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点半,孙长策准时醒来了,每天的生活已经让孙长策身体有了准确的生物钟。洗干净脸后精神焕发的孙长策出现在走廊上。这时候各个工作组也都在陆续开始工作。这时候的宝鼎工作室就像一头冬眠醒来的小熊,在揉揉眼睛,舔舔手掌,慢慢的活动着僵硬的身体,变得活跃起来。
孙长策又在各组走了一圈,安排了不少事情,也讨论了不少事情。基本上定下了下午的工作方向。这一项完工又花了孙长策一个小时左右。回到办公室,孙长策从办公桌上翻出一本书,交到关勇手里,然后自己开始穿外套。
“这么快就读完了?话说你两天去一趟图书馆不烦吗?图书馆一次可以借10本书啊,你多借几本不好吗?”
孙长策借书不是一次借满最多数量,而是用关勇几个人的驾照办理了几本借书证。每次借书总是一本借书证直接最多2、3本书。结果就是需要孙长策每隔一、两天就要去一次图书馆。
“你不懂。”孙长策边走边说,道:“我读一本书的时候,有时候会发现问题需要解答,这就需要另一本或者好几本书来解答。如果我一次借满10本,需要解答问题的书却不在我手里怎么办?现在这样虽然麻烦点,但每发现一个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关勇不置可否的摇摇头和孙长策一起出去了。到地下停车场上了车,孙长策说道:“去日比谷图书馆。”汽车就发动了。
说道图书馆,日本的图书馆也相当有特色。首先,东京都政府设置的公共图书馆称为都立图书馆,相当于我国北京市的首都图书馆或各省的省馆。东京都立图书馆包括3处馆舍:中央图书馆、日比谷图书馆和多摩图书馆。分布在东京的南、中、西三个部位,总面积3.77万平方米,平均每处馆舍1.26万平方米;图书总藏量247.44万册,杂志21964种,报纸1960种,电子出版物55680多册。东京都立图书馆实行总分馆体制,即“在中央图书馆领导下的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一体化运营体制。
其次,再说公立图书馆。东京的图书馆很多,整个东京都内的公立图书馆则有50家。按照东京都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总人口1264万计算,再对比有6340平方公里的面积、1674万人口和20余家公共图书馆的上海市,应该会对日本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方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吧。而且这还仅仅是区一级的公立图书馆,在区以下还有若干分馆,比如練馬区,除主馆之外还有10家分馆;新宿区则有12家,豐島区也有9家;另外还有独立于公立图书馆体系的东京都立图书馆和国立国会图书馆等等。?
再次,不管哪个图书馆,其中儿童书籍都占了1/3以上。浩如烟海的绘本、布书、杂志、小说,让我恨不得缩回去再过一次童年。一些很小小的图书馆,虽然面积都不算大,但都辟出了一小块地方作为专门的儿童活动中心,都是脱了鞋入内的,小小孩可以在里面乱爬、乱翻,稍大的孩子也可以光着脚乱跑。另一个特色是活字本。这是一种为视力不好的读者专门印制的大字体的书。当然这应该是属于日本图书行业的特色,但图书馆里配备有专门负责为盲人读书的人,就不得不说是十分人性化的地方了。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图书馆的入口处一般都会放一个书架,专门用来供大家放置自己已经不再需要的图书杂志,图书馆也会不时放一些淘汰的书籍在这里供人随意拿走。?
孙长策来图书馆的次数太多,再加上人小引人注目,所以负责借书的工作人员已经和他熟识了。但孙长策聪明的只用关勇几个人的借书证,还不透露自己的名字,导致工作人员虽然和他熟悉了但就是不知道孙长策的名字。小姑娘接过孙长策手里的书,熟练的翻看一下,确认了书籍没有损坏就销掉了书名,对孙长策笑着说道:“今天想借什么啊?”
孙长策笑嘻嘻的说道:“要《明治妖记》、《百物志》,还有《大英帝国金融之路》”
“诶呀!前辈果然猜对了!先给你《明治妖记》和《百物志》,我去拿《大英帝国金融之路》,请稍等。”不等孙长策说话人就一溜烟的跑了。
“给你《大英帝国金融之路》,我来做登记。”小姑娘去得快,回来的也快。
孙长策奇怪的问道:“你怎么会知道提前知道我要什么书?”
“不是我,是浅草前辈。我和他闲聊的时候说了你的借书方式,他就说这是一种做学问的读书方式,一般人用不上的,然后他又问我你先前借的什么书,我告诉他后他就说你一定会来借《明治妖记》和《百物志》,所以我就提前准备试试喽,没想到前辈真的说中了!”
孙长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谢过小姑娘接过书卡出发了。等回到工作室的时候已经接近下午四点了。孙长策又简单的走了一圈工作组,看一下进度,和工作人员讨论一下下一步的剧情,然后就在办公室里写数学作业。作业写完刚好下班时间也就到了。然后孙长策就在大家的礼送中回家了。
其实到了家孙长策也轻松不了多少,因为他的事情太多。吃完晚饭后,别人能休息了,他不能。他在晚上7点到9点要用来写脚本。剩下的时间要用来读书。现在孙长策主要读的是日本的历史和传说两方面的书,要不然有人问孙长策那些漫画中涉及到的典故来源,孙长策不能解释清楚恐怕就会出问题了。所以,孙长策只能在周日的时候放松一下,睡睡懒觉啊,泡个长时间的澡啊,在后院的泳池里游游泳什么的。
说道写脚本,这是孙长策一天中最痛苦的事情了,也是他不停学习的动力。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一字不差的背诵一部长篇作品,哪怕是中篇也不行,更何况是10部作品。所以孙长策当初选择的是按时间线背诵纲要,那现在写出来的就涉及到一个新创作的过程。每天这两个小时都在绞尽脑汁的回忆和思考中度过,简直是场折磨。幸亏孙长策前世的底子加上这辈子的学习和阅读,还有一帮工作人员出谋划策才坚持了下来。
终于到了今天最后的项目,躺在床上的孙长策只能自己鼓励自己了:“再坚持一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