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1 小生意
孟良和叶明两人看着厨房的黄同等人把一大盆泡水黄豆搬到了石磨旁他们两人好奇心起。
这菽豆平日就算是做饭也不太好吃而且吃多了容易放屁,基本上都是用来喂养牲畜。除非主粮稀少厨工才会在米麦中掺些菽豆做饭。
“住持这是要做什么?”叶明忍不住问道。
“住持要做一样吃食据说是当年汉朝淮南王的秘术,是住持从书上学来的。据住持说这个吃食当年可是汉武帝都说好吃的美食,监事不要着急等着看就知道了。”
回话的是徐朗,自从被李凌任命为贴身道童后,徐朗的胆气渐长,对上孟良和叶明这些平日看都不敢看的观中高层也敢直视他们对话了。
黄同早就已经准备好了,黄豆从下午就开始泡了,如今已有两个时辰,正好符合住持的要求。
磨豆浆这个之前没人做过,李凌亲自指挥让黄同把泡好的黄豆和水用一个小水瓢舀出放在石磨上。
接着就是推磨磨豆浆了,随着黄豆和水的加入,慢慢就有白糊糊的豆浆流下进入早已准备好的瓦盆内。
等磨好了一盆李凌指挥把豆浆都倒入准备好的三足铜鼎中,大火熬煮等到豆浆沸腾停火放凉。
等了一刻钟,豆浆的温度大概降到了八九十度,李凌让黄同拿过一把粗盐制成的卤水慢慢倒入豆浆中,并让黄同拿着大木勺不断的搅拌。
等到铜鼎内不断有白色的豆花出现时,搅拌的黄同和观看的李凌都露出了喜悦的表情,成了。
李凌把剩下的卤水都倒入铜鼎中,然后对着徐朗等人道:“做好了,你们都来看看吧。”
李凌一离开铜鼎边缘,早已围在一旁的清风观众人哗啦一下都围上来了,气的黄同大骂:“没规矩的东西,别挤,小心烫着了,排队一个个来看。”
孟良和叶明自恃身份没有围上去,但是心中却仿似有猫爪在抓,听到众道士惊异的叫声,他们的好奇心更重了。
“咳咳,行了,一群人大呼小叫的像什么样子,都散开!”
执掌戒律的孟良发话,众道士只好纷纷散开。
等到众人散开,孟良才一步一顿来到铜鼎旁,看着铜鼎中的白花花如同碎斑的豆花,也忍不住有“咦!”
叶明老道再也忍不住也跟着围了上来,“真的变了啊,白浓的豆浆竟然变成了一块块的碎白花瓣。”
一众道士当即哈哈大笑起来,李凌忍住了笑,“这叫豆花,这个可是很好吃的哟。”
说完李凌端着一碗早已放凉的鸡汤走来,从黄同手中接过木勺舀了半勺豆花,然后依次加入盐、麻油、醋等调料最后没忘加一小勺切成碎丁的鸡肉。
放完调料拿着筷子搅拌一下,酱色浓汤中漂浮这白玉般的豆花,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
李凌没有自己享用,直接把第一碗豆花递给早就盯着自己的徐朗,“尝尝吧!”
“谢谢住持”,说罢徐朗接过碗筷,用竹筷夹起一块豆花,谁知豆花松软居然被夹断了。
众道士再次哄笑起来,徐朗嘿嘿一笑,然后端起饭碗送到嘴边,用筷子扒拉一块豆花,豆花十分松软入口即化,和有嚼劲的牛肉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浓香中透着酸劲的鸡汤,徐朗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真是太好吃了!”
徐朗的示范作用十分明显,一众刚吃完晚饭没多久的道士们仿似又被馋虫叫醒了,他们齐齐吞了一口唾沫。
等到徐朗风卷残云消灭了一碗豆花后,道士们纷纷看向李凌,很显然他们也想尝尝这个看似很好吃的豆花汤。
徐朗小嘴上油晃晃的,他放下碗筷,用袖子一抹嘴,大声道:“这豆花真是太好吃了,住持你真是太聪明了。要是日日都有这豆花吃就好了。”
“好了,大家都别愣着了,自己动手吧,还想让本住持伺候你们不成?”
