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与时代变迁
“滴铃铃,滴铃铃”,这准是谁家的自行车又派上了用场,胡同里邻里之间与骑自行车的人打着招呼:“出远门呢?”,“我去乡里办点事”。
滴铃铃滴铃铃穿过胡同,滴铃铃走远。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率先拥有自行车的家户。刚刚兴起的二八自行车车梁很高,车子很大,通常都是男人在用。有自行车的人和有电视机的家户一样,就那么一两户。但那滴铃铃的响声却成了那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声音。只要听到滴铃铃,准是自行车的声音,只要听到滴铃铃,准是去乡里办事的人。
但在城市,自行车已经形成大的规模,上下班清一色的小自行车成了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去大姑家就亲眼目睹了那个场面,人们蹬着自行车朝着同一个方向骑行,依旧摁响滴铃铃滴铃铃的声音。
93年底,我们家也买回一辆轻便粉色自行车,那是让人捎回来的一辆小自行车,比二八自行车小了许多,适合女孩子来驾驭。看着眼前这个新式车子,心里发怵,两个轮子不倒吗?这要坐上去如何掌握平衡呢?还没上去骑就已经胆怯,再加上笨的缘故,就与自行车疏远,妹妹自学几天后轻装上阵。
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了一辆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自行车,有了自行车自然方便了许多。胡同里不再是那一辆自行车在滴铃铃,而是接二连三的滴铃起来,这个滴铃铃走过,那个滴铃铃走起,这个前脚滴铃铃回来,那个后脚滴铃铃也回来了,买个针线,打点酱油醋,都是骑着自行车,话还没说完,已经骑着自行车买回来了。
就在自行车覆盖全村时,一声“呼”的像箭一样的声音从胡同射了出来,震耳欲聋,这是摩托车的声音,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吓人,而是把人直接吓到了家。
“谁谁谁买了摩托车,从我家门口过,还以为是什么呢”。
“真是时代变了,自行车还没骑坏呢,又兴起了摩托车”。
街上的人开始议论起了摩托车。
“诶,你那摩托车是打气还是加油”,
“加油”。
人们端着碗目送着一闪而过的骑摩托车的人,荡起的灰尘飞起老高,人们躲闪着,端着碗回了家。
滴铃铃的自行车声和呼呼呼的摩托车声交相辉映,在村子里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人们慢慢听习惯了,即便是雅马哈开过,也不再惊讶和害怕。摩托车可以载两三个人,有的家户全部出动,一个摩托车坐下全部,呼呼呼的沿着小街出了村。
谁也不会想到,谁也说不清楚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就在人们以为摩托车就是最牛的交通工具时,小汽车来到了人们的身边。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有的家户已经得到了小康,虽然贫富差距永远无法解决,但是有一部分人是先富起来的。条件好的家户,院子里通常是这样的摆设——进门过道处是小推车,院子墙根儿放着自行车,院子当中是摩托车。非常显眼的三种车就是当时某些个家户的财产。有人开玩笑说:你家以后再买个小汽车,就齐全了。
这话还真说对了,那家果真买了一辆小汽车,就停在他们家门口,街坊邻居商量好似的一窝蜂的去看,去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大物件,这是怎么开回来的?
那人也幽默,说这不是开回来的,是飞回来的。
你就糊弄俺们这老太太吧,飞机才会飞呢,你以为俺们不知道啊。
说笑一阵后,人们又开始用手去抚摸小汽车,再前后左右的看看。
“再看就看坏了”,
“看还能看坏?”
“会看坏”。
又是一阵哈哈。
小汽车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
“你看这社会变化多快,只看到公路上跑着小汽车,没想到小汽车跑家里来了”。
由于乡间的小路偏窄,小车开过时,迎面过来的自行车,摩托车和行人都得自觉的停靠在边边,先让小汽车走过。后来慢慢多了车辆,这个小车刚过,人们刚要回家,又听见一辆过来,又开始了自觉让路,就这样走走停停,就这样目送着车辆消失在南北方向中。
2014年,一个好听的名字走进大众,“共享单车”,有一年高考作文——共享单车。一辆辆共享单车出现在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共享单车小巧轻便,方便了许多人。
一边是共享单车,一边又流行起了电动车。由于堵车严重,电动车成了最方便的交通工具,需要电动车的人也在第一时间拥有了自己喜欢的电动车,不像当年买自行车时即使把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三半五半,也不够买一辆自行车。
楼下,除了有停车位置,还有停电动车的位置,一排排,一辆辆停放的整整齐齐。谁停车不规范,小区物业就会及时通知谁。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老爷子很吃力的骑着自行车,还带着一些蔬菜,滴铃铃的从身边走过。这个声音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八十年代胡同里滴铃铃的自行车声。如果还原当时的情景,一定是:您出远门呢?回答:我是去乡里。
虽然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但自行车已经成为时代的象征,像一首老歌刻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滴,滴,滴”,“滴,滴,滴”,早间高峰期,车辆走走停停,一会儿红灯,一会儿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