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确定性是人的天性
曹操是历史上少有的智者。关于他,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这里,我们来说一个望梅止渴的典故。
三国混战,曹操率兵去宛城讨伐张秀。当时是赤日炎炎的七月,连日的奔波,将士们个个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曹操看到军队越走越慢,根据眼前的形势,很难如期到达目的地。于是,心生一计,扬起马鞭,指着前方对下属军士高喊:“前方有一片梅林,赶到那里我们再休息。”
当兵的听到曹操的话,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片梅林,想到酸甜解渴的青梅,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赶路,最后终于按期到达。
曹操是一个聪明的领导,他画了一个“饼”,用一种潜在的“充饥”力量,成功地给下属的精神注入了力量,帮助士兵完成了精神上的充饥感,实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
人的心理像需要上发条的闹钟一样,一旦失去了发条的催动力,闹钟就会停止。
心理学中,人的情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一种确定概念的影响。此时的人们,会不自觉地愿意靠近确定性的物质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人的天性之一——寻求确定性。
曹操的士兵得到了确定的信息——前面有一片梅林,他们相信自己的首领不会欺骗他们,犹豫不决的心理世界寻求到了确定性,就像闹钟一样,发条上的动力十足,在确定性的动力下,完成了一次壮举。
再来举一个事例!
在法国,有一个年轻的画家,痴迷绘画,发誓要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画出让所有人都能喜爱和赞叹的作品。为了确定自己的绘画水平如何,他开创了一个先河,为了了解人们对他的画究竟有怎样的态度和看法,他把自己的一幅作品拿到市场上,并在旁边放上了一支笔,让人们把那些认为不足的地方给指点出来。
晚上回去之后,画家发现这幅画已经被密密麻麻地标注了很多人认为不足的记号,甚至有一句评语:这是最糟糕透顶的一幅画。显然,在人们看来,这幅画简直就是完全失败的作品。
这个结果使年轻画家的自信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情绪低落、万念俱灰,他怀疑自己根本不具备绘画的天赋,甚至决定封笔。
年轻画家的父亲知道后,告诉他,在确定你有没有绘画的水平时,应该寻求一种积极的确定信号,同时要求他再把一幅相近的作品放到菜市场上,只不过这次是让人们把那些他们认为很好的地方给指点出来。于是,年轻的画家照着父亲的要求去做了。可让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当自己把放在菜市场上足足有一天时间的作品再拿回家的时候,竟然发现那幅画上所有的地方又都密密麻麻地被标上了人们认为很好的记号。
这次,年轻人非常高兴,决定继续自己的创作。
他的父亲说,“现在你需要的不是创作,而是强大你的心。寻求确定性,是你没有强大的内心,这如何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呢?”
年轻人决定锻炼自己的心智。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世界知名的印象派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确定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解释这种现象,还是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
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迷信的东西一直存在。即使是在当代,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还有很多人倾向于把很多不能解释的现象视为某种魔力存在。比如,在黑暗之中,当我们看到一个恐怖的黑影时,我们潜意识中会将这种现象和鬼联系起来。
暂且不去解释这种现象。
偌大的公园里,你一个人安静地坐在一张双人椅上看书,突然有一个人走过来,坐在你身边的椅子上。相信你的第一反应是会不由自主地以一种敌视的目光看着身边的这个陌生人,甚至会明确地表示反感,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然而,如果坐在你身边的是情侣,别说十厘米,即便是零距离也不见得会觉得难受。如果公园的长椅上,几乎坐满了人,只剩下你身边的那个位置空着,这时候走过来一个人,直奔你的方向而来,坐在了你身边,通常你不会觉得有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上面的现象有许多种解释,但是,如果将所有的解释赖以成立的条件全部舍弃,而问题仍然存在,你的解释就是不充分的。比如,你可以认为一个陌生人坐到你的身边,你之所以感到不适和莫名的焦虑是因为你不确定,你无法确定他的长相、表情、穿着等透露出来的信息。但是,假如把这些信息都拿掉呢?显而易见,你的不适和焦虑仍然没有消去。
只有一个解释,你无法判断他的出现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换言之,你无法确定,他到底是不是一种威胁性的存在。因为在你的潜意识中,他是不透明的,相形之下你对于他保持着某种透明性。正是这一点,你感受到了威胁。但这种威胁无法确定。你的不适和焦虑,恰恰是不能确定威胁的心理结果。
如果两个人是情侣关系,你则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对你而言,你对对方是确定的,在你潜意识中,你对他具有确定性,确定性支持着你不会对他有所排斥。
换言之,你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你一定要确定他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除非你把他看成有威胁的或没有威胁的,否则你就无法防御,无法放心。
一定要给自己寻找一个确定性,一个方向感,是我们存在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对确定性的寻求,乃是我们的先验渴望。
因为人的心理会寻求确定性,对某些事情或者某些人不具有确定性,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种心理让人失去了基本的安全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到,寻求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如果失去了这种安全感,心理就会始终处于焦虑的状态,又怎么会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呢?
