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东慕国都城第一寺。
此圣寺建立在寒山上,故名为寒山寺,因东慕国开国皇帝曾受其恩惠,因此建国一脸,寒山寺香火鼎盛,经久不断,这一任的主持是济惠大师,也是济世大师的师弟。
寒山寺作为东慕国第一寺院,不止是受到众位夫人小姐的欢迎,就连少爷公子,无事也会上来坐一坐,跟这里的小僧品茶论佛。
俞琬琰一身男装,一脚一脚的向山顶走去,因为是来见济世大师,为了方便行事,这次跟来的是秦隐。
望着满山苍翠,掩映着的雕檐玲珑的古寺,俞琬琰的心情也跟着好了很多,天气晴朗,天空白云朵朵,如此景色真是难得一见。
登山的一路上,夫人小姐数不胜数,望眼间,还能看到不少的熟悉面孔,小寺僧也有不少,几乎是几百米就有一个小摊,售卖着寺里手工制作的小精品。
隐约间,还能听闻前来上香的香客们的感叹声。
“寒山寺香火鼎盛,果然名不虚传啊!”
“这不是听说济世大师回来了吗,所以才格外的热闹,都快赶得上一年一度的庙会了。”
“往年庙会的时候,济世大师也不一定在寺里啊,这几天可比庙会热闹多了!”
“谁说不是呢,多亏了慕老王爷出面,才能把济世大师请回来啊!”
“咱们还是快点吧,去晚了就排不上队了,虽说见不到济世大师,见见他的几个首席大弟子也是好的。”
听到几人的谈话,附近的几人,忍不住加快了登山的脚步,俞琬琰带着秦隐,依然是不急不慢,气定神闲的散步状态,看得旁边一位布衣书生甚是惊奇。
“这位兄台如此闲庭散步般,就不怕去晚了,见不到几位大师?”
“我没什么可求的,今天是来访友,寒山寺景色秀丽,多看看也无妨。”
“原来如此,兄台的友人是寺院的寺僧?”
“是,这位公子第一次来寒山寺?”
俞琬琰的视线,落到了他胸前系着的行李包上,身上的布衣隐约可见同色的补丁,倘若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想必家里有位精通针线的妇人。
书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脸上浮现出尴尬的神色,“在下是来京赶考的书生,因这一路游历时间用的少,早来了一个月,苦于无处安身,这才来寒山寺看看,让兄台见笑了。”
寒山寺的客房很多,每当科考时节都会单单空出几间房,以供贫寒书生安身,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书生神色坦然,眼神纯净,还知道到处游离,倒不像其他人那般迂腐。
“原来兄台是赶考的书生,失敬,时间尚早,想来寺里是有空房的。”
“承蒙吉言。”
书生拱拱手,脸上露出笑容,跟旁边气喘吁吁的众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想来是因为家境贫寒,长时间做农活而锻炼出来的好体力。
三人不紧不慢,一边谈笑一边向山顶走去,这一路的谈话间,俞琬琰得知对方姓徐名俊青,是江北一代人士,两个月前便辞别父母进京赶考,风餐露宿,踏遍万水千山。
对于这一点,俞琬琰心中升起一股无名的佩服,这书生也忒大胆了些,自己身无分文,况且身体也只是比一般书生好一些罢了,身上就带着几身换洗的衣裳,敢独自一人穿过大半个东慕国,还能平安到达。
不知该说他心大,想不到路上可能遇到的麻烦的好,还是说他心胸坦荡不怕事的好。
“谢兄,到了,我去后山问问寺僧,在这里辞别吧。”
“徐兄保重,倘若没有空房,可到东城的有间茶楼,那里正在招工抄写孤本。”
徐俊青双手深深作揖,“多谢谢兄告知,告辞。”
辞别书生,俞琬琰带着秦隐,自行到了后院的一处僻静的小院子,草屋房,与前面的恢弘寺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倘若是第一次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寺里新来小僧的住处。
“小师傅,晚辈姓谢,应济世大师相邀,前来一叙。”
小和尚很是激灵,看到两人便想起了自家师叔的吩咐。
“是谢公子吧?师叔早有吩咐,请您在凉亭休息,师叔正在待客。”
“有劳小师傅了。”
俞琬琰在小和尚的带领下,走到了旁边一个简陋的凉亭,小和尚很有颜色,不一会儿沏了一壶茶,放在了面前的竹制桌子上。
茅草屋内,又是另外一股景象。
这件小草屋不仅外观简单,就连内部也简单到不行,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世外高人受万人敬仰的济世大师能够呆的地方。
放眼望去,一个书架,一张书桌,两个蒲团,蒲团上坐着一个老和尚,左手持酒壶,右手执白子,此时正在冥思苦想,棋子将去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