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子与山猫》讲的是人、山猫、橡子的故事。故事的基本情节很简单,主线是一郎应山猫的邀请前去帮助断一桩橡子争大的案子。
全篇的铺垫是一郎接到山猫的邀请,前往断案现场的经历。一路上,他问路于栗子树、瀑布、蘑菇和松鼠。核心是到达现场后发生的事情。他认识了山猫的车夫和山猫本人,了解了橡子争大的案情,见识了山猫断案的过程,最后帮助山猫做出了判决。结尾是断案后山猫的郑重邀请、赠送谢礼和送行。
整个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全篇结构简单,情节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语言朴实,没有太大难度,适合儿童的阅读特点和理解能力。其次,故事是虚构的,创作手法主要是拟人法。读者可以在主要情节中的一郎与山猫和橡子的关系上,非主要情节中一郎与栗子树、瀑布、蘑菇、松鼠等的关系上看到,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植物、山水、动物,尤其是猫和橡子以人格,对它们进行了与人的同格化处理。可以说,拟人法是童话创作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也是激发儿童兴趣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童话创作的必用手法。这篇童话便通篇贯穿着拟人法的使用。第三,非理性的情节设计是这篇童话的又一个特点。首先,山猫所谓麻烦的官司只是一群橡子在以自己的特长争大,而自大的山猫却断不了案,找来一郎帮忙。一郎的建议出乎山猫和橡子们的意料,也没有一个橡子愿意承认自己是“最不起眼的、最傻的、最丑的、最邋遢的、脑子坏掉的”橡子,于是案子得以判决。主要情节设计得十分荒诞和滑稽。
山猫感谢一郎,送给他的谢礼居然是原告和被告——橡子。这种情节设计也十分荒唐,但却也许正合儿童的口味。有些情节设计得非逻辑。山猫邀请一郎当他的名誉判官,却在将来邀请函的措辞上发生了问题。一郎不同意山猫写“务必到庭”,这竟成了以后再也没有收到山猫邀请的直接原因。难怪山猫在同意一郎意见时表现出了一副“毅然决然”的样子。有些情节设计得虚幻和非现实。比如,一郎赶赴现场时所走的沿河小道的消失和新小路的出现;山猫驾着蘑菇马车离开草地时,香榧树和树林化作烟雾摇曳起来;黄金橡子到了一郎家附近时开始褪去金光,最后变回本色;山猫、车夫和蘑菇马车倏忽间的遁逝。这些情节都给作品笼罩上了一层虚幻色彩,挑逗着儿童乃至成人读者的好奇心。
最后还有一个情节需要关注,那就是关于明信片的写法。第一张明信片是马车夫写的,很拙劣。山猫想改写,沉吟良久,“毅然决然”地提出方案后,却被一郎否决了。于是山猫又是好一阵沉吟,最终遗憾地放弃了。这一放弃,实际上导致的结果是一郎再也没有收到山猫请他“务必出庭”的明信片。贤治想通过这个情节反映什么呢?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问题。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篇以趣味性为主的童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