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说道:“小姐心善,不知这世界有许多心术不正之人。”
沈浪说道:“林伯说得对,以后没有我跟着不要几个姑娘就出去。”
雪雁说道:“不要小瞧人,三两个大汉还近不了我的身!”
黛玉满腹心事的进了房间。贾母累了,也进去休息了。众人各自散了。
次日,黛玉对贾母说道:“昨儿听林伯说城里还有不少难民,不知他们怎么解决温饱?我这心里想着这事,一夜也没睡好。”
贾母说道:“可难民太多,又分散,我们又没那么多能力。”
黛玉说道:“我想着在进京的路口,还有热闹的地段摆几个大锅,熬些粥给灾民。也算是尽我绵薄之力了。”
贾母听了,说道:“玉儿只管去做,切记量力而行就好!”
黛玉点点头,带着雪雁,晴雯春纤刚要出去。沈浪见了,连忙说道:“你们先去换了男装,我陪你们一起去,多个人手多份力。”
黛玉这才想起自己着女装出去不方便,少不得换了。几人先到醉仙居,一路上遇到不少难民。黛玉对林伯讲了自己的想法,说道:“赚再多的钱,死了也是带不走了。不如,用在有价值的地方!”
林伯点点头,忙去张罗。不多时,在进城的要塞支起了两口大锅,白花花的大米是成袋的往里倒。在城里离醉仙居不远处,也支起一口大锅。林啸,林轩和沈浪每人负责一处。雪雁等各自去帮忙,黛玉坐车各处查看。
难民见有免费的粥,都挤在一起,沈浪高声说道:“大家不要挤,人人都有份!让老人和孩子先来!”众人听了,不少人自动排在后面。只有一个十六七的年轻人站在米锅旁不动弹,大家都大声的指责他。
沈浪说道:“这位兄弟的模样也是几天没吃东西了吧?可请你稍等,让让老人和孩子。”
年轻人说道:“我是替那边的老人领的,她已经饿的站不起来了。”众人顺着年轻人的手指看去,一位瘦的不成样的老妇人正靠在路边的树下半躺着。眼睛半合着,大口喘着气。
沈浪见了,连忙给年轻人盛了慢慢一碗。年轻人走到老妇人身边,用嘴把粥吹凉,然后一口一口的喂给老妇人。众人的态度由鄙视变成了赞赏,有人说道:“这年轻人真孝顺!对他的母亲真好!”
老妇人吃完了整碗粥,才做起来说道:“谢谢你,年轻人!”众人这才知道年轻人和这位老妇人毫无关系,更是另眼相看。
一位老人说道:“年轻人,看你的样子也饿坏了,你先来领!”
年轻人笑着说道:“我不着急,还挺住了!”说完站在了排尾。众人见了,都自觉排起队来,没有一个拥挤加塞的人。
周围的难民听到免费发粥的消息,都赶过来了,那年轻人就一个劲往后让。等到再也没有人来领了,才上前领了一碗到旁边吃了起来。
吃完后,问道:“无功不受禄,请问我可以做点什么吗?”
沈浪心中对这个年轻人充满了好感,就让他帮忙收拾碗筷。等到一切都收拾停当,那个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
晚上回到林府,沈浪把这件事告诉了黛玉。黛玉点头说道:“善良,不占便宜。是个可造之才!”
春纤进来问道:“小姐在夸谁呢?”
黛玉笑着说道:“想知道,明儿跟着沈大哥去!”
黛玉又对沈浪说道:“明儿你再见到那个人,让他到随心轩去。”沈浪答应着。
春纤说道:“小姐,我们发粥已经拿出了不少银子,你还要养个长期白吃饭的?”
黛玉笑着说道:“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看你怎么利用了?”
次日,春纤跟着沈浪来到昨天发粥的地方,早有不少人在那里等候。昨日的青年也在,见沈浪来了,忙指挥人们站好队,还说道:“老人和孩子到前面来,年轻人往后!”
沈浪笑着看着他,年轻人加入了发粥的行列。半日下来,人已散去,沈浪说道:“你忙了半日赶紧吃些吧!”
年轻人说道:“谢谢两位兄台!我已在城里找到了散工,以后吃饭还是不成问题的。今日我是最后一次到这里来了,两位都是菩萨心肠,可叹我竟有心无力啊!”
春纤听见年轻人称呼自己为兄台,“噗哧”一声笑出声来。年轻人被笑的发愣,心中暗道:这位兄台长相清秀,怎么笑起来也像女子?
沈浪说道:“你有这份心意就不错了。打散工不稳定,我给你指个路,一会你去城里的随心选看看,那里招长工,供吃供住。”青年人忙谢过,吃过粥,匆匆的走了。
春纤说道:“沈大哥为何不直接告诉他是小姐收留了他呢?”
沈浪说道:“此人连一碗粥都不白吃,怎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
春纤听了,点点头。年轻人一路打听来到随心轩,自然很容易就被录用。这年轻人姓萧名雨,家里有几亩良田,父母在世时也读过一些书。后来发大水,父母双亡,房子和田地全被大水淹没。只好孤身一人来到进城。
林伯安排萧雨帮着送货,晚上就住在后院的仓库旁边的屋子里。几日下来,林伯见萧雨不怕累,能吃苦,而且每日打烊时都会四处巡视一番,心中十分满意。
黛玉等接连派了三日的粥,此举在京城妇孺皆知。有人传说,幕后之人是个翩翩少年;有人说是个美若天仙的女子;还有人说,是醉仙居秘制菜的神厨,一时间众说纷纭。
黄河发大水,河南,开封受灾严重,早有官员上报朝廷。康熙为了此事头疼的很,在朝堂上大臣们也都献计献策。康熙派出快马通知受灾县衙,一定要保证灾民的基本生活,并赶紧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并上报。康熙有下令各州各县开仓放梁,并从国库里拨出三百万万两白银,用于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