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想。在你真正找到自己的梦想的时候,当你在为你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你是幸福的,你是自豪的,你是快乐的。
梦想是现实与理想碰撞出的火花。人世间的一切奇迹都是梦想成真的结果。只有适合自己客观实际的渴望,梦想才有可能从心底里放飞。居里夫人曾说:“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梦想不是雾里看花,虚无缥缈。背离了现实的梦想,只能是自欺欺人,徒劳无果。梦想与妄想无缘。梦想是脚踏实地。梦想是无形的又是具体的。一个人梦想的目标越明确、细致,他实现自己梦想的概率就越大。梦想不一定要华丽炫目,可以平凡普通,但只要它存于心,就总能慰藉我们的心灵,激励人们前行。
有句话说的就很好,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必定失败。确定了自己的梦想就要朝着梦想的方向而努力。相信自己!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一、为自己列下一份梦想清单
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
——契诃夫
我们常听到人们谈论天赋、运气、机遇、智力和优雅的举止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当然,除了运气和机遇,其他因素都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有了这些条件却没有坚定的目标,也是不会成功的。
要攀到人生山峰的更高点,当然必须要有实际行动,但是首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更高处只是空中楼阁,望不见更不可及。
如果我们想要使生活有突破,到达很新且很有价值的目的地,首先一定要确定这些目的地是什么。只有设定了目的地,人生之旅才会有方向、有进步、有终点、有满足。
“如果我年轻时能多尝试一些事情就好了。”15岁的时候,约翰·戈德听到年迈的祖母非常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当时的戈德受到很大震动,心灵有了异样的触动,就是从那一刻起,戈德决定让自己不要重复老祖母的错误,走到生命的尽头才发现无法挽回的遗憾。于是,他马上坐了下来,详细地列出了自己这一生要做的事情,并称之为“约翰·戈德的梦想清单”。
在戈德的人生规划中,他总共写下了127项详细明确的目标。这些目标中包括10条想要探险的河、17座要征服的高山,他梦想着走遍世界上每一个国家;他还想要学开飞机、学骑马、学弹钢琴、还要乘坐潜艇;他要读完《圣经》,读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狄更斯、莎士比亚等十多位大学问家的经典著作,甚至是读完《大英百科全书》。当然,还有重要的一项,他的人生必须要结婚生子。
这份“梦想清单”戈德每天都要看好几次,他把整份单子牢牢记在心里,并且倒背如流。戈德的这些目标,不管在任何时代看来,都是壮丽且不可企及的。但是对于戈德来说,这些目标并不是痴人说梦,他究竟完成得怎么样呢?
据知情人士说,在戈德的一生中,他环游世界4次,实现了127个目标中的103项。他以一生设想并且完成的目标,述说他人生的精彩和成就,并且成就了世界的另一个传说。
一个人未来的一切都取决于他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可以重塑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影响他的动机和行为方式,甚至决定命运。整个生活都是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如果思想苍白、格调低下,生活质量也就趋于低劣;反之,生活则多姿多彩,尽享人生乐趣。
每个人都做过梦。真实的梦,睡眠中的梦,小时候在作文本上写出的梦,与朋友闲聊时做的白日梦。然而,做梦的年龄过了之后,面对现实,为什么会有惆怅或失落?当然,最理想的是“美梦成真”,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但也并非做不到。
人一旦有梦想有目标,自然就会为了实现它而发挥更大的心力,人生的光辉由此粲然可观。为什么呢?在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对人生有梦想和目标,生活就会更加精力充沛,此时人类原已潜在的脑力也会得到发挥。经常有意识地创造出这样的情势,将使人生更成功、更丰富且充满乐趣,这就是所谓的目标催化作用。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的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
“目标”是一切行动的“动力”,更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实践目标时只要记住“目标就在你的前方”,定能突破万难,美梦成真。
一位美国哲人曾这样说过: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梦想对一个人是极为重要的,它是生命的支撑。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任何的方向和依靠;就像大海中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船,永远无法靠岸。你的梦想决定了你的人生,只要心中有梦想,心便永远不会感到迷惘。
总之,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应当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追求。在确定了目标之后,或许经过一生的奋斗也未能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因此就失去了制定目标的价值。
人正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使人向前进而不是向后退,保持积极的思想,而不是消极的态度,使人走向充实,而不是走向虚无,这就是制定目标的价值。
【智慧小故事:坚持梦想】
蒙提·罗伯兹在圣思多罗有一个牧马场,有个人常借用他宽敞的住宅举办募款活动,以便为帮助青少年的计划筹备基金。
有一次活动时,他在致辞中提到:我让杰克借用住宅是有原因的。这原因跟一个小男孩有关,他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初中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报告,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
