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2000000002

第2章 西湖的女儿(2)

6.杭州丝绸

杭州丝绸专门有一条街,叫做丝绸城。它坐落在鲁迅、郁达夫、徐志摩等曾经就读和任教过的杭州高级中学旁的新华路上。人们不明白为什么不叫“丝绸街”而非要叫它“丝绸城”?其实杭州是丝調之路的源头之一,属海上丝绸这一线。杭州丝绸早就走出国门,与印度、埃及、巴比伦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了。

我小时候到郊外就能看见数不胜数的养蚕人家,那一匾匾蚕宝宝两、三个月就变成了白花花的茧子。茧子加工之后成为丝,丝有桑蚕长把丝、桑蚕双宫丝等。织成丝绸,有印花真丝绸、双林绫絹和各式真丝绸等。丝绸的织法品种繁多,比如将丝绞成缕再织的一种绸,经久耐用。比如用梅雨之水缴丝而成的绸,有天然的浅碧色。

从前杭州有钱人家,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穿中式绸缎服装。尤其男人穿起来更显民族特色。他们往往头戴黑色绸缎西瓜帽,一身肥硕的黑色绸锻服装,象征他们的身份。

古时候还没有发明旗袍,富贵女人穿绸缎服装能显示家境却不能显示身段。旗袍一直到20世纪初至30年代才流行起来,且款式从开始的清代直筒式旗袍,经过一次次改良,到腰部曲线明显,甚至改革得连袖筒也剪了去。30年代的杭州女性真是福气,她们大多体态丰满苗条,穿着线条优美的丝绸旗袍穿梭在大街小巷,女性青春的勃勃生气和温柔就飘荡在空气中了。应该说那时候的杭州,就是一个相当女性化的城市。

如今大街上穿旗袍的人并不多,穿丝绸服装的倒比比皆是男女老少,杭州丝绸城已成为杭州一个亮丽的景点,它鱗次栉比的商店,每一家门口都飘着漂亮的真丝围巾,风一吹,簌簌的声音像古木屋里飞出来的幽魂。

丝绸城里的丝绸琳琅满目,品种多达数百种。杭州最前卫的女性和最传统的女性都常光顾这里,还有四面八方来的游客。杭派女装因为有质地良好的丝绸面料,也有叫起来响当当的品牌如:古木夕羊、江南布衣、流金岁月、蓝色倾情等,所以就走在了时装界的前列。当然杭州丝绸最令人激动的一次亮相,是2001年20日至21日在上海召开的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个个都穿着绸缎中式服装,漂亮极了。一时一股穿绸缎中式服装在全中国,甚至在海外华人和洋人中兴起。

唐装成了中国人的骄傲。

有一天我去丝绸城想买一块面料做旗袍。丝绸城里现成的大小旗袍和其他成衣,应有尽有。但我还是喜欢买料加工,穿得更合身、得体些。都说装是一个人的无声语言,它包含着你的修养、学识和飞翔的灵魂。我一家家商店荡过去,几乎每一家商店的老板娘都穿着唐装。那间门面不大的小店还挤满了一群洋女人,她们一个个试穿唐装,对着镜子满面笑容。我发现其中一个金发女郎,穿上唐装非常漂亮。她的脖子较长,唐装的高领使她的脖颈挺拔、高耸,显现出气质来。

离开丝绸城我何止买了一块旗袍的料?从丝绸内衣到丝绸手帕,从真丝头巾到丝织腰带,这些价格都不太贵,最贵的要算我买来送给日本朋友的“和服绸”面料了。如今朋友来杭州我总会陪她们去丝绸城,丝绸之于女人既是物质又是心灵的东西。它们柔柔地穿在女性身上,婀娜多姿的倩影就飘荡在城市空气中,散发出幽幽清香和迷人的气息。

7.穿旗袍的女人

我们这栋楼的街口新开了一家裁缝店,经营者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妹俩从乡下来,租一间房就把裁缝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我每次路过总看见靓女们来去穿梭,便一直以为姐妹俩是做时髦服装的。前年五月的一天我在丝绸市场买了一块印花真丝布料,想让她们替我做一条时尚的连衣裙。然而我一踏进裁缝店,姐妹俩就迎上来问你做旗袍?”“旗袍?”我惊讶地说。

