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紧攥着拳头里面什么也没有,张开双手你才能拥有全世界。”把这句话用到企业管理者授权上,再恰当不过了:当一个管理者紧攥着权力不肯放手时,他不是权力的拥有者,而是权力的奴隶。只有当他把权力授予下属,让下属有空间释放自己的能力时,管理者才是真正的权力拥有者。要知道,权力不是用来控制人的,而是用来激励人做事的,所以,学会授权才是管理者最应该做的事情。
1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必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很多企业中,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刚刚起步,为了节约用人成本,很多事情领导者都会亲自去做,一人多能,一人多职的现象十分常见。随着公司慢慢发展壮大,有些事情不需要他们去做了,但是他们已经养成了事必躬亲的习惯,觉得谁做事都不放心。结果,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领导者往往迷失在繁杂的事务里,效率低下。
其实,真正做大事者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企业管理的众多繁杂的事务,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哪些该“为”,哪些该“不为”。对于那些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努力去做好,对于那些不应该自己做的事情,授权给他人去做。这样,领导者才能真正从繁杂的管理中解放出来。
在中国历史上,有个“吴牛问喘”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西汉时期,有个名叫丙吉的宰相去吴国巡视,在路上,他遇见一群乡民打架,有个乡民被打死了。对此,他竟然不予理睬,催促随从快点赶路。
走到不远处,丙吉看见一头牛在路边不停地大口喘气,于是立即叫人停下来,向当地百姓调查这头牛为何会大口喘气。
丙吉的举动让随从们十分不解,于是随从问丙吉:“为什么人命关天的大事你不去理会,却如此关心一头牛的性命呢?”
丙吉说:“路上打架杀人之事自有地方官吏去管,如果我去过问,就是越俎代庖;而在温度不高的天气,牛大口喘气可能是瘟疫的前兆,这关系到民生疾苦,这些问题地方官员一般不会注意,我作为宰相,肯定要调查清楚。”
“吴牛问喘”的故事启示我们:身为管理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是什么事情都必须管,你要做的就是管好该管的事情。至于那些不该你管的事情,尽量放权让员工去管。故事中,丙吉不去过问路人打架杀人事件并非这件事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件事已被授权给地方官处理,因此,如果他去管,就有干预下属工作、越权之嫌,同时也为自己增添了额外的麻烦。
领导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不论“为”还是“不为”,始终都是围绕着利益和权力在打转,关键看领导者能否跳出利益与权力这个层面,以更高远的眼光、更宽广的胸怀、更深邃的思想来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哪些事情要“有所为”?哪些事情要“有所不为”?说到底,这其实是一个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
优秀的领导者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做决策”和“用人”上,他们认为做好了这两项工作,就能全盘性地把握大局,至于那些具体性的事务,他们不会牵扯太多的精力,而是大胆地交给下属去办。在“有为”与“无为”中把领导与下属拧成一股绳,实现最大合力。
有一位企业家管理方式很简单,他只过问3件事:财务状况、产品质量、市场反馈。他认为这3件事关系到企业的命脉,把关好这三方面的事务,公司就能稳步地发展下去。也正是因为他敢于放手那些小事,他才有时间悠闲地旅游和打球。
这位企业家的做法是高明的,他没有被纷繁的企业管理事务和市场乱象所迷惑,而是抓住了经营的几个关键点,尔后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上。这样他才能跳出企业这个庞杂的“局”,用乐观、冷静、理智的思维去思考企业的未来。
美国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就是这么做的,他对部下采取“放任”的态度,把公司的很多事情都交给员工去打理。他鼓励员工“先斩后奏”,经常对员工说:“很多事情你们自己拿主意就好,不用事前向我请示,如果每件事情都向我汇报会错失掉很多时机。”索罗斯为什么大胆放权给员工呢?其实,这与一件事情有很大关系。
有一次,索罗斯从国外出差回到办公室,还没坐下来,秘书就抱着一大叠文件过来让他签字。这些文件都是他出差的日子里积下来的,索罗斯翻看了文件之后,发现里面有几个文件还非常重要。索罗斯非常生气地质问道:“部门的经理都在忙什么,这些文件为什么不让他们签,你知道耽误的几天浪费掉多少机会吗?”
