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商人认为自己注定要失败,不敢抓住机会去扩大经营规模;专业人员总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比同事稍逊一筹;成绩优秀的学生为大学里的考试惴惴不安;年轻女子迷人可爱,但与邻居的女孩相比较后,又对自己的社交能力颇感失望。这些人本来极为优秀,但在内心里却憎恶自己。他们内心焦虑不安,没有自己的主见,用别人的判断标准扼杀了自己的信心。
自卑的人常常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不足,他们的结论是: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做得更好,因此放弃了努力,并常常指责自己。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自己矮人一头,于是只有关闭交往的大门,成为孤家寡人。
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的泥潭,他能找到一万个理由说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别人,比如:我个矮、我长得黑、我眼睛小,我不苗条、我嘴大、我有口音、我汗毛太多、我父母没地位、我学历太低、我职务不高、我受过处分、我有病、乃至我不会吃西餐,等等,可以找到无数种理由让自己自卑。由于自卑而焦虑,于是注意力分散了,从而破坏了自己的成功,导致失败。即失败-自卑-焦虑-分散注意力-失败,这就是自卑者制造的恶性循环。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在人际交往中除了封闭自己以外,就有可能会奴颜卑膝,低三下四。
自卑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卑是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受到的负面暗示太多,也可以说是受的批评太多了。失败和挫折太多了,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总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最糟糕的是自己关起门来,想像自己如何不如别人,如何失败等。
自卑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呢?
自卑使我们固步自封,对外部世界产生敌意;自卑使我们失去自信,不敢参与激烈的竞争;自卑使我们不敢冒险,不敢创新。一个人如果自卑,他不仅不会有远大的目标,同时也将永远不会出类拔萃;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自卑,只能当别国的殖民地,站不起来,也不敢站起来,只能跟在别国后边当附庸国。
自卑是麻痹药,自卑是落后丹,自卑是自杀的剧毒品!
驱赶自卑的良药是建立自信,请接受自信心训练。
要建立自信心,第一,必须准确地了解自信。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斯在《保持自信》一书中认为,每个人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我行--你也行"这四种基本的人生态度。
"我不行--你行",是认为自己不行别人行,这是典型的缺乏自信的表现。
"我不行--你也不行",显然不是自信,而是对别人的敌意,对自己缺乏自信的掩饰。
"我行--你不行",貌似自信,实质上是自负的表现。它建立在惟我独尊的意识上。
"我行--你也行",这是一种真正的自信。这种自信建立在既相信自己、又相信别人的认识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学会自信,必须模仿自信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自信都可以作为我们模仿、学习的榜样。美国短跑运动员威尔玛·鲁道夫,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经过刻苦训练,他把"不及人之处"练成"过人之处",在1960年罗马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了短跑第三名。希腊有个叫狄蒙斯恩的人,小时候口吃,但经过刻苦训练,后来成为有名的演说家。他们都是通过自信与刻苦磨炼把自己的"弱点"转变成超过他人的"强点"。
第三,由于自信几乎涉及生活中的一切方面,所以你可以一个情景一个情景地练习。开始时可以想像成一种生活情景。例如,让你的同学充当售货员,你当顾客,通过练习如何拒绝售货员的推销。最后,你可亲临商店现场练习如何拒绝售货员。情景练习之后的每一次成功的体验无疑都会增强你的自信心,使你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
第四,被别人左右是缺乏自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不要受人摆布,不要人云亦云,要具备"对别人的议论不必介意"的意识与品质,要坚持不做违心的事。这样,你的内心就会感到解脱,并且充满自信。
第五,不要经常拿自己与别人相比。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环境与机遇又十分不同。因此,有许多事情别人可能因条件好而比你做得好得多。要勇敢地接受现实,勇于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又令人不愉快的事实。如果老是同别人攀比,你就会对自己逐渐失望,最终失去自信。
第六,如果你被指派去完成一项棘手的任务,你必须尽力、乐观地去处理。如果你畏缩了,你将会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
