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华用六天的时间将工坊整理妥当,而李治用六天时间将字符算经复制了三十部。
皇宫小太监这个职位并不是切掉某处就能担任,他们进宫以后还要系统性快速的学习认字和部分知识,如果学习不好就会被宫内主管遣送回去。
复制字符算经的事就落到他们手里,三十个小太监,每人复制一部,每天用八个时辰,六天三十部就全部出来了。
当第二部字符算经出来的时候,李治就让小太监送去甘露殿,由皇帝过目。
李世民身为皇帝,对任何事情都要略懂一二,所以当看到小儿子算经送来的时候,便是好奇的翻书一探究竟,然后就入迷了,准确说是对孩子的天赋入迷。
字符算经的注解非常详细,只要稍加动动脑就能理解个皮毛,也正因此皇帝觉得小儿子变化很大,好像从去年开始,他这个不问世事的小子就仿佛变了个人,先是历松一案的完美解决,又是蚊香和棉衣,再然后就是这部诡计的字符算经。
缺点呢也有,就是这小子的警惕心在一段时间里降低不少,要不然也不会被人暗算得逞。
不过皇帝也没打算追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或许这小儿子是受到上苍眷顾也不一定,虽说他不信牛鬼蛇神。
更不信这种天赋来自一个手帕。
于是乎,等到复制字符算经的第四天夜里,也是李世民抽空看完算经的那个晚上,便让赵公公把儿子的手帕要来,然后一整个晚上,皇帝坐在书桌前看着吊在自己面前的手帕,一看就是好几个时辰。
到最后,除了乏困的灵感外,什么也没得到。
“要不要暗中派人跟踪治儿?”李世民心里忽然的想:“如若这乃孩子的天赋,自当皇族大喜,但就怕孩子瞒着朕不告诉身后之人乃何许也,要是純善的高人倒也罢,但就怕是一个心藏歹意的伪君者。”
想着想着,到最后皇帝打消这个念头,因为他更倾向于这天赋是上苍眷顾的,因为……直觉!
而且孩子在算经里明确提到过,这字符的来源是皇宫书阁里的一部算经中,这十位数的字符乃是几百年前天竺的一位算术家所创,至于叉号和加号这类的应该是根据十位字符得来的灵感吧?
对,是孩子的天赋。
安慰好自己,李世民坐在木椅上孤起笑容,然后便让守门的士兵把手帕还回去。
第七日一早,武元华来了,满面红光的和郑雅一同前来。
前朝杨家宗女的工坊重新回到主人手里,这件事从五天前起就不翼而飞,城中大大小小的贵族都知晓那处工坊被九皇子以三百两黄金买了下来,送给皇帝的武才人。
为此,王玉燕成天晚上猫着腰警告李治以后不能为了别的女人冷落自己。
经过这几个月的融洽接触,王玉燕得到了一个消息,从治哥嘴里得到的,那就是武元华并非单纯的九皇子书画博士,她没有皇帝的侍寝牌子,如郑雅一样,以后会脱离皇帝后宫编入九皇子的家室。
吃醋倒不至于,因为能威胁她地位的只有萧家嫡女,武元华也好,郑雅也罢,她们的出身都很低微,哪怕武元华的父亲生前是应国公也无法和太原王氏相提并论。
为了捍卫未来正妻的地位,这妮子以十一岁的年龄成为了九皇子女眷中的大姐大,提前将名分确认,什么萧雨汐、郑雅、武元华的,都得叫她玉燕姐姐。
一股正妻风范嫣然形成。
就在王玉燕带着诸女为武元华恭贺的时候,李治去了早朝,抱着字符算经去的。
今日的早朝官员非常多,好似大家像是中了魔咒一样,全部满面红光。
原因无别的,三天前,一个边关小史星夜快马加急,在今日早朝将一个好消息带给唐皇。
大唐胜了,完胜!
大将牛进达以三千铁骑担任冲锋,率先与吐蕃军队激战,仅用两日斩杀敌方千余人,败吐蕃于松洲城下,震惊整个布达拉宫,松赞干布大惧,命二十万吐蕃军退兵本土,然,侯君集率领五万将士掩其不备、乘胜追击,后来经过数十日的交战,侯君集在松赞干布回到布达拉宫还未睡稳时,领三百勇士夜袭布达拉宫。
据说,给人家打的鼻孔流血,要不是唐皇想要借此控制吐蕃,恐怕松赞干布人就没了。
这一战唐军以少胜多,掠夺牛马数万头,粮食数十万石,布匹物资数不过来。
也在三天前,侯君集等将领整顿军队开始回国,不久的二十多日他们便会凯旋而归,这一战再次奠定大唐的霸主地位。
经过贞观初年那段摇摇欲坠的岁月,唐朝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般快速成长,十多年的时间先是平定内乱,而后扩张版图扫荡外地,这些大将硬生生给李世民打出了天可汗的称号。
也在今年雪后,西域最棘手的王朝败在唐皇脚下。
李治大体了解皇帝的柔怀政策,打一顿在给点甜枣,也就是说再过几年,文成公主就要入藏了。
不光如此,还有一个喜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唐皇今年偶有兴趣,在漠北重新扶持东突厥汉国复苏,治理漠北十州,命突利都督为可汗。
只是漠北不光有东突厥部落,还有大唐控制的薛延陀汉国以及不少附属大唐的独立种族,于是让他们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一来唐皇能靠突利可汗牵制薛延陀,二来还能有效的将突厥人融入唐朝,三来经过幽州和灵州这种战略重地,唐皇绝对有能力再次镇压他们,还亦可靠这种三足鼎立的形式分清他们当中是谁暗中联络高句丽,欲要起兵造反大唐。
后来经过一些列的布置,唐皇分清楚了,没错就是薛延陀,是这个汉国不老实,经常暗自接纳高句丽的好意……
不过现在皇帝还没打算进一步动作,他在等,等一个机会彻底吞掉漠北及东北区域。
早朝差不多完事的时候,皇帝将目光放在李治手里的三本羊皮书上,明知故问道:“朕看治儿手捧三本羊皮书入殿,不知治儿是有什么要事需要父皇操持?”
李承乾皱眉的看向小老弟,心里忽然升起一丝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