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说“不”
一个敢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人,是一个懂得如何说“不”的人。只有学会说“不”,才能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去展现自己,去尝试改变。
——佚名
沃兹莉刚参加工作不久,姑妈来到这个城市看她。沃兹莉陪着姑妈在这个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
沃兹莉身上只有20美元,这已是她所能拿出来招待对她很好的姑妈的全部资金。她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姑妈却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沃兹莉没办法,只得随她走了进去。
俩人坐下来后,姑妈开始点菜,当她征询沃兹莉意见时,沃兹莉只是含混地说:“随便,随便。”此时,她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里紧紧抓着那仅有的20元钱。这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姑妈似乎一点也没注意到沃兹莉的不安,她不住地夸赞着这儿可口的饭菜,沃兹莉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账单,径直向沃兹莉走来,沃兹莉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姑妈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盯着沃兹莉说:“傻孩子,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这次来,就是想要让你知道这个道理。”
青春讲义
说“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当你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你“是”一个不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勇敢说“不”,这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麻烦,反而是替你减轻压力。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点,原则一点,就请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记住,你不必为拒绝不正确的事情而内疚, 因为那是你的权利,也是你走向成熟必上的一课。
尤其是女孩子,容易对别人有过分的迁就而丧失自我,这就需要我们学会选择和拒绝。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委婉地拒绝别人,委婉地说“不”,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自己有能力处理的事情。委婉地说“不”,你既不会让自己为难,也能够给别人多一个机会去寻找更适合帮忙的人。例如身处职场的女孩子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位同事突然开口,让你帮他做一份难度很高的工作。答应下来吧,可能要连续加几个晚上的班才能完成,而且这也不符合公司的规定;拒绝吧,面子上实在抹不开,毕竟是多年的同事了。应该怎么找一个既不会得罪同事、又能把这项工作顺利推出去的理由呢?
其实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要求时,他们心中通常也会有某些困扰或担忧,担心你会不会马上拒绝,担心你会不会给他脸色看。因此,在你决定拒绝之前,首先要注意倾听他的诉说,比较好的办法是:请对方把处境与需要讲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帮助他。接着向他表示你了解他的难处,若是你易地而处,也一定会如此。“倾听”能让对方先有被尊重的感觉,在你婉转地表明自己拒绝的立场时,也比较能避免伤害他的感觉,或避免让人觉得你在应付。“倾听”的另一个好处是,你虽然拒绝他,却可以针对他的情况,建议他如何取得适当的支援。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替代方案,对方一样会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适当的支援,反而事半功倍。
有时候拒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方会不定时提出同样的要求。若能化被动为主动关怀对方,并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苦衷与立场,就可以减少拒绝的尴尬与影响。当双方的情况都改善了,就有可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总之,只要你是真心地说“不”,对方一定会体谅你的苦衷。
要学会说“不”,在繁复的俗事中将自己解脱出来,从而将精力、时间集中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上,与其同时,青春里的女孩子也要学会怎样正确地拒绝别人。不仅仅学会拒绝别人的索求,更要学会拒绝别人的给予。
身处逆境时,旁人出于同情,出于怜悯,出于种种纯洁或是不怎么纯洁的理由,会伸手搀扶你一把。你不要把这种搀扶当作一种依靠,一种幸运。你要学会拒绝,为自己舔舐伤口。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坎坷之途谁都有。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站起来,越过这个坎,磨难将是你的一笔财富。
学会拒绝是一种自卫、自尊;学会拒绝是一种沉稳的表现;学会拒绝是一种意志和信心的体现;学会拒绝是一种豁达,一种明智。学会拒绝,才能活得真真实实、明明白白,才能活出一个真正的自己。
孤独让你如此美丽
一个人越是不同凡俗就越伟大,也越孤独……孤独使他更加深刻、更加明智地观察生活。
——高尔基
香港青年女摄影家李乐诗,背负行囊睡袋,独自漫游世界。一位记者问她:“旅途漫漫,你形单影只,就不怕孤独或者寂寞么?”李乐诗听得真切,答得严谨:“我孤独,但没有时间寂寞。”“孤身走路我才能专注,专注才能捕捉摄影契机。”
在人生的长河中,既有欢乐和愉悦,也会有孤独、寂寞和焦虑。