“我们这里只做旗袍。”双胞胎姐妹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平时穿旗袍会不会感到别扭?”我疑惑地问。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当代女性穿旗袍总是与出访或出席什么会议、宴会等有关,要么就是迎宾小姐。而旧时代女性穿旗袍如穿家常便衣的习惯,似乎早已消失了。

“怎么会别扭?大家都穿了你就不会感到别扭。”做裁剪的双胞胎姐姐说:“你的身材好,穿起来一定漂亮。”她说着就看布料,给我量尺寸。我想那就做一件试试,若穿着感觉不好,最多压箱底罢了。

然而,我虽然没有穿过旗袍,对旗袍却是情有独钟的。我母亲是一个很注重仪表美的人,她不仅自己这样,也要求我从小注重仪表美。我记得在她年轻的时候,家里红旗袍、花旗袍满满地装了好几个箱笼。小时候我最喜欢过夏天,因为夏天可以看母亲从箱笼里翻出来许多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的旗袍晒在院子里的竹竿上和绳子上,像飘着旧时代女性的气息那样,总是使我想缠住母亲听她讲她或外祖母从前的故事。

外祖母的大半生是穿旗袍度过的,那时候的旗袍是清代直筒式旗袍,即:腰部无曲线,下摆和袖口处较大,配上琵琶襟马甲和花盆底旗鞋,外袓母就是典型的清代满族女人的装束了。等到我母亲穿旗袍的时候,旗袍已经过了一次次改良。它们从腰部无曲线到曲线明显,并且连袖筒都剪了去。我母亲有一件无袖的西洋红旗袍,上面绣了淡青的兰草,看上去是那么柔和、婉妙;母亲平时舍不得穿它,总是出席什么会议了才穿。一旦穿上这件旗袍,母亲不但显得高贵典雅,还充满自信。只是这件旗袍最终与家里许多书一样,在“文革”时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焊。

那天双胞胎姐妹一个裁剪、一个缝纫,很快把我的旗袍做好了。我取回家后迫不及待地穿在身上,对着大衣橱镜子转来转去地照着,发现效果真的不错,不仅体现了女性的曲线,仿佛人也高了几分。于是我盼着过夏天,穿旗袍,就像小时候盼着过新年穿新衣一样。

夏天终于来临了,大街上流动着穿旗袍的女人。她们很容易让我想起电影《花样年华》里的女主人公,那一套套的旗袍仿佛就是女人叙述的故事和心灵独白。然而不知为什么我迟迟没有将旗袍穿出门去,有一次已经走到楼下却又回到了家里换上了牛仔短裤和了恤。也许旗袍之于我是一种庄重的服装,它不能让我随意当便服穿。那么我只好暂时把它折叠起来,等待有机会出访或者参加什么会议时再穿。也许这样更有意义?

8.封面女郎

如今的杂志大多都被风情万种的女郎做了封面,尤其是影视杂志;歌星、影星从封面到封底,甚至中间还被插上了不少风姿绰约的各种倩影。美的倩影当然能使购买者赏心悦目,不要说男人喜欢看美女,就是女人也喜欢看真正的美女。美女的美是多方面的,除了容貌漂亮、身材苗条,还要有丰富的内涵与婀娜多姿的倩影。

然而如今的封面女郎虽是美女如云,但要真正找一些既美丽又有内涵的却很难。翘首弄姿的不少,婀娜多姿的自然美倒不多。封面女郎的要求似乎比从前降低了格调。那些露着肚脐眼的女郎被视为新潮。所谓每一个时期的审美标准不同,你若不登露肚脐眼的女郎就是落伍。无奈之下,我们看到花花绿绿的杂志封面女郎,有袒胸露臂的、有穿三点式的、有露肚脐眼的,真是各有千秋不一而足。久而久之,封面女郎便不再打动我们了,我们对那些“美女”似乎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

