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我往热闹了好几天,才逐渐平静下来。夜里也听不到鞭炮声了。无论是空气的味道,还是我的食物,都恢复成了原来的样子。
天气比刚来时暖和了许多,田地里的绿色也渐渐浓密起来。路边低矮的小树丛里,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虫儿在忙碌,它们有的飞来飞去,有的爬上爬下,有形单影只的,也有成群结队的。它们都匆匆忙忙地,很容易撞到一起或者挡了对方的道。不过即便不是同类,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会友好相待,扇扇翅膀或动动触角,各自离去。
已经有人在地里忙活了,他们有的在一锹一锹翻着泥土,翻过后还用锹使劲拍啊拍的,有的推着轰轰作响的机器在田地里走来走去,机器经过的地方,泥土颜色明显变深,一大群鸟儿跟在后面找寻着,我想应该是在找可口的虫子吧。
但不在太阳底下的时候还是冷,尤其是夜里。好在我一直穿着鸭子衣服,所以倒也过得去。树上的鸟儿,天一黑就“喳喳啾啾”个不停。我估计还是冻的。即使不下雨,每天早上起来地面上也是潮乎乎的,一出太阳女主人就会晒被子晒衣服,当然也给我晒毯子。
一早溜达回来的路上,碰到了老头和女主人,他们说要去“赶集”,女主人说也去,还说带我一块去。我一听就乐了,虽然不知道“赶集”是什么意思,但只要不呆在院子里,我都是很高兴的。
男主人走在最前面,女主人牵着小主人,小主人牵着我,和老头一起出发了。
空气很清新,还有新翻泥土的香味。想想南京的空气要有这么好闻该有多好哇!路边新盖好的房子,虽然没有南京的高,但也都有好几层,抬头望不到顶的。它们个个都有一个大院子,正对着路的这一面都是用亮亮的栅栏围着。
几乎每家院子里都种着香樟树,还有桂花树,有一家居然在墙边种了一大片茶花,稀稀疏疏的,可惜没有正开放着的花,甚至连一个花骨朵也没有。院门都是锁着的,走了好一阵子,也没看到一个院子里有人。男主人说这些都是在外面打工的人回来盖的,一年到头也住不了几天。
“忙来忙去就忙一堆水泥砖头,”男主人叹息说,“现在最多也就两个孩子,盖这么大的房子干什么?就是毫无意义的攀比,浪费钱。”
“这么大确实是没必要。”女主人说。
“盖个大的不是很好的嘛,”老头慢悠悠地说,“有面子,住得也得劲。”
“房子不住,十年八年一过,就成老房子了,没准就坏了!何况离路这么近,一扩路还要被拆掉,不可惜吗?”男主人说。
“要是有钱,我还想盖呢!”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儿后,老头说。
路边沟里的水静静地流着,水里不但有花花绿绿的片片和旧的衣服,还有好多我不认识的破烂玩意。它们交错在一起,随着水流不停地摇摇摆摆。我很奇怪,这些东西不是都应该呆在垃圾桶里的吗?
接着往前走,路边有一长排盖了半拉的房子,一大堆一大堆的沙子石子散堆在旁边,上面落满了红色的纸屑和废弃的烟花筒。我边走边做标记,小主人看见了,笑呵呵地说:“多吉你这是不需要的,有我们是不会迷路的。”
我想想也是。不过还是习惯性地抬腿做标记。
等小主人长吁了一口气说“集到了”的时候,我也有些累了。我认真地打量着“集”到底是什么玩意。
一条狭窄的街道上,有很多人挤来走去。商店是一家挨着一家的,有的高高大大有好几层,有的低矮简陋,看起来还没有老太院子里的鸡圈整齐。它们紧靠在一起,把街道两边塞得严严实实。
我没有看出“集”到底是什么,准确来说我只看到了一条满是商店的普通街道,如果非要我说出眼前这条街道有什么特点不可,那就是和我在南京见到的相比,无非脏一些乱一些热闹一些而已。也许正是因为它的脏乱和热闹,人们才把一条普通的街道叫做“集”吧!
我们走得很慢。一个原因是大家东看西瞧的,本来就走得慢,还有一个原因是人太多,挤得很费劲,想快也快不起来。
商店里展示的东西各不相同,有衣服、鞋子、水果,也有活蹦乱跳的鸡鸭。人们不停地进进出出,挑挑拣拣,有笑眯眯拿着东西离开的,有叹着气这家出那家进的。我看到在一个鞋店里,有个女的争辩不过,怒冲冲地摔下鞋子扭头就走,留下另一个穿红戴绿的女人圆瞪着两眼喘大气。
女主人对商店里的东西毫无兴趣,两只眼睛一直在街道两边的地摊上游离。我仔细一看,呵呵,地上摆的都是吃的:绿的芹菜、灰不溜秋的粉条、黄澄澄的南瓜······我看得正专心,突然尾巴不知道被谁猛踩了一下。我“嗷”了一声,男主人赶忙把我拉到他的脚旁边。
女主人很兴奋,不停地和摊主讨价还价,不过到底我也没看到她买过东西。老头呢,我压根听不到他说话,但买的最多的却是他。他总是先用手指着东西问:“啥价?”对方回答一声,他接着会说:“贵了。”对方如果不接茬,他就直接走了,对方如果搭腔,他就说:“称点吧。”就这样一路看一路买,等挤出来时,我已经是浑身大汗了。
装东西的袋子很大,看男主人拎的架势应该很重。不过除了记得里面有一大条肉,其它还有什么我都忘了。路上其他“赶集”回来的人也都是大包小包的,和老头相互打着招呼说着话。
坐在院子里,女主人感慨说赶集太好玩了!男主人却哼哼鼻子说:“又不是以前!”我觉得“赶集”是有些好玩,只是人太多太拥挤,而且走过去走回来的有些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