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苍小心翼翼地将飞隼号朝石柱驶近,舱内的温度马上又上升了不少,众人都在一瞬间感觉到了强烈的温度变化,那种感觉就好象一个人坐在蒸汽房里,然后突然打开所有的蒸汽阀门,热量马上充斥在整个房间一般。
顶着一层层的热浪,飞隼号穿行在滚烫的海水中,四周的海水此时都已发生了变化,在灯光的映射下,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海水在轻微的抖动。原本在海底,水是没什么动态的变化的,即使是遇到海流,用肉眼看去也不会看出海水的动态,而现在海水都不约而同地产生出抖动,这是水分子在高温下引起的化学反应,就和人们平常将水烧开时看到的景象一样,冷水是静止的,烧沸后的水却是滚动的。
可以想见,这里的海水此时已接近沸点,真得是让人难以相信还会有生物可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
不过,惊奇的事情就发生在了众人的眼前。当飞隼号靠近那里还有6米左右的距离时,眼前的一切在灯光的照射下终于清楚地呈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那些白色的物体竟然真的是会动的生物。
那处石壁上附着着数量繁多的奇形怪状的白色生物,大体上分为三种,一种是小磷虾,不过这种磷虾和海里其它的虾有很大的区别,它的个头很小,身体很直,没有普通虾那样弯曲,螯也很纤细,看上去除了可以摄取食物,几乎不可能用于攻击和自卫;另一种是几条怪鱼,它们的头很大,尾巴却很小,一看就不是善于游动的,而身体是多棱形的;最后一种是长有海葵一般触手的小蠕虫,也是数量最多的,它们的身体前端有两个分叉的触手,触手上分布着一圈毛刷一样的纤毛,不停在海水中挥动,象是在摄取食物。
这三种动物全都是纯白色的,身上没有一丝其它的杂色,虽然是不同的种类,却都相安无事地共同栖息在这里,相互间互不影响,没有一点的争斗。
“你们看,没想到这里真的会有生命”,岳华兴奋地不停叫道。
何止是岳华,所有人都兴奋异常,这不仅是难得一见的科学发现,同时也印证了美国人最早所说的海洋奇迹。对于搞科考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令人鼓舞的。
“你们看”,杨典为大家讲解到,“由于这里的热量非常高,所以所有的动物都是白色的。另外这里是一个奇特的生态空间,不可能再有其它的动物能够来到这里,所以千百万年来除了这些独特的生物外再没有别的动物可以在这里生存,也就更不可能会出现外来的捕食者,所以这里的磷虾、鱼和蠕虫便相互间十分的和睦,它们不会被别的动物捕食,也不会相互间争斗,它们只吃一种食物,那就是这里海水中丰富的矿物质,这里的矿物质可以养活它们全部的族群。这里的环境虽然极端恶劣,但又是非常安全的,对于这些没有抵抗能力的小东西来说,这就是它们的天堂,这是进化的结果,也是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唐彬和沈寒已经拍了不少的镜头,虽然停留在这里还不到两分钟,但刘苍已经开始掉转方向。温度实在太高了,再不离开大家都有被烤熟的危险。不过想来却也觉得不可思议,那些肉长的动物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金属做成的航行器却不能让里面的人哪怕多呆一分钟,大自然的奥秘和力量实在是神奇不已。
这里不适合做长时间的停留。飞隼号继续向海底深处下潜,他们远离了这片火山群,开始往峡谷的底部驶去。
海底火山的面积很大,虽然远离了那片喷发熔岩的地带,还是不时地看到大量巨大的熔岩石柱,不过这些石柱都没有喷发岩浆,海水的温度又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
四周又恢复了无尽的黑暗和冰冷,寂静和幽暗又压抑过来。半个小时后,当众人快不能再忍受舱体发出的“嗡嗡”声时,飞隼号的舱体终于发出了震动,他们触到海床了,终于到达了海底。
海底地形探测仪上的数字已经停止了变化,固定在了7540米,这里就是这片海底峡谷的最深处,它的深度远远超过了陆地上任何一座大峡谷,这里是真正的海底深渊。
在深海探照灯的映照下,海床的淤泥看上去非常的平滑,整个海床全都是灰黑的海泥,没有石头,没有海草,荒凉得如同月球上一般,如果不是灯光里闪现出飞隼号触底时激起的海底尘埃,还真让人觉得此时就是置身于外星球上。
“好了,大家现在开始工作了,我们马上进行土壤采集,然后作样本分析”,桑远山说道。
刘苍开启了驾驶座前的一个按钮,飞隼号的前端马上伸出了两只机械铲,从海床上铲下一团海泥,然后收缩,整个铲臂又缩回到舱内。
舱内的其他人再将样本送到分析仪上进行数据分析,大家各自忙开,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工作。
做完之后,桑远山又让刘苍将飞隼号朝前驶去,找到了一处岩石,接着又用两支机械钳从岩石上取下一小块样本,带回舱内后又对岩石样本进行了分析。
取样工作进行的很顺利,没过多久便基本完成了工作。这片海底的温度、盐分、压强等数据都一一被测算并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