一个切实的结论:如果一个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他还可以把握,可以控制,可以应对。但是,如果他不知道,对可能要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预感,在心理上没有任何防护的话,就会被焦虑淹没。
不要害怕没有确定性
举个简单的事例:
一年一度,评优秀员工的日子又到了,公司所有的员工竞争有限的几个名额,大家的表现都不错,业绩都相仿,你有把握胜出吗?
跟陌生的客户谈合作,双方讨论项目与报价,会谈十分融洽,但几个月过后,没有任何结果,你会有怎么样的打算?
参加了好几家公司的笔试、面试,数着手指头盘算着日子,始终没收到一张接收函。怎么办呢?还能找到工作吗?
处了半年多的女朋友,最近忽然开始对自己冷淡了,她在想什么呢?明天她会提出分手吗?
人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处在不确定之中。对事情的不确定感沉甸甸的,像压在胸口的大石块一样,让人感到不安全,时刻处于一种紧迫感之中,感到生活和命运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对身边事物的不确定,有的是我们内心世界的犹豫不决、患得患失造成的,更多的则是当前这个社会大背景造成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寻找着出口,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力量交织在一起,让很多人在不确定因素中饱受折磨。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时,如果控制不好,心理会产生焦虑、恐惧、抱怨、咒骂等消极情绪。我们的心理就像一个悬在半空中的气球一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什么也干不下去。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做呢?
我们无法控制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理世界,让心理世界变得强大,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正确地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快乐地生活。
再来说一个已经说滥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俗滥,却很有哲理。
有一个少林俗家弟子,因为胆子小,不敢修炼师父教给他的铁头功,害怕自己的脑袋会受不了砖块的撞击而受伤,便趁着师父打坐的机会,偷偷地溜出来,想借机逃出少林寺,以免因为练功而受伤。
很不幸,在准备逃走的时候,遇到了少林住持。
住持关心地问道:“现在正是强身健体的好机会,你为什么跑出来?”
这位俗家弟子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面露难色。
住持知道他是因为害怕练武功才跑出来的,于是便语重心长地问他:“你知道众人生活在世间,什么事情最危险吗?”
这位俗家弟子脱口而出:“练铁头功最危险。”但随即想到刚刚师父在向自己示范时,将一块砖块生生顶碎,顿时又摇摇头。
“活着是最危险的事情。”住持说。
“活着?”这位少林俗家弟子充满了疑惑,活着怎么会是最危险的事情呢?
“活着的人,随时都受到死亡的威胁,但是他们却通过改善生存环境,通过辛勤劳作,可以在大雪封门的时候依旧快乐地生活着,因为他们战胜了死亡的威胁。”住持不紧不慢地说道。
俗家弟子想了想,赶紧走回去,辛苦修炼师父教给的铁头功。
活着是最危险的事情,随时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但是许多人依旧每天都冒着随时死亡的危险,辛苦地劳作。因为他们敢冒随时死亡的危险,所以他们幸福地活在世间。
这告诉我们一个哲理:死是不能确定的,但我们只要心理足够强大,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效果,我们就能够正确地面对死亡。
商界大亨李嘉诚在谈到自己为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经济中独占鳌头而历久不衰的秘诀的时候,认为自己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不畏惧不确定性。在任何事业中,把所有的不确定性都消除掉的话,自然也就把所有成功的机会都消除掉了。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伴随着不确定性,这种机会通常就不值得花心力去尝试。他坚定不移地认为,有不确定性才有机会,正是有不确定性才使得事业更加充满跌宕起伏的趣味。
除了李嘉诚,事实上,电脑巨头比尔·盖茨,也是一个不害怕不确定性的人。盖茨在哈佛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故意制订了一个策略:多数的课程都逃课,然后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再拼命地学习。他想通过这种考试能否通过的“不确定性”,检验自己怎么花尽可能少的时间,而又能够得到最高的分数。他做得很成功,通过这个“不确定性”的尝试,他发现了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成本得到最快最高的回报。后来,他又利用了一次“不确定性”,大学二年级,也就是他刚刚过自己二十岁的生日,他毅然选择了退学,去发展自己的事业,他总是在培养自己,当时他的这种行为被称为“疯子的行为”。
退学去发展自己的事业,结果可能有两个:事业一败涂地,同时荒废了学业;事业一飞冲天,同时荒废了学业。
这两种不确定性都有荒废学业这个关键的确定性,但盖茨在这种不确定性与确定性面前选择了不确定性。后来,世界上多了一个叫比尔·盖茨的富翁,慢慢地他称为世界财富的传奇,三十年之后,他拿到了迟来的哈佛文凭。
有的人害怕不确定性,总担心事情会走向不确定性中的最坏环节,他们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使自己避开这种不确定性。最后,他们把握住了确定性,比如,他们确定自己做这件事不会成功或者失败,但同时他们与这种经历擦肩而过,最终只能蹉跎岁月,一事无成,只能羡慕地望着别人站在财富之巅。
