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档案】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
籍贯:河北献县东辛庄。
英雄历程:
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九一八事变后,弃官还乡务农;
1937年,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
1938年5月,任回民干部教导部队总队长;
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2月7日,不幸病逝。
【英雄荣誉】
毛泽东主席敬献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
周恩来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
朱德总司令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回族支队的卓越领导者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之所以能带出一支无坚不摧的部队,不仅因为他的英勇善战,更在于他把共产主义当做终生的信仰。早年他投身奉军当兵并升至团长,却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奉行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之后,马本斋带着自己组织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参加了八路军,并从此奠定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信仰。他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
在抗日战争期间,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回民支队在他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区野战化较早的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儿承母志,把忠诚进行到底
1940年,马本斋指挥部队使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衡水康庄战争的胜利,又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巧取深县榆科伪军据点,巩固了队伍。为了招降马本斋,消灭回民支队,日军血洗东辛庄后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以乘机消灭回民支队。
日本侵略军用种种手段,逼迫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但是,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她义正词严地拒绝敌人:“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让他去的。劝降?那是妄想!”马母绝食7天,以身殉国。回民支队指战员纷纷请战,要为马母报仇。马本斋沉痛地劝说战友们,“以大局为重,不要上敌人的圈套。”马本斋强忍悲痛向母亲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采用游击战术,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边区,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多次胜利。
【英雄无悔】
与其说是英勇善战成就了马本斋,倒不如说他用自己的信仰带出一个忠诚的团队。在忠诚面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要为其让步。它让一个战士在接到一个没有确切地点、没有联络手段的任务后(《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大意),没有任何借口地执行,心里只有“军人的生命属于他的祖国,但他的荣誉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的信念,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