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78800000002

第2章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免不了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交际关系。而如今世事纷繁、人心不古、为人处世举步维艰,我们怎样才能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一帆风顺地逐步完善自己的人生呢?

古人云:君子立身处世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这是封建社会中理想的做人准则。然而,这并非人人都能办得到。如今,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随着经济意识的进一步强化,能真正做到的人越来越少。但中国毕竟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施“仁”、“爱”依然是社会的主流,只要你本着以厚处世、以宽待人的原则,相信你的人生定会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厚结人缘处世之泰斗宋江

“人见人爱、人见人敬,重情谊、讲义气、竭尽忠孝”是梁山众英雄对宋江的综合评价。比如以区区十两银子解了李逵之急,念旧情冒险暗放晁盖,为老父冒死尽孝等等忠义之举。正是凭借这种英雄襟怀,以厚处世,使得众梁山好汉一心追随宋江,至死不渝。

厚结李逵、暗放晁盖

宋江之所以在江湖上人见人爱、人见人敬,是因为他竭忠尽孝、重情谊、讲义气,一副英雄襟怀。他一旦遇上好汉,便有结交之心。这也正是他日后聚众兄弟于梁山,被推为大哥的主要原因之一。早在梁山聚义之前,他厚结李逵、暗放晁盖的举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日,宋江和戴宗在一酒肆遇见一位莽汉正大喊大叫,便上前探问缘由。原来这人便是李逵。宋江见他虽然鲁莽,却憨直可爱,便有结交之心,于是劝散众人,拉李逵来桌前喝酒。请看宋江是如何结交李逵的:

宋江对那莽汉说:“壮士大哥请坐。”戴宗道:“兄弟,你便来我身边坐了吃酒。”李逵道:“不耐烦小盏吃,换个大碗来筛。”宋江便问道:“恰才大哥为何在楼下发怒?”李逵道:“我有一锭大银,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却问这主人家挪借十两银子,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自要些使用。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却待要和那厮放对,打得他家粉碎,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宋江道:“只用十两银子去取,再要利钱么?”李逵道:“利钱已有在这里了,只要十两本钱去讨。”宋江听罢,便去身边取出十两银子,把与李逵,说道:“大哥,你将去赎来用度。”戴宗要阻当时,宋江已把银子拿出来了。李逵接得银子,便道:“却是好也!两位哥哥只在这里等我一等。赎了银子便来送还,就和宋哥哥去城外吃碗酒。”宋江道:“且坐一坐,吃几碗了去。”李逵道:“我去了便来。”推开帘子,下楼去了。

戴宗道:“兄长休借这银与他便好。恰才小弟正欲要阻,兄长已把在他手里了。”宋江道:“却是为何,尊兄说这话?”戴宗道:“这厮虽是耿直,只是贪酒好赌。他却几时有一锭大银解了!兄长吃他赚漏了这个银去。他慌忙出门,必是去赌。若还赢得时,便有的送来还哥哥;若是输了时,哪里讨这十两银来拜还兄长?戴宗面上须不好看。”宋江笑道:“院长尊兄,何必见外。量这些银两,何足挂齿。由他去赌输了罢。若要用时,再送些与他使。我看这人倒是个忠直汉子。”

关键时刻,宋江施以钱财,解了李逵之急,这使李逵非常感激。

李逵得了这个银子,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如今来到这里,却恨我这几日赌输了,没一文做好汉请他。如今得他这十两银子,且将去赌一赌。倘或赢得几贯钱来,请他一请也好看。”

当时三人坐下,李逵便道:“酒把大碗来筛,不耐烦小盏价吃。”戴宗喝道:“兄弟好村!你不要做声,只顾吃酒便了。”宋江吩咐酒保道:“我两个面前放两只盏子,这位大哥面前放个大碗。”酒保应了,下去取只碗来,放在李逵面前,一面筛酒,一面铺下肴馔。李逵笑道:“真个好个宋哥哥,人说不差了!便知我兄弟的性格!结拜得这位哥哥,也不枉了!”

虽然只是十两银子,却结交了一位好兄弟。在宋江看来,区区钱财是小事,重要的是这份兄弟情谊。李逵十分感激这份知遇之恩,从此也便一心一意地追随宋江,至死不渝。

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时,结拜兄弟晁盖犯了事,济州府的官差前来捉拿晁盖。宋江知道后,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弥天之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

打定了救晁盖的主意,但表面仍对前来办案的官差说:“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擒来。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勿当轻泄于人。”官差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

此时晁盖正和吴用、公孙胜、刘唐在后园葡萄树下吃酒。晁盖见庄客报说宋押司在门前,便问道:“有多少人随从着?”庄客道:“只独自一个飞马而来,说快要见保正。”晁盖道:“必然有事。”慌忙出来迎接。宋江携了晁盖手,来到侧边小房里。晁盖问宋江为何来得如何惊慌。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被拿在济州大牢里,供出你等七人。济州府差人,奉着太师府钧贴并本州文书来捉你们,并以你为首犯。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晁盖听了大吃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宋江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拜把兄弟晁盖,其义不可谓不深,其情不可谓不厚。正是靠了这种深厚的情谊,宋江才获得了“呼保义”和“及时雨”的美称;正是通过大量的这样厚结义缘,才造就了江湖中宋江的美名,为日后宋江作为梁山首领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梁山聚义,义孝当先

宋江在江湖上的号召力一方面是来自于他讲义气、讲交情、对人厚;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宋江的心里一直有着正统的儒家观念,他所做的全部都是为了让兄弟们共赴富贵,以取得美好的前程。不仅如此,宋江还以谦让的美德让众弟兄心悦诚服,而他对父母及朝廷的忠孝更是他日后成功的重要原因。

其一,宋江十分讲究仁义。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后,也被逼上梁山。众兄弟十分高兴,一起下去迎接。喝完接风酒,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坚决不肯,便道:“哥哥差矣!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坐?若要坚决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晁盖道:“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宋江道:“仁兄,论年龄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再三推晁盖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吴学究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宋江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众人齐道:“哥哥言之极当。”

宋江谦让山寨之主之举,更为其赢得了“义”的美名,也更加得到众位兄弟的敬重。

其二,宋江十分讲孝道。例如,宋江上山之后在筵上对众好汉道:“小可宋江,自蒙救护上山,到此连日饮宴,甚是快乐。不知老父在家,正是如何?即日江州申奏京师,必然行移济州,差落郓城县追捉家属,此事恐老父受惊,性命存亡不保。宋江想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因老父生育之恩难报,暂离山寨,欲往敝乡,去家中搬取老父上山,昏定晨省,以尽孝敬,以绝挂念。不知众弟兄还肯容否?”晁盖道:“贤弟,这是件人伦中大事,养生送死,人子之道。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如何不依贤弟。只是众兄弟们连日辛苦,寨中人马未定。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些少人马,一径去取了来。”宋江道:“仁兄,再过几日不妨。只恐江州行移到济州,追捉家属,这一件不好。以此事不宜迟。也不需多人去,只宋江潜地自去,和兄弟宋清搬取老父,连夜上山来。那时使乡中神不知,鬼不觉。若还多带了人伴去时,必然惊吓乡里,反招不便。”晁盖道:“贤弟,路中倘有疏失,无人可救。”宋江道:“若为父亲,死而无怨。”宋江上梁山的当天,因心系老父安危,不顾众人劝阻,当日便独自下山去了郓城县。可见,宋江的所想所做,充分表现了他的忠义和孝顺,这也是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谢金拒授,散财救困

宋江待人处世之厚,还表现在他不贪图钱财,无论是对他人还是朋友,他都解囊相助,而从不靠仗义取财,这从宋江婉拒晁盖等人赠送的谢金黄金一百两就可以看出来。

《水浒传》中记载,宋江放走晁盖之后,心里也暗自寻思:“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了大罪,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观察,又损害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也难饶恕,怎奈兄弟情义,舍弃性命也要救他啊!”遂将此文书立成文案,行下各乡各保,自理会文卷。

一日宋江在县城外茶房吃茶,见一大汉去路边一个篦头铺里问道:“大哥,前面那个押司是谁?”篦头待诏应道:“这位正是宋押司。”那人提着朴刀,走到面前,深施一礼,说道:“押司认得小弟么?”宋江道:“足下有些面善。”那人便说找个僻静地方有话要说。两人来到酒楼上,拣个僻静阁儿里坐下。那汉倚了朴刀,解下包裹,撇在桌子底下,扑翻身便拜。宋江慌忙答礼道:“不敢拜问足下高姓?”那人道:“大恩人如何忘了小弟?”宋江道:“兄长是谁?真个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那汉道:“小弟便是晁保正庄上曾拜识尊颜、蒙恩救了性命的赤发鬼刘唐便是。”宋江听了大惊,说道:“贤弟,你好大胆!早是没做公的看见,险些儿惹出事来!”刘唐道:“感承大恩,不惧怕死,特地来酬谢大恩。”宋江道:“晁保正弟兄们近日如何?兄弟,谁叫你来?”刘唐道:“晁头领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子性命,如何不报。见今做了梁山泊主都头领,吴学究做了军师,公孙胜同掌兵权。林冲一力维持,火烧了王伦。山寨里原有杜迁、宋万、朱贵和俺弟兄七个,共是十一个头领。见今山寨里聚集得七八百人,粮食不计其数。只想兄长大恩,无可报答,特使刘唐赍书一封,并黄金一百两相谢押司,并朱、雷二教头。”刘唐便打开包裹,取出书来递与。宋江看罢,拽起褶子前襟,摸出招文袋。打开包儿时,刘唐取出金子放在桌上。宋江把那封书——就取了一条金子,和这书包了——插在招文袋内。放下衣襟,便道:“贤弟将此金子依旧包了,还放桌上。且坐。”刘唐吃了酒,把桌上金子包打开,要取出来。宋江慌忙拦住道:“贤弟,你听我说: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教兄弟宋清来取。”刚送走刘唐,做媒的王婆引着一个人过来见宋江。王婆指着那人对宋江说:“押司不知,这一家儿从东京来,不是这里人家。嫡亲三口儿,夫主阎公,有个女儿婆惜。他那阎公,平昔是个好唱的人,自小教得他那女儿婆惜也会唱诸般耍令。年方一十八岁,颇有些颜色。三口儿因来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此郓城县。不想这里的人不喜风流宴乐,因此不能过活,在这县后一个僻静巷内权住。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阎婆无钱津送,停尸在家,没做道理处。央及老身做媒。我道这般时节,哪里有这等恰好。又没借换处。正在这里走头没路的,只见押司打从这里过来,以此老身与这阎婆赶来。望押司可怜见他那个,作成一具棺材。”宋江道:“原来如此,你两个跟我来,去巷口酒店里借笔砚定个帖子与你,去县东陈三郎家取具棺材。”宋江又问道:“你有使用么?”阎婆答道:“实不瞒押司说,棺材尚无,哪讨使用。其实缺少。”宋江道:“我再与你银子十两做使用钱。”阎婆道:“便是重生的父母,再长的爹娘。做驴做马报答押司。”宋江道:“休要如此说。”随即取出一锭银子,递与阎婆,自回下处去了。

在这一段文字中,宋江既对自己救人的义举没有任何的后悔,而又对送到眼前的百两黄金毫不动心,他心中的情意之笃,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够对素不相识的人以重金进行救援,为死者买棺材厚葬,他的处世之厚可以说是举世无双。

人缘厚结处世法

世事纷繁,人心不古,为人处世,举步维艰。我们怎样才能左右逢源,达到成功的彼岸呢?新处世学指出,结人缘关键在于情意厚,为人处世只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厚待周围的每一个人,你就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和推崇、鲜花和赞扬。这样,你就能品味出做人的绝佳滋味,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广结人缘

一、好的人缘是成功的前提

中国人成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缘是一根无形的磁力线,彼此的情,全赖缘才得以相通。联结人缘,必有主动的一方,你取得主动的地位,你就是有结缘的方法,别人的情,就会向你播撒,建立了大家对你的人缘,人人都愿意为你所用,你才能成为无往而不得、所求无不遂愿的会办事儿能办事儿的人。

二、善结师缘,有助进步

许多人认为依靠自己学习、读书,很难进步。但如亲近贤能的师友,彼此探讨学习君子之道,可以养成高贵的人格,在处世待人接物上,就没有不周之处。古人有欲成大志者,必先拜访名师,求师的目的是为了养成高贵的人格,使人际交往做到有礼有节,不无周到之处。

三、乐于倾听,善于倾听

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因此,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合众智,就成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既然自己并非万能,不可能知晓一切事物,就需要用别人的忠告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要结好人缘就要培养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谦虚心胸,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用谦虚的心胸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如此则人人都会视你为知己。

四、有道君子择良缘而结

有道的君子,居家必选择风俗淳厚的乡里,出外交游必亲近学博行洁的贤士。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极大,昔日孟母择邻三迁,实有必要。

五、宽容大度,理解体谅

俗语说“千人千面”,而人心的差异和区别,则又胜过人的面孔。所以凡事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衡量一切,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凡事忍让,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彼此和睦相处。唯有如此,个人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交际范围才会越来越广。

六、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对世间人情进行细微视察,将所学彻底融会贯通,便能灵活运用于世间各种情态,使人格亦可达于真善美的完美境界。长此以往定能有益于处世能力的提升,人际关系的左右逢源,不至于堕落成一个恶人。

七、摒除私欲,不图私利

为了求生存,人们难免有私心或私欲,完全没有私心的境界,只有圣人才能达到,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但是,我们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时,千万不能使自己成为私心、私利或私欲的奴隶。这是因为私心本来是出于私欲和私利而考虑的,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私心过重的人最后总是自食恶果。

八、保持热忱,探索真理

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常会失去结交君子的机会,只有把目光放远,才能于纷繁中看出事物的规律、探索真理,进而才能得到别人的真正友情。善于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会激起你对人的热忱,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出远大的眼光及洞察世事的能力。

