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处事圆滑,并没有什么错。对于处事油滑之人,纪晓岚曾有过这样的评述:“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为人处世,一定要把握好火候,该坚持的时候坚持,该放弃的时候放弃。沉下心来,分清利弊,保持适当的弹性,才能平衡好各种关系。
1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
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既是幸福的,又是孤独的。这世上对你最好的人,莫过于父母和爱人。一个人在外打拼,孤独和痛苦需要自己承受。如果有一天,孤独大于幸福,就需要朋友站出来,帮忙化解。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距离,独自在外,最主要靠你自己,其次是靠朋友。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人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存活,每个人都需要借助社会这个大平台。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话有一定道理,却并不完全对。与朋友之间,想要做到亲密无间是不可能的,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彼此都好。只要关键的时候,不掉链子,朋友有难,及时地帮上一把。这样,纯粹的友谊,就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常言道:朋友多了路好走。从我们踏入社会的第一天起,交际就已经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人做朋友,首先要让对方了解自己,当然你也要了解对方。试想一下,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你会愿意和他做朋友吗?人与人初次见面,因为不熟悉的缘故,往往会有一定的戒心,如何突破彼此心中的屏障,是能否成为朋友的关键。
人的一生,需要朋友。朋友可以在我们最烦恼的时候,分担我们的忧愁;也可以在我们最得意的时候,分享我们的喜悦。生活中,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可有些人,平时朋友一大堆,紧急关头,却一个也见不着。这样的友谊说白了,是客套的、世俗的,自己平时说一套做一套,却要求别人言出必行。这样的人很会说话,却很难赢得朋友的心。
可能是生活压力太大,很多生活在都市的人,都不大爱说话,忽略了交流的重要性。人们喜欢在网络上与人自如地聊天,一旦面对面,却一个字也蹦不出来。相反,有的人却不看对象,不分场合,想什么说什么,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疏漏。现实生活中,不光要做得好,还得说得好,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赢得朋友的信赖。
友情,是需要现实来证明的。朋友之间的感情,也需要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得以维持。朋友之间免不了争论,遇到矛盾了,一定要多重视对方的感受,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不要只顾着陈述自己的想法,完全忽略了别人。意见不一致时,做一些让步,适当地妥协一下,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希拉里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可她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读到忘情处,泪水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她朋友不多,交心的只有邻居家的丫头——瑞希。每当心情郁闷的时候,希拉里就去找瑞希,并非是为了向她大吐苦水,而是去与她聊天,在听对方说话的同时,内心的伤感才得以消除。大学毕业后,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瑞希,像结婚市场上陈列的商品,出售给了有钱人家的阔公子,希拉里心中十分难过。可是她也知道,这对于瑞希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然而,当她进入图书馆,思想又马上开阔起来了:我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是多么自由、多么独立啊!很快,她就结识了不少有才华的年轻人,经常与他们谈天说地、交换理想,久而久之,内心的自卑被治愈了,还从一群益友那里,获得了巨大的自信。可是,进入社会之后,希拉里发现自己在金融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太过欠缺。于是,她想到了哈佛大学的秘密学习俱乐部,那里面汇集着美国最优秀的天才。可是这个俱乐部向来排外,也从不接收校外人士。于是,希拉里想到一个办法:找到他们当中最优秀的人,追求他,成为他的女朋友,就可以成为俱乐部的非正式会员。
很快,希拉里就成了哈佛高材生伍尔兹的女友。两周之后,在男友的协助下,她就成了这家“书呆子俱乐部”的非正式会员。在和这帮“天才”朋友的相处中,希拉里学到了很多,她伟大的政治才能也就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了。多年以后,希拉里回忆这段时光时,感慨地说道:“这是我一辈子最美好的时光,不仅仅是因为一段不温不火的感情,还因为一次次政治、道德、理念上的探讨与辩论,我爱我的那帮朋友,他们让我学到了这辈子最宝贵的知识。”
生活中,清高的人,是交不到知心朋友的,因为他过于强调自己,往往忽略了别人的存在。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亦师亦友者,才最值得交往。因为你可以从他身上获得生活的经验,这种良性的关系一旦延续下去,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正所谓“君子之交淡若水”,朋友之间贵在交心。工作顺利时,分享快乐;遭遇困难时,鼎力相助。如果精神上没有协调一致,即使时刻相伴,也是面和心不和。朋友之间的伤害,有时是无心的。过于斤斤计较,很可能导致彼此的关系出现裂痕。待人接物,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大家个性、爱好不同,理想、追求更是不同,盲目地苛求,只会增加彼此的不愉快。
