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文化是一个单位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共通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先进的行业文化是单位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单位要想处于有利地位,通过卓有成效的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来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两者缺一不可。
而长江航道文化品牌就是指在长江航道维护管理和建设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行业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服务方法创新、外部形象良好,并被行业和社会普遍认可的特色服务。实施品牌战略是长江航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品牌战略是长江航道实现“一个加快,两个率先”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二五”将实施水运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品牌战略是长江航道进一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迫切需要,当前,长江航道正处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实现长江航道从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型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通过品牌这一文化建设的载体向社会展示长江航道负责任的积极形象;实施品牌战略是长江航道进一步深化行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长江航道“十一五”期文化建设的成果为“十二五”期航道文化的深化和发展积聚了丰富的资源,为航道文化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和打造航道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基层党支部建设与航道品牌文化建设的相通相融是客观存在的,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明显的,它们通过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可以实现达到共同发展。
1.基层党支部建设和打造航道文化品牌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在本质上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它们的服务对象是相同的,其研究对象都是人,都是做人的工作;其次,它们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都要为经济基础服务;再次,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服务;最后,它们为达目的采取的手段是相通的,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树立典型等等来达到效果。
2.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有利于增强航道品牌文化建设的政治特色,保证航道品牌文化建设的方向航道品牌文化建设是为了调动航道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而党建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党员教育工作等,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党建工作同时还具有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际上是一项提高人的素质的工作,在这一点上也是与航道品牌文化建设相吻合的。
3.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有利于强化党对航道品牌文化建设直接或间接的领导
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支持、指导所属单位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倡导健康向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所以各级党组织应该把航道品牌文化建设作为重要载体,使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和发挥。党组织对航道品牌文化建设的领导除了进行倡导航道职工对本单位的文化品牌进行认同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单位文化的各个方面。
4.加强航道品牌文化建设,有利于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加强航道品牌文化建设的建立,有利于保持航道职工旺盛的斗志。它通过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航道内部人们的思想,使广大职工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产生对单位奋斗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航道的归属感。一旦它们成为对全体员工的潜在意识,就能形成一种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加强党的基层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党建工作中某些宣传教育内容如果通过航道品牌文化建设活动来实现,也有利于增强党建活动的多样性效果。
三、加强基层党支部对航道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必须坚持的原则“十二五”期是长江航道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航运发展,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航运新体系,实现长江航道从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型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江航道发展面临着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也赋予了新形势下航道精神文明建设更高的使命和更大的责任。在这一新形势下,加强党对航道经济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职能作用,以“四品”工程为载体,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航道品牌是进一步深化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坚持正确方向,传播先进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要充分发挥航道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时俱进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长江航道文化品牌建设能够承载着传播先进文化的理念前行。
2.围绕“十二五”规划,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围绕服务发展的主题,宣传“十二五”建设的宏伟蓝图,充分把握航道发展所面临的快速化趋势,及时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充分助推单位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共识。要充分认清党组织对发展经济的领导作用和服务职能,以航道品牌化建设来促进经济发展,最终为航道现代化和职工群众谋福利。
3.突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畅通职工诉求渠道,着力营造有利于个人发展和同事之间协作进取、团结和谐的劳动关系,使每个党员职工都受到关怀、尊重和理解。要通过加快建设和加强维护管理,使航道更通达、更高效、更便捷,为船舶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长江航道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谐融洽,社会服务需求反馈渠道畅通,长江航道信息服务更加及时高效。
4.恪守职业道德,传承社会风尚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引导职工群众遵守职业道德,大力倡导科学严谨的行为规范,形成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风尚。职工群众要将维护品牌形象化作自觉的行动,行业服务水平、职工队伍素质、行业文化品位、行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行业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5.规范航道服务流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强化党员职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意识,引导和教育航道职工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强先进科技在航道中的广泛应用,使长江航道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小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现,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的服务理念,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作者单位:长江南京航道局)