九、识破虚假,看清真貌

看人要看到真实的人。就这一点也不要主观。观察事物,要看清它们的真实面貌。这样,无论对己对人,还是对事对物,就会有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又必须以观察的真实为前提。如今社会上的种种龉龃冲突,就是因为有些人缺乏率直的心胸,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有误。

十、明辨好坏,认清价值

作为朋友,对于别人的好建议,会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以感谢的心情接受,进而实行;二是意见相反,并不接受;三是断然拒绝,并怀疑别人的好意。而后两种都是对朋友有害的,处世时最好做到能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又能用感谢的心情接受别人的好意见。这样,不仅对个人是有益的,对朋友也是愉快的。

十一、存心仁厚,博爱互助

当今世界,看别人洋相的人多,幸灾乐祸的人多,真心诚意帮助别人的人少。其实,世间不仅人人需要帮助,人性中也有帮助别人的天性。要广结人缘,就要无私、平和地看待一切人和事物,就要怀有爱心和恻隐之心,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如此你的爱心和恻隐之心,就会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人缘也会越来越好。

十二、遇事冷静,泰然处世

许多人失去朋友,常是因为遇事火爆,引起争吵导致关系破裂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处世中的冷静十分重要。过去,身经沙场的人,都经受过战争的紧张和激烈。在那种生死关头,要保持头脑冷静确实不易。现代生活中,虽然已经很少战争,但造成紧张的情形还是多之又多。如何培养沉着冷静、泰然处世的风范,进而能用冷静的态度观察和判断一切事物?一个人之所以失去冷静,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如果能做到冷静、无私,那么处世就十分圆满了。

十三、谦虚学习,转益多师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关键看你能否有虚心求学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在平常空泛的谈话中,也可以得到一些知识和经验。如果没有这种虚心求学的态度,就既不会随时随地反省、检讨自己,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也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更失去良师益友。

十四、积极灵活,随机应变

人生难免坎坷和挫折。一些人遭逢此种境遇,往往一蹶不振,甚至就此了却生命。这种固执、不变通的心态,不可能拥有率直的心胸。有了率直的心胸,不但能临危不乱,也能随机应变,即时调整,更正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无论失败和打击多大,都能重整旗鼓、从头做起。

做人不可太偏激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醒的认识,客观全面地去想问题。处理事情,切忌忽左忽右,极端片面,这就要做到:

1.对人不要抱有对立情绪,不要时时处处提防别人,使自己与别人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2.完成工作后不要滔滔不绝地自我吹嘘。你的功过大家自有评价,最好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3.与朋友相处,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不要固执己见,听不进他人的意见。

4.做人要有责任心,与人交往要负责任,对别人委托的事和自己与别人共同参与的工作,都要主动负起责任,绝不要敷衍了事。

5.对人不要报复心太强。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些矛盾和冲突,如果受点儿委屈就耿耿于怀,便很难与人有正常的交往。

6.越是有才能越要谦虚。切忌不可狂妄自大、自命不凡,谦逊而有才干的人是最受人爱戴的;那种虽有才能但自负的人,准会在人际交往中栽跟头。

7.吹吹拍拍惹人嫌。尊重领导是正当的,但刻意追求,不择手段地竭尽吹捧奉承就另当别论了。

8.随着岁月的流失,人的社会地位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绝不要因自己职位的提高就嫌弃过去的朋友。

9.待人要平等,不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贵贱尊卑。这种庸俗的待人方式令人生厌,大凡有头脑的人,都不会与这种势利小人做朋友。

10.在荣誉和奖励面前要谦让,在困难和责任面前要勇于承担。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11.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适当的时候给予回报。你对别人的帮助应视为理所当然,谁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12.以德报怨,人人敬之。处理怨恨的最高尚、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化怨情为友情。

13.当你发现自己伤害了别人的时候,要及时道歉,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因为别人对你的伤害产生怨气就忍受不了,想方设法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甚至不承认自己有错。

处世难,人心莫测

一、虚怀若谷,待人以善

在一个地方住着一个年迈的神仙,他掌握着智慧,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准确无误地答出来。

有一天,村里的孩子王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好主意,我问的问题,那老家伙肯定答不出来。我捕到一只小鸟,我把它捂在手里,问那老家伙是死的还是活的,如果他回答是‘活的’,我就假装不知,悄悄掐死它;如果他回答是‘死的’,我就让小鸟飞走。”

于是,一群孩子拥到神仙那儿,孩子王问神仙:“老神仙,你知道我手里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

神仙沉默片刻,开口说:“孩子啊,这个答案握在你的手里。”

是呀!今天的人们如何对待朋友和他人呢?你能不能待人以诚,答案就在你的手中。为什么呢?你自己有思考的权利,你厌恶他人,批判他人,责备他人,支配你这些行为的是你自己。视而不见他的缺点,或者寻找他人的优点,也全凭你自己。令人可笑的是,我们总是希望他人身上一点缺点都没有。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有一幅职工、婚姻对象或朋友的十全十美的画像。当这些画像与现实中的他们稍有不同时,哪怕是小小的缺憾,也会在我们的心里涌出恼怒和愤慨,因为“完美的形象”被破坏了。

威尔·罗杰曾经这样讲过:“我至今没有遇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因为每见到一个人,我总是设法赶走使自己产生厌恶心态的情绪,寻找他身上让人喜欢的部分。”

请努力地寻找他人身上的优点吧。从宽容他人中获利的,并非别人而是你自己。这时,你会发觉你很幸福,更喜欢自己,更深深地享受人际关系和谐带来的欢乐。相反,如果你没有宽容的胸怀,不满、空虚、凄惨就会趁机而入,最终侵蚀到你的肉体和心灵。

二、以心换心,真情可鉴

有人常说“人心难测”,现在人与人之间彼此不敢信任的情况很多,这是全社会的共同倾向。到目前为止,各种战事仍在世界各个角落进行着,不只是有武器的战争,也包括了心理的战争。这些都会消耗人类大量的物资与精神力量,使人心疲惫,影响到人们的相互信任。解除“人心难测”的恐惧首先大家应该要彼此信任,彼此谅解才对,例如一事当前有主见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太过分的话,反而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应该设法用明智的方法去解决。首先是把问题说出来,摆到桌面上,而不是用争斗、陷害等不良的方式来表达。上天赋予人以语言功能,正是有此作用;其次是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去。世事中的许多纷争,只要彼此置换一下位置,同时又不要蛮不讲理,问题就都能解决。

三、善解人意其实不易

古语说,人们寻求他人的理解,就像花儿渴望阳光那样迫切。

理解人是很重要的。在和他人愉快的交往中,理解人和向他们传达你的理解,有着极大意义。在家庭中,那种由于对于理解的重视性认识不足而导致家庭崩溃的情形比比皆是。在漠视理解、强行扩张自己的欲望之时,男人和女人都不知道把爱和尊敬弄到哪儿去了。“我在家里全然不被理解。”这司空见惯的牢骚话,是我们应极力避免的。

你的丈夫或妻子平时经常这样唠叨吗?“我知道我不好,也明白以前对你太苛刻了,可是,在你躲着我、三天两头也不说话之前,你难道就不能站在我的立场上想想吗?对我来说,心情沉重是当然的。月月支出吃紧,家务做也做不完,被孩子们搞得焦头烂额,我总是腰酸、头痛得要命。求求你,在无视我的存在之前,能不能理解我的苦处?”

一个商人说:“我不想总端着一个经营者的架势,而想悄悄地外出走走,到职工食堂去坐坐,可是,职员们总在埋怨我,他们有没有站在我的立场上理解我呢?”

许多推销员,他们考虑的往往是自己的利益,他们确信自己的商品是消费者必需的。他们以为理解了消费者,但可悲的是,他们的意图并没能很好地传达给消费者。事实上,把理解传达给对方,这是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根本。

向对方传达对对方的理解,这是最迅速、最简洁的做法,“我知道你的感觉”或者“我很理解你的心情”,请把这些话记在心里,时刻运用吧!

四、糖衣炮弹需要提防

人类心理变化的微妙是不可思议的。抛开人类最正常、最普遍的那些心理需求不提,我们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都有着非常多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弱点,这就更使得小人、恶人的生存大有市场。他们捕获人心的惯用手段便是“糖衣炮弹”,它华丽的外表、令人眩晕的词藻最容易造成人心的迷惑,除非我们有着足够的理性、信息和清醒;否则,我们是很难将之与善意、真情等区别开来的,人类固有的某些弱点更使得这两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善解友人心

交友并非一厢情愿,而是需要相互的理解、相互的宽容。宽容、理解是对朋友、人生观、价值观、信仰及思想、认识、言论、行为的充分尊重。

人是复杂的,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理解自己。不理解他人的人,是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不被他人理解的人,则难以挣脱孤独和苦闷的阴影。理解万岁!不善理解,就会多疑。《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一个多疑的人,她时时都在注视着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她长久的猜疑,连她自己都承认:“我最是个多心的人。”

理解——沟通——人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也是很有修养的人。从小,他俩儿就是好朋友,无论干什么,总是形影不离。长大了,鲍叔牙邀管仲一同去做买卖,管仲有些为难,说:“我家自从父亲死后,母亲和我吃上顿没下顿,哪儿有钱做买卖?”鲍叔牙说:“我还有点儿钱,足够咱俩用的。钱由我出,你出主意就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俩儿真的做起了生意。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多一半给管仲,少一半给自己。管仲有些过意不去,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们互相帮助。”后来,他们又一起去当兵。每次打仗,鲍叔牙总是紧跟着管仲,只要一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掩护他。后来他们果然在齐国做出了成绩。由于鲍叔牙在齐国做官的时间比管仲长,一旦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以后,一些大臣议论纷纷,为鲍叔牙抱不平。鲍叔牙知道自己再继续做官,会对管仲不利,于是毅然向齐桓公辞官还乡。他说:“为了使管仲更好地施展才能,我辞官还乡。”齐桓公挽留说:“你是一位高尚的人啊!管仲是你推荐给我的,现在为了他,你又要辞官还乡。我要管仲,也需要你,请你留下吧。”管仲也劝鲍叔牙:“你不要走,别人议论什么,我不在乎。”第二天,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人们都敬佩他的为人。管仲说:“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的是鲍叔牙!”他俩儿的无私友谊,表现了他们的君子之风。

管仲和鲍叔牙的相交,历史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遗风”。这里面揭示了交友的许多真谛,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互相的理解:做生意赚了钱,多给家贫的管仲一些,这是理解,而没见利忘义;当兵打仗时,在最危险的时候,鲍叔牙用身体掩护管仲,这是舍己救人的思想;因为管仲而辞官还乡,这更是出于理解,是更高层次的境界。他们的友谊之所以稳固长久,就是理解使然。

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需要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需要与朋友友好相处,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通俗地说,必须用善良的心来对待一切,必须时时检点自己,也就是要严以律己;同时,对待朋友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是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能兴国。唐太宗李世民,是封建王朝里最为开明的君主之一,他为人处世以善良慎重为准则,他在哀悼魏征时说:“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在贞观十三年他又说:“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正是他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才得到百姓的敬仰和国家的昌盛。

严以律己,可使朋友从中感受到你的诚实,你的忠诚,也感受到你的为人。所以,很容易与朋友友好相处。

“万金易求,良心难得!”人心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物质的诱惑、偏见的误导、恶人的拨弄,这些往往使人良心失落,失落了良心,怎能与朋友相处?对待朋友需要的是良心,对朋友要“宽”。怎样才算是宽以待人呢?

一、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要求朋友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朋友的所作所为,要承认朋友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不要企图去改变别人,这样做是徒劳的。

二、不可吹毛求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朋友与朋友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这时不要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他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而是要做到“乐道人之善”,多看到朋友的长处。《论语·阳货》中有“宽则得众”的思想。《论语·微子》中周公曾对鲁公说:“无求备于一人!”

三、不要怨恨朋友

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会扰乱正常的思维,引起急躁情绪。凡事要站在朋友的角度想想,这样才能能够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

得理也要让三分

为人处世,做事不要太绝,而要与人为善。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宽阔的道路,给别人三分便利又何妨。刘宽是我国汉朝时代的人,为人仁慈宽厚。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集会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汤烫了你的手吗?”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驾车的牛,硬说这牛是自己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了那人,自己却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还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刘宽的雅量可谓不小,有礼也让人三分。他感化了别人,赢得了人心。他对待一般人是这样,对待朋友更是这样。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为什么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示绰约柔顺的君子风度呢?可有些人就是不这样想,对一些小小不然的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非得说上点儿什么,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就较起劲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大打出手,或者闹得不欢而散,朋友结怨,反目成仇。假如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给朋友一台阶,满足一下朋友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不但朋友之间的友情得到加深,而且还显示出你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以。”对待朋友的错误,不应当以指责为能事,方法更不能粗野,不能刺伤朋友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你说的和做的千真万确,别人也是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又怎么能达到改过的目的呢?

《呻吟语》中说:“责人贵含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责他人的过失时,要讲求一点儿策略,最好不要一次把心中要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做保留,不要直接地攻讦,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比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方。”“即使是父子关系,有时挨了父亲的骂,也会无法忍受而顶嘴,更何况是别人呢?”父子有血缘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割舍,但朋友就不一样了,过激的言辞很可能会断送友谊。因此,“你这话说得太不对了!”“你做的事还不如三岁小孩子!”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说,要说的话,必须改变语气。

《论语》中有句话:“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这是交友的学问。意思是对朋友犯错,以诚意提供忠告,如果对方不听,就要中止劝告而暂时观察情况。如果过于啰嗦,只会惹得对方厌烦,毫无效果。要不要接受你的忠告,终究要看对方,勉强只会损害友情。

劝说朋友,朋友往往认为自己的意见、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从而与你争辩。你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未必需要把对方驳得一无是处。因为这样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得不到对方的认可,而且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受到对方的攻击。那如何劝说朋友改正过失呢?最好的办法是先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在顾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下,陈述自己的意见,给对方留有余地。

大肚能容难容之事

退一步,进三步;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交朋友也是这样。凡事退一步想想,总比盲目前进,钻进牛角尖要好得多。

宋代韩琦任定武帅,夜里写信时,让一名士兵在一旁端着蜡烛。士兵不小心烧了韩琦的胡子,韩琦用袖子扑灭了,然后像没事一样继续写信。不一会儿看那士兵,已经换了人。韩琦担心长官会鞭打那名士兵,急忙叫道:“不要换人!我让他剔灯,所以才烧了胡子。幸好信没有烧着,有什么过错?”

