏婉微微一笑说道:“您一点也不老啦,不信您问问您老伴。”
老头听着也咯咯大笑,他说道:“你还是当年的鲜花!”
老头又对苏婉说道:“行了,你这丫头也不用刻意逗我俩老人开心。话说你们来这里干什么,这偏僻的地方一年基本上见不到几个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