有的人畏惧不确定性,哪怕有一点点的不确定性也会让他望而却步,将本来非常有希望将自己推向成功之路的事情推给了别人,但当别人历尽不确定性之后得到掌声和鲜花后,他们又后悔莫及,当初不该将机会拱手相让。
有的人心理弱小,害怕这种不确定性,他们总想躺在“确定性”的港湾里,风平浪静,无比留恋安逸和舒适,殊不知,这种不愿意涉足不确定性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不愿意涉足不确定性的人,在遇到任何不确定性的情况的时候,都会选择知难而退,任何成功都具有不确定性,不用经历不确定性的成功不是成功,而是平庸。
不过也要注意,毕竟不确定性是失败的导火索,常常意味着放弃到手的一切,意味着要承担许许多多困难和压力。
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世界会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和繁荣是不是一纸空文?我们应该知道做任何一件事,完成任何一种工作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即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充斥着不确定性,只是不确定性低些罢了。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你失败,但如果你能化不确定性为确定性,那么你获得的回报将远远比不冒风险做事所取得的回报要高得多。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多么难能可贵,心理该是多么的强大,要不然,世界上就不会有螃蟹这一道美食。他不确定螃蟹是不是能吃,不确定是不是吃完之后会被毒死,但终于在战胜了不确定性之后,人类增加了一道美食。
知识可以用来消除不确定性
以一个故事开题:
三国混乱时期,吴国著名的将领吕蒙,自入仕途开始,便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吕蒙武功高强,战功赫赫,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因为他从小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没有什么智慧可言,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私下里都称他为“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谋划一件军事时,孙权举了几个古人的事例,吕蒙一无所知。孙权见状便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应该多读点书,学点历史和文化知识,这样才好。”
吕蒙一听,马上说:“我每天军务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读书?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吗?”
孙权笑着回答:“要说忙,你不会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你也不会比曹操忙吧?曹操带兵打仗经常都忘不了读书,越老越喜欢看书。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时常手不离书,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
吕蒙听了依旧不怎么服气,嘟囔着说道:“读书与不读书还不是一样啊?”
孙权继续说道:“要说读书与不读书,那可大不一样。书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聪明;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可给人启示警惕。我治国理政,许多都是从书中受到教育启发的。”
听了孙权的这一番话,吕蒙才知读书的重要,从此以后,每天军务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时间来读书。他还聘请了二位文士,来指导他读书。
开始读书时,吕蒙倒没什么特别感受。渐渐的,吕蒙读出味来了,眼界不断开阔,思路日益活泛,才发觉自己以前的愚昧无知。于是,越读越有味,后来竟成为一位饱学之士和智谋帅才。
后来,他借助学习的知识,从战神关羽的手中抢夺了荆州,并将关羽拉下马,创造了三国中有名的“大意失荆州”的事件。
满载货物的轮船才能经得起风浪。一个人要内心强大,需要知识的填补,需要用知识消除内心的不确定性。
只有通过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填补自己的蒙昧无知,不确定性的东西就不会侵袭你的心理。吕蒙能自觉地学习,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消除内心的不确定性,由阿蒙变为饱学之士,实现吴国多年夺取荆州的理想,被传为千古佳话。我们也应从吕蒙的故事中得到启迪,时时注意发现自己的不确定性,并努力去消除它。一个人的不确定性越少,心理就越强大。
我们当前生活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想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有一番作为,消除内心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而消除不确定性,需要具备知识。
时代在改变,我们也必须随之改变。改变得越快,成功得越早。过去被认为是错误的,现在变成正确的;过去批判的,现在都在号召;过去是打击的对象,现在是英雄人物。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知道的一些东西,可能到明天又会变成过去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停滞不前,就会对更多的事情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我们内心的弱小,弱小的内心怎么会发挥出强大的效应呢?
