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幕(前言)
有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庆朝三百四十七年春,黄龙翻身使得国本元气大伤,又有北凶犯禁,一时间天下大乱。如同某个历史中的南宋末年。
八万铁骑乘黄龙翻身顺势南下,一战取洛阳,役庆皇直抵秦岭一线。也是大庆朝天命未决,十月大河以北突降暴雪使得骑兵举步维艰。所攻占城池也需时间消化,北凶暂时止步秦淮以北。而庆朝遗部则退至江宁固守。
时至年节凶酋宴饮,欲使庆皇跪地献曲。庆皇自知等待自己的将是无尽耻辱,借舞为名取侍从横刀。转身怒斥凶酋“北望故园,悔斥胸间,饰黄花,万里故土,汉儿不为奴!”戮双膝自刎而亡。
一句“汉儿不为奴”中原大地无数儿郎揭竿而起。有北地豪杰杨英自西凉起八万义师过天水,击陈仓终还旧都洛阳。亦有江南众义商举倾家之财助遗将王决起兵扬州复徐州、豫州。杨英和王决于函谷南北夹击北凶。
二年春杨英死守洛阳五日败走新平,北凶围新平而不攻。阵前分兵四万笑言“且去接王决与杨君共舞。”此时王将及麾下九万兵勇亦在函谷关内低吟“汉儿不为奴!”,决意以肉身硬抵钢铁洪流。
次日天降暴雨,马难行,目难视。杨英持戟高呼“汉儿不为奴”一马当先直冲敌阵。城中老幼妇孺兼奋勇向前。只此一役虽全歼凶骑,而杨英麾下将勇却也仅余万人。百姓死伤更是难以计数。休息半日城中无论老幼但凡能动之人兼起身赴函谷关。
待杨师至,函谷关外早已战熄。
函谷关尸横遍野,九万大军此时不足三千。隘口中王决身中三十八箭持枪而不倒。杨英取其枪,卸其甲,铸金人,造石殿挂匾“人王殿”永受百姓香火供奉。
战熄,此役汉儿兵勇战死已超二十万,百姓死伤更是无算。江北雪灾接连兵祸十室九空已是常态。黄龙翻身使得江南情况亦是不容乐观。
风雨凋零之际皇位空悬,诸君议定由遗朝右相孙守和杨英副将李度主持朝会。杨英、王决因战之功均赐国公衔,民间渐有尊杨公登皇之声。
待夏至,北地尸横遍野,以致瘟疫横行。杨公登华山而痛心疾首。次日遣散将勇携无家可归者及浪民万余赴北地施救。九月,灾情稍解,突传噩耗。杨英着麻衣持栗米于田间猝然长逝。举国悲痛。朝会铸其金身立人王殿。世人称“杨公”
秋至忽闻北凶蠢蠢欲动。李度请兵北守雁门,誓师高呼“汉儿不为奴”。大礼拜与孙守,执锐而走。孙相愧而不受。
月余有纨绔子弟于都城滋事。孙相怒而斩之曰“罹未尽,安可乐乎?”愤然提议迁朝至长安与雁门关李度遥相呼应。
奈何朝中诸臣及大户拒之皆曰“南地物产丰富,兼之国难稍退且待休养生息”。
又有坊间谣言孙相欲上位。孙守气急,遣子孙家眷持灵牌守雁门,独自一人归长安。朝中武官无不景从。
此始南文北武划江而治。史称同治元年。
同治六年,庆朝民生渐有起色。南地有子赵昭。年方十六登南朝而辩学,无出其右者。出雁北而使兵,三千家将败八千凶骑与云中。南北兼叹其才。同治八年昭夺状元娶南朝首辅独女。又负万民书北上请孙守、李度归朝。
朝间昭持理规劝,乃立议堂,南北各三人相立于堂中。
昭定国策富民,使雁北乱北凶,立学堂开民智,设文武状元通合南北英才,邀军民共治黄龙得良田无数。昭之名望渐隆。
同治十四年雁北大旱,水草枯亡。北凶再犯。雁门关外昭持杨公铁枪阵前取敌酋首级,怒喝“欲为奴乎?”北凶怯而退走。此战只死一人却令得中原汉儿终于挺直了脊梁。关中盛呼昭郎威武之际忽闻家中走水。妻子尽没。昭立于关口三日转身提枪拔马而走。
次年,议堂请昭,昭拒之。再请,昭亦拒且隐于琅山。无奈之下朝官使计,将昭拒不授命之缘由昭告天下。百姓争相前往琅山拜见。月余,山下百姓已超十万。齐声呼昭,昭乃出。昭持铁枪于人王庙长拜众人曰“吾,弗庇及妻子,何庇天下人!”还枪杨公远走北海。
同治十八年,都城有豪族乱政于议堂。朝臣责之,其不从,且携家勇拒之。孙相气急而猝亡,李度提兵催马却不想坠马而亡。此时朝堂中已无力约束乡绅豪族。纷乱渐起。
同治十九年,江宁虽依旧设立朝堂可内无可用之人,外无可战之兵,政不通令不达。
“同治”名存实亡。
经十三年乱战后,同治三十二年。北地世家董氏一统江北。赵氏秦国号称昭帝子嗣起于陇亩之间,终是一统江南。秦王赵宏有两子,长子赵祺次子赵铄。赵铄因德行有缺自贬滇西,建端王府。
…………
好男儿当纵横沙场,展宏图大业。
好男儿当匡扶社稷,铸旧日山河。
好男儿当保民安国,开万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