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公共图书馆网建设构建武汉市“读书之城”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高瞻远瞩地指出:“建设文化五城(读书之城、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设计创意之城、大学之城),发掘武汉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建设载体,让文化融入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
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建设“文化五城”,提升武汉市文化品位,使武汉市早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武汉市每个市民特别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特针对武汉市“文化五城”中的“读书之城”建设,结合武汉市现状,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1.明确构建“读书之城”依靠的主体
构建读书之城需要三个主要因素:可供读者阅读的书刊。可供读者利用的场所。组织指导读者阅读服务的机构,而公共图书馆同时具备这三个因素。另外,从公共图书馆具有的性质与功能来分析:一是公共图书馆属于各级政府兴办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二是公共图书馆实施的是无障碍、零门槛服务,只要市民愿意都可以成为它的读者。三是公共图书馆的书刊可以全免费对读者借阅开放。四是公共图书馆具备组织读者、指导阅读的功能。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因此,不可质疑,建设读书之城依靠的主体必须是各级公共图书馆,即市、区、乡镇街、行政村(社区)图书馆,其他相关机构则是建设读书之城的有机补充。
2.加快武汉市四级公共图书馆网建设
2.1武汉市四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
武汉市现有市级公共图书馆2所,一所是市图书馆,一所是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有区级图书馆14所。通过近三年来国家实施的乡镇街文化站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市基本实现了乡镇街文化站和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全覆盖。可以说,全市四级公共图书馆网基本形成,这也为武汉市建设读书之城打下了良好基础。
2.2武汉市四级公共图书馆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关于市级图书馆。市图书馆新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目前,场所不够、设备老化、服务功能有限。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沿用原市图书馆的老馆,存在的缺陷与市图书馆大致相同。
2.2.2关于区级图书馆。可以说,武汉市虽然区区都建有图书馆,但是在区级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图书馆。在城区,区级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是馆舍面积小、藏书少、工作人员少、技术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不高。在远城区,区级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是馆舍旧、设备落后、藏书少而旧、工作人员待遇相对差、服务功能不足。
2.2.3关于乡镇街图书馆。全市虽然解决了乡镇街文化站建设问题,但是这些文化站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是各站的图书室书刊少而旧,有的甚至有室无书刊;二是基本无人管理开放,因为一个文化站大部分仅有一人,众多的文化事宜使得他们应接不暇,力不从心。三是实行“以钱养事”后,他们成为社会人,性质的改变也使他们工作责任)、事业)受到了损害,服务效益也就难免打折扣,有的乡镇街文化站图书馆其实是名存实亡。
2.2.4关于行政村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从2008年—2011年,通过4年的创建,全市实现了“两个文化”工程的全覆盖,但是这些快速发展起来的惠民工程,在国家花费了大量财力建成后,存在的问题是管理跟不上来。一是缺人管理;二是虽有人管理只是代理;三是没有管理的技术方法与知识;四是缺乏用于管理的资金;五是缺乏书刊更新,因而大部分的“两个文化工程”形同虚设,收效甚微。
2.2.5目前,城市的社区还大部分没有建立图书馆。
2.3关于改进四级公共图书馆网建设的措施
2.3.1对两所市级公共图书馆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条件成熟应该重建新馆。以改善读者借阅环境,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特别要注重提高技术服务含量,以满足广大市民参与读书之城建设的需求,使“两馆”在武汉市读书之城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2.3.2对14所区级公共图书馆,其中城区公共图书馆有条件的重新建新馆,条件不成熟的在原馆基础上提档升级;对于远城区图书馆实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建设新馆,增加技术服务含量,以实现文化建设特别是读书之城建设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承上启下的需。
2.3.3对乡镇街文化站图书馆,则重在“三个保障”:一是实行工作人员保障;二是借阅活动经费保障;三是书刊更新费用保障。
2.3.4对行政村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完成建设的基础上,重在加强管理与利用,采取的手段同样也必须在人员、经费上给予特别的支持。
2.3.5创造条件,加快在城市社区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
以上四级公共图书馆网建设,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应该避免刻意追求“大”而“全”。其次,整合文化资源,推行总分馆制,形成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的格局。第三,其目标是实现以市级为引领,以区级为主导,以街镇乡为依托,以行政村(社区)为重,存,以城乡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群策群力,打造一定范围内的借阅服务圈,基本建成符合读书之城需要,符合当地实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
3.切实增加四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总量和比重
3.1保障用于新馆建设的费用。现在有部分区准备修新馆,如江夏区准备在2012年启动“五馆—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规划馆、艺术中心)建设,无论是修新馆还是旧馆提档升级改造,经费的保障作用尤其重要。
3.2保障服务设备配置到位。如帮助解决配备和更新用于读者服务的计算机系统,用于送书到基层的流动图书服务车,用于解决图书馆分布不均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
3.3保障基层图书管理员经费。主要是乡镇街、行政村(社区)新增图书管理员经费要列入财政支出。
3.4保障业务费、购书费。设定投入的保障底线,并根据当年财政的增长情况同步提高投入比重。彻底改变以往公共图书馆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偏低,增长速度偏低,事业费总量偏低的状。
4.建立完善的全民阅读活动的运行机制,把建设“读书之城”工作落实到实处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要求和省委力、公厅、省政府力、公厅《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学习型湖北的意见》,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4.1建立完善的全民阅读的运行机制。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有步骤有目的地推进,不能盲目指挥;二是持之以恒地推进,不能搞一阵子,停一阵子。三是求真务实地推进,不能走过场。建立和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倡导、专家学者指导、社会各界参与、企业媒体支持的运行机制,形成各方面力量推进全民阅读,共建读书之城的合力。