韩琦有一次花一百两银子买了一只玉杯,很是珍爱。手下一名官员不小心把它掉在地上打碎了,在座的客人惊呆了。那名官员趴在地上等着挨罚,韩琦笑着说:“东西命中注定是要碎的,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过?”

胡子已经烧了,杯子已经碎了,发脾气又有什么用?但这是最使人发怒的事情,韩琦度量过人,把事情看开了,所以遇事胸怀坦荡。假如韩琦度量狭小,换掉士兵,惩罚碎杯官员,恐怕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具备韩琦的度量,但可以向韩琦学习“遇事退一步想想”的观念,这样,或许能使自己逐渐变得大度起来。

古代具有宽容大度的人很多,流传不衰。

宋代富弼小的时候,有人骂他。一个人告诉他说:“他骂你呢!”富弼说:“恐怕是在骂别人吧!”那人又对他说:“他指名道姓地骂你,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同名同姓吧!”骂他的人听后很是惭愧。

宋代还有一个叫娄东顾的人,与富弼有同样的度量,在处理同一件事时,用的是同样的态度和方法。娄东顾,勤奋好学,品行端正,在邻里间有很高的威望,待人接物,和蔼平易,从不恶声恶气,给人脸色看。有一次,邻居夜里喝醉了酒,到他家门前骂街。仆人告诉娄东顾,娄东顾说:“他骂他的,与我有什么相干?”醉人又指名道姓地骂他,仆人又告诉了娄东顾。娄东顾说:“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怎么知道他骂的一定是我?”丝毫也不在意。邻居酒醒之后,非常惭愧,登门道歉。娄东顾好心宽慰他,对他很有礼貌,当时人们被他的美德所感动,互相劝诫,一心向善。

富弼、娄东顾等人可谓大度之至,大度给他们赢得了好名声,更重要的是感化了一批人。可以说,他们也是遇事退一步想想的人。用这种态度对待朋友,是不可能处理不好朋友之间关系的。

大义之忍是一种策略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与朋友友好相处,就必须头脑冷静,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激动都容易坏事。“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谨慎。人做事不可以不谨慎,交朋友亦不可以不谨慎。

西汉人张良有一段圯桥受书的故事。有一天,他到下邳的圯桥上游玩,有个老头儿走过来时,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去,并对张良说:“把鞋子捡上来。”张良大吃一惊,想要揍他。但那老头儿看起来年纪很大,张良强忍着怒气把鞋子拿上来,交给了老头儿。老头儿穿上鞋,说:“孺子可教。五天后的早晨跟我在这儿见面。”张良感到奇怪,跪下说:“好吧。”等他抬起头时,老头儿已经不见了。五天后,张良来到桥头,老头儿已先到,看见张良很生气地说:“你来迟了,为什么?五天后再见。”五天后,鸡啼时张良去了,老头儿又先到,愤怒地说:“为什么又迟到了?你五天后再来吧。”又过了五天,半夜里张良就赶去了,过了好一会儿老头才来,老头儿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读了这本书,就能做大王的军师。”说完不见了。天亮时,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刻苦攻读,后来,他辅佐刘邦取得了天下,刘邦说:“在帷幄之中谋划,在千里之外打胜仗,我比不上张良。”张良被后人称为汉代三杰之一,被刘邦封为留侯。

张良容忍了老头儿的蛮横要求,与老头儿素不相识却到桥下为他拾鞋,正是这种“忍”,老头儿认为张良“孺子可教”,最终把一部兵法书交给了他,可以说忍耐使张良成就了事业。

历史上有名的“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曾令多少英雄人物为之感动。其内容大家都非常熟悉。如果蔺相如仅因廉颇说了几句带有侮辱性质的话语而大发脾气,互相指责,互相攻击,势必要两败俱伤,给秦国以可乘之机。正是因为有了“忍”,忍一口“闲气”,便使一个国家得到安宁、和平,也正是因为有了“忍”,才出现了“刎颈之交”的朋友。可见“忍”是多么的重要。当然,并不是说一切事情均要忍,如果达到那种万事皆空的境界,打你的左脸,你便将右脸也送给对方,这就是一种无原则的“忍”。对于个人来说,凡是一些非原则的事情都可以忍,譬如个人意气与利益等;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则坚决不能让步。因此,可以说,忍也是有界限、有限度的。对于不可忍的问题,也应用“忍”的办法来处理,在冷静的心情下谋划,这叫“大义之忍”。

人气厚积处世法

懂得人生之真谛,才能明白处世之方略。处世应有方法。新处世之法的原则是,人气必须厚积。所谓厚者,久也,长也。只有修心养性,广施厚恩,你才能悟得人生之真谛,明白处世之方略。

做事不可过多得罪人

做事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不可过多树敌,更不可过多得罪别人,这样你的朋友就会增多,你的敌人就会减少。

古人早在《郁离子》中就曾经指出,处世之法不宜树敌太多,因为树敌太多会触犯众怒。中国传统上认为“多个朋友多一条路,少一个朋友添一堵墙”,自古自恃才高气傲之人常犯这类错误,最后都会导致失败。

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夷射,在接受国王的宴饮后,酒醉饭饱而出。此时担任王宫守门的小吏则跪请求说:“给我一点儿酒喝吧。”夷射斥责则跪说:“一个下贱的守门人也想饮用国王的美酒吗?滚开。”夷射走远后,则跪在门前,将碗里的水泼在郎门的接水槽中,类似小便的样子。天明以后,齐王出来对则跪呵责说:“昨天晚上,是谁在此处小便呀!”则跪回答说:“夷射,在这地方站立过。”齐王大怒,因此诛杀了夷射。

一个卑贱的守门人因为被大臣所污辱,竟然设计要了大臣的命,由此可见结怨的害处。古人正是看到结怨的害处,才警示人们不可轻易得罪人。

香港巨富胡金辉在介绍他的成长时,曾告诫人们说:“处世方面,另外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得罪人!越有地位,越不应该得罪人。宁愿自己搽面惜膏,得罪自己好过。”

美国总统林肯以伟大的业绩和完美的人格获得了人们的衷心敬仰,他的许多事迹世代被人们传诵。但他在成长道路上也曾因为爱得罪人而经历了不少的坎坷。

林肯年轻时,住在印地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不仅专找别人的缺点,也爱写信嘲弄别人,且故意丢弃在路旁,让人拾起来看,这使得厌恶他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他到了春田市,当了律师,仍然不时在报上发表文章为难他的反对者。有一回做得太过分了,把自己逼入困境。

19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位虚荣心很强又自大好斗的爱尔兰籍政治家杰姆士·休斯。他匿名写的讽刺文章在春田市报纸上公开以后,市民们引为笑谈,惹得一向好强的休斯大发雷霆,打听出作者的姓名后,立刻骑马赶到林肯的住处,要求决斗。林肯虽然不赞成,却也无法拒绝。身高手长的林肯选择了骑马用剑,请求陆军学校毕业的学生教授他剑法,以应付密西西比河沙滩的决斗。后来在双方监护人的排解下,决斗风波才告平息。

这件事给林肯一个很深的教训,他认识到批评别人、斥责别人,甚至诽谤别人的事是最愚蠢的人才会做的,而一个具有优秀品质并能克己的人,常常是扬弃恶意而使用爱心的人。林肯从此改变了自己对人刻薄的做法,以博大的胸怀赢得了民心,林肯的教训及成功是值得我们仔细体味的。

美国前副总统安格纽以失言出名。他曾激烈指责新闻界的是非,说:“老是作反政府言论的大众传播物,简直是叛徒。”这句话在新闻界传播后,引起了极大风波,招致了新闻界的合力围攻,即使他要收回这句话,也已经太晚了。后来时代杂志的哥拉姆斯特分析说,这只怪安格纽用错了一个字,如果把mass media(大众传播物)的复数形换作单数形,就不会有什么风波了。这是因为以复数代替单数等于指责了所有新闻广播界,触犯了众怒。所以,如果我们要表示指责或批评时,应尽量采取“有的人”“个别人”这样的单数称谓,不要由此而招来大家的怨恨。

减少众怒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言语的歧义开脱一部分被攻击者,这样有利于减少众怒。在这一方面,马克·吐温的策略是较为成功的。幽默大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对人民发表了演说。在演说中,他义愤填膺地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

这样的一句,引起了美国国会议员们的鼓噪,说是人身攻击,一定要马克·吐温道歉。

后来,马克·吐温就在报上登了一则《道歉启事》:“美国国会议员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那些吵闹的议员终于无话可说。由于马克·吐温巧用词汇,以减少众怒,因而使得当时激起的国会议会风潮得以平息。

厚积人气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想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有个好人缘。一个人的人缘好坏,直接反映出他(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能力和水平。那么怎样才能赢得好人缘呢?

1.诚实待人。为人处世应保持诚实的美德,与他人交往尤其要以诚相待。虚伪、表里不一的行为只会被人疏远。诚实是你赢得好人缘的第一原则。

2.始终守信用。守信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美德,人们常以讲信用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言而无信的人历来受到人们的指责。当某人赴约迟到时,所有等着他(她)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除非发生了什么重大的意外,否则一般人绝对不应找其他借口来为自己的迟到或其他失约行为开脱。如果确实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突然生病了,或临时加班等等,都要想方设法提前通知对方,取消约会或推迟一下。跟人约好或答应的事,务必要守信。

3.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不要传播人事是非、挑拨离间。

4.为人正派,做事出于公心,多为别人考虑,不要凡事先替自己打算,更不能为了实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5.谨慎交友。别人对你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你所交往的朋友的了解而产生的。俗话说,“鱼找鱼、虾找虾”,什么人喜欢交什么人。如果别人看到你的朋友个个都很正派,有本事,自然不敢小瞧你;相反,假如你交往的圈子中全是些没法恭维的人,恐怕别人对你的印象也就不会太好了。

6.待人热情,富有人情味。乐于助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要尽力而为。

7.切忌炫耀自己。在社交场合,要注意谦虚待人,不要把自己的长处常常挂在嘴边,老在人前炫耀自己的成绩。如果一有机会就说自己的长处,无形之中就贬低了别人,抬高了自己,结果反被人看不起。

8.切忌夸夸其谈。有的人在与别人交往中,为了显示自己“能说会道”,便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长篇大论,这种人会给人以不够稳重的印象。

9.力避憨言直语。用词要委婉,要融洽各方意见,不要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说出不近人情的话,否则是得不到别人的好感和赞同的。只有言词婉转贴切,才有利于融洽感情,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0.不要显露是有恩于别人的人。同志、亲朋之间总会有互相帮助的地方,你可能对别人的帮助比较多,比较大。但是,切不可摆出一副有恩于他人的姿态,那样会使对方难堪。

11.不要说穿他(她)的秘密,特别是一些个人隐私。知道的不要说,不知道的不要问。因为这是于你无益也使他(她)人受损的事。

12.注意自己的声誉。要争取使自己有个好名声并设法保持下去,不要因眼前的利益而败坏自己的荣誉和名声。

此外,不妨在你的形象中再加一点儿幽默感。

具有适当的幽默感,不仅能给你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好处,而且会使你的工作更有乐趣。幽默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气氛,从而使你的事业更为成功。它同样也是塑造成功形象的一个因素。每当面临选择时,绝大多数人都愿意与那些有幽默感的人打交道。

在提倡幽默感的同时,必须强调,它只能像任何其他事情一样,运用时必须要得当。通常情况下,幽默确实可以帮助你打开僵局,但在某些特定场合也许会适得其反。掌握“火候”非常重要,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例如,如果这样向一位很有身份的潜在顾客进行推销就十分荒唐:从后面拍一下他的肩膀,问道:“嗨,伙计!听说过那个女旅行推销员的笑话吗?”再比如,当你的生意正经历着困难而走下坡路时,你不会欣赏你的律师跟你开什么破产的玩笑吧。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许多人灰心丧气,精神萎靡。因为压力和紧张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普遍,所以恰当的幽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经常是缓和尴尬局面的最好办法。如果你天生就有幽默感,那一定要发扬它,因为这无疑是一种优秀品质,人们会因此而乐于与你共事。

为人不可锋芒太露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做学问做官时,只要以“谦”字铺路,你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将来才会对自己、对社会尽到责任,才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功。而妄言轻人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成就大业。

中国古语称:“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事物过于完善美好了,必定会带来毁灭的结果。古人曾反复告诫世人,要防别人嫉妒之心,无论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这才是立身之本。在这一方面,唐朝的名臣李义琰就是榜样。

李义琰曾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没有像样的房舍,他的弟弟为他买了建房的木料。李义琰知道这件事后,对弟弟说:“让我担任国家的宰相,我已经感到非常惭愧,怎么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从而加速罪过和祸害的到来呢!”其弟说:“凡是担任地方丞、尉官职的,尚且扩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这么高,怎么可以住在这样狭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义琰回答:“人们希望中的事情很难完全实现;两件事物不可能同时光盛。已经处在显贵的官位,又要扩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祸害。”他最终没有答应建房。后来,木料也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虽然没盖成,但谦逊的美德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稳固了,这样的策略当然更高明。

同样地,曾国藩也懂得这一点,在家中更以简朴而著称,妻子和儿媳虽贵处于相府之尊,仍然纺织劳作,这不是模仿李义琰的所为吗?曾国藩之所以以“谦”为立身之本,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为了提防朝中的政敌借题发挥,使自己在如日中天之时被人抓住把柄,枪打出头鸟,因小失大。