当然能做一回封面女郎,对女人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件风光的事。通过她的形象成为公众人物,同时也留住了她青春亮丽的倩影,是一般漂亮女人心向往之的。只是这种机遇被歌星、影星占去了大半,轮到普通美女的就不多了。我在1990年第一次做了封面和封底女郎的时候,确实心里愉快了好几天。那本叫做《南叶》的杂志,封面刊登了我戴小红草帽,穿条格衬衫,一股勃勃的青春气息形象;而封底则登了我那张穿浅灰色风衣的相片,相片中的我是站在西子湖畔小木屋中的一个婉约女子。

接下来就有不少杂志的封面刊登了我的相片。我还为丝绸和时装杂志做了模特儿广告。说起来我在这一方面从小就有一种展现自我的本能。十二三岁到二十多岁,我的相片一直就在杭城各大照相馆里展览。那时候还没有封面女郎一说,能上照相馆二十多寸的大相片,就如同现在的明星差不多了。我本该去做个影星的,那年浙江电视剧团成立,我所在的杭州文工团舞蹈队的同伴不少去报考了电视剧团,而我是导演找上门来的,却被我母亲一次次婉言拒绝了。我母亲说:“我女儿要考大学读书。”就这样我与当一个影视明星失之交臂。不过现在我做了作家,觉得比当影视明星更多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也许曾经有当明星的愿望,我对影视明星至今都比较关注。那个叫邬倩倩的演员,从前就是我们一个舞蹈队里的。她已经主演过好几部电视剧,她如今是导演尤小刚的夫人。她的封面女郎形象比从前成熟多了。然而比较而言,我看中巩俐的封面女郎形象。她的美给人以沉稳、大气、脱俗的感觉,她的美也是宁静而有内涵的美。当然除了明星,我还喜欢看作家的封面女郎形象,尤其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那历经沧桑之后的老年形象。就像有人对她说的那样:“比起你从前美丽的脸,我更喜欢你现在布满沧桑的脸庞。”倘若我年老的时候,还有机会做封賴女人面女郎,那么无论我滋长多少条皱纹,只要观众和读者能接受和喜欢我那张沧桑的脸,便是我的福气和荣耀了。

9.湖畔素描

关于西湖我只画过一张素描,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记得那一年西湖结了很厚的冰,人可以在冰面上散步。然而我没有去画冰面上的人,而是画了一张积满白雪的空空长椅。我那时候不过二十出头,对于这幅画的结构、布局、意境不会想得很多,完全是兴至所致、随手而画的。没想到十多年后,当我整理抽屉重新发现它时,却被它简约的画面抓住了心。那是一张什么样的长椅啊!它宁静、肃穆,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它梦幻一般的空寂。多少人来了又走了,只留下它固守寂寞和孤独。

然而它曾经是辉煌的。在它的身上演绎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也演绎过重逢的喜悦,孤寂中的独白以及夕阳西下时淡淡的感伤。那些在椅子上坐过的人,无论是黑发少雨中远盹年还是白发老人,他们都随着时光的河流,载往更远的前方。而它,尤其在霜冻慢慢凝聚的冬日,成为一个孤独的勇敢者。因此,在我眼里这张椅子是有生命的。它承载无限和博大,承载人类与时空的内在关系。

生命总是与时间、回忆、梦伴在一起,从而使曾经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荣辱经历,在岁月的尘封中复活起来。因此,时间是生命的天敌,也是生命的朋友。在时间的嘀嗒声里,追溯逝水源头,遥想从前的天空与河流,便有了生命轨迹的归宿。

这样的归宿使人生不显得空白。

我徜徉在湖畔的时候,那张湖畔长椅依然安在。只是杭州冬天已经很少下雪了,即使下也积不起皑皑白雪。白雪覆盖的,梦幻一般空寂的长椅,再也没有真实地落入我的眼帘。于是这张《湖畔素描》,对于我就显得格外珍贵。我把从前没有意识到的空间,重新审视了一番。它使我明白…个道理:纵使时光老去,坚守意味着等待生命的极致。

“坚守”对每一个人至关重要。

很多年来,我坚守着心灵的净土。坚守着、热爱着文学创造。没有卷入现实中的喧嚣与浮躁。淡泊宁静、博大单纯,是我追求的艺术境界。现在我从《湖畔素描》中走出来,虽然早已成为长椅上的一个过客,但它那固守的空寂与孤独,是我心灵湖畔中一个素描剪影。