只有经过沉默修养和孤独洗礼的人,才能捕捉到人生的真正底蕴。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认识自我。
文坛的传奇女人张爱玲被喻为寂寞的精灵。
张爱玲诞生时,古老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封建士大夫的黄金时代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然而封建大家庭的内部依旧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古老的文化与那种安稳、舒缓的传统生活方式还在继续着。张爱玲诞生时,其家境已经没落,但仍维持着大家的风范。
这样的出身,注定张爱玲从小就缺少玩伴。而父爱的缺失使张爱玲更加的孤独,她的父亲其实对自己聪慧的女儿是十分喜爱的,在张爱玲小的时候经常带着她去应酬,有时还和女儿谈谈亲戚间的笑语。然而,她的父亲是典型的封建贵族遗少式人物,他的爱是要根据自己的心情而定的。当时封建家族的没落景象又使得张爱玲的父亲时常心情郁郁而顾不得疼爱她。
在这样的孤独的童年里,张爱玲用自己内心深处的苍凉冷静地观察着旧式生活的腐朽败落,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阴暗、畸形的心理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她日后一系列深刻洞察人情世故和人性冷漠的作品准备了丰厚的素材。
大学期间的张爱玲也显得比同龄人要冷漠和孤独。她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只是埋头于研读西方文化、西方历史和文学,她就是在这时完成了厚积薄发的蛰伏蜕变。
1943年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张爱玲敲开了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鹃家的大门,她拿了自己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来毛遂自荐。周瘦鹃这位哀情小说作家在张爱玲告辞后,开始在灯下细细阅读。一边读,一边击掌,他为作者遣词造句的老练,洞察人情世故的深刻与冷漠而惊叹不已。于是《沉香屑》很快在周瘦鹃主办的《紫罗兰》上发表。
张爱玲后来的事情为人所共知,至1995年她寂寞地死去,这个孤独的女子造就了文坛上至今为止最华丽的文字,赢得了数以万计近乎喧嚣的惊叹。
青春讲义
女孩子的自立能力不仅仅需要体现在物质独立上,更应该体现在精神和情绪的独立上。女孩子常常可以忍受事业的艰辛、生活的起伏,却不能忍受寂寞。其实孤独有它独特的价值,孤独,能造就大师。这是因为,摆脱虚浮、繁杂的困扰后,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就能自由地翱翔。许多学者名流,沉潜书斋,甘于淡泊,耐得住清苦和寂寞。有的超尘脱俗,蜗居书斋,潜心治学,终有所成。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保持一个人的平常之心,方可在生动活泼、变幻多端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着力点,才能一展自己的才华,才能蓄势待发,最终跃出平凡,成就不朽功业。
孤独,并不是凄凉,更不是悲哀。农夫在孤独中耕耘才有好的收成;十年寒窗的儒生,也一定是孤独的。把生命和精力花在哗众取宠的闲聊和茶楼酒馆的应酬上,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有人说,孤独,就是将最后的生命、生命中最后的力量留给自己,留给创造。在孤独中寻求自我的价值,实现自我的价值。
当一个人静静地、不为外界的噪音所侵袭时,世界就会变得洁净。在这种环境下,你可以遐思万千,为构思的文章润色,为创造的大厦添砖……你完全不用为琐事杂务劳神,不用为人间不平而忧心,若能进入这种境界,你就能在充斥着虚无的社会中寻觅到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说,孤独是自我深思、自我完善的一个良机。因为,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局限,投身于人类科学和文化的创造,就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高尚的、永恒的充实和快乐,就能进入幸福的美好境界。
学会享受孤独,就会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收集新绿。与其让生命在无休止的纷争中窒息,何不置身孤独,漂洗心扉,净化灵魂。如果非要登上绝顶才能见到日出的辉煌,不如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山脚的溪边,看映在水中半残的虹;如果一定要似夜莺的歌唱才能打动别人,不如孤雁一鸣,划破天空的寂静。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适当地享受孤独,太嘈杂的生活会让人疲惫不堪,太烦琐的事情会使人精神恍惚。
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于周旋在没完没了的社交之中而没有机会倾听自己,则更加可怜。孤独是一种境界,一种美。
著名女性作家安娜·莫柔·林德伯格在《大海的礼物》中,强调了这一观点。她这样讲道:因为只有空间才会使美丽开花,有了空间才能产生事和物,人们才会变得独特而更有意义,因此也就显得美丽。
磨炼刚毅性格
一个人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勇敢地面对人生,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刚强的人。
——路易斯·克朗奈伯格
那天的风雪真狂,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从屋顶看不见的缝隙“吱吱”而入。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布鲁斯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世界地图》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
往日很温和的布鲁斯先生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有些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