大凡君主和统治者没有谁希望自己的下属高明过自己的,而锋芒毕露之人就不免要为自己的下场负责了。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如此。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有一次,曹操曾建造一园,造成后,曹操去看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挥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众人不解,只有杨修说:“门里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这园门太阔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匠赶紧翻修。曹操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是杨修把他的意思“翻译”出来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妒忌杨修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在盒上写了“一盒酥”三字便放在一边。杨修看见后,竟招呼众人把这一盒酥分吃了,曹操知道后便问为何这样,杨修回答说:“你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敢违抗您的命令呢。”曹操心中更加妒忌杨修了。

后来,刘备攻打汉中,曹操亲率40万大军迎战,于汉水对峙日久,曹军进退两难。一日,厨师端来鸡汤,曹操正若有所思,见碗底鸡肋,心有所感。这时夏侯入帐请教夜间号令,曹操顺口说:“鸡肋!”于是,“鸡肋!鸡肋!”的军令便在军中传开了。杨修听到这个号令后,便命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闻讯一惊,忙把杨修请到自己帐中询问,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不舍。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也命令军士打点行装。曹操闻讯,不由暗叹杨修的心计,杀杨修之心更甚,于是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斩了。

“枪打出头鸟”成了中国人世俗的一个法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出头鸟”本来是一个推动时代前进的角色,却可悲地成为了“爱出风头”的牺牲品的代名词,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也是一种文化的悲哀。但以“谦”为本,却是出于对自身修养的自勉要求,也是人不可锋芒太露的进一步解释。

小事忍让,息事宁人

在现实中,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追求新的知识,创造新的环境,才能否生存发展。在生活之中,不能为物欲所刺激,恣情狂妄,重利忘义,否则会丧失自己的良知,损害人类利益。

明代冯梦龙在《智囊》一书中说,江阴一带大户望族夏翁,一次乘船过市桥,有人挑着粪从桥上倒入船中,粪溅到夏翁衣服上。这人与夏家是旧相识,仆人们怒不可遏地要揍他,夏翁说:“此事是他不知道。他若知道是我们,怎肯来触犯呢!”于是好言好语遣散了大家。回到家中,夏翁翻阅账本,查出这人原来欠了30两金钱没还。夏翁想他原来是借机寻衅,以求一死,于是有意为他减了债务。

《智囊》中还有一个故事,说长洲尤翁是开典当铺的。年底某天,忽听门外一片喧闹声。出门一看,是位邻居。站柜台的伙计上前对尤翁说:“他将衣服压了钱,今天空手来取,不给他就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吗?”那人仍气势汹汹,不肯相让。尤翁从容地对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年关,这种小事,值得一争吗?”于是命店员找出典物,共有衣服蚊帐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又指着道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可以留在这儿。”那人拿到两件衣服,无话可说,立刻离开了。当天夜里,他竟死在别人家里。他的亲属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原来此人因负债过多,已经服毒,知道尤家富贵,想敲笔钱,结果一无所获,就转移到另外一家。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预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凡无理来挑衅的人,一定有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么灾祸就会立刻到来了。”人们听了这话,很佩服他的见识。

这两个“忍让”的小故事,是从智谋的角度来讲的,其实也可算作一般的经验之谈。夏翁如果允许仆人去打斗,就会因为小事而酿成大祸,实在是没有必要。现实生活中,因小事酿成大祸也是经常有的。

为人诚实朋友多

真正的朋友,讲究的是心灵的沟通。无论是经常在一起,还是相隔天涯,在交往中都需要将心比心,诚信待人。

要得到朋友,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比较容易为人欣赏的人,这种欣赏包括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诚实、守信用。

《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可能一时得逞,但时间一久,就露馅了;相反,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诚心地交友,尽管可能在言行中表现出愚直,但时间长了会赢得大多数人的爱戴。韩非子的这句话是说,与其运用巧妙的方法来欺瞒他人,不如诚心诚意地来对待别人。

做人不可失去威信,交友不可失去信任,这是交友的一项重要原则。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石。每个人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打交道,与诚实正派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可使朋友有安全感,不必心存疑虑。

为人诚实表现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就是以诚相待,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对朋友不可虚情假意,也不可口是心非;切忌对朋友施小心眼儿,耍小聪明。

为人诚实,就是要诚实地对待朋友,当朋友真诚地与你交往,关心你、爱护你的时候,你也以同样的真诚,甚至更多的真诚去回报朋友。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样以心换心,朋友之间的友情必然是根深叶茂。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荀巨伯去看他时,赶了好几天的路程。可是到了朋友所住的郡地时,却发现这里被胡人包围了,他只得潜入城里去看望朋友。朋友看到荀巨伯时非常高兴,但又忧虑地说:“谢谢你在这个时候还来看望我。现在城已被胡人包围了,看样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个快死的人,城破不破,对我来说已无所谓了,可你没有必要留在这里,趁现在能想办法,你赶快走吧!”荀巨伯听后责备朋友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大难临头,你却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去逃命,我怎么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呢?”胡人攻破城后,闯进朋友的院落,见到安坐的荀巨伯,大发威风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风而逃,难道想阻挡大军不成?”荀巨伯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城里的人,到这里只是来看望一位住在这里的朋友。现在我的朋友病得很严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来,就丢下朋友不管。你们如果要杀的话,就杀我吧!不要杀死我这位已痛苦不堪、无法自救的朋友。”胡人听了这样的话非常惊奇,半晌无语。过了好大一会儿,有一位头领看了看手中的大刀,说道:“看来,我们是一群根本不懂得道义的人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个崇尚道义的国家里胡闯乱荡,为所欲为呢?走吧!”胡人竟因此而收兵,一郡得以保全。

且不说荀巨伯对待朋友的义气感化了胡人,保全了朋友住的郡的安危,单就荀巨伯对待朋友的真诚本身而言,足以令人感动了。像这样以真诚的言行对待朋友的人,天下还有谁不愿意与其结交呢?朋友之间的友情怎能不深呢?

汉代还有一位名叫朱晖的人,在读书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大官名叫张堪,恰好两人是同乡,张堪很器重他。但朱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太学生,不敢与张堪交往过密。有一次,张堪对朱晖说,你真是一个自持的人,值得信赖,我愿把身家子妻托付给你。因为张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朱晖对此重言不知如何反应,只是恭敬地拱手相应。后来,张堪死了,因为为官清廉,死后没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朱晖其时早已与张堪不通音讯,但知道张堪去世的消息后,感于张堪的知遇之恩,千方百计地济以钱粮,并经常去问寒问暖。朱晖的儿子不解地问:“爸爸,我们以前没有听说过你与张堪有什么厚交,你为什么如此厚待他的家人?”朱晖说:“张堪生前,曾对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当时已答应了,做人不能欺骗别人,更不能欺骗自己。”朱晖还有一个朋友叫陈揖,两人也十分投机,陈揖过早谢世,留下了一个遗腹子陈友。朱晖在陈揖去世后,尽一切力量帮陈揖尽父责。有一次,南阳太守召朱晖的儿子去当僚属,朱晖却换下了自己的儿子而举荐陈揖的儿子陈友。

朱晖忠诚于朋友可谓达到了极至,为人正直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堪称典范。

富不居高,贫不低贱

现在社会虽然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现实中总有贫富之差别,朋友之间也不例外。贫者当然不必自卑,也不必感到抬不起头,但富者也不必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特别是在与贫者交往时,更不能另眼相看,不要过多谈论金钱财物。因为贫者与富者在一起时,或多或少地有点儿神经敏感,如果过多地在金钱上徘徊,贫者会感到有压力,从而与你疏远。即使你是无意识的,往往也会引出麻烦。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小王和小李是大学同窗,毕业后分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小王在学校当教师,小李在某银行工作。因为是同窗又在同一城市工作,俩人经常来往,互相帮助,堪称一对好朋友。两年后,俩人都结了婚,此后两家关系不错,俩人的爱人也互称姊妹。可两家越交往,关系却越淡薄了,为什么呢?原来,小王是教师,工资不高,生活比较清贫,而小李在银行工作,工资福利待遇较高,且自从当上了副主任以后,送礼办事的人较多,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现代化的。小王夫妻因家境不好,本身就有一种自卑,而到小李家时,小李夫妻谈论更多的是金钱,说什么“这个社会离了钱什么也办不成,我们家现在什么也不缺,你们两口子走时,随便拿回点儿去吃吧!……你们来也不用给小孩儿买什么东西了,我们孩子什么都有,你们那点儿钱还是省着点儿花吧!”小王夫妻一听这话,心中不悦,好像来这儿是要饭似的,从此,两家关系逐渐淡薄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小于是来自贫困山区的一名大学生,因家境困难,读大学期间吃、穿、用等方面比较节俭,而同室的几位同学来自沿海发达地区,家境相当富裕,花钱大手大脚。这些人平时在宿舍里经常夸耀自己的家境富裕,而说小于那儿如何如何贫穷,简直句句话离不开钱。甚至有时还大骂贫困山区的人如何笨,思想如何不解放。有一次,几位比较富的同学要求全室聚会,到餐馆吃一顿,小于感到很为难,左思右想还是拒绝了。他们可不耐烦了,嚷道:“别这么小气好不好!如果舍不得花钱,我们可以请你,怎么能不去呢?”小于觉得很不自在,认为自己不能在那个宿舍待下去了,于是没隔几天就请求班主任搬到另一个宿舍去了。那几个“富人”后来才明白自己错了,主动找小于道了歉,帮助小于搬回了原来的宿舍。

上述两例足以说明,富者不可在贫者面前过多地言钱,不然就会伤贫者的自尊心,其友情就大大打了折扣。贫者和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记住,贫者和富者的贫富都是暂时的,今后,贫者可能变成富者,富者可能变成贫者,因此,富者不可居高临下,贫者也不必太敏感。交朋友,更多的是交心,如果掺进了什么“利”在里面,就不符合交朋友的学问了。

宽容大度,恩交待友

《呻吟语》中说:“目不容一尘,齿不空一齐,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棒却自容得?”这话很有道理,对朋友和周围的人也应这样。要想这样,我们应怎样要求自己呢?

1.不要抱怨。某设计师很有才华,工作能力也得到大家肯定,但她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抱怨,一会儿说冷气不冷,一会儿又骂别人愚蠢,或一直数说工作压力大、工作量太重等等。这些都易引起老板的不满,从而抹杀了她工作上的成就。

2.不要言辞过于锋利。某经理思想敏捷,然而她一年内换了五个秘书,原因是人家受不了她经常毫不留情的挖苦、讥笑,无法与她相处。银行总经理则认为多花了很多人事费而不考虑给她加薪。

3.不要缺乏自信心。有些人在办公室喜欢扮演弱者的姿态,处处表现出自己需要别人的关怀和帮助,常问“我这样做可以吗?需不需要重新写一份?”他需要别人不停地鼓励和赞美,才有信心继续工作。对公司老板而言,这种人工作效率低,不宜提拔。

4.不要自以为是。有的人常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你对别人说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别人对你失去兴趣时你也大可不必惊讶。

5.不要过分依赖别人。有些人许多事情不敢去做,就像粘在别人身边的长毛狗。一开始别人还觉得自己是他唯一的保护者,但接触一多就会对他厌烦。因此,对他人的依赖要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一限度而自己又意识不到,人们就会疏远你去结交新朋友。不要过多依赖他人。

6.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某些人过于关注自己,他要求别人的观点、情绪和感情都与他一致。假若他闷闷不乐而别人却兴致勃勃,他会厉声指责;别人情绪低落而他兴高采烈时,他又会强迫别人高兴。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不管是早还是迟,一个人施展才华抱负的机遇总是会有的。当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就必须牢牢抓住,紧紧把握,切勿失之交臂。

有一次,西伯侯姬昌要带随从出去打猎,在出发之前,他让太史占了一卦。太史告诉他:“今日出猎预兆吉祥!”接着又说,“今日出猎,得到的猎物不是龙也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熊,得到的将是辅佐国君的栋梁之材。”姬昌听了非常高兴,便带着随从,沿着渭水北岸出发了。渭水两岸草深林茂,他们一面追赶着野兽,一面往前走。突然,从渭水边传来一位渔夫唱着一首不俗的歌曲的声音。一打听,原来此歌是一位在蟠溪边钓鱼的老者所作,此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他的祖宗被封在吕地,又叫吕尚。姜尚年轻时,在商的首都朝歌以屠牛为业,后来在孟津开了个小饭馆,现在年纪大了,很穷,以钓鱼为生。

姬昌带着随从,沿着渔夫指引的方向,来到蟠溪边。这里很幽静,在溪边一棵高大的柳树下,有一块大石头平整如台,台上只见渔竿,不见渔翁。

姬昌抚摸着渔竿感叹道:“商王朝衰败,天下荒乱,贤能君子隐居不出,姬昌岂能不折节求贤!”便虔诚地等着,一直到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也未见姜尚的影子。

大臣们不耐烦了,纷纷说:“大王不要轻信小民之言,此老头儿未必是个大贤,明日臣带他见您好了!”姬昌告诫他们说:“求贤聘杰,理当隆重,今日来意不诚,故其远避。我们要学古人求贤,待回去择吉日迎聘,方是敬贤之礼!”

过了几天,姬昌穿着崭新衣服,带着大队人马,旌旗鲜明,抬着聘礼,前来迎接姜太公。在离蟠溪很远的地方,他就下了车,步行进入山林。来到溪水边,远远望见溪边的大石头上,坐着一位老人,正在垂钓。姬昌就来到他的身边,亲热地和他攀谈起来,不多久,就发现这位老人很有才学,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大贤。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对姜尚说:“像您这样的人,真是天下的奇才啊!我的老太公生前对我说过,将来一定会有了不起的人来帮助我治理国家,那时,我们周国就会兴旺起来。我家太公向往您已经很久了。今天,我特带薄酒前来聘请,望先生不弃,辅佐周国。”

姜太公说:“我已经老了,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恐怕要辜负您的期望,让您白跑了几趟!”

