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后天。”李世民气冲冲的说道。
“殿下先息怒,咱们必须想好用什么理由,怎么做才能同时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呢,而且还要让陛下不能够干涉此事。”长孙无忌看出李世民生气,是啊,被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弟弟如此的算计,李世民怎么能不生气。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事情是没有对错的,李世民不是也在算计他们吗?哪怕李世民在犹豫,真正到了争夺大位的时候什么亲情都统统的消失了,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皇位的更替都有一个无比血腥的故事。不论是兄弟姐妹或者父子叔侄,在皇位的面前统统的不值一提。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慢慢的平静了下来。其实最初在李世民的心里,虽然在争夺太子之位他只是想着自己的能力比李建成强,自己能更好的治理这个国家,可却并没有想着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死的念头,直到上次李建成和李元吉设宴招待自己却在酒里下毒,差点要了自己的性命。也是从那次他就知道他和李建成李元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尤其是今天李元吉对李承乾下手更加坚定了李世民的决心。
有些事情一旦决定做了,事情往往会失去控制,在好的谋士也有算不到的变化。
“殿下,臣有个建议。”房玄龄说道,只不过是说话的眉宇间有一丝犹豫。
“玄龄,你说。”李世民干脆的说道,李世民只是一时的气愤,平静下来以后又恢复了杀伐果断的气魄。
“殿下,您明日晚些时候进宫,向皇帝上奏就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跟宫中的妃子有染。被你知道了,要杀你灭口。最近李建成李元吉为了拉拢张婕妤等皇帝宠妃,肯定没少跟他们走动,皇帝一定会起疑心的,到时候肯定招来他们两个调查。这个时候咱们埋伏到宫门,等李建成李元吉一到宫门,咱们就地诛杀,就说他们叛乱。到时让玄甲军控制住皇宫,皇帝也拿您没有办法。咱们在找一个人去劝皇帝陛下承认李建成李元吉谋反,立您为太子。”房玄龄徐徐道来他的主意。
“好主意。”李世民还在思索房玄龄的主意,开始分析事情的可行性的时候,杜如晦却说话了。
“是啊,玄龄兄真是足智多谋,此计甚妙啊。”长孙无忌也说道。
李世民还在思索,不是说李世民的反应没有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的速度快,而是因为李世民考虑的要多一点,万一到时候李渊并没有立他为太子,并不承认李建成与李元吉谋反怎么办。
长孙无忌等人考虑的是点,他们思考这个事情能不能成功。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他还要考虑这个事情的影响力,不然即使成功如果失去了民心也是得不偿失的。
“殿下可是担心善后的事情?杜如晦看到李世民还在思索之中,慢慢的品味了出来。
“是啊。父皇的性格我比较了解。他要是伤心之下做出什么事情我都觉得正常。”李世民说道。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可是这句话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对于李渊的脾气他是知道的。这也是他担心的。
“殿下,无需担心,以微臣对皇帝的了解,他会承认李建成李元吉谋反的。”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的高士濂突然肯定的对着李世民说道。
“舅父大人此话怎讲?”李世民不知道高士濂为什么那么笃定李渊会站在自己一边。这件事情关系到自己的名正言顺,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如果得到父亲的肯定,李渊认定李建成李元吉谋反而立李世民为太子,这就是名正言顺。身为皇帝和父亲的李渊为这件事盖棺定论了,即使以后有人争议却有一个大义在。有这个大义别人就不能说自己的皇位是抢来的。哪怕别人说,也不能打着这个旗号反对自己。反之如果李渊没有承认李世民的圣旨,那么李世民就是杀兄杀弟的乱臣贼子。难道他李世民可以对李建成李元吉动手,还能对李渊动手不成?一个连父子人伦都不能做到的皇帝能做长久吗?
“我了解陛下,陛下一直在你和李建成之间徘徊。有的时候他的心是向着你的,可是奈何建成做的的确也很优秀,况且建成的身后站着的是世家,天下官员出世家你又不是不知道,慢慢的陛下的心里天平还是向李建成倾斜。在加上李元吉和李建成身边的人出的馊主意,这才造成了现在的太子之位倾斜的更加厉害,只不过李建成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不然不会用这些手段对付你。可一旦你能成功将李建成和李元吉诛杀,那么为了大唐能够传下去只能站在您这一边,如果皇帝下令说你是乱臣贼子,那么以后的大唐谁来继承?窦皇后生前育有4子,李玄霸早亡,剩下你们三个如果都死了,难道还指望从他那些未成年的皇子中找出一个慢慢培养吗?您的文采武略只有您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况且陛下对皇后的感情深厚,他怎么可能在两个儿子去世之后再杀掉仅有的你呢。那样后人会怎么评价窦皇后他老人家。”高士濂说道,语气中十分笃定。
“殿下,高大人说的在理。咱们就选择一个说服陛下的将领吧。”杜如晦没有等李世民说话就说了出来。
李世民听高士濂说了那么多,终于下定了决心要用房玄龄的计策。
“好,就这么办,至于人选就选敬德吧。”李世民决断道。尉迟恭,字敬德。对于尉迟恭李世民很放心。
“是,殿下。”尉迟恭上前领命。
“这样,咱们在商讨一下具体的细节。我想李建成一定会走玄武门。”李世民肯定的说道。
“是啊,玄武门的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是李建成的心腹,李建成肯定会从玄武门经过。可咱们怎么能换上自己的人?”却是杜如晦提出了疑问。
“克明兄有所不知,常何表面是太子的人,其实是秦王的人。”长孙无忌说道。
常何正是长孙无忌发展的,长孙无忌的眼光很长远,在看到皇帝的态度慢慢的倾向太子李建成的时候,他就在准备这样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