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飞隼号已经行驶到大峡谷的下游地带了,即将到达整个大峡谷的最低处——巴昔卡,那里的海拔仅有155米,不仅远低于大峡谷的平均海拔,与世界上著名的几个大峡谷最低点相比,也是最低的。
由于地势很低,巴昔卡的气候温暖,适宜人烟居住,那里有一个村落,居住着门巴族的族人,飞行在这片区域,飞隼号便不得不小心自己的踪迹,时刻避免被人类发现。
由于地势的不断走低,队员们发觉江水又渐渐地变得急湍,江水下流引起的冲量致使水浪声不断扩大,几天来幽静的峡谷随着水声的咆哮也变得热闹起来。
转过一个河弯后,门巴族人的居住地出现在江的两岸,族人不多,为数不多的木屋散落在两岸旁的山体上,一座笔直的独木桥横亘在江水的上方,以便两岸的族人相互来往,两岸绿野如茵,桥上时不时地走过几个族人,掩乘着山谷内如画的景色,不禁让人陶醉在这桃园般的密林田园中。
又行驶过大约两公里后,峡谷里再也没有了门巴族人的身影,飞隼号停落在一处水流较缓的浅滩处。门巴族人世代生活在这里,生活基本依靠的是农耕和山林采摘,加之地势低洼,所以这一片的密林中生长着大量的野果和可食植物,飞隼号要在这里进行食物补给。
飞隼号上本来携带的就有大量的军用压缩食品和食用水,但因空间有限,储存量仅仅够行动的所需,连日来采集来的样本和那颗大琥珀又占据了不少空间,为了减少载重量,队员们又舍弃了少量的物资,只能沿路进行补给,加上队员们早已腻烦了压缩食品的口感,换下口味是很必要的。
的确,这满山娇艳欲滴的野果看着就让人口内生津,哪儿有不采来果腹的道理。
出舱后,大家整队而行。桑远山本想让刘苍留在车内,但刘苍担心采摘途中再遇上危险,坚持和大家随行,桑远山只得应允。
飞隼号停在了浅滩岸边的一处平坦的空地上,大家然后携带上武器步行入了林中。
林中的野果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桑实、乌椹、文武实、田桑枣、岗稔、多莲、八月瓜、覆盆子、野山霉、树霉、鸡爪梨、百香果、莲雾、葛犁枣、甜香丹、黄楂,开得满眼都是,一株株的饱满,压得枝头摇摇欲坠。
这些野果的果实都很大,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随便采回几个果实就足够队员们食用好几天的了。沈寒担任起采摘的任务,选了几个口感甘甜的,利用绳索系上枝头,然后用刺刀挑落到地面,大家再一起将果实分割,套上食品保鲜膜,不一会便采摘好了足够的果实,然后便步出林中,向飞隼号返去。
林内的草木繁茂,他们在林内采摘野果,本身又处于微观视距,林外的事物便被遮挡的毫无知晓,待他们一行步出密林,赫然间发现一个大麻烦已然袭来。
一群猴子此时正伏卧在飞隼号的四周,如奇的打量着这个“怪物”。
刘苍连忙让大家隐蔽起来,以免惊动了猴群。
杨典是队员里的动物学家,他望着猴群说道:“那是藏弥猴,栖息在藏区的各地山谷和森林里,性情温和,只吃浆果和植物根茎,对人类无害,不过说到底还是灵长类动物,这类动物生性好动,对陌生的物体总是充满强烈的好奇,它们现在只是对飞隼号好奇,在寻思着那是不是可以吃的东西,过一会儿只要它们发现这不是它们能吃的物体后就会离去,大家不用太担心。不过咱们最好不要发出声响,以免惊动了它们,要是被它们给发现了,虽说不会被吃掉,但要是把咱们当玩具,保准全被它们给抓死,所以大家要保持安静”。
听完杨典的话,刘苍立即示意众人压低声响,静静地观察着猴子的举动。
猴群围着飞隼号“吱吱”的叫个不停,似乎在进行着交流,但生性谨慎的它们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物体显然不会轻易做出举动,但也一直没有离开,十分钟过后,猴子们最终还是耐不住了,从猴群中钻出一只个大的猴子来,小心翼翼地用爪子轻轻拨了几下飞隼号,看见没有什么异常,便大胆地摊开两只爪子,一把将飞隼号抓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岳华不禁失声道:“少校,快想办法呀,咱们的巡航车就要被猴子给拿走了”。
“不要紧,出舱时我已经启动了飞隼号内的自动防护系统,猴子绝拿不走它,你们等着瞧吧”。刘苍信心满满地说道。看得出来,他对此一点也不担心。
果然,话音刚落,只见从布满飞隼号周身的小孔里突然钻出一根根的金属针,一下子刺进了大猴子爪子上的肉里。
大猴子痛得一声嘶叫,触电般地丢出了飞隼号,蹦出4、5米开外。
飞隼号被大猴子丢出后,周身的另几个没伸出金属针的小孔里又“砰”地一声弹出了一根长杆,这些长杆没有金属针那样密集,但比金属针更长,分布的十分均匀,恰好全部散布在飞隼号的整个外体,杆的前端呈弹簧状,在落地后象减震弹簧一样立即消解掉了落地的冲击力,随着飞隼号的弹起又落下,蹦蹦跳跳的在地面上滚动。
猴子们吓了一跳,惊恐的望着地面上那个满身是刺的“刺猬”,全都尖叫着躲到一边,“刺猬”滚向哪里,哪里便形成一个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