姬昌说:“先生有大德,何必隐心中之奇谋,忍心百姓惨遭涂炭,而艰苦地在此垂钓?”说着,便命令随从把聘礼摆开。

姜太公早就知道西伯侯姬昌待人诚恳,颇具开创大业的君子气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当了周国的臣子。传说,这时姜尚已是70岁了。

姬昌得了姜太公,真如猛虎添翼。后来,他和虞、芮两国建立同盟,国势更加强大。这时,姬昌声称自己接受了“王命”,周围四十多个诸侯国都前来祝贺,尊他为周文王。从此,西伯侯改称为周文王,以取代商。

周文王“受命”第二年,姜太公带兵攻打西方的大戎族,大获全胜。接着,他又向文王建议攻打西北方的密须国。

周文王的三儿子鲜反对说:“密须的国君精明能干,先打他不好吧!”

姜太公说:“要树威,就须先打强的、不服从的国家。”

周文王很赞成姜太公的主张,就发兵攻打密须国,占领了密须国的全部领土。

姜太公连续两战皆捷,乘胜攻打离商都很近的黎国,黎国立即投降。过了一年,周国又派兵把黎国南边的邗国占领了,那是商纣王经常打猎的地方。这样,周的势力就深入到了商王朝的中心地区。

到了周文王晚年,姜太公带兵又占领了崇国。周将国都迁到原来崇国国都所在地,奠定了推翻商王朝的基础。

周文王病死以后,二子发即位,是为周武王。周武王在“相父”姜尚的帮助下,推翻了商王朝,暴君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周王朝。姜太公因在建立周朝的过程中屡建奇功,被封在齐地,成为齐国的始祖。

退一步,路更宽

清朝康熙年间的某一天,一骑快马跑进宰相府。并不是天下出了什么大事,宰相张英收到一封来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来,他们家与邻居叶家发生了地界纠纷。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

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唯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

他家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也不能太落后。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叶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叶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

人情厚养处世法

人性中最大的弱点是有感情。然而,人们却又都常说“千金易得,真情无价”,可见,情义对于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处世观告诉我们,人情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厚养人情、厚施仁义是我们处世中应遵循的重要法则。

感情投资,爱兵如子

讲究情义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中国人尤其如此。“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无一不是“感情效应”的结果。为官者大都深知其中的奥妙,不失时机地付出感情投资,对于拉拢部下往往能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韩非子在讲到驭臣之术时,只说到赏、罚两个方面,这自然是最主要的手段,但却很不够,有时两句动情的话语、几滴伤心的眼泪往往比高官厚禄更能打动人。因此,感情投资可谓一本万利,是一种最为高明的统治术。

有许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会记得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下属的名字,在电梯上或门口遇见时,点头微笑之余,叫出下属的名字,会令下属受宠若惊。

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获得下属的衷心拥戴。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在担任魏军统帅时,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层士兵的拥戴。当然,吴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士兵在战场上为他卖命,多打胜仗。他的战功大了,爵禄自然也就高了。“一将成名万骨枯”嘛!

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道:“你的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倒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哪!”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爱我的儿子呀,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爱兵如子”的统帅,部下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

吴起决不是一个通人情、重感情的人,他为了谋取功名,背井离乡,母亲死了,他也不还乡安葬;他本来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为了能当上鲁国统帅,竟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消除鲁国国君的怀疑。所以史书说他是个残忍之人。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对士兵却关怀备至,像吸脓吮血的事,父子之间都很难做到,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干,难道他真的是独独钟情于士兵,视兵如子吗?自然不是,他这么做的唯一目的是要让士兵在战场上为他卖命。这倒真应了那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恩威并济,收买人心

蒋介石在用人统御方面,很有政治家的手腕,很会笼络部属。

蒋介石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载着国民党师以上官长的字号、籍贯、亲缘及一般人不大注意的细节。凡是少将以上的官长,他都要请到家里吃饭,每次都是四菜一汤,简朴之极,作陪的往往只有蒋经国。采用这种不请别人陪客的家宴方式使得对方备感亲近。同时,简单的饭菜给他的部下留下了清廉的印象。

蒋介石请部属吃饭后,总要合一张影。他与孙中山有一张合影相片,孙中山先生坐着,他站在孙先生背后。他与部属合影也摆这个姿势,其中的用意不讲自明。他常对部属说:

“叫我校长吧!你们都是我的学生。”

如果不是黄埔学生,他也很慷慨:“哦,予以下期登记吧!”这样就提高了部属的身价,起到了收买拉拢的作用。

蒋介石给部属写信,除了一律称兄道弟外,还用字号,以示亲上加亲,可以说他很懂人情世故。

蒋介石不仅熟记部属的名号、生辰、籍贯,而且对其父母的生日也用心记得很准。有时,他与某将领谈话时,提起某将领父母的生日,使该将领受宠若惊,十分激动,深为委员长的关切所震撼。

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雷万霆调任他职时,蒋介石召见他说:“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吧!”

雷万霆一听,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激动得声调颤抖着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着家母生日!”

蒋介石说:“你放心去吧!到时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她老人家添福增寿。”

雷万霆自然死心塌地成了蒋介石的心腹。

当杜聿明在徐州为蒋介石打仗卖命时,蒋介石从小本子上查到杜母的生日,他立即命令刘峙在徐州举行为杜母祝寿的仪式,同时又令蒋经国亲赴上海,为杜母送去10万元金圆券的寿礼,并且在上海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这个消息传到徐州,杜聿明十分吃惊,这不仅是因为蒋总统记得其母的生日并亲自派人祝寿,而且因为陈诚去台湾疗养,蒋介石才批5万元金圆券。

蒋介石如此厚待杜聿明无非是让杜聿明为他拼命死战。

注重感情投资,收异乎寻常之效

感情投资,最常见于上下级之间。作为上级,只有和下级搞好关系,赢得下级的拥戴,才能调动起下级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尽心尽力地工作。俗话说:“将心比心”,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那么自己就要先怎样对待别人。只有先付出爱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注重感情投资的人,他曾说过:“最失败的领导,就是那种员工一看见你,就像鱼一样没命地逃开的领导。”他每次看见辛勤工作的员工,都要亲自上前为其沏上一杯茶,并充满感激地说:“太感谢了,你辛苦了,请喝杯茶吧!”正因为在这些小事上,松下幸之助都不忘记表达出对下级的爱和关怀,所以他获得了员工们一致的拥戴,他们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

公元742年,唐玄宗连下三道诏书,征召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入京。李白这一年43岁,他毕生都向往着建功立业,以为这一回总可以大展鸿图了,于是,意气风发地来到了长安。唐玄宗在大明宫召见了他。

封建时代,皇帝召见大臣,气势是十分威严的。皇帝端坐御座之上,居高临下,而臣下则要一路小跑至他的膝下,行三跪九叩大礼,俯首称臣。而唐玄宗这一次召见李白,这一切森严的礼仪全部免除了,他亲自坐着步辇(一种由人抬的代步工具)前来迎接。当李白到来时,他从步辇上下来,大步迎了上去;迎入大殿之后,又以镶嵌着各种名贵宝石的食案盛了各种珍贵佳肴来招待李白,大约是怕所上的一道汤太热,会烫着李白,唐玄宗竟然御手亲自以汤匙调羹,赐给李白,并对他说:“卿是一个普通读书人,可你的大名居然传到我的耳中,若不是你有着超凡的诗才,怎么能做到这一点?”接着又赐他一匹天马驹,宫中的宴会,骑马巡游,都让李白陪侍左右。

一个普通的诗人,无官无职,能够得到皇帝的召见、赐宴,已是非常的礼遇了,而降辇步迎、御手调羹,更是旷古的隆恩。虽然李白这一次来长安,在仕途上并没有多大发展,最后还被客客气气地赶出了长安,但唐玄宗的这一次接见,却在李白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使他终身引以为豪,至死都念念不忘。

民国年间,身为一世枭雄的“北洋之父”袁世凯在统御部下方面也很注重感情投资。

早在小站练兵时期,他就从天津武备学堂物色了一批军事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人: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后来这三个人都成了北洋系统中叱咤风云的人物。袁世凯为了让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供其利用,可谓煞费苦心。

袁世凯在创办新军时,相继成立了三个协(旅)。在选任协统时,他宣布采用考试的办法,每次只取一人。

第一次,王士珍考取。

第二次,冯国璋考取。

从柏林深造回国的段祺瑞,自认为学问不凡,却连续两次没有考取,对段祺瑞来说,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第三次考试前,他十分紧张,担心再考不上,就要屈居人下,心中十分不快。

第三次考试前一天的晚上,正当段祺瑞闷闷不乐地坐着发呆时,忽然传令官来找他,说是袁大人叫他去。段祺瑞不敢怠慢,立即前往帅府,晋见袁世凯。袁世凯令他坐下,东拉西扯,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临走,袁世凯塞给段祺瑞一张纸条,段祺瑞心中纳闷,这纸条是什么呢?又不敢当面拆开看。急忙回到家中,打开一看,不觉大喜,原来是这次考试的试题。

段祺瑞连夜准备,第二天考试时,胸有成竹,考试结果一出来,果然高中第一名,当了第三协的协统。

段祺瑞深感袁世凯是个伯乐,对于自己有知遇之恩,决心终身相报。

后来,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都成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要人。段祺瑞谈起当年袁世凯帮他渡过难关的事,仍感恩不尽,谁知冯国璋、王士珍听了,不觉大笑,原来王、冯二人考试时也得到过袁世凯给的这样的纸条。

袁世凯这种办法,可谓妙不可言,既可以使提拔的将士报恩,又能使没升官的将士心服口服,便于统率,还给被提拔者创造了很高的声誉。由此可见,袁世凯在耍弄权术上是个高手。

坚守信用,保持热情

所谓“守信誉”,就是说到一定要做到。这听起来既简单又合理,但是绝大部分人就是做不到。假如一个人兑现了他曾经许过的所有诺言,他一定会成为一位鹤立鸡群般的杰出人物。

行失于言是一种极糟糕的形象,你一定要像避瘟疫一样避免它。

假如你想要创立一项长久而富效益的事业,就必须准备长期与别人合作。你的产品,加上你执行守信用原则的能力,将决定着你能否在长期的经营中取得成功。如果你想要事业长盛不衰,就必须塑造这样的成功形象。

你从来没想过宠物是唯一的养活自己而不需要劳动的动物?鸡要下蛋,牛要产奶,金丝雀要唱歌,狗靠对人的爱来使自己有食吃。

是的,一个对周围的人真诚感兴趣的人两个月结交的朋友,比另一个力求使周围的人对他感兴趣的人两年结交的朋友还要多。

不过,我们知道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努力使别人对他感兴趣,而他们自己对谁也没表示过任何兴趣。当然,这不会有什么结果。人们对他人都不感兴趣,他们首先对他们自己感兴趣。

纽约电话公司为调查人在通话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哪个词,详细调查了人们的通话。你猜对了,这个词是人称代词“我”。“我”字在500次电话通话中使用了3990次。

在你看你与别人的合影照的时候,你首先看的是哪个人?

如果你认为人们对你感兴趣,那你回答下面这个问题:“假如你今天晚上死掉,有几个人来参加你的葬礼?”

如果你对别人不感兴趣,为什么别人要对你感兴趣?如果我们只努力使人们对我们感兴趣,那我们任何时候也找不到真正真诚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这样找到的。

著名的魔术师霍瓦特·土斯顿,40年里他走遍了全球。他的魔术令观众目瞪口呆,6000万观众看过他的表演,他挣了近200万美元。

当有人请求土斯顿披露他成功的秘密时,他说,魔术书有上百种,人们读的书并不比他少。但是,土斯顿有两个常人没有的优势:第一,他善于在台上表演。他是一个技艺非凡的演员,深知人的本性。他对自己的每一个手势、语调、微笑都经过了详细的研究;第二,土斯顿对人们真正感兴趣。很多魔术师看着观众,心里自言自语:“来的都是些头脑简单的人,我随便玩弄他们。”土斯顿完全持另一种观点。他每次出场,用他自己的话讲,都这样对自己说:“我感谢这些来看我演出的人,靠他们的帮助,我的生活才有了保障,我应尽量为他们表演好。”

罗斯福不当总统以后,一次来到白宫,当时塔夫脱总统和他的夫人都不在家。罗斯福对普通人的爱表现在他尊重白宫的仆人,他亲切地称呼他们所有的人,其中包括洗碗女工的名字。“他看见厨师助手艾丽斯”,阿尔奇·巴特写道,“问她烤没烤原先的玉米面面包。艾丽斯说有时给仆人们烤,上层人谁也不吃。罗斯福说:‘他们的口味不好,我见到总统时要把这件事告诉他。’艾丽斯用盘子给他端来了一块玉米面面包,然后他向办公室走去,嘴里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向园丁和工人们问好。他像以前那样对待每一个人。仆人们至今还互相传颂着这些事。阿克·胡佛含着泪水说:‘这是我们两年来最幸福的一天,我们谁也不会为100美元而失掉今天见到他的机会。’”

为了交朋友,不能自私,要努力关心他人,为此需要时间和热情。有一位亲王为周游南美洲,曾花几个月的时间学习西班牙语,以便用于出访时进行公开讲演。这使他博得了南美洲居民的热爱。

如果你想引起人们的欣羡,你应遵循的第一条准则是:“对人们表示出真诚的兴趣。”

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

新处世学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涉及人们品行的准则。如果不轻视这条准则,你几乎永远不会落入困难的境地。谁遵循这一准则,谁将有众多的朋友和经常感到的幸福;谁违反这条准则,谁就会遭受挫折。这条准则是:“尊重他人的优点”。

你想得到你所接触的人的赞扬吗?你想让别人承认你的优点吗?你想在你那个小天地感到自己能起些作用吗?

