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的那段时光,他还认识了六叔的战友黎辉。黎辉二十刚出头,江西人,雷晓波平时亲切地喊他辉哥。黎辉每天专门负责播放部队各类军号,类似过去的司号员。那时,雷晓波最喜欢待在黎辉的房间,听各类军旅歌曲。黎辉对这位酷爱军旅尤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礼仪相关歌曲近乎痴迷的孩子非常好奇。那是港台歌曲在国内极为流行的年代,邓丽君、四大天王、林志颖……是当时许多人的挚爱。可雷晓波偏偏喜欢带着军味的曲子,一盘礼仪金曲能来回听好多遍。黎辉问他:为什么不听些流行的呢?雷晓波说:他也不知道,反正感觉一听这些曲子就特有精神。当然,在和黎辉一起的日子里,雷晓波受其影响,倒是喜欢上了一位台湾歌手,叫童安格。黎辉是童安格的铁杆粉丝,每天训练回来,他都会用录音机不停地循环播放着童安格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一开始雷晓波对这首歌也没在意。那年的八一晚会,当雷晓波看见黎辉在舞台上面向几百名官兵及家属深情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他被现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与口哨声气氛彻底震撼了,而舞台上潇洒的黎辉也显得极为亢奋和激动。后来,雷晓波成天跟在黎辉身后,吵着闹着让他教自己这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黎辉笑着说:你个小屁孩,知道这歌说的是什么意思吗?这是首情歌,你学它干嘛,还是听你的军歌去吧。雷晓波可不管,每天跟在黎辉屁股后面软磨硬泡,最后黎辉被缠的急了,就对他说:我把磁带给你,你自己跟着练吧。于是,雷晓波天天对着录音机,嘴里不停的唱着:
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你说我像梦忽远又忽近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你说我像谜总是看不清
其实我永不在乎掩藏真心
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
所以不敢靠你太近
你说要远行暗地里伤心
不让你看到哭泣的眼睛
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
所以不敢靠你太近
你说要远行暗地里伤心
不让你看到哭泣的眼睛
黎辉每次见他唱时,都会笑得前俯后仰。六叔雷建安所在连的连长一次无意中听到雷晓波嘴里哼着这首歌时,笑着骂道:好个雷晓波,你毛都没长齐,不唱点儿歌,唱啥情歌,你黎哥人家是思春了,你个小毛孩难不成也想女孩子了?
雷晓波也不生气,虽然不太明白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可他就喜欢唱,在他心里,黎辉哥哥在舞台上的光芒四射才是他最向往的。可他哪里知道,日后当他真正明白了这首歌的情感时,是多么的撕心裂肺。
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部队经历,加上后来奶奶的突然离世,对雷晓波高考志愿选择起了决定作用。高考前,他就对好朋友,也是高中同班同学孙云飞私下里说:自己想报军校。孙云飞问他:听往届师兄说很多军校的分数都很高,不要学费,竞争肯定会很激烈,如果上不了,你打算填什么志愿?雷晓波没有回答他,其实他也说不好。军校是他的梦想,如果梦想化为泡影,他不甘心去学医。那个年代没有大学生入伍的渠道,想去部队,除了上军校是条路,其他的只能是通过每年的冬季征兵了。但家里所有人都希望雷晓波能上大学,成为雷家第一个大学生。
雷芳说他:不就是一场考试吗,今年考不上,复读一年,明年再考呗,以他的基础,明年肯定能考上重点,再说了,成绩不还没下来吗?不至于天天这么紧张消沉吧?但雷晓波似乎并没有什么好转,姐姐也不再睬他,她知道雷晓波的脾气有时倔起来跟头牛似的,拉都拉不回。
一天,母亲突然告诉他,舅舅从上海回来了,回老家办事,待两天就要走,有空的话去看看他。
提到舅舅余慧泽,雷晓波心里还是特感激的。他是姥爷余克公唯一的儿子,姥爷当年寄希望余慧泽能考上个中专,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为家里争口气,可惜舅舅几次与中专合格线擦肩而过,最终只能放弃学业回家种田。后来,舅舅在村里找了个媳妇成了家,由于家里生活艰难,余慧泽决定出去闯闯,于是和村里的几位青年远赴上海,成为当时中国农民打工大潮中的一员。大概是在外多年打工的艰辛与不易,加上自己当年上学时的遗憾,在雷晓波读高中的三年里,他经常写信鼓励雷晓波好好学习,还经常给他邮寄各类复习资料。这次舅舅从上海回来,雷晓波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去看看。
回到余家村,雷晓波发现,现在的村子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与热情,一切显得那么的寂静和荒凉。舅舅家的老房子也已凋敝残垣、满目疮痍。靠近老房子的不远处,一位背着绿色喷壶,手拿喷雾器的老人正不时向他这边张望。雷晓波走到跟前,才看清这位精瘦的老人是自己的大姥爷:上身穿着一件短袖的衬衫,下身穿了一件蓝黑色的裤子,脚上套了一双笨重的黑色大雨靴,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你是晓波吧?你舅在你大姨家!”大姥爷笑着说。
“大姥爷好!刚才没看清,有点近视!”雷晓波不好意思地说道。
“我刚才看着就像你,是不是来看你舅的?他去你大姨家了。好久没回老家了吧?这边房子有年头没人住了,都倒喽!”