秘书一脸委屈地答道:“这都是你自己定下的制度,每份重要文件都必须交给你亲自过目。”
索罗斯听后,马上想起他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说过这句话,顿时觉得自己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是他立即召开部门经理会议,向大家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除非碰到你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否则不要耽误我打球的时间。”
从此,秘书再也没有抱着成堆的文件来找索罗斯签过字。
有时候,索罗斯会自我解嘲道:“这帮家伙都把我晾在一边,不再理我了。”正因为索罗斯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下放权力,他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公司战略层面上的问题。
当然,下放权力给员工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展不闻不问,任由员工“胡作非为”,而是让员工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管理者只有做到了这点,员工才能有机会获得成长,也才能让自己告别“穷忙”一族,更好地去思考和把握企业发展的大局。
2领导的任务不是替下属做事
孔子在《论语》中讲:“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指的是不去做不该做的事,这样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该做的事。可是很多管理者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做得多就等于效率高,总习惯于“一肩挑”,把下属该做的事情也做了,以为这样能赢得下属的敬佩。如果真是这样,领导者要下属干什么?那还不如他一个人单干。
王强是某公司的企划部总监,每当他和朋友谈及近况时,他就会说:“最近忙死了,公司有新品上市的企划,我要做产品定位、广告创意、软文写作、上市活动设计、物料制作等等一大堆的事儿,我还要巡视市场、拟定促销方案、媒体购买和执行促销活动……”
朋友们感到奇怪,就问:“你是部门的领导,你手下还有一帮人呢?他们干什么去了?怎么都由你来干呢?”
“他们?别提了,他们有他们的事做,况且这些事他们也做不了……”
事实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当王强忙碌时,他的下属们都在做什么。
当王强坐在电脑前面苦思冥想几个小时,只为写一个企划案时,他的下属们已经浏览了很多网页,然后在互联网上看了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NBA直播;当王强为了制定一份新的市场管理制度,把头皮都抓破了时,他的下属们已经聊完了国内明星的花边新闻,开始将话题转移到科比的风流韵事上了;当王强为了一份印刷品、几样物料、一则报纸广告,多次往返于公司与印刷厂、广告公司、报社之间时,他的下属们正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吃着零食,天南海北地神侃瞎聊。
为什么王强不将手头的工作分一部分给下属做呢?他完全可以安排下属做市场调研,安排下属负责软文写作,安排下属拟定促销方案。难道他担心下属做不好?如果他的下属连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都无法胜任,那当初公司又为什么经过层层删选,将这些人招聘进他的部门呢?
请不要笑话王强,因为很多管理者和王强有类似的表现——上班比谁都早,下班比谁都晚,做的事比谁都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而他们的下属却闲得没事可做,只好通过上网、游戏、看新闻、聊天来打发时间。管理者为什么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呢?因为很多原本不属于他们的事情,都被他包揽下来了。说得更明白一点,他们在做自己应该做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在任劳任怨地替下属做事,“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可是你想过没有?公司给领导者招聘助手和下属,原本是想减轻领导者的工作压力,让他们从繁琐的事务中抽身出来。但是令人想不通的是,有些领导者偏偏不领情,偏要替下属做事,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在下属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那么,领导者到底为什么会替下属做事呢?细细分析一下,有这样几个原因:
(1)担心下属的能力太差,不信任下属
就像父母永远不放心孩子一样,有些领导者永远都不放心下属,他们对下属没有信心,害怕交给下属任务,下属无法胜任。因此,很多事情他们能做就替下属做了。可能你会问:“为什么他们不教一教下属呢?”因为他们会想:与其教下属去做事,不如我亲自动手,省得费时费力。
比尔·翁肯是美国著名的管理顾问,他曾提出过一个十分有趣的理论——背上的猴子。在这个理论中,“猴子”指的是每个员工应负的职责。管理者要做的就是给下属分配职责,组织他们完成自己的职责。可是很多管理者却把下属的“猴子”背到自己身上,亲自为下属承担职责,结果累坏了管理者,下属也没有得到锻炼和成长,继而他们失去主动性和独立性。管理者替下属背猴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打击下属的工作热情,最后导致有才能的下属流失,剩下的是一群懒散的庸才。
(2)担心下属的能力太强,害怕被比下去
有些管理者见下属能力比自己强,处处提防着下属,遇到有挑战性的工作时,他们会亲自攻克,生怕给了下属,被下属攻克下来之后,会让自己显得逊色。在工作中,他们抢着和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下属比拼能耐,为的就是表现得比下属强。这就很容易导致下属没有机会去做他们本该做的事情,因此,很容易打击下属的积极性。
(3)技术骨干成了管理者