李凌话音一落,众道士都麻利的拿了碗筷,围在铜鼎旁边,黄同急得大叫:“都他娘的去排队,不准挤。徐朗你这小子吃饱了住持和监事和上座都没吃呢,赶紧先给三位盛一碗去。”
徐朗这才反应过来,立刻拿了三个干净的碗,来到黄同身边,黄同先给三个碗内舀了豆花,然后徐朗学着李凌的样子逐次加入鸡汤和调料等。
李凌的那碗加的牛肉丁最多,孟良的最少,这是徐朗心里的小小心计。
李凌、孟良和叶明三人接过徐朗奉上的豆花,品尝过后,孟良和叶明当即心中一震,这豆花当真好吃。
李凌尝了尝,味道还算可以,加上晚饭吃的不多,于是一碗豆花很快消灭了。
等到三人喝完了豆花,李凌笑着问道:“这豆花的滋味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你们觉得这豆花买三文钱一碗还是五文钱一碗合适?
一个人一天都可以卖个百十碗,成本平摊下来估计达不到一文钱,若是多安排几个人去买这粗略一算利润相当可观是一门不错的生意呢。”
李凌的提议孟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但是这个豆花好吃是好吃,但是这种吃食难就难在之前没人见过也没人吃过,若是贸然推出,推广的问题不太好解决。
只是单纯的依靠口碑推广,前期的营收不会太多。而前期回本太慢只怕会影响清风观自身的稳定。
孟良把自己的顾虑说出来的时候,李凌心中暗惊,这孟良对于市场营销有着天生的敏锐直觉,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不过他既然决定做这个生意,当然有计划解决推广难题同时他还有十五贯私房钱可以动用,自然不怕失败。
“这个你就放心吧,我自有打算,对了明日孟监事就安排黄同他们大量收购黄豆和盐卤水。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工具,比如大盆还有咱们需要制作一个大型的锅具可以熬煮豆浆,这个铜鼎太过笨重,铜鼎也太厚实浪费木柴的同时还不利于熬煮豆浆。”
“锅具?住持要换什么样的锅具啊,这个铜鼎是咱们观中世代传袭下来的,用了近百年了都没有坏过。”
李凌听了黄同的话心情复杂的看着硕大的铜鼎,若是能够弄回后世得值不少钱吧。
可是他回不去了,他挥手道:“老物件是好但是不实用,咱们得向前看。等下我话画个图给你,你去找匠人铸一个。”
铁锅还没有发明,而且这时代的生铁和熟铁质量李凌都没什么信心,所以他打算把观中的这个大铜鼎熔了,铸造成后世常用样式的铜锅。
但是想到铜和卤水兴许会有化学反应,李凌打算把流程再改一下豆浆烧开后立刻转移到陶缸中,这样不但能加速降温还能预防铜锅的损耗。
和黄同沟通完之后,李凌才看向孟良开口道:“还有孟监事找木匠去订做一些木箱,我会画出图形来,做好了,就方便咱们做这门小生意了。”
李凌的计划让清风观的几个杂役挑着挑子,一头是豆花一头是装着碗筷和调料的木箱。
这样的装备成本不大而且利于长途推销,如今的长安城是人口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市民阶层的人们对于这样的小吃消化能力十足。
另外一旦这个销售网络推广开来以后推销其他由自己“发明”的东西,也更为顺畅。
小生意?这李凌年岁不大口气倒不小,他这么一折腾清风观账上那一二十贯钱基本没有剩余了,这生意能成那自然是好,若是不成清风观二十多口人就真得喝风了。不过清风观真让这小子折腾垮了,那自己的目的岂不是很快就达成了。
于是孟良没有出言反对就点头答应了,叶明却不知在想些什么只是怔怔的看着李凌,他越来越看不透李凌了。
接下来两日,清风观中的人们纷纷忙碌起来,毕竟观内的二三把手都没有反对李凌,其他人只有听命的份了。
其实这样的忙碌也是有好处的,这样就可以把孟良布置下来的人均募捐任务拖下了,时日一久自然而然就没人再提。
李凌自然不关心这个,他盯着黄同又把后厨的灶台改造了,原先的灶台只能放一个铜鼎,柴火的利用率不高,李凌根据后世网络民俗学家的见识,设计了一套多锅连环的长条形通灶,最大效率的利用柴火燃烧的热量。
同时新铸造的铜锅壁薄热效高,十分适合热锅快炒。
李凌本打算用新锅炒个菜尝尝的,但是目前全观上下都在集中精力搞豆花生意,所以把炒菜的心思放了放。
另外他还和黄同徐朗等人一起把豆花底汤和调料以及羹汤配料做了尝试,最终把全观口感最好的一款配料定型为统一标准,同时确定品牌:清风观秘制-豆花羹。
若干年后“清风观秘制”成了风靡一个时代的高端代名词,却是清风观的人们始料未及的。
三日后装饰一新的豆花作坊就在清风观后厨成型,生产的第一锅豆花就被李凌带着浩浩荡荡的往长安县衙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