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陆繁就没有打算要入手那铜印,看完铜镇尺之后,就要对他现在手上这尊铜雕塑下手,摊主忽然插入一段小插曲而已。
此铜雕,是一件飞鸟状的雕件,有点像古代传说中的金乌,三条腿,模样就是乌鸦的轮廓。
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毕竟在一些神话剧里面,金乌算是流传比较广的神鸟。
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既有人与神的特征,又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踆乌,会飞翔的太阳神鸟。
而神话故事里面的“后羿射日”,射的就是金乌。
陆繁不顾摊主措手不及的表情,带着同样还惊呆的叶欣和王律师先走开。
稍微远离,王律师再也忍不住:“陆兄,你的目标一直都是这只铜鸟吧?给我们说,长长见识呗!”
“认识这种生物吧?”陆繁问道。
三条腿的特征,让人很容易认出它的身份。
“古代神话生物里面,三条腿的,我就听说两种,一种是三足金乌,另一种则是三足金蟾,这就是三足金乌吧?”
陆繁点头:“没猜错!金乌在青铜器盛行的年代,人气还是挺高的,出现的频率也高。这铜雕,应该是汉代的。”
他表示,铜雕的制作一般都要经过金属冶炼、锻造、雕刻、镀金、磨光、上红等几个重要的工序。工序比较复杂,工艺也十分考究。
“通常而言,铜雕造型多成威严粗犷、端庄沉稳之态,表现出坚实浑厚、富丽辉煌的质感。做得这么精致的,真的很少见。”陆繁自己也被那金乌铜雕的精湛给惊艳住。
在人民的印象中,铜雕就是大块头,笨重、庄严、粗犷等等,一般体型都比较大。
眼前的这座,还不到巴掌大,神鸟身上的羽毛刻画得相当传神、细腻。
这让他想起一件国宝——马踏飞燕!
其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它们都是小巧、工艺精湛的存在,可以说是古代铜雕技术的巅峰之作。
“你就那么肯定是汉代的?”
王律师最佩服的,还是陆繁对物品年代鉴定的本领,实在太了不起。
“它身上,汉代工艺的特征很明显。唐代以前的铜器,我们习惯上称为古代青铜器,其历史既久,发展变化也很大。从商代至唐代,各个时期的铜器在铸造工艺、花纹、铭文上各有特色。”
陆繁举个例子,商代青铜器的花纹,多为平纹、二层花纹、三层花纹的;图案则是被夸张与改造过的各种动物形象,如四条腿的动物,在有的铜器图案中被改为两条腿,有的动物羽毛被代之以篆形纹等。
汉代青铜器很多都是素纹,大部分还是铸造的,也有的花纹、铭文是用錾子雕刻的。比如汉代的鎏金杯子、奁、盒、碗等用具上的花纹,多是雕刻的。
“秦朝之前,青铜雕塑在造型方法上,与青铜器纹饰样也是装饰性强,写实性差。在这一点上与古希腊、罗马雕塑造型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不过,到了秦汉时代,塑不仅多起来,而而且在艺术手法上走向了写实的高峰,不仅体量巨大,而且深入细微。像我们熟悉的兵马俑,就是写实性很高的作品。
汉代塑虽然不如秦代的高大与细致,但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写实性,相比秦代雕塑的静穆,更多了些运动感。比如很出名的马踏飞燕,以及我手上的这件三足金乌,能看出运动的美感。”
“岂不是很值钱?”王律师好奇道。
“具体的价格,我也不好说,但肯定不会低于一百。”
陆繁口中的一百,叶欣和王律师都懂,那不是真正的一百,而是一百万。两人已经不知怎么表达,即便是行业收入高的王律师,要赚一百几十万,怎么说也要三两年的功夫。
可陆繁,就跟银行打劫没有区别。
这一刻,王律师再也耐不住,准备趁陆繁在身边,好好玩几把。饶是叶欣胆子小,也开始有点骚动。
“我也到前面看看,看中的话,还要麻烦陆兄帮忙掌掌眼。”
心情正好的陆繁没有抗拒,点头:“没问题!但前面说的注意事项,还是要小心点。在这行,买到假货,基本上都是自认倒霉,没地方投诉的。”
等王律师兴致冲冲地走开,陆繁跟身边的叶欣说道:“看中什么,指给我看,我要是点头,你就想方设法砍价,不要心软。”
“嗯!好!”叶欣心里微甜,三人当中,陆繁对她无疑是最照顾的。
一早就跑开的胡硕,真不和陆繁客气,三番四次跑回来,将陆繁拉过去做鉴定。
“拜托!看认真点,这玩意只要你细心一点,自己都能看出是假货,并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陆繁很是郁闷。
他把那本所谓的孤本翻开,悄无声息地指了指页面下方的阿.拉.伯数字。
如果是真的古籍,就没有阿.拉.伯数字标识的页面数字。要知道,阿.拉.伯数字最初传入中国,是13、14世纪,可是很快又以“销声匿迹”而告终。一直到明末清初,这种数字才得以运用,但也只是以汉字的形式出现。真正得以认可,并且广泛运用生活,是在上一个世纪。
摊主说那是宋朝的孤本,很明显就是吹牛嘛!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只要认真一点辨认,压根不需要他跑一趟。
胡硕这才注意到纸面上的阿.拉.伯数字,顿时老脸一红,讪讪一笑:“下次注意,下次一定注意。”
刚才,他也是被摊主的一番若有其事的侃侃而谈迷了眼。
陆繁转过头,就看到王律师对他招手:“小心点,我先过去看看。摊主讲故事,你就把它当故事,不要当真。”
“明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