那晚他用心地写了七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二百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四千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报告,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不及格),旁边还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
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着报告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老师回答道:“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匹、花钱照顾它们。你别太好高骛远了。”老师接着又说:“你如果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我会重打你的分数。”
这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了好几次,然后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
再三考虑好几天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不及格,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蒙提此时向众人表示:“我提起这故事,是因为各位现在就坐在二百亩农场内,坐在占地四千平方英尺的豪华住宅中。那份中学时写的报告我至今还留着。”
他顿了一下又说:“有意思的是,两年前的夏天,那位老师带了30个学生来我的农场露营一星期。离开之前,他对我说:‘说来有些惭愧。你上学的时候,我曾泼过你的冷水。这些年来,我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仍能坚持自己的梦想。’”
二、渴望得到就一定能得到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
——奥普拉·温弗瑞
梦想本身有一种巨大的魔力,它能够不断地召唤人们前进,给人们指引正确的方向。列夫·托尔斯泰将梦想比作人们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星,如果没有了梦想,那么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迷失方向,一旦我们迷失了方向,就无法拥有美好的生活。的确,梦想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管你的梦想如何模糊,也不管你的梦想看起来有多么不切实际,只要你能够勇敢听从梦想的召唤、正确对待它,并且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的人生终将会出现另一种辉煌与色彩。
一位出差归来的父亲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带了一份礼物——竹蜻蜓。当兄弟二人急不可耐地将礼物打开之后却大失所望,因为他们发现这件礼物不仅名字怪而且样子也怪。可是父亲却告诉兄弟二人,这个神奇的东西能够在空中飞翔。那个时候,天空还是属于鸟儿的,从未有任何人造的东西能够在空中翱翔。
兄弟二人对父亲的话产生了质疑,他们对父亲说:“只有鸟儿才能够在空中飞翔,它没有翅膀为什么也会飞?”父亲没有说话,而是将竹蜻蜓的螺旋插到木棍上,然后两手用力一搓,只见竹蜻蜓带着嗡嗡的声音向空中飞去。兄弟二人看得目瞪口呆,正是因为这份小小的礼物,一个关于飞翔的梦想悄悄埋进了兄弟二人的心中。
长大后,兄弟二人致力于飞翔的研究。当时关于人类飞行方面的书籍寥寥无几,兄弟二人把他们所能找到的所有关于飞行的书籍都借到了手,他们根据为数不多的资料开始研制飞行器。在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吃了很多苦,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嘲笑,但是那个关于飞翔的梦想却始终没有熄灭。因为有梦想作支撑,兄弟二人废寝忘食地研究着,后来他们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发明出了一种能够飞上蓝天的机器,而且他们的这一发明改变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这兄弟二人就是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
正如央视的广告语说的那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莱特兄弟想要飞翔的梦想,让他们最终征服了蓝天。
但是,我们也要时刻谨记,实现梦想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行走在实现梦想这样一条既漫长又艰辛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才可以。在这条路上遇到的坎坷或者磨难,会让没有恒心的人变得急躁不安,他们会因为看不到希望而选择退出,其实他们不知道,只要再坚持一下,梦想就会实现。
梦想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正是因为心中有梦,我们才会如此执着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迷失方向,更不会被前方的险阻吓退。只要心存梦想,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梦想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而潜能是无限的,所以人们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我们抱着必胜的信心去迎接人生路上的各种挑战的时候,我们会强大到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可是,如果我们没有梦想,那么我们的潜能就会被掩埋,即使前方有再多的机遇等待着我们,最终我们还是会与其失之交臂。
【智慧小故事:高龄诗人的梦想】
日本知名诗人柴田丰,在99岁生日的时候,出版了她的处女诗集。这在诗歌衰落的日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销量突破了23万册。在日本国内,这是个奇迹。因为即便专业诗人,经过出版商包装策划出版的诗集大多也只能卖出几千册。而这位近百岁高龄的老太太的诗集,首印1万册竟然一售而空,连续加印了8次仍供不应求。
