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下卷,明显觉得文风为之一变,虽然它没有标识作者其人,但是细读起来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差异颇深。
上卷如同一位学识渊博、能言善道的说书先生,在引经据典里将故事娓娓道来,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却是露珠沁叶点到即止;而下卷就如同家乡里那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邻家大哥,在高谈阔论中说起着天南海北,虽然生动有趣,可是却要结网捕鱼才能听到真材实料。
下卷开篇即言:“江湖势力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那江湖人便是鲫上鳞甲,更是多如繁星。因此,想要说尽天下英雄,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接着又写道,“江湖承平日久,少有冲突,要在武功上分个高低是很难的。因此此次书中所写之人,未必就是武功有多高强,而是他们本身便能搅动风云。更何况江湖能人众多,谁敢轻言天下第一?阴谋诡计、权财美色之下,任你神功盖世又如何?”
最后又说,“像什么少林、武当等名门大派的教习,多年来未曾行走江湖,声名不显,可谁敢说这些人是泛泛之辈?因此,这些人我们揭过不提,只谈江湖中风头正劲的家伙。”
我深感同意,就像我师傅一样,如果没在武当待过,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么一个人。但是,他的一身本领却绝非等闲。
接着这本书又给我科普了一些江湖常识,也算是扫盲了。
说起任何一个有名有姓的江湖人士,必然会提起他的名号。所谓的名号在如今的武林中与过往已然有所不同。在之前,我见过多吉时,便已了解些许,这次是更加深入的认识。
名号,是一个有名的江湖人士行走江湖时的代号。需要由一定数量的江湖人士提出,获得广泛认可之后,交由“武林自治管理委员会”与本人共同协定修改,最后再找到礼部审核是否僭越,核定成功之后,便会昭告天下,成为公认的名号。
因此,名号就是由朝廷认证的正式名号。说实话,我看的这里有些疑惑,我从未听过什么“武林自治管理委员会”,当然这可能是我孤陋寡闻的缘故。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萦绕心头,什么叫做“武林人士”呢?这个一定数量又是怎么判定呢?书中未解。
名头虽然朝廷认证的官方账号,但是江湖多有对此颇为避讳的侠客们,因此,有很多江湖人士互称时会另取代号,这就叫做“绰号”。当然,如果一个不知名后来变得足够有名,“绰号”也可能会变成名号。但是,名号有有一套严格的取名流程和规范的,而绰号是没有的。因此,绰号相较而已,千奇百怪。
当然,最后还有一种叫做“花名”,这种就是“自娱自乐,想怎么取就怎么取。”毕竟,绰号虽然未经认证,但是也是要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不是你空口白牙就行。
所以,有名号的必是天下有名的大人物,无名号有绰号的稍逊一筹,其他甭管名头说得多响,至少当下在江湖里只是不名一文的小虾米。但是,小虾米未必没有吞鲸的本事,蛇吞象,猪吃虎的事,天天都在上演,今日擎天巨柱转眼变成踏脚石,这便是武林无奈之处,也是江湖有趣的地方。
我仔细一想,我好像就是江湖中的小虾米。内心自嘲,整理思绪,便要看看看这河中游着哪条鱼,卧的是哪路王八。
作者自然还是从名门开始,因为已然说过不会写那些门派中的老牌高手,因此我竟然发现日月神教竟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但马上,书中做解:日月神教当然厉害,但是一来弟子多为军中供职,声名不显不说,更是难以查明;再者,日月神教采用的是均衡培养的路子,弟子们本领平均,未有顶尖,却至少都是二流水平。他们就像是精品铁匠铺里的制式刀剑,虽然不弱,但是要评鉴绝世神兵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提到。
那接下来,自然就会说到“三山五岳”了。
先看少林,现今风头最劲的年轻弟子便是“好和尚”了了。这个人我是听过的,因为武当和少林本来就关系匪浅,自然了解较深。据说,这是个酒肉和尚,学的是“酒肉穿肠,佛坐心中”的路子,引得众多释门子弟效仿,我曾经吐槽过,这分明是这些和尚凡心未泯,还有这样的人也能叫好和尚啊?