4.2按照需要进行分类指导。开展读书活动,建设读书之城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提高全体市民的创业、创新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要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之城就得围绕不同的人群,进行分类指导,按照不同的对象,每年确定不同的读书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不同的读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全民阅读必须发动全民参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社区、进家庭、进工地、进军营、进特殊人群,进网络及相关网络,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要组织读书活动,让全民阅读家喻户晓,努力实现全覆盖。
4.4利用各种形式创新全民阅读。如办培训班、书评会、讲座、演讲、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科普推广、理论论坛、学术交流、赛诗会、文学沙龙、网站、电视专题等形式深入引导全民阅读,把建设读书之城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
4.5创建全民阅读先进区、示范区。推广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努力培养市民良好的阅读行为。树立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全民阅读新经验和先进事迹,形成示范效益。倡导学以致用,学习成材,促进阅读成果转化。探索全民阅读活动的规律,创建全民阅读、建设读书之示范单位、示范村(社区)、示范乡镇街、示范区,把全市全民阅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推向高潮,行之有效地提高全市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创业、创新能力,为武汉早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良好文化条件和强大智力支持。
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一项重要举措。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支持,作为传播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一公共图书馆,与之关系密切并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1.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其根本任务就是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倉,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得天独厚,其作用点影响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1培养信念
信念永远使人保持一种向上的态势。人的成长与进步,需要有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作引导。中国无数革命先烈正是具有以解放天下劳苦大众为己任的理想信念,才具有了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精神,他们才能以超人的胆略和气概创造出英雄的壮举和业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身堵枪眼,16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心不跳。这些英雄的“胆”都源于他们为中华民族之崛起的理想信念。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也需要一个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群体共同来打造。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是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是做人的工作,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工作。通过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借阅服务中介作用,人们获得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如小说《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曾影响一代人!这是图书馆工作作用于人的优势。因此,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具有思想保证的作用。
1.2塑造灵魂
和谐社会是更高水平的社会形态,它是以人的由衷的、自觉的行为为根本要求的,对人的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要求更高。图书馆利用书刊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引导人们正确地分辨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红与黑,自觉地抵制和消除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1.3提供动力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为基础。读书增长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充分说明了知识对促进人的社会发展,促进人的经济活动,有直接的作用力。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他在经济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强,工作局面就容易打开,做事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共图书馆是人们的终身学校,它是人生知识的加油站,许多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的成功,无不与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没有图书馆,没有图书馆提供大量的知识源泉,提供动力保证,人们要走向进步与辉煌是十分艰辛的。
1.4丰富生活
和谐社会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来营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一切为了读者”、“让更多的人利用图书馆,让更多的书刊发挥作用”,通过吸引更多的人利用图书馆进行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从而提升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壮大和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这一点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已经凸现出来。深圳是一个经济极为活跃的城市,但是曾几何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却被一些人视为“文化沙漠”。深圳有一个极为大气的称号,叫作鹏城,而经济与文化就像是鹏之双翼,文化更塑造着一个城市的灵魂。正因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双重重要性,深圳市提出了实施“文化立市”的战略,建设高品位文化城市的目标,因此,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便逐渐跳入深圳人的视线,以强烈的时代性和开创性构建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标志。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各地情况互有差异,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铁的事实是各地的经济确实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先行的东部,还是崛起的中部以及开发的西部,经济的发展已是日新月异,因此,文化建设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口,图书馆建设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和壮大公共图书馆,使之与经济建设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