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忱是工作的灵魂,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年轻人如果不能从每天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仅仅是因为要生存才不得不从事工作,仅仅是为了生存才不得不完成职责,这样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
热忱是战胜所有困难的强大力量,它使你保持清醒;使你全身所有的神经都处于兴奋状态,去进行你内心渴望的事;它不能容忍任何有碍于实现既定目标的干扰。
热忱,是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它融入了每一项发明、每一幅书画、每一尊雕塑、每一首伟大的诗、每一部让世人惊叹的小说或文章当中。
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是取决于人的热忱。
就像美一样,源源不断的热忱,使你永葆青春,让你的心中永远充满阳光。记得有两位伟人如此警告说:“请用你的所有,换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我要这样说:“请用你的所有,换取满腔的热情。”
有热忱,你就会创造奇迹。
成败源于抉择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老鹰再生”的故事: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年龄可达七十年。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飞翔十分吃力。这个时候,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这是个一百五十天的漫长的磨炼过程。首先,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到力量,再过三十年鹰击长空的岁月!
人生之旅,何尝没有“老鹰再生”式的抉择呢!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也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全新的奋斗过程。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抛弃,这样我们才可以重新飞翔。
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我们就能发挥我们的潜能,创造新的未来。我们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气与再生的决心。
当你做出一个崭新、认真且坚定不移的抉择时,你的人生在那一刻便会改变。有了决定就可以解决问题,有了决定便能带来无穷的机会与快乐,有了决定就能使事业成功,它是一种能把梦幻化为实际的神奇力量,是使无形转变为有形的催化剂。
当你明白了抉择的意义时,便会晓得这样的力量早就蕴藏在自己的身上,它不是有权有势的人的专利品,而属于所有的人。当你手握一本书时就可以支取这个力量,只要你敢于拿出主见。
艾德是一个很“平凡”的人,14岁时因感染小儿麻痹症,致使头部以下瘫痪,必须靠轮椅才能行动,他却因此而有“不平凡”的成就。他使用一个呼吸设备,白天得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晚上则有赖“铁肺”。得病之后他曾几度几乎丧命,不过他从不为自己的不幸而伤心难过,反而期望有朝一日能帮助有相同病症的患者。
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他决定教育大众,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认为肢体残疾的人无用,而应顾及他们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在他十余年的推动下,社会终于注意到了残疾人的权利。如今在美国,各个公共设施都设有轮椅专用的上下斜道,有残疾人专用的停车位,有帮助残疾人行动的扶手,这都是艾德的功劳。艾德是第一个患有颈部以下瘫痪而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高才生,随后他担任加州州政府复建部门的主管,是第一位担任公职的重度残疾人士。
艾德事迹是一个极佳的例子,说明了肢体上的不便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发展,重要的是他是否决定要结束这样的不便。他的一切行动只不过源自于一个单纯但有力量的决定。如果换成你,打算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
有很多人或许会说:“好吧,我也愿意为将来做个抉择,问题是我不知道怎么做?”只因为不知道方法便不敢做抉择,往往会失去实现美梦的机会,使一生过得平淡乏味。
人生中没有任何借口
乔治·华盛顿·卡佛说:“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败,是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恶习。”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为人称道的传统,那就是士兵遇到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要为成功找理由,而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NBA明星基德小的时候,常跟父亲去打保龄球。每一回合的较量,他的得分都低于父亲。一次次地输给父亲,让小基德心里很不服气,每次他总是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去遮掩自己与父亲球技上的差距。
这天打完保龄球,他又是一败涂地,又找借口解释自己为何没打好。这回父亲直捣要害地说:“别再找借口了。你保龄球打得不好,是因为你不够用功。”
一个人无论逃避责任,还是推脱过错,总能找到借口。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借口都无助于成功,反而会阻碍前进的步伐。父亲的这一逆耳之言,对基德的震动很大。从这一天开始,他把注意力倾注到用功练习上,而不是事后找借口。
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区别是,成功者总是找方法去克服困难,而失败者却总是找借口去逃避困难。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制造著名的V-8汽车时,他明确指出要造一个内附8个汽缸的引擎,并指示手下的工程师们马上着手设计。
但其中一个工程师却认为,要在一个引擎中装设8个汽缸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对福特说:“天啊,这种设计简直是天方夜谭!以我多年的经验来判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我愿意和您打赌,如果谁能设计出来,我宁愿放弃一年的薪水。”
