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
各地风俗不同,喝的粥也就不同。我们老家腊八早上喝的是小米粥煮红枣。用温火熬成,熬到啥程度呢,软硬介于米汤和小米饭之间。从小到大看母亲熬粥,用的煤球火或者烧柴火熬粥,这两种火熬出来的粥自然醇香,在粥熬到一半时间时,再放进去几个红枣,瞬间与众不同。只见红枣漂浮在上面,不情愿下锅似的对抗着,我好奇红枣为什么不沉下去,然后专门去按一下,结果又浮了起来。这估计就是说的那个密度吧!红枣又像河流上的一叶叶小舟,随波逐流。米粥加红枣,经过时间的锤炼,甜味四溢,两种甜交织一起,基本上成了甜粥。熬好后的粥上面会有一层米油,据说那是最有营养的东西,父母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喝的就是在碾盘上碾出的米粉,用一个已经被我不小心摔坏几次的瓶子冲喝,实在饿的时候喝上一瓶,至今我也记得那个瓶子,至于米粉,由于年代久远,没有记住喝的时候的状态。
熬好的腊八粥,在喝的时候用勺子从边缘一勺一勺舀起,吹冷至嘴里,再送进去一个枣,甜丝丝的,食欲大增。这样的粥平时也喝,但放到腊八喝就叫腊八粥。喝完腊八粥,过完腊八节,就是下一个节,除夕春节了。
旧年月里,如果会喝一次这样的粥那可是一次大的改善,你想想要熬成这样黏糊糊的粥,那得多少小米,加工成小米也得不少谷子吧!父辈们说,他们那个时候每顿都是清汤寡水,从碗里能照见月亮,经常是天上一轮,碗里一轮。喝的时候一晃一晃的,月亮也跟着晃动,都不忍心喝掉,总认为那是在吞月。如果哪天碗里有一个没有化开的玉米糁疙瘩(这是喝玉米糁的体会),那真的就是一顿改善了,无形之中解决了温饱。会永远记住并时时念叨。要想一大家人吃一顿像腊八那样的粥,估计很难,你想打下的粮食会有多少,都张着嘴吃饭呢,哪个照顾不周都不行,哪个也不能挨饿,一家老老小小十几口,那些粮食敢那样折腾吗?还不够一顿吃呢。年年是种谷,年年队里干活,主要是平摊下来再加上牲口一部分,分到个人手里寥寥无几。想想也是,缺衣少食的年代,什么都稀缺,更何况是粮食。别看那些小小的颗粒,那可是春忙秋忙,流着血汗一锄一锄劳作出来的。
至于为什么要在腊八这一天早上喝这样的粥,我也不大懂,反正就是这样延续下来了。
生活有一碗粥喝,那是再幸福不过,别小瞧这简单的粥,它可是解决温饱,延续一代又一代人的主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巧的人如果没有米,怎下锅,怎么去完成这一顿饭,更别说细细品味了。人生有粥可知足,有粥的人生是丰满的。家家炊烟升起时,是粥在沸腾,是粥给人间送来了温暖,熬粥需要时间,从一把生米到香甜可口,需要一步一步的走,每一步都算数。熬粥也如人生,不可急,慢慢来,每一道工序都不可落下。熬好那一刻,你会发现,经过时间的锤炼后,那一碗粥自然合口。唇齿间香自久久。
早上,我是按照老家的吃法在小米粥放枣,一锅米粥伴着排气扇声的翻滚同样出现了米油,熬至十几分钟后,抓一把红枣放入,红枣在粥上转着圈的航行,一会儿几个碰撞一起,一会儿又均匀分开,一锅红红火火的粥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熬成。
又摊几个薄饼,就着咸菜。一家人的腊八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