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候,胡硕的老婆就打电话来,不用接,陆繁也知道她想问怎么还没到。毕竟按照正常的行程,早就应该到家才对。
“接到了,不过因为送方老师回家,所以会晚一点。”陆繁接听道。
“妞妞的妈妈?”方玉见陆繁挂了电话,不由问道。
陆繁点头:“我就不耽误时间了,这样吧!珠子我拿走,现在我给你转账,你把钱转给陈阿婆,怎么样?”
当然,这个事,得陈阿婆同意。要他到银行取钱,太浪费时间了。
但陈阿婆一看就是不用什么智能手机的人,手机转账还玩不转。
方玉连忙询问陈阿婆,好在陈阿婆对方玉很信任,哪怕是三十万,也没有犹豫点头,放心让方玉先拿着。
方玉的老妈就急了。
“小陆,别急着回去嘛!来都来到,上去吃个饭。”
这么好的女婿人选,她是不会轻易放走的。
方玉赶紧挡在自己老妈面前:“妈!陆繁是帮人家接孩子回去的,这都耽搁了那么久,两个孩子的家长肯定担心。”
“是呀!是呀!下次再来玩,阿姨别觉得打扰就行。”陆繁也连忙说道。
他心里想,这次肯定是不能再来了。假扮一次还行,再来一两次,假的也会被当成真,还是要注意点比较好。
方阿姨笑道:“怎么会?那就说好啦!”
陆繁手机银行转账三十万到方玉账户,很快就收到成功转账的短信。事情完结,陆繁立即带着两个小丫头,逃一样离开。
方玉回到家,则是马上被审问,他老爸也乐呵呵地看着。
“老妈,能不能别这样?都说了,人家只是配合我,省得我老是让小区的老太太烦。人家今天才认识我,哪里来的喜欢不喜欢?”方玉很无奈,这种说辞,她已经第三遍说。
看女儿三次都这么说,好像不是作假,方阿姨脸上的笑意逐渐没有了。
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我看那小伙子很精神,非常不错!你既然离了婚,那也应该找一个了。我看陆繁就很好,他应该也没有结婚吧?追呀!女追男隔层纱。”
方玉直翻白眼,自己老妈,是多喜欢人家呀?
“没听说,但看样子,年少多金,应该不缺女人。就算没有老婆,也应该有女朋友了吧?这事情打住,以后都不要说了,免得以后见面尴尬。”方玉说道。
她老妈心里不断喊可惜,做古董生意的,肯定生活不错,女儿嫁过去。他们也不图女婿的钱财,只要女儿生活好就行。
“对了,他不是会鉴定吗?我应该请他来到家的,我们家或许也有古董呢?”方阿姨又说道。
刚才,陈阿婆一个珠子,就卖到三十万,她还不羡慕,毕竟如果陆繁是她未来女婿的话,一切都不是问题。
但现在,这丫头死脑筋,她就有点羡慕那三十万了。
“三十万!”方玉的老爸也忍不住感叹。
他当了大半辈子的老师,存下来的也还不到五十万,那么多的辛苦、努力,顶不上人家两枚珠子的价值。
“想什么呢?我们家怎么可能有?”
方玉感觉自己老妈真的想太多了,有点做白日梦。
“怎么就不可能?你看看那东西,我嫁给你爸的时候,就有了的,好像是你老太公留下来的,都百年了吧?不算古董吗?”
这时候,方玉的老爸也声援道:“确实,那镇纸挺久了的。”
“要不,你发个照片问问小陆?”
方玉没辙,好在加了陆繁的微信,联系起来也方便。否则,她只能通过妞妞的家长,询问情况了。
陆繁开着车,所以没有看。
过了大概半个钟头,陆繁才发信息过来:镇纸看着有点老,但不怎么值钱。
镇纸作为文房宝物之一,陆繁没少见。
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
陆繁只是随便看了眼,那两根镇纸,用材简单,也没有什么雕刻,唯一能拿出来赞扬的就只有上百年历史。
事实上,镇纸以玉、瓷、竹、木、铁、铜居多,上面通常雕刻有兰、菊、梅、竹并配以诗句的图案,也有动物和人物的立体形象。
明清镇纸的制作材料比较常见的有玉、石、铜、乌木、紫檀木等,其中以石镇纸为多。在造型上以长条形为主,一般是以成对的形式出现,上面刻有诗词格言或对联字画。
而方玉给他展示的两根镇纸,只是普通石材做的,也没有雕琢,能值钱才怪。
“不过,旁边的那根毛笔,你重新拍给我看,清晰一点的。”陆繁又发了一条信息过来。
方玉的爸妈也在看,看到这条信息,立即将目光转向那根毛笔。说起来,这些都是同一时期的。
笔的用途,大家都知道,就是写字。
到了清朝,唐秉钧在《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
此时的毛笔,不单是书画工具,更是供人鉴赏观玩的收藏品。古代工匠能利用笔管不及一寸的圆周上,描绘、镌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气势,足以表现独特的装饰趣味,具有极佳的收藏价值。
“毛笔也算古董?”方玉有点懵逼,码了一句话过去。
“怎么不算?古董没你想象的那么高端,事实上,我们身边很多老物件都能称得上古董,只是值不值钱就另外说。”
方玉的老妈看到,在一旁说道:“看,我说对了吧?我们家也是有古董的。”
他们连忙将毛笔的细致照片拍下来,然后发过去给陆繁。
其实,陆繁虽然说法很乐观,但如今毛笔却是众多收藏门类中十分罕见的一种,所以算是比较冷门,要找买家会稍微困难点。
陆繁认真看了那几张照片,差不多能估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