10.网上的朋友

一般说在网上交朋友很难,但可以聊得很开心。只要你选择感兴趣的聊天室,就不会是无聊的话题。我去过“诗风词韵”聊天室,也去过“音乐”聊天室。大家都不公开身份,取着美丽动听的名字。这就给你留下无限的想象余地,也使你在聊天时无拘无束。骨子里没有怯懦,内在的发挥竟出乎意外地好,聊起天来就很开心。

那些喜欢古典诗词的网友,在平时说不定对不了那么工整的对子;但在网上你来一句,我对一句,不仅对得工整还很巧妙,颇显才气和实力。这种玩法在网上聊天室,属于“风雅”的玩法。在现实世界中,如今可能没有谁会专门去与人对古诗词对子。

我进聊天室,总是毎进一次就换一个名字。然后与他们聊多了,觉得某些人聊起来不俗,还很有层次;就与他们交换电子信箱地址,成为网友。当然,这样的网友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喜欢网上的“乌托邦世界”。没有负担也不需要责任,性情所至,玩够了—走了之。因此网上的朋友靠趣味相投,也靠缘分,但我认为最最关键的还是靠聊天时的语言质量,语言质量直接感觉着对方的人品、学识和修养。这时候性别、年龄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聊天而得到心灵沟通和灵魂碰撞。这些“沟通”和“碰撞”,就是日后成为真正网友的前提。

网友的游戏规则便是你可信也可不信,互相间最多只知道一个电子信箱若要发展另当别论,这里暂且不谈我有一个网友,颇谈得来。大约断断续续通了两年伊妹儿,起先都说自己是男生,但聊多了就露出破绽来。应该说这个网友性格很直率,她会很认真地向我倾吐些什么。我们在“音乐”聊天室相遇,话题由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音乐开始,一直谈到西方古典音乐。她说在众多音乐家中,她最喜欢巴赫;而巴赫并不是像莫扎特和贝多芬那样,普遍被人接受的音乐家。喜欢他的音乐,没有音乐根底不行。所以我一下就觉得她是一个懂音乐的人,或者是一个专业音乐工作者。

事实也的确如此,她原来是北京某个大学的声乐系副教授。

20世纪90年代中期,她离开大学出来唱歌,但一直没有走红。于是在新世纪之初,一个偶然的机遇她去了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热爱歌剧的国家,而她的嗓音也许更适合唱歌剧。歌剧使她在新加坡一下成了名,她先后演过威尔第的《茶花女》比才的《卡门》,以及音乐剧《悲惨世界》等。

最近她来信告诉我,她考取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第七级文凭。然而事业蒸蒸日上的她,却想回中国来了。她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家里的草屋,她一回中国就要专程来杭州看我这个网友。她说如果没有我对她的鼓励,她就走不到今天。我当时一点也没想到我成了她海外生活的精神支柱,直至今天我才突然意识到网上的朋友活生生地要来拜望我了。也就是说我的“乌托邦情结”要破碎了。于是我赶紧回一信说:“但愿7卞远做网上的朋友,不下站。”在菜园过生曰自从做了一条青菜虫,我比从前更加勤劳,也更加像一个农妇了。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已经习以为常。菜园仿佛是我的另一个家园。我每天都会牵挂着那里的其他菜农,看看他们种的菜,是学习亦是取经。

同类推荐
  • 解放临沂

    解放临沂

    许世友,这位在共和国将军的行列里,以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性格而闻名遐迩的特殊人物,以其貌似粗犷,其实缜密;嫉恶如仇,大智大勇的性格,曾经征服过他属下的无数将土。山东的解放战争,就是在他领导的胶东军区,首先拉开的帷幕。
  • 七发

    七发

    汉代辞赋家枚乘以《七发》写七事,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田晓菲披沙拣金,同以《七发》为题,解读陶渊明、萧纲、谢灵运、汤显祖、郁达夫等七位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兼顾不同题材,连接不同时代——从诗歌、戏曲到小说,从六朝文学至现代文学,精华迭出,识见深邃。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
  •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