生活中,不怕交不到朋友,就怕交到损友。有些人喜欢谄媚逢迎,与人相处久了,鬼话连篇,都听不出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有些人性格内向,毫无追求,遇到困难,没有主见,你指东,他绝不会向西。
还有些人心怀鬼胎,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坑害了朋友,还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俗话说得好:小事见人面,大事见人心。有些朋友,不经大事,很难看得清真面目。一旦交了这样的朋友,人生的处境可就十分危险了。
朋友之间,没有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只有道义上的相投和共鸣。只有忠诚信实的朋友,才可以久而长青。与人相处,需要理解,需要宽容,心灵相通了,才可以成为一辈子的挚友。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高山逢流水,他乡遇知音。只有心近,才有身近。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相交,心灵不能互通,所谓的友谊也不会长久。
2逢人要讲七分话,不可全露一片真
——知人知面不知心,为人处世要留神
生活中,说话做事,一定要懂得收敛。话讲七分,不可太满,眼光要长远,说话要谨慎。与人和谐相处,才能远离是非。
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但凡志存高远的人,在成就大事之前,为人处世都十分谦卑,他们不露真相、不事张扬,总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举动。
然而现实中,急功近利、锋芒毕露的人到处都是,他们恨不得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自己身上。这些人很容易脑子发热,被推倒风口浪尖上,遭人话柄,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
古人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下社会,利益的纠纷太多,人与人之间更是免不了磕磕碰碰。看似风平浪静的办公室,都难免要钩心斗角,更别说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了。尤其是身处职场的年轻人,一定要睁大眼睛、小心防范。千万不要听风就是雨,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迷住了心智。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杨修。他聪慧过人、思维敏捷,曹操十分欣赏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做主簿。杨修的文学天赋极高,有人把他称为“三国时期第一聪明人”,七步成诗的曹植也曾是他的学生。有一次,塞外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酥饼。盒子很精美,曹操随手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这才放到橱柜上。杨修看见了,自作聪明地分给众人吃了。曹操回来后,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杨修笑着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嘛!”曹操一听,心中有气,却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曹操的三子曹植喜欢写诗,也很欣赏杨修的才能,常常与杨修一起,谈论诗学,交往甚密。有一次,曹操想试试自己两个儿子的才干,杨修却暗中帮着曹植。结果面对父亲的提问,曹植对答如流。曹操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气愤,从此生了除掉杨修之心。很快,刘备率军攻打汉中,曹操也领兵前去迎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多日,曹军陷入困境,进退两难。这时候,厨子刚好端来鸡汤,曹操随口说了句:“鸡肋!鸡肋!”帐外的士兵听见了,很快将这一号令传达了下去。大家都不明白是何意思,这时,杨修站出来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让随行的军士收拾行装,准备返回许都。曹操知道这件事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二话不说,斩了杨修。
自古以来,才华横溢的人很多,可未必个个都能成为大家。有些人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说话尖锐而不留情面,最终树大招风,往往惹祸上身。一代名士杨修正是如此,不懂得低调做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做人,唯有甘于平凡,才能立业长久,这可是千古不变的哲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看不透这一点,与人相处,太高调,太张扬,明明得罪了人,自己还察觉不到。真正有能耐的人,总是在暗中积蓄力量,不显山,不露水,很多人摸不清虚实,只得心甘情愿地跟在他后面。
工作中,少谈论私事,少发牢骚,多努力,多学习,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破绽。面对精明之人,只有比他更精明,才不会被他算计。然而悲哀的是,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却已经早早地被算计了。
古人向来崇尚“中庸”之道,提倡从中立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中庸”二字是很难做到的。有些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说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得罪了不少人。
