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打算东去上海附近的江南大学读书,但是,她不知道如何说服父亲让自己离家读书,也无暇了解清楚学科。她把这个消息让方冬芳先知道了。方冬芳听到她要报考外地,有一些不敢答应,但是,她仍然表示支持。夏云希望她帮忙说服爸爸。方冬芳和夏建义的关系不甜蜜,但是,风雨多年也度过了。她知道夏建义的脾气,是火爆的性格。像俗话里说的,翻脸比翻书都快。但是,她又知道感情最深处,父女的关系是最紧密的。虎毒不食子。她多少次因为小云的原因和夏建义闹的不可开交,多少次因为小云的原因又和好如初。矛盾的焦点总是孩子,导致,她觉得他们俩的婚姻就是孩子捆绑的。
她的直觉是对的。方冬芳建议夏云自己和夏建义沟通。夏云试探过夏建义,夏建义愿意把她送到北京、上海、天津的大城市读书,他的字典里没有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发展速度的概念。只有女儿永远是自己的女儿的概念。仿佛孩子是物品而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夏云接受了妈妈的建议,她硬着头皮对夏建义说:“我想去外地读书,去发达一点的地方,有发展的机会。”慢吞吞地,她咽了一口唾沫,说道“不知道你觉得怎么样?我查了一下,我的分数可以去读外地好一点的学校。”夏建义饶有兴致地听着,说:“嗯,你考虑好了?我是有些担心你。还是读本地吧。不能上一本,就选二本里面的好专业。如果去外地,我了解河南有一所学校有烟草专业,我们厂对口招录的。”夏云有一丝丝不开心,她说:“我不认为进卷烟厂适合我,而且卷烟厂也不一定人才不饱和,以后就业面更窄。能学到专精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不喜欢的事情也没有把握……”她“做好”两个字还没有说出口,夏建义觉得女儿的话颇有道理,但是,他还是意识到问题,说:“我认为你现在还是不自信,年轻人要胆子放大一点,做事要有气魄,这样进企业才能有前途,学不学的好,那也是关键,但是,不是你现在考虑的事情。今天,你这个时候,需要冲一冲,不要求稳。我建议你查一下国内的烟草专业招生情况,据我所知,有这个专业的学校很少。”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人后来的时光很少能说到一块去。
那一段时间,夏云和同学玩的机会很多,去KTV唱歌,同学中的麦霸会点孙燕姿的成名曲,而那一首《他还是不懂》的歌名就说的是夏云父女的关系。而这两个人组成他们还是“互相”不懂。那个时候,会用“代沟”形容。但是,这个却是夏建义嘴上最不愿意承认的事情。他愿意承认自己没有文化,而不愿承认自己不了解孩子。终于孩子18岁成人了,但是,自己还不是享清福的岁数。想一下,自己的父亲夏炎生,50几岁就一命呜呼了。50岁就已经是儿孙满堂,成了人生“赢家”。而自己呢?他不禁感慨,自己生错了时代,但是,他还是感谢命运,或者老天。没有让自己穷苦潦倒一辈子。这样他又有一点点自豪了。他年轻的时候,去农村的时候,羡慕参军的人。现在还想着,只是,对一个中年人来说,这个只能是“想着”了,在自己身上永远实现不了的“想着”。
因为夏云长到了读书报考的年纪,夏建义更关心国家新闻,每一天看新闻联播也更加用心。他期望祖国明天会带来一些好政策,让自己和自己的下一代过更幸福的生活。虽然,国家新闻都是播报大事,省内新闻都是播报大事。但是,不管电视里发生的大事、小事,一个个事情,百姓看着也亲切。他见过各种不能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解释的事物,在电视主持的分析下,都觉得很有道理。就好像主持人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他认为自己也不是落伍,只是文化缺少一点。有的时候,他可以看到主持人没有说出的观点,自己还能说出一个、两个道理的观点,他就更觉得自己没有落伍。
前几年,他得知夏路大学没有报考军校,他还挺可惜的,在他眼中,夏路的身高和身体素质是当军官的苗子。这个是他一个当叔叔的一厢情愿的想法。夏路当年上大学,考的文科,进的本市师范大学。上了大学还在天天动脑筋转院系。这样的消息也是他很偶尔的机会从各种渠道了解的。现在夏云上大学,自己不会允许女儿走弯路。自己不能保证的情况,也绝不让女儿走自己能看得见的弯路。出国深造自己是没有门路。但是,国内的发展机会,怎么着也要给女儿盯着。
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决心有时候也是一种一厢情愿。那个时候的新闻天天放的“与时俱进”是老少妇孺都耳熟能详的辞藻。21世纪的接班人都已经在各个行业成了顶梁柱。
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好像也是触手可及。
夏云和父亲虽然没有很深的隔阂,但是,父女之间心在一起,却不是一个方向,两人此时更需要一些“别离”。
夏云也不能清楚地判断自己是不是在叛逆期,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可视”范围内生活和活动。她缺少一些些“自由”。她觉得自己已经想的很清楚了,就做了一个当时很艰难地决定。为自己的一生埋下伏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