她从92岁那年才开始写诗,原因很简单,是儿子怕她感到孤独,希望她写点文字聊以慰藉寂寞。而她恰好喜欢诗歌,于是就拿起了笔。诗写得多了,就向报社投稿,她的诗并不华美,近于白话,简短易读,都在14行以内,只是充满了彩色的梦想,字里行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朝气流动其中。编辑们深深被这位特殊的作者感动,《产经新闻》特意为她开辟了专栏。她的读者从14岁到100岁都有,出版社收到了近千封读者来信,很多读者读了她的诗后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她有一首诗叫《永不气馁》,其中这样写道:就算是九十岁/也要恋爱呀/看似像在做梦/我的心已经飞上云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写的诗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或许是因为那颗写诗的心永远保持着不褪色的纯真和浪漫。这是命运赐予追梦人的最崇高的现实享受。而这样的心境,或许有的人一辈子都感觉不到。
三、别丢了梦想,哪怕你一无所有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林语堂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底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地辛苦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落,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台湾歌手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中的一段歌词。
斯人已逝,但他留给人们的是一个不灭的信仰:你的未来不是梦!拥有一个好的职业和未来,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但同时,它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你的希望有多强烈,你的梦想有多美妙,都不过是方向而已,要真正去实现它,就必须分出阶段、设定目标、合理规划,这样才能一步步把梦想变为现实。
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不少年轻人,总认为工作是一件很苦恼的事,加班、出差、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常常让他们的职业生涯充满不顺和变数。
小康三年前大学毕业后,令人艳羡地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谋得了一个职位,去年终于熬够资历升职做了团队主管。在旁人眼里看来,小康年纪轻轻就领着高薪,过着无比光鲜的日子。可出人意料的是,小康刚过完新年就向公司递交了一纸辞呈,当身边朋友恭喜他另谋高就时,小康却告诉他们,自己的下家还八字没有一撇,辞职只是因为实在受够了没完没了地加班和出差,还有这些年来巨大的工作压力,等等,这一切不仅使自己喘不过气来,所有的兴趣爱好都不得不放弃,而且都没有时间交女朋友,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他对朋友们说,自己现在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小康正是由于对自己未来失望和目标不明,才迫于职场压力而成为“辞职”一族的。
谁都会做梦,每个人都应当有梦。有人说: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是连梦想都没有的人。没有梦想,没有生活的目标,他还会有什么呢?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有了一个好的目标,它可以使人积极、自信、乐观、健康、善良,使人有一个成功的向往。
年轻的时候是做梦的年纪,每个人都可以将未来设想得山花烂漫,但我们切不可脱离现实,这个现实就是,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在这个年龄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择职业与坚持学习。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好职业计划。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人生,就是由职业选择开始的,选择好了职业也就是选择好了自己的人生。而年轻人步入职业世界,方向如何,目标怎样,对职业发展影响极大。因此,要有一个好的起步,我们就必须对自己的未来做一番全局性的考量。
只要我们把目标定准,并付诸努力,梦想总能成真。在我们年轻时,尤其是我们刚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更要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这其中,方向和目标的选定尤为关键:
第一,要沉下心来打基础。工作初期是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是打基础的几年,也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的时间段。要能够沉下心来,努力适应社会,适应职场环境,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行事,学会承受和忍耐,学会察言观色、少说多做。掌握一些自己喜欢的、社会需要的技能,为自己在未来的择业竞争增加砝码,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第二,要多思考,理性规划。多思考,碰到难以解决的困惑不妨求助于专业的职业人士,理性确立目标并付诸坚定而有效的行动,慢慢朝着目标迈进。
第三,还要保持状态,不受干扰。成功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要避免干扰和急功近利。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番辛酸往事,都有着痛苦的经历。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可贵。要保持静心、细心、耐心、专心,乐观自信地对待一切。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的能力,顺利度过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开始阶段,尽快适应职场环境,并拟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才会不断成长和成熟,才能处变不惊,避免陷入职业困顿。
就像张雨生歌词所唱的那样,要相信:你不会在太阳下低头,你不会茫然失措。快快行动起来,梦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变成现实。因为,心跟着希望在动,你的未来不是梦!
