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臼
碓臼,这两个字也许还在生僻字行列,没有关系,今天就来认识这两个字——碓臼dui jiu。如果没有听说或看到过碓臼这么一个小小的物件,也就不会去关注这个词语。从小就一直听着谚语长大,当说到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一直到九九时,里面居然出现了‘冻破碓臼’这么一个形容十冬腊月很冷的词语。你想想都能把碓臼冻破,可见是怎样的一个季节。
碓臼,在农村,尤其在上个世纪尤为普遍,凡是那个年代出生的人都知道碓臼,它就是用石头经过能工巧匠用心琢磨锻造而成的,就和咱们平时捣蒜用的碓臼的形状一模一样,只是这个物件要比捣蒜那个大好多倍,常年放在院子里经四季和雨水的滴答,碓臼也被把玩成了一个光鲜亮丽,映入眼帘的这么一个受人关注的小物件,农家人用它来捣捣这个捣捣那个。
把一块石头做成碓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不是木头,而是坚硬的石头,是一块实实的没有任何技巧的石头,所以你要把一块石头锻造成碓臼,想必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不过对于想干、有心人来说,也不是干不成的。你是瓷器活,我就有金刚钻。
所以,在农村,长到几岁可以识别一些东西后,自然就会对碓臼产生兴趣,觉得好玩,就会走近它,去探个究竟。长大后,也就知道了碓臼的用处,当这边叮叮当当响起时,那边也在叮叮当当的响着,都在捣玉米粒,就好像都与玉米粒过不去似的,没事就拿玉米撒气,其实都在为下一顿饭做准备。玉黍米是家家户户必吃的饭食之一,熬一锅玉黍米放上杂面面条,放点酸菜,那可是一顿极好的饭菜,不管是几岁的孩子还是年老的长者,不管有几颗牙,都对玉黍米情有独钟,这是历来的饮食习惯,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饮食习惯。所以到碓臼里面捣几碗玉米粒,也不是什么难事,碓臼也就成了一个身边之物。
出于好奇,小时候的我也试着去碓臼里面鼓捣一些食物,只要是颗粒状的东西,我都会拿来放在里面捣,拿一颗大块盐,那时候都是大块盐,块儿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一颗盐炒一顿菜都咸,所以你必须把大块盐捣成小颗粒才行,我看到过父母捣盐,不过他们是擀盐,而我却是拿去捣,于是一颗大块盐在我几下砸捣中居然也变成了细碎的颗粒,这都源于碓臼的功劳,要不是这么一个溅不出来,还不会把手弄伤的小物件,那么大的颗粒盐也只能让父母用来擀了。
碓臼,它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过去农家小院的一件不可或缺的物件,如果留到现在那一定成了古董,不用鉴定,就是古董。至少在你走近它去抚摸它那一刻,一定会抚摸到岁月的痕迹,一定会对打磨这些个碓臼的人给一个赞赏。石头奇形怪状,石头是天然形成的美,石头也代表着亘古不变。用石头做成的碓臼更是一举两得。
现在即便是走进破旧的院落,也很难找到那一个被精心呵护的碓臼了,它就好比现在的一个小把件,经过用心的把玩,自然出奇的美丽。
有些老物件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些老物件也逐渐成为一个被人们在茶余饭后提起的话题,那么,多年之后,现在所拥有的一些物件,也必将在后来人的笔下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