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少华
某市电视台最近策划了一档节目:在一个路口放一只钱包,里面放一些钱,记者在暗处将路过的行人对它的反应全都拍下来,然后经过简单处理后,尽量以最原始的状态在电视台播出。
这个策划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收视率,这种直接而略带偷窥的半直播方式无疑很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第二个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将人们对地上的钱包所产生的反应赤裸裸地呈现出来,包括好的,也包括不好的,以期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警示作用。
从早上开始,到下午4点多钟,经过这个路口的差不多有近百人,对地上的钱包的反应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到了钱包,但没有去管它,而是像什么也没看见一样径直走了过去;另一种是发现钱包之后,东张西望了一会儿,趁没人注意,用各种方式把地上的钱包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等走出路口后,电视台的记者们紧跟着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对于第一种人看见了钱包为什么又装作没看见,他们的回答出乎意料的一致:怀疑那只钱包是个陷阱,只要你一捡起来,就会惹上麻烦。还有几个行人向记者列举了自己以前上当的事例,甚至对着镜头劝说观众以后遇上这种事千万要小心。
对于第二种人,记者们会上去跟他们说明情况,但不会为难他们,而且在后期处理中会给他们的影像打上马赛克,以示尊重隐私。大多数人知道真相之后,都会尴尬地笑笑,说保证以后再不贪小便宜了,当然也有个别的会极力声明自己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捡到的东西据为己有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策划的负责人在镜头后面看着这一切,虽然拍到的镜头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一位年轻人走进了镜头。
那位年轻人发现钱包之后,向周围张望了一会儿,把钱包捡起来,很仔细地看了看里面的东西,然后站在原地,像是在等待失主。
记者们兴奋地说:“好!终于等到一个拾金不昧的,快把他请过来!”
策划负责人一挥手,继续盯着镜头,说:“别急,再等会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路口的年轻人有点不耐烦,不时地看一下表,而镜头后面的记者们也越来越紧张和兴奋。
时间整整过去半个小时,负责人猛地回头对记者们说:“快去把他请过来!”记者们连忙跑了出去。
负责人兴奋地注视着镜头,这位年轻人不仅拾金不昧,而且为了等失主,在寒风中站了整整半个小时,这种精神在当今的社会中已不多见了,等节目播出后,肯定会在社会中产生极大的反响!
负责人这样想着,却看见那位年轻人突然把钱包摔在了地上,不顾记者们的解释,转身走了。
他很是惊讶。
记者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负责人忙问怎么回事,记者们都低着头没有说话,他刚要发火,一位记者小声说:“刚才我们跟他说了真相,还恭喜他通过了我们的考验,想请他说几句感想,可他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考验别人,这是对别人的侮辱。所以就……”
谁也没有说话,房间里一片寂静。
后来,这期节目的资料被储存在台长的办公室,没有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