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总说的对!”白高官说道:“我已经对宣传部门的进行了内部进行微调。同时也找多人进行了谈话。下一步。也就是最近几天,我和侯书记将会加强对宣传部门的管控。一定会把他们牢牢的握在手里!”
“那我们就只能等着啦!”孙长策拍拍手说道:“这个滋味儿可真不好受!但是我们已经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了,现在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啦!”
三个人商议了许久,最终的计划和孙长策最开始的计划没什么本质的不同。因为实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唯一的变化就是政府由被动变主动了。不要小瞧这一点,一旦政府下定决心,再加上宣传到位,他们的计划有很大的几率成功。
主要计划就是以孙长策的超市为掩护,大量的囤积物资后,准备在抢购风潮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把它打下去。其次。就是侯书记以防汛备灾的为借口,小规模的囤积了一批物资。同时,侯书记、和白高官同很多关键职位的人进行了悄悄的谈话。现在就是万事俱备,就等风来了!
说起1988年的抢购风潮,现在很多人可能还会有记忆。
“街坊二大妈一嗓子,把我没给急疯过去——过两天副食品要涨价啦!”老急一着急,醋,打了一洗澡盆;酱油,打了两水缸;味精,买了两抽屉……”?
这是1989年的春节晚会上,姜昆、唐杰忠合说的相声《着急》里的台词,生动而又夸张地讲述了主人公老急在1988年国内发生的全民抢购风中的经历……?
1988年3月,抢购风潮首先在上海开始,很快蔓延至全国范围,进而演变成疯狂的抢购风。从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三大件开始,盐、肥皂、毛线、卫生纸,大家基本上是见啥买啥,就怕今天不买明天涨价。?
盐囤积上十几袋,毛线一买就是十几公斤,火柴整箱往家搬,缎子被面先买上几套放着,连卫生纸也会备上几大包……对经历过1988年抢购风潮的人来说,相声中的笑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些都是过日子必须的东西,吃的、穿的、盖的,以后反正要用,一时放着也坏不了,就多买一些。”当时老百姓都是这种想法。?
笔者那时候还在上学,在笔者记忆中,1988年抢购风之后的两三年内,邻居的女儿和女婿回家串门后离开的时候,邻居大妈总是在门口嘱咐小两口,说道:“你们家里用的肥皂、卫生纸千万别买!要是用的话就到妈家里来拿,我那床底全是肥皂和卫生纸。”这种叮嘱持续了两三年的时间,可见邻居大妈储存了多少东西!
另有一则新闻采访,被采访者说道:“我1989年结婚,儿子是1990年出生的,那时给儿子洗尿布,肥皂全是从我妈家拿的,记得我儿子一岁多以后不用尿布了,都4年了,我妈家的肥皂还没用完。”?
当时还有一则新闻发布的是图片。武汉的青山友谊商店有一所黄金饰品专卖店,在当时根本店员根本就不敢开门,生怕出现打砸抢现象!所以店员用铁栅栏封闭着门口,工作人员坐在铁栅栏背后,群众从铁栅那里伸手递钱过去购买黄金饰品。那时候根本也不看黄金的成色和首饰的外观,只要能买到就好,大家都拼命的交钱买东西。
据当时的报纸报道:“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据有人回忆说,当时人们疯狂抢购。生产厂家刚刚才把产品运到商店门外,还没来得及摆上柜台,人们就蜂拥而上,涌向运货车,自己动手往下搬,生怕抢不到手,好像白送一样,秩序一片混乱。
有些商店乘机把积压多年的商品在很短时间之内卖得一干二净;有些不法商户,乘机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抬高物价,欺骗顾客。
当时,有些人开始存米、存面,甚至连酱油、醋都要储存起来。有的商场限购食盐,每人每次只能购买2袋,有的全家出动,多次排队购买,积存下了上百袋食盐,几年也吃不完,后来,当发现商店里并不缺少食盐的时候,哭笑不得。
最典型的是,有些家庭全家出动轮班排队买面、买大米,有些粮店排一次队可以购买100斤,有些家里堆积了一大堆面粉和大米,把家里变成了“粮食仓库”,后来没有吃完的,坏了很多。
有的人家一次购买的肥皂用了很多年,最后都缩成了又黑又硬的“铁疙瘩”。有些家庭此后的几年里再也没有买过食用油、盐和酱油之类。
据报道,一位老太太买了很多捆粗糙的卫生纸,后来的几年中,因怕受潮,常常搬进搬出晒手纸。有一家人抢购了大量的肥皂、盐和当时被当作奶粉替代品的麦乳精,整整放了一大堆。还有一位女士,买了许多棉内衣,到现在把没穿过的还一直放在大衣柜里。
当时,彩电供不应求,价格一路攀升,一台售价只有1000元的18英寸普通彩电,既没有遥控功能,又仅仅只能收看8套电视节目的按键式彩电,卖到3000多元,除了要凭关系,走后门,还要搭购商场其它滞销商品。
抢购风确实让商家大大地赚了一笔,受害者当然是平民百姓。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城市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恢复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的老办法。
当时的报纸报道曾指出:“这反映出中国的老百姓对于涨价的惊恐程度,害怕物价上涨威胁到自己的基本生活。”?
其实当时这股抢购风潮的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少部分囤积居奇的人制造谣言迷惑群众。而大部分的群众,由于信息不畅,了解不到事情的具体真相。再加上以讹传讹,随意跟风。所以。才引发了一系列的抢购成行动。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经历过1988年抢购风的福州市民张某回忆,说道:“当时他是在澡堂里听说家电要大提价的消息。赶紧花了将近5000元买了台彩电。现在想起来有点好笑。但是当时真不知道消息的源头在哪里。听大家这么说,我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