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本启奏!”
早朝上,左手首位站着一个紫衣蟒袍白须飘飘的官员,这位大官正是东盛国的首相王骞。
王骞刚说完这句话,东盛帝就说道:
“王相上的告老折子,朕已经看过了。”
金銮殿上,已经不惑之年的平盛帝坐在龙椅上,虽然流水一样的补品送入皇宫之内,但是依旧没有办法替代皇帝日渐苍老的面容,以及遮不住的疲态。
龙椅右后方的位置摆放着一个软塌,软塌前是珠帘随风叮咚作响,珠帘之后隐约可见斜斜的坐着一个戴着华冠的女人。
众臣皆知,这女人就是温皇后。
王骞是平盛帝杨桓当年登上帝位的第一助力,作为平盛帝的心腹,自然深受平盛帝的重视。
据说告老的折子已经上了三次,这平盛帝依旧是不允。
平盛帝打了一个哈欠,并没有对王骞的告老折子做任何的回应,
右侧方的珠帘之后递出一张纸条,纸条交由宫女手中传入平盛帝的手中,平盛帝也不避人,当场将纸条打开,阅过之后,说:
“还有其他的事情么?”
大殿上一片寂静,
“既然没有,那就退朝吧!”
“退朝~”
太监尖利的嗓音穿透整个大殿,
平盛帝站起来,走到珠帘之后,携温皇后自侧方拾级而下,走出殿外。大臣们纷纷散朝,仿佛对于这种事情见怪不怪了。
平盛帝三年,温皇后第一次随平盛帝上朝,并垂帘听政,御史大夫庞正初死谏,但是一条性命血溅金銮殿,但是次日温皇后依旧出现在了大殿之上。
后来,谏议大夫柳建兴上书不合礼制,谁料刘建兴次日就被大理寺查出犯了谋逆之罪,全家男子斩首,女子充作下等奴役。
再后来,又陆陆续续的出了几桩谋逆案,然后就没有人再说什么了。
不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温皇后在大殿上一句话都不会说,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她是这东盛国实际上的掌权者。
幸好,温皇后除了“掌权”和“为了掌权”,也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这东盛国也算国泰民安,时间长了大臣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
御书房内,
温皇后坐在书案之前,书案上摆的满是大臣们上书的奏章。平盛帝坐在一侧的圆桌旁,正在饮一碗茶。
“赐座!”温皇后吩咐道,声音柔媚入骨,
一旁侍候的小太监立刻搬上一把圈椅,王骞再三谢过之后,坐了下来,
“王爱卿,为何执意告老还乡?”
温皇后问王骞,
温皇后而今也已过三十,自平盛帝杨桓进京到登上帝位不过十余年。当年的一种肱股之臣已经肉眼可见的老去,但是温皇后却不见一丝老态,只是时间仿佛养料,让这朵带刺的玫瑰,越发的妩媚动人。
“臣已年老,老迈昏聩,不能再为娘娘和陛下效劳了。”
王骞说起这话的时候,老泪纵横,拉起自己的袖子擦着眼角的泪。
半个月前,有一起抢劫案,有人上报到御史台,说是王骞纵奴行凶,然后此事闹上了金銮殿,闹到了平盛帝的面前。
当时平盛帝只是做个模样申斥了王骞几句,罚了王骞的俸禄,惩治了刁奴。
谁知王骞觉得自己御下不严,十分的惭愧,然后就一直闹着要告老还乡。此番已经是第三次上书了。
本来像这种事情,对于皇家而言就无关紧要,谁知王骞愈发惭愧,这让平盛帝有些不好意思。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自己没有顾及脸面,将人家狠狠的训斥一顿。
况且王骞有当年从龙之功,内有安天下之能,满朝文武还有大半都是王骞门生。
“爱卿若是觉得年纪大了疲累,那就领个虚职如何?”
王皇后说道,
“陛下,您觉得王相就升超一品太师,主管国子监如何?”
一旁正在饮茶的平盛帝,掀起起茶盖,吹了吹茶叶,喝了一口,说道:
“你定就好!”
温皇后将视线转到王骞的身上,
王骞从椅子上颤颤巍巍的起身,跪在厅内,
用苍老到颤抖的声音说道:
“臣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