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比如,某个销售员业绩突出,公司提拔他为销售经理。做了销售经理,意味着要管理整个销售团队,可是他并不是管理方面的人才,他只是优秀的执行者。因此,一旦公司有了销售任务,他就会一马当先,这也会出现“替下属做事”的现象。
管理者并不同于普通员工,管理者通常是战略任务的制定者、任务的下达者、工作进展的监督者,而不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因为普通员工才是最坚实有力的执行者。如果管理者“闲”不住,把原本应该由员工做的事情做了,那他并不是一个值得称颂的领导者。相反,他是一个拙劣的领导者,因为领导者的任务不是替下属做事,而是让下属服从自己的命令,替整个团队和公司做事。所以,领导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徐先生是做设计出身的,后来他开了一家装饰公司。曾经有一段时间,他每天白天出门见客户,晚上在办公室给客户画装修的图纸。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睡觉,饿了就吃点饼干或泡一袋方便面。后来,他招来几个专门从事设计的员工,但是他忙碌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上班的时候,徐先生和往常一样拼命地工作,下班后他和往常一样拼命地加班。但是他的员工上班却偷偷地聊QQ,玩“反恐”、“魔兽”等网络游戏,下班了,他们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活儿都被徐老板抢去做了。
有一天,徐先生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他痛下决心,将以前不放心交给员工的工作交给员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市场开拓上。再后来,徐先生轻松了很多,与员工的感情也融洽很多,公司的业绩稳步攀升。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再也不能事无巨细地操心、担心和不放心了,你应该大胆地把工作交给员工,让他们承担应有的责任,让他们忙碌起来,这样他们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他们才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他们的存在才是有价值的。
3权力下放,给下属以施展的空间
在企业中,领导者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毕竟一个人的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领导者想让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就要善于下放权力,给下属施展才华的空间,激发出员工无限的潜力。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经说过:“一名优秀的经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授权和放权。”他认为在管理中,领导者必须分清哪些是战略性的工作,哪些是战术性的工作,哪些工作应该自己做,哪些工作应该让下属去完成。这样才能满足员工自我成长、获得成就的心理需求,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演讲时,被众人问到有关事业成功的秘诀。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只见他拿起一只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然后他指着这个圈问大家:“请问这是什么?”
有人说是“零”,有人说是“圆”,有人说是“圈”,有人说是“未完成的事业”,听众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
企业家没有评判大家的答案,他说:“其实,这是一个未画完的句号。你们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圆满,就像画一个句号,我肯定会留一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以保证下属有施展能力的空间。”
不把事情做满,而是留下一个缺口,让下属去完成任务。这样至少有两点好处:第一,权力下放给下属,下属有了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第二,在下属的付出下,事情圆满完成,他们会收获一种成就感。如果这个时候领导者足够有智慧,抓住机会表扬下属,把功劳归于下属,对下属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如果领导者总是把事情做满、做好,把什么事情都包揽了,这样的领导者充其量是一个将才,而非帅才。那些懂得将权力下放给员工,自己稳当坐镇、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帅才,才是杰出的领袖。这样的领导者才能引爆员工的无限潜能,带企业实现飞跃性的发展。
詹森维尔公司创立于1985年,是一家典型的美国式家族企业,创业之初资金有限,规模很小,但是发展速度却相当惊人。那么,詹森维尔公司发展的秘诀是什么呢?其实,就在于公司实行了权力下放的政策。
举个例子,通常来说公司的财务预算都由财务主管、财务人员来制定,但是詹森维尔公司却把制订预算的任务交给现场的工作人员。由于现场工作人员对实际情况更为了解,因此,他们的预算计划最切合实际。而且一段时间后,现场的工作人员学会了预算,财务人员只负责把关就行了。这样既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又充分调动了现场员工的工作热情。就这样,在自行制订的预算指导下,当生产线上需要增添新设备时,他们会写一份报告并附上一份自己完成的现金流的分析文件,向财务主管证明添置设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自从实行权力下放以来,詹森维尔公司的经营形式一片大好,公司每年的销售额都保持15%的增长速度。这远远超出了公司创始人创办公司时的预期,后来公司的创始人塞塔尔深有体会地说:“如果不是权力下放,公司不会有今天的成绩。一把抓的控制方式是一种错误做法,最好的控制来自人们的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