有人会说,知识有什么用?知识再丰富,始终会被别人超过。别人一个人超过不了你,两个人联手便可超过你。不是有句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吗?此话说得不一定是正确的。
三个臭皮匠,可能无法顶替得上一个诸葛亮,不要说三个,就是十个百个,千个万个,都没法和诸葛亮比。诸葛亮一个人,指挥的是千军万马;臭皮匠多,所需要的花费也会很大,在现代用效率说话的时代,是不会有人愿意花费庞大的资金养一群所谓的智囊团的。
再次,人的智力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拔河比赛可以靠人多取胜,但智慧的较量,归根到底是知识的较量,和人数无关。
这已经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想出人头地,靠的是知识——用知识操纵更多人的能力,为我所用。
知识是一个人内心强大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人只有勤奋学习,再去实践,才能获取知识,才能减少对未知世界的不理解,对未知世界做出正确的预判,减少心理的不确定性因素。
有句话说:“知识是一个穷人变为成功人士的阶梯。”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双手无法成为成功人士,因为世界上四肢发达的人很多,心理强大的人很少。
当今的成功人士有哪个是依靠发达的四肢而一步步成为成功人士的?
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自己很独特的品质,这便是建立在丰富知识上的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丰富的知识加上强大的心理,他们使用自己的知识,来为自己所用。
内心强大、知识渊博的人只需要一个平台,有了平台自然就有了上台表演的人,有人表演自然就会有人观看,有人观看当然要有人买单。这样,成功人士无需自己上台,便能够得到收入。
知识需要积累,积累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是学习。现在的世界什么都可以外包,唯独学习不可以外包。因此,获取知识的途径不能靠金钱购买,只能投入时间和精力。
总之,知识,是一个人心理强大的重要资源。换句话说,只有掌握了知识又善于应用知识者,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才能成为别人心目中的真正领袖。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做知识的傻瓜,知识是毒药也是补药,关键在于怎么利用,有的人学富五车,却仍旧非常贫穷,有的人穷其一生所学,最后也只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的傻瓜。
知识,最主要的是学以致用,学然后用,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强大的内心需要一些“不确定”
对未知世界寻求确定性是人的潜意识层面的一种内驱力,然而,现实中并没有什么必然的东西存在。人生充满了偶然性。如果我们感觉到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把握,对周围的世界无法把握,我们的软弱马上会暴露出来。特别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快节奏”支配着我们的生活,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我们的心理常常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生处处都存在着“不确定性”,早起上班,不能百分百地确定能够顺利到达公司;乘坐飞机,不能百分百地确定飞机不会掉下来;结婚时,不能确定两个人能够白头偕老;生孩子,也不能确定这孩子将来能够健康成长……
面对生活中种种的不确定,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们要心理强大,去承受、消除这些不确定性。我们要早起上班、坐飞机、结婚、生孩子,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应该承受这些不确定性。
从厚黑学的角度来论述,李宗吾说:“君子担心自己脸不‘厚’,害怕自己心不‘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黑”与“厚”是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人在江湖漂,怎能不挨刀”,如果不确定不会“挨刀”,就放弃在社会上漂,这种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要谈改变现实命运。
无法承受不确定性的人是无比软弱的,这是厚黑学的一层含义,“厚”就是承受不确定性,不动声色,重在以静制动,伺机前进;“黑”就是到了可以攻击的时候,立即行动,如猛虎下山,不要畏首畏尾。
只有敢于承受不确定性,才能等来相应的机遇。不错过机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要实现心理强大,一定要敢于承受一些不确定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28岁的钟虹光看好当时日薄西山的江中制药厂,认为依靠管理,完全可以实现盈利三十万的目标。于是钟虹光承受着这种不确定性,受命于江中制药厂。当时的江中制药厂是一个一片狼藉,厂房破烂,资金微薄,账上仅存800元钱的衰败企业。
上任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首先抛掉一贯制的老产品,贷款开发了儿童营养饮料,结果一炮打响,市场供不应求,1985年当年利税就达230万元。
不久之后,他得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正在研制从蚯蚓体内提取一种蛋白酶,治疗血栓性疾病的特效药“博洛克”,了解到这一科研信息以后,他便不远万里赶到北京,在科研尚未获得成功的情况下,冒着风险毅然拿出35万元资金与这个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为开发这一国家级高新产品的新药,5年来,他先后共投资200多万元,如今该药已获得卫生部的批准,由江中制药厂独家生产,投入市场即受到欢迎。