雷晓波回头又看了看舅舅家的老房子,那个曾经给他带来无数笑声与欢乐的地方,如今却变得如此萧条,心里不免有些感伤。八岁那年,雷晓波随父母搬到镇上后,常在周末和寒暑假陪母亲到姥姥家待上几天,那里有他儿时最好的伙伴——大姨家的小儿子赵文龙。小时候,赵文龙在村里就是个“小刺头”,调皮捣蛋是出了名的,雷晓波却相反,比较文静,沉默寡言,但唯独和这个老表在一起,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儿时,两个孩子下河洗澡、捉鱼摸虾、捣腾鸟窝、逮黄鳝……可以说,雷晓波童年有一半快乐时光跟赵文龙有关。只可惜,初中毕业时,赵文龙的成绩并不是太好,没能考上高中,家里给他联系了一所普通的技校,让他学技术去了。
大姥爷见雷晓波没吱声,笑着说:“赶紧去吧,文龙那个小刺头好像昨天也回来了!”
雷晓波笑着点了点头,正欲离开时,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便问:“天气这么热,大姥爷您还去打农药啊,大舅小舅他们呢?”
“早就打工去喽,他们也在上海,离你舅舅住的地方不远!没念成书,在家也没个正事,种地又挣不了几个钱,我就撵他们两个出去了!”说完,大姥爷无奈地叹了口气。
雷晓波对大姥爷的家还有些记忆,小时候离姥爷家挨的非常近,听母亲说,姥爷余克公和这位大姥爷并无亲戚关系,只是辈分上同属一个家门,加上过去两家相互照顾,所以关系走的一直比较近。
“哦,那大姥爷您先忙,大热天注意身体,别中暑了!”雷晓波向他打了个招呼,又扭头盯着舅舅家的老房子看了一会后,便离开了。
小时候,雷晓波每次回来都是从小路走,这条小路先经过舅舅家的老房子才能到大姨家住的地方,大姨和舅舅两家离的并不很远,舅舅家在村子的最南端,大姨家在村子的北边,两家隔了一个池塘,一条小路将这个池塘分成两半,沿着这条路大概十分钟就可到达大姨家。一路上,雷晓波几乎没有再看到其他人,偶尔遇到的还都是些像大姥爷那般年纪的老人。他边走边想:这村里的年轻人想必都出外打工了吧?
90年代,一部《外来妹》让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了乡下人进城打工的艰辛故事,也让“农民工”迅速成为中国最火的景象之一。雷晓波清晰地记得,只要每年春节刚过,他的家里就会来很多亲戚,这些亲戚大都把他的家当做外出打工的中转站。当时镇上有一个专门直达上海或其他大城市的长途汽车站。而春节一过,外出打工的人便会将这个车站挤个水泄不通。站里每天去上海的车就四个班次,为了能抢上座位,雷晓波有时甚至替亲戚拿着被子直接住进车站,帮着抢座位,每年这个画面都会在雷晓波的春节假期里上演,令他刻骨铭心。
如今,出外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而昔日农村繁华景象消失殆尽,只剩下断壁颓垣、荒草萋萋,还有一些几乎丧失了劳动力的老人,“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不知眼前的一切是否就是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心中所愿呢?雷晓波想起历历往事,不免有些伤感。
十分钟后,他来到了大姨家门口。一看到雷晓波,大姨全家极为高兴,尤其“小刺头”赵文龙。雷晓波还没来得及跟舅舅打个招呼,就被赵文龙直接拉到后园钓鱼去了。大姨气得在后面追着赵文龙大骂:“你舅明天一早就要回上海,正想跟晓波聊聊呢,现在钓哪门子鱼?”
后园是大姨家的一块大菜地,里面种满了蔬菜,还有密密麻麻的梨树和几棵大杏树,紧挨着菜地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池塘。小时候从镇上回到老家,雷晓波最喜欢和赵文龙在这条塘里洗澡摸鱼。今天,赵文龙早早地准备了两根鱼竿,就等着他回来一起钓鱼。
“知道你要来,工具全给你备好了,中午前争取钓几条给舅当下酒菜!”赵文龙笑嘻嘻对着雷晓波说道。
雷晓波笑着说:“你这么信得过我?长这么大我还没钓过一条鱼上来哩,唯一的一次,鱼还把鱼竿给挣跑了,就这你还让我钓?不如我看着你钓吧!”
赵文龙根本没予理会,直接将鱼竿扔给他,催促说:“管它呢!来来来,赶紧地,套上蛐蟮,用香油拌面也可以,袋子里都有!”
雷晓波拿起鱼竿,轻轻地在鱼钩上裹上了一层和好的面,然后往垂钓处的塘面上洒了一把米,静静地钓了起来。
两人钓了一会后,赵文龙扭过头对着雷晓波乐呵呵地问:“老表,听大姨说,你要当兵?我跟你说,你要是去当兵,我也去,上技校真他妈的没意思,啥也没学到!我们俩一块当兵,如何?”
雷晓波目不转睛地瞅着鱼线,说:“赶紧钓你的鱼吧,这么大声,哪条鱼还愿意上钩?”
“真不跟你开玩笑,我都跟爸妈说了,这不是刚毕业吗,今年年底我就报名当兵去!”
“现在军校八字还没一撇呢,再说就是当兵,我俩也不一定能分到一起啊!”
赵文龙满脸笑容地说:“无所谓,你上军校当军官,我当兵,以后你官做大了,照应照应我!”
雷晓波白了他一眼:“得了吧!越说越没正相!”
“对了,晓波,你要是真被军校录取,你那心中的小龙女怎么办?”赵文龙突然收起嬉闹的表情,一本正经地望着雷晓波问道。
小龙女?雷晓波一听到这三个字,身体微微一颤,鱼竿顺势从手中掉落,缓缓地滑向池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