现在,我有了一个更了解他的机会。据书中所说,了了乃是了字辈,是从渡厄禅师从寺外带回的孤儿。自入寺起,便于藏经阁中做清扫工作,从未习武,而且身形消瘦、沉默寡言。直至,他二十岁之时因为一次意外,飞木击头,当头棒喝,陷入昏迷。
谁曾想,自苏醒以后,这个不言不语的和尚,不仅从此舌绽莲花,更爱上喝酒吃肉起来。佛门清净地,那些带发修行风俗家弟子也还罢了,你个货真价实的和尚怎么能这么做呢?于是,渡厄禅师便要亲自惩戒弟子,便要闭门教导。谁料,三日辩经之后,渡厄禅师喜不自胜,欢喜难当,从此,再也不提此事。
可是,毕竟是和尚庙,了了觉得老是偷俗家弟子的饭菜不是回事,便想着打些野味。故而,开始习武。待到三年之后,渡厄在其房中只找到一张纸条“鸟兽食遍再无味,人间至味在红尘”,了了不知所踪。
那时候便有了“好和尚”的说法,不过那是还得少林寺中僧众揶揄贬义的说法。直到,第二年,关中某地贩童集团上下近三十口好手死于非命,官府探查之时,只听得被救幼童无知的言语:“救我的是个好和尚。”。
同月,通缉许久的采花大盗牧东阳受佛祖感召投案自首,好事者哗然,纷纷前去看热闹,见者无不色变。只见前来自首的分明是个盲目跛脚的和尚,哪有什么大盗呢?然而这就是牧东洋,庭上供认不讳,当即秋后问斩。人死灯灭,唯案上,留有口供,有好事者多番打探之下,唯得一句,牧东阳曾痛苦言道“度我不如杀我”。
自此,好和尚之名响彻神州。
看及此处,我不由心潮澎湃。此等人物叫我神往。于是我便再看武当。
武当我很熟悉,果不其然,我看到了一个我意料之中的名字——陈师道。但是这本书里的内容和我的记忆有很多出入,并不那么真实。
我第一次见到大师兄,是在刚来武当的第三个月。初来乍到,好奇心重,并四处乱闯。终于我迷路了,没有什么奇遇和天材地宝,有的只是幽深的树林和渗人的响动,我那时虽已成年,也有些本领傍身,还是吓的不清,大声呼救。
终于我听到了人声,厚重而温暖,“哪个小家伙在这哭鼻子啊?”
有一说一,我虽然惊慌,但我绝不到哭哭啼啼的地步,更何况来人看着年纪也不过比我略大,闻听此言,有些不悦。
可看着他身穿武当道袍,想来必是师兄,希望他能带我出去,便不再发作,诚心求救。听过我的话,此人一阵张望之后,对我笑着点了点头,“我也不知道这是何处。”
我为之气绝,他解释道,他是出来修行的,只是刚好走到此处听到求救声便过来看看。我急忙质问,你来修行,你不知道身在何处?