从创业开始,钟虹光就在自己的名片背面赫然印上“敢于不确定,才能够确定”,并一直努力奋斗。钟虹光正是遵循着这一宗旨而付诸行动的。
人的心理结构是与现实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环境变化,人的心理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社会环境如果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充满不确定性,你的内心同样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充满不确定性,心理就会充满混乱、无序。
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充满不确定性,如果你的心理弱小,无法承受任何的不确定性,你就经受不起任何的打击。
来说一个事例。
去年的时候,我请了一个装修公司修整厨房,公司派出五个装修工到我的家里。
下班后,我早早地赶回家里,查看装修工程进行得怎么样了。
一个装修工正站在梯子上面,装修屋顶。
出于好意,我提醒了他一下,“你注意安全,这么高,很容易掉下来的。”
接着,我进到屋里了。
两分钟之后,我听到传来几个人的惊呼声,赶紧跑出来,看到刚刚那个在装修屋顶的人摔了下来。匆忙地检查了一下,还好不严重,只是磕破了膝盖。
我似乎找到了理由,说:“刚刚告诉你注意安全,这么高,很容易掉下来的。为什么这么不小心呢?”
这位摔伤的工人揉揉膝盖,说:“如果刚刚你不提醒我,我根本不会掉下来。你说很容易掉下来,我就一直在想千万不能摔下去,千万不能摔下去,结果还是摔下来了。”
他反倒把责任推到了我身上?责任在我身上吗?
讲到这里,插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无法承受任何的不确定性,心思就会无法专注于事情本身,出现患得患失的现象。
看到这里,你或许已经知道装修工人摔下来的原因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提醒他注意安全,这么高,很容易掉下来的。他接收到我传递出去的信号,在心中形成一种患得患失的不确定性,没有专注自己从事的工作,而是考虑这件事的不确定性,患得患失,结果掉了下来。
我在不合适的时间说了不合适的话,而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了这件事的发生。
众多的社会不确定性,让人们的心理时刻承受着不确定性的无情打击,他被一个他曾经依附着的确定性秩序剥离出来,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中,潜意识中,他无法把握最简单的安全性,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性,就像一片寒风中孤独的树叶,随时都可能被吹落。
面对众多的社会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去对抗、消除社会不确定性对人的消极影响。
众多的不确定性,有些我们无法把握,但有些我们可以把握,我们可以在强大的心理基础上,去消除一些不确定性对心理的负面影响。
首先,要理性看待一些不确定性。首先需要澄清一下,我们讲用理性看待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本身无法对抗,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是防止和阻止它进入我们的心理结构,防止它在我们的心里产生消极和负面影响。根据唯心主义观点,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我们看不到即表示它不存在,以此消除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威胁。
比如,公共场合的一些基础设施由于技术性原因,屡次出现问题,你出现在公共场合,使用这些基础设施,为了消除不确定性对心理的威胁,你可以说:“我没有看到,它不会发生危险。”以此消除不确定性对心理的威胁。
其次,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暂时让自己跳出这个纷扰的世界,冷眼旁观。因为我们毕竟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必要搞得那么极端和夸张,凭借一些深刻的哲理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
因此,当不确定性来袭时,当我们出现迷茫、郁闷、彷徨这些消极情绪时,学会冷静下来,看穿它们的各种虚妄,保持强大的心理定力。
如何克服“不确定性”
当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围绕在我们身边时,当空虚、迷茫等消极情绪涌上我们心头时,当我们面对各种艰难的抉择时,我们要训练自己静静地看着这些非常规的现象和情绪。一方面,看穿它们的各种虚妄;另一方面,保持强大的心理定力。
我们的心理弱小,从生理的机能来说,当我们受到来自外界的强烈刺激时,我们的思考不能瞬间启动,比如面对不确定性,我们的思维没有瞬间启动,丧失了防御能力,任由外界刺激进入我们的心理结构。在这些外界的刺激下,消极情绪在我们的心里得以形成,像污水一样,把我们的心理结构弄得混沌不堪。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的发现,外界刺激下的情绪带有强大的心理能量,一般表现为巨大的促进性能量。比如,我们内心世界的欲望、追求以及志向,会表现出心理能量,促进我们通过种种行动去实现。但情绪积聚能量的地方,恰恰是我们的身体,它一旦产生,就会携带着心理能量支配我们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以及手脚等各个器官。
因此,当你的心理能量没有被激起时,情绪就会消失。或者,在你被外界刺激有了情绪的情况下,只要你的心理能量能够得到控制或者转移,情绪就会消失。在这两种情况下,置你于心理弱小的不确定性都被驯服了。
知道了心理弱小的原理之后,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去修补心理弱小的漏洞。
