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
八十年代的早读是从二三年级开始的,早上五点多一点闹铃一响就起床,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开门声和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以及星星月亮的照明和四季风去往学校,感觉早间丰富多彩,处处充满着诗意和积极向上。新的一天也从那一刻开始了……
一路上从各个方向,各条胡同涌现出不同年级的学生,个个拿着书本,慌慌张张的样子生怕迟到。
朗朗的读书声占据了清晨,校园一片沸腾,每天一课的进展给了读书人读和背的力量。当读到鲁迅在桌上刻下一个‘早’字时,更是对早有了一个更深的印象。
现在,孩子们依旧是早读,把早间分成了早早自习和早自习。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摞摞的书本,站或坐都在埋头用心的读书。尤其大声的朗读最能体现出自信和提高记忆力。
看着孩子们沉浸在这最美的清晨,陶醉于书中时,我想起一首歌:校园的早晨。
歌词写的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
不管是在树下还是在教室里读书,都是清晨里的一道风景,都是对清晨最好的诠释,没有辜负清晨给予我们的美好。
抓住清晨,把握住一分一秒。你在清晨种下一个梦想,清晨就会还你一个成真。
我也喜欢清晨的模样,喜欢它的清清爽爽,喜欢它的积极向上,喜欢它带着朦胧的悄然而至,喜欢它一阵风的轻轻吹拂,似有唤醒的力量,喜欢它有‘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的俗语,喜欢它随四季由朦胧到清亮,由清亮到朦胧的状态。所以同样珍惜早间这个不多的时间,‘一日难再晨’,五个字已经说明了清晨的短暂和宝贵。
同样会捧一本书在早间,这个时候窗外还没有彻底的喧闹,只是偶尔一辆车的疾驰或是匆匆而过的行人,这个节气已经不见鸟鸣,那个扑棱展翅的豪情暂时告别,那个有着布谷布谷光棍背锄的早晨是远去,也是在等待下一个的开始……此刻只有自己的呼吸和默读的语气。
莫言的一篇《过去的年》映入眼帘。他过去的年和我们七零后的年一样,并且高密县和山西河南的饮食习惯大同小异。读着读着仿佛回到了过去,又仿佛年在临近。可不是嘛,冬天来了,年还会远吗?不像过去用盼了,现在过一年简直就是一转眼。这马上大降温,马上雪花飘零,马上就到了年。
读莫言过去的年等于是在回味自己过去的年。莫言的文字,我还是蛮喜欢的,接地气。莫言是山东高密县人,他的文字同样与高密县有关,他所写的散文也都是小时候挨饿,和母亲一起卖白菜等等这样的文字。行云流水,通俗易懂。百读不厌。
一直想读读他的《透明的红萝卜》,好奇透明的红萝卜到底写了些啥,近日终于淘到。
早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把握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