福特先生笑着答应了他的赌约。他坚信自己的设想:“尽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这种车,但无论如何,我想只要多搜集一些资讯,并把它们的长处广泛地加以分析和改进,是完全可以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后来,其他工程师通过对全世界范围的汽车引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精心设计,结果奇迹出现了,不但成功设计出8个汽缸的引擎,而且还正式生产出来了。
那个工程师对福特先生说:“我愿意履行自己的赌约,放弃一年的薪水。”
此时,福特先生严肃地对他说:“不用了,你可以领走你的薪水,但看来你并不适合在福特公司工作。”
那个工程师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很不错,但他却仅仅凭借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妄下结论,而不是去积极主动地广泛搜集相关资讯,不去寻找方法,只是一味地寻找借口。
杰出的人士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他们绝不会在还没努力的情况下,就事先找好借口。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自己的任务。条件再困难,他们也会创造条件;希望再渺茫,他们也能找出许多方法去解决。优秀的人不管被派到哪里,都不会无功而返。
奇迹往往在这些人身上诞生。要成为真正的强者,就要勇敢面对一切困难,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去找借口。
多付出一点点就能收获更多
一个聪明人比一个普通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总会比别人多想几步。其实,有时只要比平时多想一点就会把事情处理得很完美。在现实生活中,多想几步,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远见卓识,将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价值。有人说:“远见告诉我们可能会得到什么东西,远见召唤我们去行动。心中有一幅宏图,我们就会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就会走向更高、更好、更令人快慰的境界。这样,我们就拥有了无可衡量的永恒价值。”深度思维与扩散性思维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利益,会打开不可思议的机会之门。人越有远见,就越有潜能。
多年前,一所大教堂的牧师问博恩·崔西:“你知不知道任何有关南非树蛙的事?”
“不知道。”博恩·崔西有点儿惊讶地回答他。
牧师说:“你可能不想知道南非树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阅读相关资料。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有人会邀请你到他们总公司,还付你一大笔钱,就为听听你对南非树蛙的意见。当然,这是很专业的一门学问,听众可能不多,但想想看,只要持续5年内,每天花5分钟阅读相关资料,你就能够成为南非树蛙这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与5个钟头的时间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生活中,许多人的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老死。在生活中,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剩余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点一点地流逝。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如大多数人想像的那样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功与不成功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
在实践理想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明天有没有比今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只要再多一点能力。
只要再多敏捷一点。
只要再多准备一点。
只要再多注意一点。
只要再多培养一点精力。
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
只要你能多付出一点点,你就能创造奇迹。
不要轻易放弃
在任何时候,面对困难我们都不要妥协,要坚信“再努力一次”就会有新的转机。
谁都知道凡尔纳是一位世界闻名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尔纳为了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遭受过多么大的挫折。
这里记录的,就是凡尔纳当时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1863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凡尔纳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到邮局去,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凡尔纳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邮政工人。工人把一包鼓囊囊的邮件递到了凡尔纳的手里。一看到这样的邮件,凡尔纳就预感到不妙。自从他几个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寄到各出版社后,已经是第14次收到这样的邮件了。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开一看,上面写道:“凡尔纳先生:尊稿经我们审读后,不拟刊用,特此奉还。某某出版社。”每看到这样一封退稿信,凡尔纳心里都是一阵绞痛。这是第15次了,还是未被采用。
凡尔纳此时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爷”们是如何看不起一个不知名的作者。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了。他拿起手稿向壁炉走去,准备把这些稿子付之一炬。凡尔纳的妻子赶过来,一把抢过手稿紧紧抱在胸前。此时的凡尔纳余怒未息,说什么也要把稿子烧掉。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满怀关切的感情安慰丈夫:“亲爱的,不要灰心,再试一次吧,也许这次能交上好运的。”听了这句话以后,凡尔纳抢夺书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接受了妻子的劝告,又抱起这一大包书稿到第16家出版社去碰运气。
这次没有落空,读完书稿后,这家出版社立即决定出版此书,并与凡尔纳签订了20年的出书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