他思考片刻,点了点头,“确实不知。”我当时真的感觉天昏地暗,迷路不说,还遇到了个糊涂蛋。
“但我朋友知道,”这时,我就见到这个人突然闭目侧耳,仿佛有人在一旁耳语似的。见得这幅场景,我直瘆得慌,心中怯意渐生,想要离开。
就在此时,那人张开眼睛,嘴里念道,“多谢。”便向我看来,“我知道路了,随我来。”
我当然不干,看到他神神叨叨的样子,我就想跑开。我拒绝的话还没出口,我便被一道清风裹挟起来,扶摇直上,穿林过涧。
后来,我遇到了路过的武当师长,据说是他听到一阵大喊大叫才过来查看的。也就是在这位长辈的口中,知道了这个男人的名字——陈师道。
陈师道被我们称作武当大师兄,并非是他年龄最大,而是他辈分高,阅历足。
他和白惊风一样,都是自幼长在武当山上的,但是他并非孤儿,只是从小上山罢了。因为,同是幼时上山,故而那批武当弟子关系匪浅,并且和我们这些上山进修的弟子之间,不太看的过眼。这里也我要提一句,武当的真传弟子几乎都是幼时便在山上的,除了我是个特例。
但陈师道却和我们关系也很不错。若仅是如此,他也不过是个好人缘罢了。
江湖中人,地位终究还是看本领如何的。
而陈师道的武功,很高。他是几乎所有小辈弟子里,唯一于太极一道敢说出“略懂略懂”的人。
稀松平常之辈待人和睦,不过令人心喜、不生怨念;本领绝顶之人和蔼可亲,便是如沐春风、教人受宠若惊了。
但更妙的是,陈师道一心向道,道经典籍熟读于心,更深得武当师长心意。
上承师门厚望,下获同门真心,武功高强,性格温良,一句“大师兄”便能看出他的地位了。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我出师的前两年突然不辞而别,令我们众人惋惜不已。具体情形我不得而知,只知道是因为情感上的事。
大师兄不是那种欺师灭祖的人,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和武当决裂,倒是更想离家出走,私奔去了。为此,武当还召开过“关于是否要干涉弟子恋爱自由”的讨论。
看到这本书里对于大师兄下山之后的事迹,我想起不久前,我问过我师父清明,“武当上下并未追究,为什么大师兄还不回来呢?”
我师父只是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时候不到。”
“那什么时候到呢?”
“自然是该到的时候。”
我郁闷地闭嘴,停止了和老道士打哑谜的无聊行为。不过现在想着,或许有点道理。确是顺其自然,毕竟大师兄乃是“道法自然”陈师道啊。
粗看下来,这江湖人物确实不太和我胃口,因为它要么有些过于夸张和神化,要么就在某处语焉不详,特别是我看到作者在丐帮帮主的介绍下大夸特夸之后,笔调一转,说丐帮帮主不喜争斗,虽然武功高强,但是低调有内涵,永远是大家可以相信的好兄弟。
知道内情的我看的哭笑不得。
所以,我便只详细的了解了一些与我有关的人,其他的江湖中人,我只是略过而已。
什么杨娇、马仲犬,我自不必再看,有一个叫“座头鲸”的引起了我的注意。
“座头鲸”叶鱼儿乃是“巨鲸帮”的帮主,于沿海一带威名赫赫。据说此人头大如斗,又擅水性,便有了个座头鲸的名头。
他性格暴躁,而且特别喜欢讲道理,若他得理,便要压你三分;若他讲不过,便要送你进黄浦江里喂鱼去。因为这些人多为他的手下,见得昔日同僚浮尸水上,不由自嘲,彼此唤作“江尸”。
本来,他在东部沿海有名与我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见书中说道,杨娇的盐帮日益兴盛,都是水里讨生活的,便有好事者拱火,“想知道究竟是江龙王厉害,还是海龙王更强”?故此,我才多看一眼的。
看到最后,我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人物。
尾页就讲了三个人,三个在江湖的朝廷中人。
三人皆一言带过,但字字令人心惊。
武林常有“鹰犬”的说法,用来蔑称那些投靠官府的朝廷中人。而如今便有真正的“鹰犬”出现在我眼前。
自称“天子脚下走狗”的“病犬”何礼和他兄弟“飞鹰”何义乃是锦衣卫的左右指挥使。皆出自万兽山庄,擅长御兽追索之术,是朝廷真正的鹰犬。二人缉拿追剿,所到之处皆是血雨腥风。
而另一个人虽然不似这两人行事血腥,可依旧叫江湖中人胆战心惊。他便是专司武林人士的六扇门总捕头“说一不二”赵钱孙。据说,他常年面具覆脸,无人知其相貌,行事神秘。
这三人便是朝廷力量在江湖的具象化,一举一动,皆是风波。
看到这里,《天机录》便要接近尾声了。这时候,我看到了署名“专业解说”,名字颇怪,不知是前半段还是后半段的作者?
正在我思虑的时候,段沧生来了,还告诉我一个令我错愕的消息:仲犬嫁妹,惊风娶亲,邀我们部门前去观礼,更邀我这好友前去贺喜,而这酒宴地点便在——马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