你认为你比日本人高明,不是吗?但日本人认为他大大超过了你。保守的日本人,假如看到日本女士同欧洲人一起跳舞,会暴跳如雷。

你不认为你比印度人高明吗?这是你的事。但成千上万印度人感到自己如此高贵——没到嘴边的食物他动也不会动。

你认为你比爱斯基摩人高明吗?你想知道他们如何看你的吗?在爱斯基摩人中,很少能碰到不爱劳动的流浪汉和吊儿郎当的人。爱斯基摩人称他们为“白人”——最低下、最卑劣的人。

无疑,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要让他认为比你高明。所以说:让他明白你承认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优势,并且是真诚地承认——这是打开他心扉的可靠钥匙。

请回忆爱默生的话:“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某方面超过了我,我努力在这方面向他学习。”

但不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没有充足的根据就认为自己是杰出的人,还为此大喊特喊。莎士比亚说得好:“人,高傲的人!只要得到一丁点儿权力,就要玩弄阴谋诡计,甚至可以迫使天使哭泣。”

如果你想让你的家庭生活每天都过得幸福,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批评你的妻子不太会做家务,同时也不要把她善不善于做某项家务同你的母亲作对比;相反,要夸奖妻子,并为自己娶了唯一的有弥涅尔瓦才艺女神那样能干和有梅莉·爱尼那样魅力的妻子而公开表示庆幸。甚至肉煮得过火、面包烤焦了也不要唠叨,仅仅说一声,这次饭做得不如往常香。这样,她将努力做到一切,使你保持以往对她的看法。但是,你不能突然这样做,否则你的行为将引起她的怀疑。今天或明天你给她买一束鲜花或一盒糖果,也不能只在口头上说:“对,我应这样做。”而是付诸行动。对妻子要有笑脸,要温柔地对待她。如果男女双方都这样做,未必就有那么多人离婚。

你想知道如何使女人爱你吗?告诉你个秘密吧。多萝西同一个征服了23个妇女的心并占有了她们的个人存款的多妻者进行了谈话(顺便指出,多萝西是同他在监狱里进行这次谈话的)。当她问他达到这些目的用了什么手段时,他回答说:“我没有采取狡猾的手段。我所采用的手段,归结为一点,就是我同女人谈论时的话题就是她们自己。”

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男人。“同男人谈话时,谈论的话题是他本身,”迪斯雷利说,“他将一连听您讲几小时。”

学会拒绝的技巧

我们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时总感觉到不好意思,其实只要语言得体、委婉,照样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俗话说“人情难却”,这是指对于别人的请求或要求,大多数的人拒绝别人总是比较困难的。仔细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常常其实并不愿答应别人,但是因为不好意思,却又答应了?例如,有时你明明是已经答应老婆晚上要早回家陪她,但是老板要求你留下来加班,虽然你心中百般不愿意,但是你就是没有勇气拒绝;或是有时候你明明就是不想在周末工作,但是朋友求你帮他看一下小孩儿时,你又不好意思回绝。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尽管每次你都告诉自己下不为例,但是你总是做不到,不是吗?

为什么人会想说“不”而又说不出口呢?最大的原因恐怕是怕被人拒绝吧!不过,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其实这种害怕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你并不会因为拒绝朋友的请求而失去了这个朋友;如果这种情形真的发生了,那也不是你的错,应该要怪的是你朋友不能完全尊重你。

当你明明想拒绝对方却因不敢说出口而勉强答应时,其实只是徒增自己无谓的困扰与压力罢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面对困境的时候,你若希望保持自我,就更该学会说“不”,只不过在拒绝时,说话要有技巧,态度要有礼,语调应温和。你并不会因此而失去对方的敬重。有时候,你甚至会因为说“不”而发现,原先你认为难相处的人其实并不是那么的不可理喻。在下列的场合多练习,可能对你会有好处。

1.在某个周末的下午,你的婆婆突然来电话,希望你陪她逛逛,不过,你实在很希望待在家里,你应该这样说:“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改天再去逛街?这个周末我真的很想休息。”

2.当你已经工作了一天,精疲力竭了,而你的老板却还要求你晚上把档案带回家去研究,这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今天真的好累,晚上恐怕没办法再工作了,如果可能的话,我可不可以这个周末再做?”

3.你老公(婆)想要邀请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回家吃晚饭,你可以这样回答他(她):“好吧!下不为例。下次你最好事先告诉我一下,我好预作安排。”或者你仍然出去做你想做的事,让你的另一半一个人留下来招待客人。

善意的欺骗不可避免

真情是最难能可贵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处理某些特殊的问题时,往往需要使用一些小手段,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或效果。

欺骗,通常是一种不可饶恕的恶意行为,但也有例外的时候。特别是当我们希望得到人们理解,而不得不采取某些手段接近对方时,善意的“欺骗”也许是不得不做的事。

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横滨有一位做空头生意的煤炭商山下龟三郎。他没有足够的资金,只有一个不景气的小煤炭店,却又想做大生意赚大钱,整日寻思办法,倒还真想出了一个点子。

他把自己的小煤炭店作抵押,向银行借了一笔款作活动经费,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打听到神户新开张了一家煤炭商会,老板松永靠他父亲福泽的巨资来经营,很有实力。山下想同松永做生意,但位卑财弱,挨不上边,于是他拐弯抹角,认识了松永的父亲福泽从前的一个老部下秋原,并请秋原修书一封,去走松永的后门。山下拿到秋原的信后,先是来到神户最豪华的饭店西村饭店,订了一桌宴席,然后请饭店服务员拿上他的请帖和秋原的信去请松永。松永看了秋原的信,二话没说来到西村饭店。

山下热情地迎接了松永,并把松永称颂了一番,然后才谈到正题上。他的意思是要松永向他提供大批煤炭,由他转卖给阿部老板开办的煤炭零售店。松永害怕受骗,犹豫不决。因为这样干,山下不付分文,不承担任何风险,有风险的人是他松永。山下早料到松永会犹豫,他把一位女服务员唤了过来,对他说:“明天我到大阪炮兵工厂去办事,请你帮我买点儿神户特产瓦煎饼来。”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叠10万日元一张的钞票来,随手抽出两张递了过去,然后又抽出一张递去说:“这是给你的小费。”松永在一旁看了,暗中吃惊,断定自己遇上了一位百万富翁,于是当场表示愿意发货,生意成交了。山下向松永表示了感谢,便推说有点儿小事,急步走出餐厅来,追上了那位服务员,把那30万日元全部都讨了回来。晚宴过后,他立即启程赶回横滨,他住不起西村饭店的豪华房间。

从此以后,松永把煤炭发给山下,山下再转卖给了阿部,收款后再交给松永。就这样,年复一年,山下发了大财,改行当上了日本的汽船大王。松永也成为日本电力企业巨子。当年山下导演的那场“精彩的欺骗”,不仅成了二人茶余饭后的笑料,而且也成了松永战胜商场艰险的精神动力和经营谋生策略。

不计前嫌心地宽

有句话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见人们记住的只是自己的仇人。人与人之间为何会有摩擦而结下过节呢?原因很简单,由于对方的表现和我们的期望不符,所以会为两人之间的关系留下阴影。举个例子,你是不是发现,小孩子对你的态度很不好?当然,我们并不能指望小孩子永远都很乖,如果你对小孩儿偶尔不乖的行为能以平常心来看待,或仍旧以爱的教育来对待他们,这样,在小孩子的心里才不会有恨的感觉,虽然,这并不表示你喜欢他们这样子的表现,不过,给他们多一些包容,就像我们在冬天得了感冒一样,除了忍耐之外,还能怎么办呢?你总不能怪自己为什么会得感冒吧!

如果你是那种会记仇的人,对于某些人的行为,即便令你不满,你也不说出口,只把它们牢牢地放在心里,久而久之,你心中的仇恨愈积愈多,一辈子都跟着你走。

时间久了,你才会逐渐发现,自己才是心中仇恨的最大受害者,被你恨得半死的那个人可能根本没有感觉呢!所以,你所受到的伤害是双重的:一开始你对对方的不满及失望,让你不愉快,这是第一层伤害;其次,你把这些不愉快放在心里,让自己在身心上都受到折磨,这是第二层伤害。很多人的个性是宁可死掉,也不会去原谅别人,仇恨世代相传,很多时候,他们只记得恨的人是谁,至于为何而恨,可能因为时间太久而早已淡忘了。

处世之道不可过

老好人一直是许多中国人做人的目标,所以,《菜根谭》中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意思是说不计较别人的小过失,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记恨与别人间的过隙!可以培养品行,避免祸害。所以老好人的人缘好,平时容易得到朋友的帮忙。做老好人要求人心宽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记住有这样的情况,事不关己时做好人易,而与己相关时则不易。

处世之中,不可过火,也不可过冷,这就是君子处世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何以受到人们的推崇?这是由于它反映了一种合情合理的精神,它能“致中和”,达到中正和平,“使无事不达于和谐的境界”。

历史经验证明,实施中庸之道,避免过激和片面性,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问题的正确处理。

不过,要真正实施中庸之道,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讲中庸之道的人,在处理一般人际关系中,应该要讲厚道,注意与人为善,以诚、以宽、以礼待人。要具有不计较个人得失恩怨的广阔胸怀,能够团结各种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共同把事情办好。

讲中庸之道的人,决不偏听偏信,在处理问题时,总要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经过分析总结,去粗存精,变成自己的观点。

要保全对方的面子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当某件事用这种方法去处理不妥时,不妨改变一下策略,也许能收到异曲同工之效。

保全对方的面子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人顺着自己的感情,罔顾他人的自尊,结果闹得不可收拾。这种教训谁都有过。当你责骂属下或孩子的时候,别忘了看看有没有旁人在场,然后退一步替当事人想想,多说几句体谅的话,效果会更好。

例如,要解雇一个人,无论他的工作能力如何,公司都很难过。依照往例,会这么通知本人的:“某某先生,本公司的旺季已经过了,你的工作也告一段落,当初我们就说好的,这种工作是短期的,所以……”

对方一听到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仿佛已被公司一脚踢出大门外似的,只觉得公司一点儿人情味也没有。而如采取下列方法效果就不同了:“某某先生,佩服您的工作态度,您出色的成绩,使本公司深以为荣。你有这样的实力,我相信您不论到哪儿工作,一定都没问题。本公司今后若有借重您的地方,请您不要忘记了本公司的深情厚谊。”这样,对方就不会有被抛弃的感觉。

这样,事情既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又使对方能够接受,还为公司留下了退路,为公司以后的发展创下了好的口碑,无形之中也是对公司的一种宣传。

人品厚修处事法

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要直面现实,为生活、为家庭、为事业要不断地和人交往。而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脸皮厚,因为过于羞涩往往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过于胆小,更不能成大事。只有脸皮厚才能够通达人事,终成正果。

给人留个好印象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特别是初次交往,人们的第一印象相当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呢?

在社交场合,谁都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对方或周围的人尽快记住。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引人注目。美国夏威夷医科大学精神病学院教授达尼鲁·潘斯曾说过:“引人注目不仅仅是让别人注意你,而且意味着让别人记住你。”他认为,只要遵循下列几项建议,你就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1.穿戴色彩动人的服饰。如果你是一位男士,不妨系一条鲜艳的红领带,配上灰西服;如果你是一位女士,则应系一条艳丽的绿松石围巾,穿上黑底色的服装。

2.选择一种你常使用的特别香水。人们几乎总是下意识地对香气产生反应。人的嗅觉十分神奇,外来的一点点香气,便会留下持久的印象。

3.佩戴一件令人感兴趣而且不同凡俗的装饰品。比如,如果是女士,则可以选择一副手工制作的风格独特的耳环。

4.精神振奋。潘斯教授说:“许多人常常精神萎靡不振,对比之下,人们容易记住精神抖擞的姿势。”身体直立一般不会产生无精打采的倦怠感觉,相反会显得精力充沛。

5.创造略微神秘的气氛。你可以凭借自己的个性或你过去经历的某些有趣的事情做出暗示,造成悬念,不要过早地和盘托出。例如,若你是一位厨师,你可能会把话题引到烹调方面,但千万不要宣称你就是厨师。不立即吐露一切的做法,能让别人产生追根问底的欲念,加强对你的注意。

6.培养一种有趣的爱好,或掌握某方面奇特的知识。比如,如果你对历史上某一时期或某位人物的“野史”了解甚多,或者你修理汽车,这些都会让别人对你感兴趣。

7.说话要吐字清楚且直截了当,特别是在工作场所,不要拐弯抹角,含糊其辞,也不要每句话后都加上“你明白吗?”

另外有研究表明,我们跟别人见面时,在最初的几分钟内就能对这个人做出评估。这种交流无需通过语言,因为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眼睛、面孔、身体和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觉。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你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来给别人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住最初的几分钟呢?

1.事先要做好准备。事先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动机、需求和兴趣。同时,理好自己的思绪,弄清自己明确的目标——你希望通过这次会面达到什么效果?

