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清发水沿岸有两个小国,一个叫贰国,另一个叫轸国。贰国位于今湖北应山西南、清发水东侧;轸国位于今湖北安陆县南、清发水西侧。在贰、轸之间还有个小国叫郧国。郧国与两个国家发生点冲突,于是请随国人对两国进行报复。贰、轸考虑到自身实力太弱,即使联合起来也无法与随军对抗,因此派人向楚国求援。
鲁桓公十一年(郑庄公去世的那一年)春,楚国接受了两国请求。但是由于双方没有外交关系,楚人准备先与两国订立盟约。盟会地点就定在清发水与汉水交汇的三角地带。楚武王不屑于与小国之君相见,于是派太子莫敖屈瑕代替自己出席;三国计划签订盟约后进攻郧国。
郧国人不甘坐以待毙,他们到随、绞、州、寥四国去求援。四国认为:楚国如果与两国结盟,就等同于开启了东进的大门;楚军就可以绕开随国东渡清发水,向北即可到达淮河流域,向东可进入大别山,向南可进入扬越地区;届时汉东各国都将深受其害。四国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四国军队已经分别出发,郧军从城里开出来,驻扎在近郊一个叫蒲骚的地方,他们打算等援军一到便与楚军决战,把敌人赶进汉水喂王八。
盟会的时间还没有到,贰人被郧人阻挡在清发水东,无法到达会盟地;轸人也不敢贸然单独行进。
而楚军刚刚渡过汉水,不利的消息就接连传来。屈瑕不得不下令停止行军,就地召开军事会议。
屈瑕对当前局势感到头痛不已。斗廉却不以为然,他说:“郧人驻扎在郊外,他们的背后就是城邑,而且援军也快到了;如果一旦发生战斗,他们可以立即安全撤进城市,因此戒备一定松懈。所以,请太子领着主力退到郊郢去拦截四国援军,我带领一支锐师在夜间对郧人发动突袭,郧人没有防备必然失败。郧国一旦战败,四国联军将不战而还。”
屈瑕说:“我认为还是向国王请求增兵为好。”
斗廉说:“取胜在于心齐,而不在于数量多少。当年武王克商,以三千虎贲大破几十万商军的事,您也是知道的。敌人即便已经列阵成军又有什么关系?”
屈瑕说:“那么就进行占卜。”
斗廉说:“占卜是为了解决疑惑,没有疑惑还占卜什么?”
作战计划就这么定下来了,屈瑕领着大部队再次西渡汉水;郧人打探到楚军正在调头回师,心理就完全放松下来。
斗廉带着一支由身经百战的老兵组成的精锐部队,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逼近敌营。郧人以为危机已经解决,便提前开始庆祝胜利了。将领下令把酒肉从城里送过来,所有人都喝得醉醺醺的,之后就随便倒在什么地方睡着了,有的人甚至开小差回到家中去了。
楚军在午夜时分发动突袭,郧人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很多人在睡梦中就被杀死了;醉汉们在混乱中找不到武器和序列,只好跌跌撞撞向着城邑方向逃跑。郧师遭受了重大伤亡,他们之所以没有全军覆没,完全是因为楚军人数太少。
四国援军在听到不利的消息后就掉头回国了。郧国人溃败后,贰、轸军队才得以到达会盟地。屈瑕也从郊郢赶回来,三国正式结盟。
盟会之后,楚国人决定对反楚联盟逐个击破。首先报复的是绞国,绞国位于今湖北郧县以西、汉水以北,国小且地处偏僻,孤立无援。
鲁桓公十二年(BC700)夏,楚国出师伐绞。
楚军最便利的行军方案是乘船逆汉水而上,但是必须通过邓国与卢国控制的江段。但是楚武王并不信任卢国人和邓国人;理由是去年绞师的运兵船在汉水上往来时,卢、邓两国明知道绞人此行目的是与楚国作战,却仍对他们视而不见,放任敌船往来通行。
楚军害怕此行受到两国截击,所以放弃水路改走陆路。
本次行动的统帅仍然是莫敖屈瑕。楚武王此时已年届六旬,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日,他只盼望太子能独立领导军队取得胜利,通过建立战功赢取地位和威望。
陆路行军是个苦差事,从丹阳到绞国沿途要翻越多座山岭,穿过数条河流。夏季炎热湿闷的气候使人透不过气来,士卒动辄满身大汗,还要提防无处不在的恶蚊毒蛇和食人生番。楚军一路艰难行军,军队在进入绞国边境时已经疲惫不堪。
绞国南临汉水,三面环山,城小而坚固(因为附近山戎很多),城外地形复杂狭小,连完整的队列都排不开,更不要说布置大量的攻城器械。
留给楚军的时间并不多,将领们不住地挠头。由于行军困难,楚军带来的辎重很少。屈瑕下令将军队扎在南门外,将领们查看了绞国附近的地形,然后发动了几次小规模进攻;因为进攻都是试探性的,所以都被绞人打退了。屈瑕发现绞人特别凶狠贪婪,他们几乎不放过任何敌人:他们就像蚂蚁对待猎物一样,无论死的活的都要拖进城去。
屈瑕决定针对绞人的特点制定作战计划。他在战前会议上说:“绞人贪狠轻率,贪婪就会见利忘危,轻率则会不计后果。我们命令一些樵夫到山上去砍柴,但是不为他们设置保护,而是用他们做诱饵,敌人上钩引后,我军主力就能够消灭城外的敌人。”
楚人于是放出去一批诱饵。樵夫们成群结队跑到离城门很近树林里砍树枝。绞人在城上观察一阵欢喜地发现,樵夫周围竟然没有士兵保护;他们立即跑出来把大概三十个樵夫当成战利品抢劫回去了。抢到的人兴奋地失眠,没抢到的郁闷地失眠;绞人认为楚人缺少柴火,明天一定会派出更多的人来砍柴,因此都想痛痛快快地再抢上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