首先,要学会冷静。一旦不确定的情形出现时,在内心要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这是保持心理强大的前提,这是在提醒自己关闭心理结构的大门,阻止自己将情绪发展到那种焦虑恐惧和自我软弱无力的程度。
其次,建立命运感。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想把任何事情都弄明白是非常累的。同时,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弄明白所有的事情。与其这样,不如在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时,将它归咎为命运。我们不是迷信,但不得不承认“运气”是客观存在的。如你喜欢购买彩票,能不能中奖,完全是运气使然。你还是你,对彩票的选号没有什么失误,但如果有一天,你胡乱选了几个号码,这几个号码却成为头等奖,你非常幸运。但如果你每一期都会购买彩票,而且花钱不菲,但从来没有中过一次奖,甚至你选择的号码,都被中奖号码绕过,你能怨谁呢?再比如打牌,抓上来的牌就是你的“命”,出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就是你的“运”,你所能做的就是把手上的牌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抱怨无益。人应该有点命运感,就像漂流瓶一样,扔到大海里之后,漂向哪里由风浪决定。
再次,做好最坏的打算。遇到不确定的情形时,在心理上做好接受最坏结果的准备。不能总是对好结果充满期待,而蒙着眼睛不愿意对坏结果认真考虑。应该充分地想象一下最坏的局面是什么样的,如何应对,并告诉自己:“退一万步讲,真的没成,那又如何呢?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只要能够接受最坏结果,当下便心安。阿Q式的自我心理麻醉也是必要的,比如“就算某公司不要我,又如何呢?他们公司那么累,不去也挺好”。做最坏的打算,是要建立心理防卫的底线,不至于措不及防地受到打击,但切不可成天把事情往坏处想,弄得自己成天悲观愁苦,郁郁寡欢。
第四,专注地做能够确定的事。不管你能不能在公司的经理竞选上获得成功,你都必须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这是确定无疑的,抓紧时间去做能够确定的当前事务,可以缓解你紧绷的神经,不去为未来的事情担心。
第五,分而治之,能确定的因素先确定下来。比如寻找伴侣,这是人生的转折点,涉及的问题很多,对方性格、家庭背景等等因素都需要考虑。没有绝对完美的选择,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没有必要刻意求之。多个选择标准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随时变化,早晨一个标准,晚上又一个标准,看到一个女士就忘记了原则,到头来肯定心乱如麻。其实,信仰和理想是定海神针,不过在信仰大面积迷失的今天,暂且放一放这个过于深刻的命题吧。
第六,耐心。以上几条再怎么做,只能减少自己内心的不安,不可能完全消除,尤其是面对重要关口,人非圣贤,关心自己的利益,担心他人的褒贬,夜深人寂,忧从中来,都是难免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持冷静,在任何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认识和期望,使之逐渐与现实相符,你的能力也会不断增长,耐心,再耐心一些,耐心地做量的积累,静静地等待质变的到来。
我们说一件事情不确定,往往就意味着完成这件事困难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而保险系数比较小。因此,人们一般不愿接触不确定性的事情,可是成功的人往往喜欢这种不确定,因为他们知道:不确定性就如一个险滩,渡过了这个险滩,就会风平浪静,就是胜利的喜悦。
谁不希望牢牢地掌控人生,但太确定了,生活会如一潭死水,同样会让人窒息。随着生命老去,不确定性自然减少,直至为零,但又有谁喜欢垂垂老矣的生活呢?很多不确定性,是由于我们向人生发起更高的挑战而带来的,是我们生命活力的体现,我们还有机会选择,希望之火还在熊熊燃烧。
在当前这个多变的社会,价值观越来越乱。这个社会增加了人们的压力,但也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建立在强大内心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豪迈地走向未知的明天。
适当的锻炼能让内心强大
现代很多人的生活规律是这样的:早晨不吃早餐,中午一般用半小时简单对付一下,晚上则餐饮丰富,应酬到很晚。这样不规律的生活,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摘选一篇来自健康方面的报道:
2011年7月,在全国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科普工作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介绍说,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已达70%,在北京,每20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在上海,85%左右的白领一族有头痛、血压不稳定等症状;在广州,有80%的成年人体育活动量不足以增加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这种透支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
这是当前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压力的增大,会使许多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让人们变得心理弱小。
保持一颗强大的心理,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如何保持强大的心理状态呢?