2.随和、融入。一见面就要尽快融入当时的氛围中。

3.倾听。先注意对方和别人说些什么,注意周围气氛是否有变化。

4.自然。要充满自信并积极放松,手势要优雅,避免剧烈的动作。

5.表现。你的身体语言反映你的感觉,要让你的面部表情显得很诚恳,特别是眼睛要表现得专注而有神。

6.声音。说话时,要注意音质、声调、节奏和音量。吐字要清晰,节奏要适中,句子尽可能短一些。你不妨录下自己讲话的录音,分析自己声音的特点,是否显得诚恳而且有权威。

应付各种尴尬情景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情景,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不要重提旧事。下次碰到朋友时,切莫再提先前的事,或许他们已经忘了。

2.赶紧道歉。如果是因为你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而引起尴尬场面,说声“对不起”是最好的办法。

3.自嘲一番。例如在正式的宴会上,你不慎打翻了调味汁,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你可以自嘲地说:“这种汁的味道太好了,我真想带点儿回去,不知怎么想出这种办法来了。”自嘲可以减轻别人不自在的感觉,也可以使自己摆脱尴尬。

4.不要一错再错。当你说错了话而出了洋相,如果想不出化解的妙语,最好是停止说话,免得尴尬之中又生尴尬,让别人更加笑话你。

5.保持镇定。出了洋相往往会突然变得言行笨拙,弄得场面更为尴尬。所以你一发现不对劲时,不妨暗暗从一数到十,使自己恢复镇定。这样,才有可能想出恰当的处理办法。

6.不必紧张防卫。例如在聚会上你想喊太太,却顺口溜出了过去老情人的名字,这时千万别搬出一大堆解释的话,一句“我叫错了”轻轻带过就行了。

7.不必自责。比如第一次到未来岳母家吃饭,由于紧张而吃个不停、说个不停。这也许会使她老人家认为你喜欢吃她做的菜,并且还是一个健谈的人。

避免别人的误解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有自己说的话被别人误解的时候。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话不被别人误解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意要清楚明确。如有人说的三句话都是话中有话,弦外有音。第一句“该来的不来”,使人想到“不该来的来了”;第二句“不该走的又走了”,言外之意就是“该走的没走”;第三句“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话中话是“我们既是不该来的,又是该走的”。因此,我们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不要用那种话中有话的句子,以免引起误解。

2.不要随意省略主语。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帽子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大。”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都嚷着:“大,大。”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售货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旁边的顾客“扑嗤”一声笑了。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3.尽量避免使用同音不同意的词。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

4.少用文言词和方言词。在与人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文言词的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有这样一件事:有个小伙子,年过三十仍娶妻,他母亲非常着急。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几天后,他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亲非常高兴,认为约会是爽快的,逢人就讲儿子有对象了。一年后,母亲要求见见姑娘,儿子才把“爽约”解释清楚。母亲连连责怪儿子话没说清楚,耽误了大事,小伙子也后悔莫及。如果小伙子当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早就有妻室了。

5.说话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有些人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特别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不注意停顿了。有人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就问:“这场比赛谁赢了?”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中国队打败美国队获得冠军。”这个人不明白那个学生说的是“中国队打败,美国队获得冠军”还是“中国队打败美国队,获得冠军”。于是,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中国队胜了。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你谈话。

有苦恼就说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苦闷和不顺心的事,特别是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工作、学习、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如果我们都积压在心里,时间久了,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某人结婚三年,有一个儿子两岁了,但他生性不爱说话,他想在妻子和朋友面前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但又不得不面对他那吝啬而啰嗦的妻子。

这天,他看中了一种新打火机,想花20元钱买一个,而妻子竟当着众人的面,不但没有“批准”,还把花钱如流水的他狠狠地挖苦了一番。他觉得这样活着实在太窝囊,回到家后找了一瓶“来苏水”想服毒自杀。虽然他感到了死的可怕,可是,心里的委屈又一股一股地往上窜,他既恨妻子,又舍不得妻子,又觉得不能再这样活下去,一狠心打开“来苏水”喝了两大口。

当他喝下“来苏水”等死的时刻,他又不想死了。他想到坟墓里的阴森可怕,想到人死不能复生,想到妻子平时的辛劳,想到可爱的儿子,想到早年守寡养育自己的母亲——他痛苦地大声喊叫。

他被抢救过来了,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事后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委屈不能诉,却非要用自戕的方法了结自己的一生呢?为什么他不向妻子诉说自己的苦衷,同妻子沟通思想,互相谅解呢?为什么他不能向朋友说说他得了“妻管严”的尴尬处境?朋友的真诚规劝或善意的玩笑也许会化解他一时的感情冲动,“怕老婆时髦”之类的话也许会冲淡他的苦恼。自己生闷气,以至最后选择了一条可悲的路,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为了面子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的确不是一件让人痛快的事。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这样会使做人变得轻松些。嫉妒却说不嫉妒;有了缺点、错误,硬是不承认,但却内疚自责;想向别人道歉,却又放不下架子;受了别人的侮辱,又不敢表示愤慨……这样活着实在太沉重了。

保持优雅风度,控制难堪局面

公开地被羞辱通常是一件滑稽可笑的事,也是一件很令人难堪的事。当感情被伤害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感到愤怒、口吃或脸红。但是,这里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理智地站在那里,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控制局面。

不要用太多的时间来考虑为什么这个人要对我使坏呢?有些人故意使你难堪,是因为他们受到威胁,或是惩罚你过去曾对他们做过的什么事,有些人是习惯给人找难堪,并不关心他们羞辱的对象。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巴里·施伦科说:“假定这些使人难堪的人有秘而不宣的动机,是不对的。有可能这些人在没有认识到时就伤害了你。当你指出他们的胡言乱语时,这些冒犯你的人一般都会礼节性地向你道歉。”

当然,驾驭这种使你难堪的事件要取决于一定的场合。如果你的上级在你的同事面前训斥你,并且下次他还可能这样做,你可以平心静气地说:“我们能不能私下谈一谈这件事?”

同样,如果受了配偶或亲朋好友的伤害,不要报以刻薄的诽谤,而要说明你的感情受了伤害。如果这个人继续使你难堪,你就会认识到这个人已经很难使你信任了。下一次如果他再使你难堪,你就可以采取比较强烈的措施,当场中止对你的伤害,对他说:“你真要使我难堪吗?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这样做是为什么?”或者说,“你看起来是失去了理智,你是否对我做的什么事感到不愉快?”

不管你说些什么,都要心平气和避免发脾气。失去自控,只会使冒犯你的人占上风,只会使他们对你更加仇视。

在生活中,应付难堪局面的最好办法常常是机智和幽默。艾德华·格网斯讲过两位作家舌战的典故。其中一位作家刚刚写完了一本书,正在接受同行们的恭维。另外一个作家在他们的谈话中听出了什么,就站起来说道:“我也喜欢你的书,那是谁替你写的?”这位作家就说:“我很高兴你喜欢我的书,那么谁替你读呢?”

的确,在使你难堪的情况下保持优雅的风度,那才是真正的报复呢。

抛弃偏见,接受事实

偏见是导致意见分歧的因素之一,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

当然,许多事情单靠亲自体验是解决不了的。对这类事情,大部分人往往只凭主观判断就自以为千真万确。如果你也是这样的话,有一些办法可使你觉察到自己的偏见。

1.如果你的想像力很丰富,那你不妨假设一下自己与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辩论。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任何限制。例如,马哈德曼·甘地很恨铁路、汽船及机械,如有可能,大有要毁灭整个工业革命全部成果之势。也许,你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真正同这种人辩论,但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与甘地争论的话,他会如何驳斥你的观点呢?在这种假想的辩论中,有时我们会真的发现,对手的观点比我们的正确,于是,我们改变了原来的武断看法。

2.要谨防过于自尊。首先不论男女,十有八九都深信自己比异性优越。双方都有充分的根据。男性会说,大部分诗人、科学家等名人都是男的;女性会反驳,犯罪的也是男的多。事实上,是男性优越,还是女性优越的问题现在还难以定论,大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都是自尊心在作怪。又如,无论生长在何处之人,都会据理力争地说,本国比他国好。鉴于各国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我们得调整一下判断的标准,以便于说明我国所具备的优点是否至关重要,而相比较而言,缺点是否微不足道;其次,判断这一问题并无绝对标准。人类本身还有一种过分的自尊。排除人类这种夜郎自大的心理状态的唯一办法是提醒自己:地球只是宇宙天体中一颗不足为奇的小星星,而人生在地球的沧桑变幻过程中只是一部瞬息即逝的小插曲而已。同时,还要提醒自己:宇宙间其他星球也可能存在着“人类”。

3.了解与你不同社会范畴的人们的观点是克服主观、武断之妙法。假如你不能出外旅行,就竭力寻找与你持不同意见的人相处。如果你觉得这些人似乎缺乏理智、蛮横无理、令人厌恶的话,你就得提醒自己:在他们的眼中,你或许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讲,或许两方面都是对的,但不可能两方面都是错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引起你足够的重视。

4.如果截然相反的意见会使你大动肝火,这就表明,你的理智已失去了控制。这一点无须多说,你会下意识地觉察到的。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或者冰岛在赤道上,你根本不必发怒,只是对他的无知感到惋惜——当然,如果你自己对算术或地理也一窍不通,这另当别论。只有那些双方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的事情,争论才会最激烈。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别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怒不可遏。通过细心观察,你会发觉你的观点不一定都会与事实相符。

不要轻易闹情绪

闹情绪是要消耗精力的,如果我们把精力花在驱除不愉快的心情上,便不会有精力剩下来应付生活本身的需要。一切情绪,尤其是坏情绪,更消耗人的精力。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心理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1.愤怒。被人得罪了,人们往往会发怒。你发怒的时候,要自问:“谁得罪了我?怎样得罪的我?我对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我本来要说些什么?为什么我没有说呢?”

倘若有人触怒了你,立刻对他讲明,大多数人都会表示歉意而仍要和你继续做朋友。

2.焦急。人们在恐怕受伤害或有所丧失时就会变得焦急(忧虑、恐惧、紧张)。

如果你感觉焦急,就应设法确定你恐怕丧失的是什么——是不是别人的爱和照顾?是你对境况和对自己本身的控制?还是你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价值感?想一想有什么能帮助你防止损失,或帮助你准备应变。不要因为想来太可怕而把它撇开。躲避你所怕的事,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问题更难解决。

3.内疚。愤怒不能适当发泄,就会掉转过来进攻你自己。一个人对自己发怒时,他就产生内疚,把每一件不顺的事都归咎于自己。例如可能以为自己未臻理想而使人失望。即使他觉得自己太无能而不敢替自己申辨,他还是可能会私下认为别人对他期望太高而愤恨他们。

你怎样对付内疚?只要记住大多数内疚来自压抑的忿怒,而忿怒又是因心灵受伤而产生的,那么解决的办法应该是查出心灵所受的伤害,并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再把忿怒引回原来它应该发泄的地方。

4.伤心。人们每有所失——例如友情、爱人和自尊心等——就会觉得伤心。你觉得伤心时,应设法找出失掉的是什么,这种丧失对你有什么影响,所丧失的曾经满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后能在哪里取得补偿。

你觉得伤心,而且知道是谁令你伤心,应该怎么办?如果可能,就去找那个人当面直说他伤害了你,怎样伤害了你和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

培养坚忍的性格

坚忍,是一种心境状态,因此它能够培养。跟一切心境状态一样,坚忍是奠基在信念的因素上的,这些因素有如下八种:

1.习性。坚忍是习惯的直接后果。

2.意志力。把一个人专注思想的习惯,用在获得固定目标的筹划上,会导向坚忍。

3.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计划,可以鼓励一个人利用坚忍的精神来执行计划。

4.欲望。人在追求拥有强烈欲望的目标时,较为容易获得和支持坚忍的精神。

5.精确的知识。如果以猜测来代表精确的知识,你就会在失望中摧毁坚忍的精神。

6.固定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发展坚忍的最重要的一步。强烈的驱动力会使一个人去克服许多困难。

7.合作。热忱、了解和与别人的合作协调,能促使发展坚忍的精神。

8.固定的计划。组织化的计划,即使它们是薄弱而完全不实用的,也可以鼓舞坚忍的精神。

冷静地面对挨骂

人自己应该先认识到,无论多么优秀、杰出,总免不了会挨上司批评。第一次被斥责的感觉必然不好受,可是无论如何你都必须通过这一关。

刚开始由于生疏,上司或许还会对你客气点儿,等彼此熟悉之后,就会突然给你迎头一击。咆哮、呵责、说教,甚至雷霆大发,拍桌子瞪眼睛等等。

有些人初遭痛斥,也许会产生“这下完了,惹上司讨厌”或“那种骂法让人受不了,干脆辞职不干”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这才是你真正需要冷静的时刻。

对于挨骂的原因,应该好好反省,不再重犯。至于对挨骂这件事情本身,则不必在意。管理部下是上司的职责,不妨把挨骂当成工作的一部分。

说得更彻底一点儿,骂与被骂等于是你与上司之间的一种沟通。当他开始训斥你的时候,也就代表他已经开始将你视作真正的工作伙伴。

此外,训斥的内容之中多半透露着上司的本意和大量的实务知识,应心平气和地聆听,别漏掉这些有用的情报。

不要讨厌或害怕挨骂,妥善运用上司和你之间“骂与被骂的关系”,这是促进双方了解的第一步。

实际上,长年累月地领别人的薪水做事,不可能连一次骂也没挨过。你应好好利用这些机会,把冷静地面对挨骂当成一种重要的交际术,给上司留下良好的印象。

但是,当我们挨训挨骂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顺从态度。虽然不必做到像应声虫一样的地步,但最起码,脸上应该露出反省的表情,并以坦率诚恳的语气向上司道歉。

挨骂之后,不可垂头丧气,亦不可嘻嘻哈哈,让人产生随骂随忘的印象。当然,最重要的是应尽快改正错误,无礼的反抗态度只会使自己受损害。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成人用语言交流信息,婴孩儿用哭声表达意愿。婴孩儿的哭,不仅仅告诉大人他饿了,更多的时候,是要大人抱他,和他一起玩,让大人爱抚他。哭是婴孩儿的语言,他以特殊的方式告诉大人,他需要抚爱,需要温暖,需要慰藉。相反,不哭的孩子,大人就很少去关注他,因为他乖、不哭不闹、不让人烦,甚至有时竟让人忽略了他、忘记了他。因此,爱哭的孩子也是被人抚爱最多的孩子。

示弱并非弱的表现,它是中国人争取利益的一种谋略。

婴儿时期的哭声能吸引母亲的注意力,尤其是双胞姐妹或兄弟,这一点更为明显。一个哭得厉害,一个却不爱哭,爱哭的就会得到的爱抚多,吃的奶也多,更容易被人注意,而不爱哭的则相反。婴孩儿的哭是一种手段,一种招式,而成人在需要别人注意时,方法也和婴孩儿大致相同,只不过,他把哭变成其他方式而已。

主动向朋友诉说自己的苦恼,使人感到你也有弱点,也需要慰藉。而给予别人以慰藉,是一般善良的人引以为荣的,不少人正是利用人们同情弱者这一点而谋求自己平时谋取不到的利益。

有些歌星或演员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影响,也往往利用这种技巧进行自我宣传。因此,想要成为明日之星,必备的条件当然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以艰苦的历程博取人们的同情心。

有些人声称:“我少年失父,母兼父职,经历过千辛万苦”或“我年少失父,母病甚笃,靠我一个人来养活一家老小……”将这类极其悲惨的遭遇,在适当的时机里向人道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常识性的技巧,是利用所谓心理上的压迫感现象来得到他人的同情。

又如女性职员在公司最容易使用弱者的攻势。当她因不称职遭到批评时,哭泣就会作为武器——你无法同一个已崩溃哭泣的人较量。想想你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吧。你在和你的孩子、父母谈一个什么问题时,你立场正确,理由充足,最后所有的有利因素都归于你,突然间,他们的眼眶涌出了泪水,一颗颗泪珠沿着他们的脸颊向下滑落。你会有什么反应?你决不会想:我要制服他,继续前进,将他逼死。大多数人都开始退却,说:“算了,算了,别哭了,我想我太生硬了些。”甚至可能再加上一句,“姑奶奶,别哭了,你想要什么吧!”