【智慧小故事:小男孩的作家梦】
作为鞋匠的儿子,他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从小就受冻挨饿,而且还常常被富家子弟奚落和嘲笑,但他是个有梦想的孩子,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通过个人努力摆脱歧视,成为一个受世人尊重的人。
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或者给他的玩具娃娃缝衣服,然后等待晚上父亲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或者向父亲倾诉他想成为一名演员或作家的梦想。
他11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的处境更加艰难。14岁时,由于生活所迫,母亲要他去当裁缝工学徒。他哭着把他读过的许多出身贫寒的名人的故事讲给她听,哀求母亲允许他去哥本哈根,因为那里有著名的皇家剧院,他的表演天分也许会得到人们的赏识。他说:“我梦想能成为一个名人,我知道要想出名就得先吃尽千辛万苦。”
1819年9月4日,14岁的他穿着一身土得掉渣的大人服装离开了故乡。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实在筹不出什么东西可以让他带在身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花3个丹麦银元买通赶邮车的马夫,乞求他让儿子搭车前往哥本哈根。母亲看着年幼的儿子两手空空地远行,心痛而愧疚,不由泪水长流。他反倒安慰母亲说:“我并不是两手空空啊,我带着我的梦想远行,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行李。妈妈,我会成功的!”就这样,一个14岁的穷孩子,两手空空地独自踏上了前往哥本哈根的寻梦之路。
也许上天注定了每个人的梦想之旅都不会一帆风顺,他也一样。在哥本哈根,他依然无法摆脱别人的歧视,经常受到许多人的嘲笑,嘲笑他的脸像纸一样苍白,眼睛像青豆般细小,像个小丑。几经周折,他终于在皇家剧院得到了一个扮演侏儒的机会,他的名字第一次被印在了节目单上,望着那些铅印的字母,他兴奋得夜不能寐。
但幸福是短暂的,他后来扮演的角色无非是男仆、侍童、牧羊人等,他感觉自己成为大演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于是,为了成为名人,他开始投身到写作中。他笔耕不辍,两年后,他的第一本小说集终于出版,但由于他是个无名小卒,书根本卖不出去。他试图把这本书敬献给当时的名人贝尔,却遭到讽刺和拒绝:“如果您认为您应当对我有一点儿尊重的话,您只要放弃把您的书献给我的想法就够了。”
在哥本哈根,他的梦想之火一次又一次遭遇瓢泼冷水,人们嘲笑他是个“对梦想执着,但时运不济的可怜的鞋匠的儿子”,他一度抑郁甚至想到自杀。但每次在梦想之火濒于熄灭之际,他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我并不是一无所有,至少我还有梦想,有梦,就有成功的希望!
终于,在他来哥本哈根寻梦的第15个年头里,在经历过一次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后,29岁的他以小说《即兴诗人》一举成名。紧接着,他出版了一本装帧朴素的小册子《讲给孩子们的童话》,里面有4篇童话——《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奠定了他作为一名世界级童话作家的地位。
他用梦想点燃了自己,用童话征服了世界。也许你已经猜到了,他就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
成名以后,安徒生受到了王公大臣的欢迎和世人的尊敬,他收到国王的邀请并被授予勋章,他终于可以自在地在他们面前读他写的故事而不用担心受到奚落。但从他的童话中,我们仍可以看到他的影子,他就是《打火匣》里的那个士兵,就是那个能看出皇帝一丝不挂的小男孩,就是那只变成美丽天鹅的丑小鸭……
谁会想到,一个两手空空来繁华都市寻梦的穷孩子,最终会得到人生如此丰硕的回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有梦,而且在困难面前从不轻易熄灭梦想之火。
四、梦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
——丁尼生
每个人都会做梦,有的梦我们称之为幻想,而有的梦被称之为梦想。很多人也为梦想付出过许多,可在这个竞争激烈、变幻无常的年代,即使有的人付出再多也会跟梦想无缘。残酷的现实,会让许多人在追寻梦的时候碰得头破血流。