一系列心理学方面的考察说明,身体活动是强大个体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生理技能、身体素质将会得到改善,由此,个体会以自我锻炼反馈的方式传递其成就信息给大脑,从而获得自我成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因此,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有心理障碍的个体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并消除心理障碍。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智力
智力是一个人保持正常工作、生活的基础条件。如果一个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就可以使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和想象力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人获得良好的情绪,如乐观、自信、振奋、精力充沛等,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经过研究发现,人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一方面,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大脑获取更多的氧气,给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
另一方面,进行体育活动不仅能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有效,使其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为智力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面对外界不确定的情形的过程中,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但随着外界不确定性的时间的延长,人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大脑灵活度下降,神经系统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度下降,导致处事效率下降。但是如果能够进行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则有助于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兴奋与抑制合理交替的机制,降低疲劳感,提高大脑的灵活度,提高处事的效率,此外个体体质的增强,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充分地挖掘与开发一个人的潜力。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个体的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当一个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种种的不确定性,常常会产生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降低应激水平,使处理应激情境的能力增强。著名的生物学专家麦克曼教授,经过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者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而愉快等积极的心理变量水平则明显要高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
麦克曼教授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调节情绪,是因为体育锻炼的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感觉。他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体育锻炼使自我概念更为清晰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例如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包括社会方面的自我概念和身体方面的自我概念等。其中,身体方面的自我概念包括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自尊则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能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
身体表象和自我意念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法林顿经过对300名剑桥大学学生的研究发现,54%的被研究者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身高和低估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自我意念方面的障碍。身体表象和自我意念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其自我意念变低,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
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壮、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意念至关重要。法林顿的研究表明:锻炼者比非锻炼者具有更积极的总体自我概念;体能强的人比体能弱的人倾向于具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概念和更高的身体概念;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因此,更积极的自尊心,更高水平的身体概念和自我概念与高水平的体能状况相关。
(四)体育锻炼有助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一个人的内心强大与意志品质有着紧密的联系,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体育锻炼本身就要不断克服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外部障碍等,以及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才能取得成功。体育锻炼的参与者要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培养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任务越困难,对个体的意志锻炼的作用越大,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活动,尤其是体育锻炼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进入福布斯富翁排行的成功人士,91.7%的人在年轻时都是体育运动项目高手,罗布森·沃尔顿在大学时期,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后卫,杰夫·贝索斯在大学时期是橄榄球主力球员,米歇尔·费雷罗大学时期是校篮球队的中锋,差点进入NBA,迈克尔·布隆伯格则是著名的皮划艇运动员。因为体育锻炼,他们具备了强大的心理素质,为后来成为商界名人打下了生理基础。
体育锻炼是强大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心理医生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参加一些如慢跑、散步、徒手操等身体练习能有效地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除此之外,有关体育锻炼的心理治疗效应还反映在对精神分裂症、酒精和滥用药物、体表体型症状的研究等方面。
《黄帝内经》里说,人的心脏就像人体内的太阳,至阳至热,具有无穷的能量,供给体内脏腑气血及四肢百骸运行。就像太阳需要经常发光,不能总被乌云遮蔽一样,心也要通过运动进行锻炼,使其发光发热,照耀全身。
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跑步是一项最适合的运动,可快可慢,可激烈可缓和,但都能活跃心肺,增强心脏跳动,增加呼吸吐纳,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脏腑代谢,锻炼肌肉和腿部弹力。可以说,通过跑步来强化心理素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简单而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