论航海文化建设在航海事业中的重要性
刘瑛
发展海洋事业,始终是每一个沿海国家所面临的战略任务。航海作为海洋事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任何一个沿海国家的发展来说,无疑发挥着基础性的、关键性的作用。而航运强国的建设离不开航运文化。考之史证,任何一个航运强国无不拥有深厚的航海文化。所以,建设航运强国,必须要弘扬航海文化。
一、航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航海事业是一个国家对外联系的纽带,体现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兴衰。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航海事业是虚弱的,也没有一个航海事业衰败而这个国家反而会是强盛的。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500年前,古希腊的政治家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曾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古罗马的西塞罗(MarcusTulliusCicero)在总结了古希腊、迦太基和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经验后,也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的理论。在此后的两千余年里,历史反复地证明着他们理论的正确性:近五百年来的所有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过程,都与他们发展航海事业,控制海权息息相关。
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InfanteD.Henrique)建立了全世界首间国立航海学校,并辅以天文台、图书馆、港口及船厂,有系统地研究航海科学和技术,除此之外,他为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提供国家的支持,使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不再仅仅是冒险家的个人行为,这为葡萄牙日后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基石。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IsabelIlaCatólica)为了赞助哥伦布的航海活动,甚至捐出了自己的首饰。经过一系列斗争之后,1494年6月7日,葡萄牙与西班牙两国签订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条约中规定,在佛得角以西37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线,将世界分为两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教皇子午线。葡萄牙被赋予了线东的垄断权,它可以探险、贸易,宣布占领新领地;西班牙得到了线西的垄断权。这个条约确定了葡萄牙对几内亚贸易和环非洲海路的控制,同时宣布了西班牙对大西洋的统治。
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称霸全球,也是靠着对海权的绝对控制。1790年时,英国海军总吨位为48.59万吨,法国为31.43万吨,西班牙为24.22万吨,而到了1815年拿破仑倒台之后,英国总吨位数达到了60.93万吨,法国为22.83万吨,俄国为16.73,西班牙则不到6万吨,自此英国海军对世界其他强国海军占到了绝对优势,英国在19世纪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地位衰落,美国却借由太平洋战争取得了海军上的领导地位,二战结束时,美军拥有各型舰船10759艘,共计1382万吨,并由此完全获得大洋上的制空制海权。
航海文化的内涵,自然是指人类在航海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文明成果,包括渔业、商业、地理、军事和政治的范畴,而其外延,则是人类探索面对未知事物、探索未知领域时,所持的态度和方法。航海文化发端于航海事业,而在人类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中都能有所体现。在中世纪及之前的时代,由于受生产力水平所限,海洋成为人类活动的终点,是人类所面临过的最大的未知领域。那么在面临海洋时,是勇敢地探索还是掉头折回陆地,这就是态度的区别。由于航海活动的利益驱动,许多科学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天文学、数学、机械,如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行星轨道并应用于航海,蒸汽机应用于轮船等。在社会科学上,各国归纳了在海上的经济、军事斗争史,也提出了很多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和理论,如英国的航海法案、美国马汉的海权论等等。可以说,航海事业,准确地说,是对海洋的探索和研究事业,带动相关各学科的发展,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西方社会也为他们在探索未知领域方面的投资获得了足够多的回报。
反观同时期的中国,自明清两代都曾有“片帆不许下海”的禁令,其用意是将百姓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明),以及对台湾郑氏进行经济打击(清),这也使得中国的航海长期陷入停滞和衰退,从世界先进水平堕落至远远落后西方的地步。中国近五百年的文明落后史,实质上是五百年的航海文化落后史,从我们放弃在航海文化上的领先地位那天开始,我们也同时放弃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朱元璋颁布禁海令,是因为如果不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将很难管理;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航海的意义只是为了探寻建文帝的下落,顺便完成一场巨大的政治表演;而鸦片战争之后,面对与西方的巨大差距,统治者们还在讨论“体”“用”之争,不愿正视已经全面落后的现实;最后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谈“洋”色变,准备彻底清算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需要指出的是,经过对历史的归纳总结之后,如果仅仅得出“中国在近现代落后,完全是因为在航海事业及航海文化上的落后所导致的”这一结论,是偏颇而不客观的。中国的衰败,不是因为放弃在航海事业上的领先地位,而是因为数千年来,中国一直拥有巨大领先优势,使我们有了“天朝上国”的洋洋自得,对于外来文化和未知事物,持一种傲慢自大的排斥态度,尤其是在明代以后,由于封建主义的高度成熟和政治军事的相对先进,统治者不愿在已知范围之外做出任何探索的努力,于是就有了海禁,于是就有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半路夭折。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中,越是具有探索精神,越是能坦然面对外来优秀文化的时代,就越是强盛。例如汉唐时探索西域,最终打通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利益和军事利益;又如两宋时因为陆上通道被游牧民族切断,转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军事上没有更多建树,但是两宋之富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虚心学习,认真探索则兴;傲慢自大,盲目闭关则衰,历史规律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惩罚。
航海文化是航运强国的内在精神与素质,是一国成为航运强国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是航运强国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建设航运强国,必须打造航海文化,张扬航海文化。所谓航海文化是航海者在漫长曲折和充满风险的航海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以及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海上航运、海上贸易、海上捕捞、海上军事活动以及航海意识和政策、航海科学技术、航海精神、航海宗教民俗、航海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航海文化看起来虚无缥缈,但在现实航海活动中却又无所不在。到了伦敦,谁不知道著名的特拉法尔加广场,谁不知道广场上赫赫有名的海军上将纳尔逊铜像?谈起航海探险,大名鼎鼎的库克船长,堪称英国人的骄傲。
航海文化与航运强国紧密相连,互为支撑,互为内容。建设航运强国,离不开先进的航海文化;发展航海文化,始终脱离不了航运强国建设。同时,如上所述,航海文化与航运强国也具有同样特征,即内涵丰富,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既表现为物质上的,也表现为制度上,还表现为精神上,所以,发展航海文化,建设航运强国,必须共同进行,一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