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过年
每年一放假,就迫不及待的赶回老家过年。在村里过年那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过年,总有一种浓浓的说不出的味道。
村里沸腾了,开始为筹备年货精心的做着准备。打工的也都陆陆续续回家。村里的老人翘首以盼,望着公路上来往的车辆,都希望是自家孩儿们回来了。
年轻人拖着行李箱,打工的卷着铺盖卷,背着黄包包,一脸的归心似箭样儿,一副像多年未归的表情,嘴都咧到了耳朵根。
“回来了?”
“回来了。”
妇女们开始系上围裙招待这一家老小,做上拿手的手擀面,蒸一锅白面馍馍,热乎乎的吃下,心满意足。
相跟着去乡里置办东西,乡里堵得水泄不通,道路两边摆着各种水果蔬菜,红的苹果,黄的香蕉,橘子橙子柚子,豆角芹菜蒜薹,颜色鲜艳的都能垂涎三尺,果蔬在寒冷的天气中静等着有缘人。
“多少钱一斤,给我称些。”
“也给我来几斤。”
人们纷纷涌到跟前。
卖肉的立在案前,系着油腻腻的白色围裙,磨一下刀切一块肉,切一下肉磨一下刀,干脆利落,一称一个准儿。
“给我割点肥肉!”
“要多少?”
“就这一板,有多少算多少。”
“给我来十斤瘦肉!”
“好嘞!”
“我要排骨,剁成小块儿,孩儿们吃。”
“行,行......”
队伍排得老长,后面的人探着头望着前面,恨自己来得晚,这个探了那个探,那个探了这个又探,就像是排练好的节目。
突然一阵莫名的掌声响起,把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又集中到一处。原来是有人在现场写对联,大红的福字,宽宽的红对联,有的带着金边,挥毫泼墨,软笔握手,下笔就有。上联下联平平仄仄韵味十足,新鲜出炉,冒着热气儿。围观的群众更是赞不绝口,嘴也不由得咧到了耳朵根,比卷着铺盖卷回家的人咧得都长。
超市门口也挤满了人,外面的人只管进去,里面已经出不来了,就是买个洗洁精或一袋咸盐,都得排很长时间的队,队伍已经转了个圈,绕到货架那边去了,你想快速走出来,已经不可能了,前面被高高的饮料箱挡住,连黑压压的脑袋都看不到,半天挪动一下,收银员忙的都顾不上看你一眼,两只手不停地敲打着键盘,嘴还得不停的说着。
街上各种车声滴滴个没完,看似开着车,其实比蜗牛还慢。各个村的人都聚到乡里去了,你说能不挤吗?
卖鞭炮的店里,人们要一千响的,两千响的,五千,一万响的都有。过年,随心买就可。烟花是起到一个繁华似锦的效果,火树银花不夜天,在不大的院子里绽放烟花爆竹,那一点着就远离现场的等待,也是醉了,不过安全永远第一。
“再买几盘盘香吧。”
“买些黄纸吧。”
“买几包红蜡烛吧。”
“调味品也得有,平时不敢吃,上火,过年了,大锅饭,给孩儿们放足。”
“呀!还少一对儿门画儿。”
“出门见喜买了没有?”
“买了。”
“满园春光呢?”
“买了,买了.”
再买些糖果,让小孩儿们香香嘴儿。大包小裹的差不多了,回吧!
回到家再继续忙活。
过年喽!
看看这热闹的场景,看看这一年一次为过年做准备的心情。中国人对过年那是情有独钟,过去盼一个年,需要好久好久,一双新布鞋,一件碎花小布衫,一顿饺子,都能让人称道不已。最主要的是过年过得是团圆,平日里各自忙的不可开交,为养家糊口,不惜一切。过年一家人吃个团圆饭,说说过去的一年,说说即将到来的一年。年,起到了一个让人歇歇脚,喘口气的作用,稍作停留,也是迈步迎接新的开始。
一年四季,一天天的过去,冬天已经来到,直通春节。不管到什么时候,到多大年岁,只要你是中国人,就不会忽视春节,就不会对过年没有感觉。纵然有的人会说过一年又长了一岁,又老了一岁,但路是向前走的,人生是活的,一年一年增长知识和见识,一年一年又增长了智慧。
过年,忙中有乐。
过年,才是真正的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