有人认为哭泣是女性的专利法宝,其实这话并不尽然。男人的眼泪正因为不常流而更有效,这就是“物以稀为贵”吧!

例如:一家公司搞分流下岗,多年来一直想要解聘一个高大结实的男领班,这家公司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极为谨慎,决不会只贴出一张解雇通知,或者叫某个人到办公室里去宣布:“你被开除了。”这样,他会上诉劳动仲裁委员会,请求劳动保护,并会给公司安上排除异己的恶名,破坏公司名誉。于是,公司会安排一个会议。在会议中,人事经理会对将被解职的雇员提及“在公司范围之外的生活”及其他事业的选择。通常,职工对这种微妙的暗示的反应是自动辞职,这样一来,公司甚至连退职津贴都省下了。

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人事经理与那个领班已会晤过四次。每一次,人事经理都向那个领班暗示公司已不需要他的服务了,但是每次那个男领班都抽抽噎噎,而且痉挛地唉声叹气。这可能是狡猾的表演,却使得人事经理为之气馁。事后他总是对另一个经理说:“听着——如果你想要开除他,你自己去对他说吧,我办不到。”那个领班始终在那个职位上。

不要死要面子

虚荣心人皆有之,死要面子则是虚荣心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不可能不要面子,但又不能够死要面子。死要面子的人,往往会真正丢了面子。

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曹禺在话剧《北京人》中,都以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写了本已败落,但仍不肯放下架子的诸多“世家子弟”的形象。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些架子一旦全不存在,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在这里,架子实际也就是面子,可见,有些人是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就是他们的人生道理。

面子当然不能不要,一个一点儿面子也不要的人,恐怕自尊心也不复存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怎样做才算不丢面子。什么面子可以丢,什么样的面子应当保?

一句话,出于虚荣的面子应当丢,有关人格的面子需要保,不保何以处世?而保的办法就是实事求是。事实俱在,曲直分明,面子不保亦在;哗众取宠,装腔作势,面子虽保亦失。不适当地过分看重面子,在中国传统思想里是颇为严重的。其实,“面子”是中国人心理上的沉重包袱,看似薄薄的情面,其实质则有令人难堪的苦衷。

中国古籍《墨子·离娄下》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齐国有一人,娶了一个媳妇,还有一位“偏房”。这位先生祖上也许发达过,可现在不行了,然而他的面子可低不下来,就是在自己的妻、妾面前,也忘不了打肿脸充胖子。于是他对她们说,经常有贵客请他赴宴,而且每次回来都装成酒足饭饱的模样。其实,每天他都来到东门外的一个墓地里,跑到上坟人那里去乞讨剩余的祭品。原来他就是这样参加宴会的!而每天他都跑回来洋洋自得地在他一妻一妾面前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丝毫也不感觉惭愧。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才算有面子,还管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

“面子”有时还是伤害自我的导火索。

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把勇敢看成有面子。传说有两位勇士,为了表示勇敢,居然互割对方的肌肉下酒,最后双双送了性命。这种要面子,当然是非常愚蠢的。但是在那个时候,却也司空见惯,并不足怪。

“面子”更是社会剧变时的晴雨表。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社会、人类在不断分化,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许多人在社会剧变中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判断,他们的心理遭到极大的扭曲,因此只有借助于虚荣来满足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

有些人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挥金如土,与他人比吃、比穿、比用、比收入,当官的比轿车、比住房、比待遇、比职级……在操办红白喜事时,讲排场、摆阔气;在住房装修中,比豪华气派;在生活消费中,大手大脚,寅吃卯粮,借贷消费,其目的都是希望他人将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虚荣的情绪与他人的反应息息相关,他人反应的变化会使虚荣的情绪迅速做出相应地调整。

“面子”所带来的虚荣心腐蚀了人的正常心理,破坏了人的健康情绪,成为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个毒瘤。

虚荣心会使人变得怪僻而孤独。例如有一位在某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与学识上也许并不太差,但由于自尊心过强,所以,尽管年逾不惑,却仍然和同志们难以和睦相处。原因是他不管是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上,还是在工作方案的安排上,甚至就连日常琐事的看法和处理上,只要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合,他就觉得面子受了损害,一点儿也不能容忍,立即发作起来,非要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办不可;否则,就会不依不饶,甚至恶语相加。因为他觉得自己永远高人一筹,意见必然正确无误,别人只有跟着走的份儿;否则就是以邪压正,同时,也是不给自己面子。正因为他的这种毛病,所以凡与他相处稍久的人,无不敬而远之,避之犹如瘟疫。试想,一般人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够忍耐,可他自己却安之若素。

在中国乡间,邻舍是时常要吵架的,吵架不能没有和事佬,而和事佬最大的任务便是研究出一个脸皮的均势局面来,好比欧洲的政治家,遇有国际纠纷的时候,不能不研究出一个权力均势的新局面来一样。遇到纠纷的时候,和事佬的目的决不在公平地解决,使权利义务各有所归,而在于把脸皮向当事的双方分配一下,厚薄多少,各有攸当。

既然大家都有面子,所以一定要相互照顾。为了保全脸面,人与人相处就须十分小心了,要善于察言观色,领悟别人的话外之音,而不能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为了防范小人,以免砸了自己面子,于是大家逐渐掌握了一套很有应用价值的“会议语言”——在会议或其他公开场合向大家表白的语言,其特点是谦虚、圆滑、空泛。

忍是一种美德

人与人交往必须先过一道关,什么关呢?忍耐关。忍什么?一是忍气,二是忍辱。气指气愤,辱指屈辱。气愤来自于生活中的不公,屈辱产生于人格上的贬低。忍气是为了求安,凡事要想得开,看得远,正如俗话所言:“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中国人讲究处世要能够忍气吞声,做人要学会忍辱负重。在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成熟的涵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

“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忍耐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大凡世上的无谓争端多起于芥末小事,一时不能忍,铸成大祸,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儿愚勇,终归城府太浅。人有时大愚,小气不愿咽,大祸接踵来。人应该为自己的快乐而活着,切莫因别人的失礼而生气。谁都不愿被别人所左右,如动辄生怒,恰恰自陷于受别人左右的陷阱,不仅左右你的面部表情,而且左右了你的心理情绪。这样你最易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激将法”正是如此。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冷嘲或蔑视对方。唐代高僧寒山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答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这种大智大勇的生活艺术,用老子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这句话来评论恰如其分。

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生存的时间越长,忍耐的功夫就越深。生活在世上,要成就一番事业,谁都难免经受一段忍辱负重的曲折历程。因此,忍辱几乎是有所作为的必然代价,能不能忍受则是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韩信受辱胯下,张良纳履桥端,皆英雄人物忍辱轶事。屈辱能令人发愤,催人奋进,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向上动力。汉史学家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作《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迁也是因宫刑而后著《史记》。忍耐既可明哲保身,又能以屈求伸,因此凡是胸怀大志的人都应该学会忍耐,忍耐,再忍耐。

忍耐作为处世艺术,具体运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压抑,另一种是遗忘。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比较自如地调节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将生活中不快的负面事件及其引起的不良情绪或压抑到意识之下,或遗忘于意识之外。压抑与遗忘比较,遗忘更洒脱彻底。被迫的忍耐无疑有强行压抑的痛苦。人世间确有许多事是忍无可忍,连素来温厚的孔老夫子也曾尝“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苦味。是否可忍的关键并非在事情的本身,而在于你自己视它为多少分量。如果对生活中的睚眦怨气时时铭心刻骨、耿耿于怀,那么忍耐这一关是难得跨过去了。反之,对芥末小事皆能视而不见、过后即忘,则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中国人以坚毅忍耐著称于世,崇奉“忍耐”是一种自我人格成熟完臻的体现。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商业智慧

    南怀瑾的商业智慧

    纵观南怀瑾老师一生的业绩修为,可以用两句意味深长的话概括:“手无分文,富可敌国;身无片职,权倾天下。”他的商业实践和对工商界人士的关注与护持,他毕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众生,推进文明,其实质都是为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的写照,是中国古今文人穷其一生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高度智慧的体现。
  • 三十六计与权谋智慧

    三十六计与权谋智慧

    《三十六计与权谋智慧》通过提炼《孙子兵法》中的韬略精华,用浅显通俗的语言指导这种韬略的运用与实施。例如,美人计、反间计等在《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篇”里就有体现;浑水摸鱼、顺手牵羊等皆由“势篇”阐释而来: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等与“虚实篇”无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三十六计与权谋智慧》将三十六计与权谋斗争中的具体运用结合在一起,以权谋智慧为导线来阐述三十六计的诸多运用。
  • 淡定,做内心强大的女人

    淡定,做内心强大的女人

    《淡定:做内心强大的女人》的内容深入浅出,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实例,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强大力量。通过种种实验和数据,卡耐基向我们阐释女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战胜脆弱的内心,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也更有安全感。它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提升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规避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的情绪,是一本能彻底改变我们工作、生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著作。
  • 20-30岁的男人,先别急着赚钱

    20-30岁的男人,先别急着赚钱

    20-30岁是一个男人最重要的10年,是事业打基础和充电的最佳时机。但这个阶段没有钱没有女朋友等等,却拥有超多的欲望和想法、浮躁、不切实际等等毛病。此书深入用实实在在的案例解读了这个年龄段男人要解决的职业方向和、要训练的各种切实的能力,是传递正能量的最佳读物。
  • 更幸福的下一站

    更幸福的下一站

    《更幸福的下一站》根据成功励志学的特点,也根据广大读者的心灵需求,精选了古今中外具有哲理性的励志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真可谓句句经典、字字珠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使广大读者易于阅读,也能打动心灵。
热门推荐
  • 城市化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

    城市化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

    城市史的研究既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又有深刻的现实需要,同时,城市史的研究既要深度与广度的提升,也需要理论与视角的创新,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冲动与思考,完成了本书的创作。本书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城市化与都市管理;二、社会群体与社会阶层;三、旅沪群体与移民社会;四、企业发展与经济生活;五、社会生活与文化记忆。
  • 异世重生:神女王妃别想逃

    异世重生:神女王妃别想逃

    一朝穿越,她从世界第一佣兵团的神女变成了塔家的废物大小姐。冰蓝认主,她拥有了三种力量全修的体质;紫莲苏醒,她成了天下唯一一个无上元素师;琉璃出世,她回归了神位,取回了那些本就属于她的一切。一次回眸,他的心神便被牵引,那双魅人心弦的美眸如璀璨的明星。一次陨落,他甘愿伴她入轮回;九世轮回,他们几次擦肩而过;千年等待,他能否等到她的回归?轮回九世,相伴千年。坚定,相信,等待。【微虐文,但还是主攻暖文哦~】
  • 少爷第n次找夫人

    少爷第n次找夫人

    一个算命先生说盛家大少爷命中有一劫,需要一位名字中有玥的女孩。谁知竟找来了她——沈离玥!一开始她爱他,恨不得掏心掏肺....可他——盛北霖,却厌恶她,只因他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孩。谁知,这场没有感情的婚姻本就是一场错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人无子岙无山

    人无子岙无山

    一个被坑了少年,在实名扫描身体数据的游戏内玩女号,还帮助老板登上收入榜的人。
  • 烟罗教主(歧路英雄传之七)

    烟罗教主(歧路英雄传之七)

    柯岩使出毒计,烟罗教主一日间易位,屈放华又怎能善罢甘休?教主之争愈演愈烈,烟罗教总坛之上风云变色。为了救出被囚的五派高手,陈月影深入虎穴,却与云独步有了一段孽缘,更不知该如何面对深爱的古斜阳。楚天云却在凌幻虚和关欣仪两姐妹间进退两难,更被逼做出痛苦的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缘定万世

    缘定万世

    缘分有三生三世,一世便是一百年,那么有没有能够延续一百万年的缘分呢?苍生选择听风,还是听风选择苍生?一切都不过一个缘字...
  • 斗罗之我只是个路过的骑士

    斗罗之我只是个路过的骑士

    当武魂遇到腰带,当魂力遇到科技,将会怎样。
  • 木叶之开局万花筒

    木叶之开局万花筒

    开局就是一双万花筒,那么等待着宇智波轩的,究竟是年少瞎眼的残疾人生活,还是压根就当没这双BUG的双眼????火影同人,无系统,无老爷爷~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群聊号码:688216662
  • 东城西村

    东城西村

    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近期创作的《庖丁解牛》《进阶记》《鹅鸭棚天堂》等二十篇短篇小说。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本探讨自我的小说集。无论是《庖丁解牛》中主人公对无法选择自身职业的无奈,还是《践诺》中二女儿的偏执和对父母的不理解,亦或是《鹅鸭棚天堂》中公鹅不呆对自己尊贵、独特位置的自满与对主人阿舞不幸遭遇的同情,都从不同程度上,通过对各自可控或不可控的命运的描述,分析了“自我”在这个社会上存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