    本书选取了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在各个方面大力纠“左”、批判极左思潮的不懈努力和艰难历程。围绕这一主线,全面地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
  • 中国女性文化·第17辑

    中国女性文化·第17辑

    王红旗主编的这本《中国女性文化(第17辑)》是一部学术论文集,以“创建两性平等、互补共生的性别和谐文化”为宗旨,以女性的生命体验与文化经验为核心,在历史与现实的叙事中探究女性/男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产品,是如何被塑造、被虚构、被异化、被复制,而不仅仅是女性被生成。
热门推荐
  • 极品农民都市修仙

    极品农民都市修仙

    《极品农民都市修仙》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乡村的弃婴,被一个老乡医收养,在他上初三的时候就意外去世,之后他独自一人进山采药,又遭遇爷爷同样命运,从悬崖绝壁摔下去,却意外得到仙界顶级门派药王谷的传承,于是他开始了千难万险的都市修真历程,开始了他异彩纷呈的修真人生,展开了追求永生的强者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御极至尊

    御极至尊

    人与兽的地域,人御兽,兽吞人,各种御兽师层出不穷,兽界强者也是不断变强,到底谁才是那人兽之间的最强者呢?
  • 游方郎

    游方郎

    江湖上把游医称为“皮门”,列为“京皮漂测”四大江湖之二。老行当如今看上去大都门户凋零,其实还有许多人在延续着家传的技艺。现今皮门中,医家隐没,药师壮大,各大家族牢牢的把握住绝大多数的资源,包括资源产地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药分三种:希、贵、真,药师四类:东主、过手、万儿和游方。游方云行四野,身怀秘技却不为人知。亦敌亦友的阴阳眼、走无常、出马仙儿、半拉人……和他们一起发掘着、捍卫着这个世界的秘密。帝都沈氏,皮门药师的翘楚。历经30年隐忍、10年筹谋之后,终于迎来了决定家族存亡的时刻。然而,毫不知情的我就这么撞了进去,成为了一名游方郎君。我以为药只是不好吃的食物而已,谁知道在寻它们的过程竟然如此精彩。
  • 新神矢战王联盟

    新神矢战王联盟

    外星势力入侵,四个平白无奇的少年获得了超越时代的力量,临危受命,对抗外来侵略。并在一次次战斗中,成长。
  • 月牙儿传

    月牙儿传

    月牙儿有特殊的身世,她的父母也是未解之谜……不过,由纳兰淇淋带队的金木水火土小队,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呢?惊喜不断,惊吓也不断!快来看吧
  • 无水之城

    无水之城

    穷则变,变则通。在大变革时代,有固步自封的守,但这种守却处处被新思想冲撞着、颠覆着;有热血沸腾的变,无奈这变有时也会被变的阵痛击得头破血流。小说紧紧围绕河阳市河化集团的改革展开,全景式展现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艰难历程,深层次、多方位地揭示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并以饱醮激情的笔墨,热情讴歌了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代国企人。小说紧扣时代脉搏,刻画了陈天彪、车光辉、李木楠等搏击在时代浪潮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充满人文色彩和浓郁乡土气息的西部风情图。
  • 绝世毁灭之天降大任

    绝世毁灭之天降大任

    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同时人类发现十光年范围内的宇宙空间在极速坍缩。始料未及的宇宙灾变,人类所处的这片小宇宙仿佛得了绝症,又像被神秘力量所操控。孤儿罗七,不仅神奇地拥有了控梦能力,还被告知其大脑被外星人植入了一段绝秘DNA信息。是命运还是他人之手,将他推至人类文明浴血求生的舞台。火星殖民,土卫冥王星开发,点燃太阳,飞船逃离,流浪土卫,改造人类将人体缩小至原来的亿分之一,深空呼救……到底何种方式才能扶地球文明大厦之将倾,掌握破解灾变钥匙的罗七将如何挽狂澜于既倒。
  • 茶具图赞

    茶具图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世界第一公主殿下sama

    世界第一公主殿下sama

    世界排行十大美男都被你spellbind,女猪,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