人这一辈子,需要依靠的东西太多。有些人靠实力、凭本事吃饭,有些人拼背景、耍心机,也能在鱼龙混杂的世上,混得一碗饭吃。不论你属于踏实肯干那一型,还是属于能说会道那一型,都要学会适应。适应了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大环境,适应了人脉圈里的钩心斗角,适应了人情冷淡的无常变化,才有可能改头换面,闯出一番新的天地。
其实,人生就是一座“大观园”,各种性格、各种背景、各种命运的人都有,有林黛玉,就会有薛宝钗,有的人精于算计,有的人却天真烂漫。若是有一天,你的生活里出现了一个“王熙凤”,你可要小心了。这类人最喜欢搬弄是非、嫁祸于人,你若想从他那里讨些便宜,很可能偷鸡不成,还蚀把米。所以,为人处世不光要谦逊低调,还要心存戒备。
3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知人知面,更要知心
生活当中,总有些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居心叵测。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还得继续,若被这些人扰乱了心性,未免太不值得了。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要轻易相信一个人,要有“怀疑”的意识。
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比如说性格、气质、情绪,甚至思绪方式。一个人从小到大,在什么环境下生活,就塑造出什么样的个性。有的人荣誉感强,有的人举止端庄,有的人重于友谊,有的人疾恶如仇。
看一个人,一定要看穿他的心。有些人表面上温文尔雅、不善言谈,但内心却十分火热,还有些暴躁。他们工作热情很高,做一件事总是竭尽所能,可一旦受到打击、失去信心,立马会灰心丧气。有些人对新鲜的事物十分敏感,能适应多变的工作,缺点是样样行,样样都做不好。还有一类人,自控能力比较强,生活中细心又谨慎,能吃苦,也能和人融洽相处,但他们通常比较固执,总是一根弦绷得很紧,一旦遇到大事往往扛不住,适应能力比较差。
现实生活中,人的心思普遍较为复杂。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多人喜欢说场面话,甚至找借口、说谎。人们常叹人心难测,可无奈,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貌,人与人之间要建立信任,总是需要一定的过程。
其实,要了解一个人并不难,人心也是可以被“阅读”的。有些人不经意间的肢体动作,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已经暴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看穿人心,很多时候,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无谓的牺牲和伤害。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卢杞的人,跟郭子仪同一时代。卢杞年轻的时候,很不得志,那时候,长他几岁的郭子仪,已经出将入相,十分风光了。郭子仪这个人心态很好,态度谦卑,很会做人。他对所有的公卿大臣都礼遇有加,即便是郁郁不得志的卢杞,他也礼数周到,一点儿不含糊。好几次卢杞登门来访,他都让全家人撤到后面,自己整整齐齐地穿戴好,出门迎接卢杞。吃饭时,郭子仪也表现得谦恭有礼,时不时地夹菜给他。妻子十分不解:“一个穷破书生,半点儿功名没有,你为何要对他如此礼遇?”郭子仪笑道:“这个人可不一般。他这些年仕途不顺,心里憋着恨。但他很聪明,很有才学,如果有一天让他登了高位,那些先前得罪过他的人可就惨了!他必然要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做人嘛,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可得罪小人!”果然,三年后,卢杞官至宰相,朝中凡是触犯过他的官员,都被他整得不轻。郭子仪待他不薄,不但得以自保,还从中得到不少便利。
生活中,像卢杞这样心术不正的人,不在少数。得罪了这类小人,无异于给自己的人生抹了黑,添了堵。可能稍有不慎,就会被算计。只有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穿他们的内心,认清他们的本质,才能进退自如。
也有人说,活在当下,就要处事圆滑。“圆滑”这个说法,可褒可贬,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可就当下而言,只要不伤害别人、触及他人的利益,处事圆滑,并没有什么错。有些人天生视觉敏锐,心思细腻,善于察言观色;有些人则生性迟钝,言行木讷,永远感觉不到危机的存在。
圆滑之人,并不好做。既要处世灵活,又要心态成熟,关键是,要懂得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弹性,平衡好各种关系。有些人喜欢靠应酬搭建关系,比如请领导和同事吃饭,就有助于增进了解,联络感情。
有些人常常感慨道:“社会不公,小人当道。”事实上,他们根本不明白何为“不公”,何为“小人”。大部分人遇到困难时孤立无援,是由于自己的处世僵硬、不善变通造成的。
一个人,如果眼中只盯着自己,不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因为他骨子里有一种“死磕”的基因,迫使他许多事只能一个人扛。到头来,苦难越来越多,伤害越来越大,失败是迟早的事。
生活中,很多人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千万不要轻视晚辈,一定要看到他身上的潜质,你对他的满不在乎,会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抵触,甚至感到绝望。他如果感受到了你的轻视,也会报以同样的态度给其他人。可见,想要改善和巩固跟某个人的关系,一定走进他的心底,把他放在“心”上。
常言道:“人心隔肚皮。”有些人在你身居高位时,投靠你,投你所好,多半是处于利益的考虑,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这类朋友不可深交。一旦你落了难,他马上会逃之夭夭。
所以,很多时候,利益也是人心的试金石。人人有好处拿,便是好兄弟;一旦利益受损,马上像变了个人似的,什么友谊、感情,统统抛到脑后。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但也要看什么样的朋友,那些落井下石的损友,不交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