尽管现实如此,年轻的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梦想,还要为梦想奋斗。其实现实的残酷只是说明让我们梦想破碎的原因很多,但梦想与现实之间,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只要我们找到它们之间的纽带,我们就能获得成功。
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让大家说自己的梦想。同学们有的说老师,做祖国的园丁,有的说医生,做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而晓晓却用她清脆的童音说道:“我长大,要当一名保卫祖国的军人。”年少的晓晓并不了解军人是干什么的,只是单纯地对那套军装的挚爱,于是部队成了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
高中的时候,晓晓的这个军旅情结近乎痴狂,也因此而做出了很多现在想起来非常极端的事。作为女孩子,晓晓搜集了大量的军品、杂志,几乎所有穿的、用的,都是迷彩的,就连MP3里录的也全部是军旅进行曲和军营民谣。在选择文理科时,她为了日后更容易考取军校,断然和自己擅长的文科“告别”。然而,高考的时候,晓晓却因为不擅长理科而高考失利,被一所极普通的大学新闻系录取。
其实,晓晓虽然为梦想而疯狂,但是她对于部队和当代军人的认识仅仅是通过书籍、电视和网络上的军旅论坛,除了上学期间的几次军训,几乎很少和实际中的军人接触。她在脑海里构筑了很多对于军人威武、坚毅、奉献的印象,加之正处于少女青春期,于是对英雄的崇拜和青少年热血励志的冲动让这个从小生长在北京的女孩有了一个特殊的情结——要上高原哨所,和那里的战士们在一起。
大学期间,晓晓仍然执着于她的军旅梦,订阅了《军事记者》和《军旅文学》杂志,准备毕业后再去部队。
四年转瞬即逝,眼看着就要毕业,有很多就业机会她连多看一眼都不愿,非要和“军”字沾边儿才关注。经过百般周折,晓晓终于去了一家军事杂志社下属的小单位。但毕竟,进入了这个“绿色的圈”,对部队和军人的了解机会比以前大大增加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现实工作中的接触,晓晓渐渐发现实际中的部队环境和当代军人并不像自己“编织”的那样,他们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并非那个高大的“圣人”。她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原来自己从来不曾真正认识这个被捧为“神圣”的梦想,她开始理性地分析自己到底是爱那身军装还是爱那里的人?自己是否适合从事那样一份职业?在那样的环境中,自身价值是否能得到最大体现?
这一系列不断的追问让晓晓终于明白,那个“梦想”是自己编织的,而非实际存在的。在重新审视和定位后,现在的晓晓虽依然有着军旅情结,但她不像以前那样极端而盲目地追捧。她准备踏实认真地干好眼下的工作,不一定非要在高原哨所,即使就是在这样最普通的小岗位上,也照样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是让梦想照进现实,还是让梦想仅仅就只是一个梦,这中间的差别就在于,当有一天梦醒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勇气说服自己去接受梦境以外的真实。实现梦想的前提,首先是要接受现实这个环境。以现有的条件为出发点,从眼下这一刻迈步,这才是对我们心心念念的梦想最大的忠诚。
当今这个时代,许多虚浮的幻境和残酷的现实,令年轻的我们感到无所适从,也是我们总是感到迷惘的根源。一方面一夜致富、一夜成名的神话般传奇频见媒体,一方面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的现状又如洪水般滚滚袭来。理想与现实的严重脱节,让很多人喘不过气来,甚至迷茫到不知所措。而想要改变这一点,让“梦想照进现实”,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接受现实。只有尊重现实,并借着现实的阶梯向上攀爬,才能更近梦想一步。
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刚刚走进社会的我们,在努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同时,还要看清现实,摆脱心魔的阻碍,修正前行的方向,不要陷入“走火入魔”的状态。只有感受真实的现实,在现实中不断积累经验,我们才能朝着梦想稳步前进。而那些过于虚无缥缈的“理想”,我们则要第一时间把他们忘掉!
【智慧小故事:相信梦想的女孩】
澳大利亚16岁少女沃森独自驾驶帆船,完成单独环球航海的壮举。总理陆克文盛赞她是英雄,沃森却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相信梦想的普通女孩。”
一个相信梦想的普通女孩背后一定有同样相信梦想,或者小心翼翼呵护孩子做梦权利的不普通的长辈。
我们都曾有梦。但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不是在现实中破灭,便是在遭遇现实之前,却被长辈粗暴地打破,因为,我们的长辈虽然也曾有梦,但他们在撞过墙,折过翼,看过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幻灭之后,他们便放弃了做梦的权利。
苏格兰村姑苏珊·博伊尔打动数亿人耳朵的,是她的天籁之音。但是,打动人心的,却是那句“我曾有梦”。多少人悄无声息地把自己的梦想埋葬在岁月的风尘里,而这个貌不惊人的女孩,却顽强地守护着她的梦想,直到有一天,带着它,叩击全世界每个人的心门。
五、美好的人生不设限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
——高尔基
人的心境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什么样的期望,你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有什么样的信念,你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因此,要想结果变得更好,先让行为变得更好;要想行为变得更好,先让态度变得更好;要想态度变得更好,先让信念变得更好;要想信念变得更好,先让自己选择更高的自我期望。
所以,年轻人应该谨记这句话:你的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只要有想要改变命运的愿望,并努力地去做,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终将取得成功。
法国著名的媒体富翁巴拉昂在临终前留下了一份很特别的遗嘱——不管是谁,如果能揭开“贫穷之谜”,那么他将获得100万法郎的奖励。
巴拉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就是他自己以前也是一个穷人。他说他在即将走进天堂的时候,不想把帮助自己成为一个富翁的秘诀带进棺材,于是他把自己的秘诀锁进了保险箱,等待那个智慧的人来开启。
为了保证秘诀的安全和此项奖励的绝对公正,巴拉昂把这个保险箱的钥匙分为三份,一把让他的律师保管,另一把交给了一个公证人,最后一把则留在他的助手手里。
在巴拉昂去世之后,他的遗嘱登在了报纸上,也许是100万法郎的奖金诱惑,一时之间,这份遗嘱引起了一阵思索“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热潮。人们纷纷将自己的答案寄给他的律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个幸运儿,获得那笔巨大的奖金。
直到回答问题的截止时间,巴拉昂的律师、助手,以及公证人才把钥匙汇合在一起,然后打开了保险箱,公布了巴拉昂的秘诀——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众多的回答者中,他们发现,只有一个叫蒂勒的小姑娘答对了这个问题,于是,蒂勒成了那个唯一的幸运儿,得到了100万法郎的巨额奖金。
虽然,巴拉昂的秘诀并不一定就是金科玉律,那也只是他自己的看法,只能代表一部分人,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答案很有代表性,他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想要成为一个富人。
换而言之,就是穷人打心底将自己定义为穷人,从而给自己设下了一个限制,认为自己一辈子只能做一个穷人,成不了富人。
安贫但不守贫,其实有野心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有野心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们不会满足于自己现阶段所取得的成就,他们觉得自己能得到更好的,他们觉得自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往往这样的人则最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诺曼·温森·皮尔也说:“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样子,而你却会是你所想的那种人。”事实的确如此,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才有想要往那个方向奋斗的欲望。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佛隆提出来的,即: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有了某种需要,就会产生一定的动机,进而引起行为去实现目标。当目标还没有实现的时候,这种需要就会变成一种期望,而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一个人不论才能大小,天赋高低,成功都取决于他是不是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自信力。如果有崇高的理想,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到,事实上你就能够成功。反之,认为自己只能这样,不相信自己,那就决不会成功,一个人的成就,决不会超出他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
正如大文豪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在自己的心目当中,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最终你就会是什么。不论过去怎么不幸,经历过什么样的失败,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期望。
【智慧小故事:自信与成功】
亨利是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三十多岁的年纪依然一事无成,为此,他甚是苦恼,整日唉声叹气,觉得自己一无所长,时运不济,只能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
一天,亨利的好朋友拿着一本杂志找到他,认真地说:“亲爱的亨利,我手里的这本杂志里说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这个私生子又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全部特点跟你一样,比如个子不高,讲一口带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听了好朋友的话,将信将疑,拿起那本杂志想了很久,最后,他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
在那之后,亨利对自己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他因为自己身材矮小而自卑;如今最使他为自己感到骄傲的却正是这一点,“矮个子真好!我爷爷就是以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他这样说。以前,他觉得自己英语讲得太差,而不敢开口说话,而今他以讲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而自豪!每当生活中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认为“在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于是,就凭着他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亨利驱散了自己心中深深的自卑感,让自己浑身都充满着自信。他微笑着走出家门,自信满满地去寻找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全身心地投入,他相信自己能行,因为他有着拿破仑的血脉。几年后,亨利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
后来,事业有成的他请人调查自己的身世,事实证明他并不是拿破仑的孙子。但他说:“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个成功的秘诀:当我自信时,成功就在向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