第七,不要好高骛远。期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抱怨是有害的。目标过高,经过努力而不能完全实现,反而会失去自信。
第八,自信要恰到好处。没有自信不行,过分自信也不必要,而且容易导致自大。极端自信的人,常常陷入"不知为知"的可笑境地,还自鸣得意。过分的自信,容易引起与他人的冲突,给人以冷酷无情的印象,容易导致四处树敌。
总之,自信心在一个人的奋斗中相当重要。有人说:"决心就是力量,自信就是成功。"拥有自信的人,便会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即将来临的任务,认为自己能够比一般人出色,并时时展现出这种出色。
自信需要培养。能够培养、强化和巩固自信的,就是不断的成功。一些人之所以缺乏自信,甚至过敏和自卑,就在于他对自己有了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有了愿望却总是无法实现,有了目标却总是达不到,就会一次次地打击自信心,甚至迁怒于别人,怨恨社会。事实上他们只要降低期望,把目标定得触手可及,多几次成功,就能够将心态纠正过来。
自信在于准备充分。心里没底,当然难以积聚信心。准备包括对情况的了解、知识的积累、特征信息的收集,以及必要的计划、物质和关系准备。但是,高明者往往在形势不明朗、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也能积聚信心、积聚力量,并把信心坚决地表达出来,表现得信心十足,充分感染其他人,让大家同心齐力、共渡难关,从而得到发展及突破。
自信心在于心理造就,或者说是景境心理调适。在做事前先回想一下以前的成功,想想优美的景色和以前最快乐的事情,这样能够凝聚起信心。
人的自主性越强,就会越有信心。培养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够变相地培养人的信心。
对挫折的有效处理也能够相当有效地增强信心。
有的人喜欢表现,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自我表现是人的一种本能或天性。表现往往能够满足人的虚荣,给自己以更多的信心。
一个人应该积极地影响环境,给环境与周围人群以信心,并使这种信心成为一种优势,从而让自己的信心更强。
不要陷入忧虑的沼泽地
老约翰·洛克菲勒在他33岁那年赚到了他的第一个100万。到了43岁,他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垄断企业--美国标准石油公司。
那么,53岁时他又成就了什么呢?
不幸的是,53岁时,他却成了忧虑的俘虏。充满压力的生活早已摧毁了他的健康,他的传记作者温格勒(JohnKWinkler)说,他在53岁时,看起来就像个僵硬的木乃伊。
洛克菲勒53岁时因为莫名的消化系统疾病,头发不断脱落,甚至连睫毛也无法幸免,最后只剩几根稀疏的眉毛。
温格勒说:"他的情况极为恶劣,有一阵子他只得依赖酸奶为生。"医生们诊断他患了一种神经性脱毛病,后来,他不得不戴一顶扁帽。不久以后,他订做了一个500美金的假发,从此,一直都没有脱下来过。
洛克菲勒原来体魄强健,他是在农庄里长大的,有宽阔的肩膀,迈着有力的步伐。
可是,在多数人的巅峰岁月--53岁时,他却肩膀下垂、步履蹒跚。
另一位传记作者说:"当照镜子时,他看到的是一位老人。无休无止的工作、不停地操劳、体力透支、整晚失眠、运动和休息的缺乏,终于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只能靠简单饮食为生。他每周收入高达几万美金--可是他一个星期能吃得下的食物却要不了两美元。医生只允许他喝酸奶,吃几片苏打饼干。他的皮肤毫无血色,那只是包在骨头上的一层皮。他只能用钱买最好的医疗,使他不至于在53岁就去世。
为什么?完全是因为忧虑、惊恐、压力及紧张,事实上,忧虑已经把他逼近坟墓的边缘。
后来,医生告诉他一个惊人的事实,他或者选择财富与忧虑,或者他的生命。他们警告他:"再不退休,就死路一条"。
他终于退休了,可惜退休前,忧虑、贪婪与恐惧已经摧毁了他的身体。
当全美最著名的女作家艾达·塔贝尔(IdaTarbel)见到他时,真是大吃一惊,她写道:"他的脸上饱经忧患,他是我见过的最老的人。"
老?怎么会呢?
洛克菲勒比麦克阿瑟反攻菲律宾时,还要年轻几岁呢?可是他的身体状况极差,以致艾达尔感到他太可怜了。当时她正着手写一篇讨伐标准石油公司的文章,她没有任何理由同情这位一手建立起这个超级"八爪鱼"的首脑。然而,当她看见洛克菲勒在教主日,急切地渴求他人同情的目光时,她说:"我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而且那个感觉十分强烈,那就是我为他难过,我了解孤独恐惧的滋味。"
医生竭尽全力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们要他遵守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终其一生,他都牢牢记住,这就是:
(1)避免忧虑,绝不要在任何情况下为任何事烦恼。
(2)放轻松,多在户外从事温和的运动。
(3)注意饮食,每顿只吃七分饱。
洛克菲勒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因此他捡回一条命。
他退休了,他开始学习打高尔夫球,从事园艺,与邻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
他开始想到别人。
他终于不再只想着如何赚钱,而开始思考如何用钱去为人类造福。总而言之,洛克菲勒开始把他的亿万财富散播出去。后来他更前进一步,成立了世界性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旨在消灭世界上的疾病与无知。后来,他活到了98岁。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人世难逢开口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见,作为自然的生理反应,忧虑在所难免,它是人们身上一道难认愈合的伤口。但人切不可把眼睛盯在痛处不放,自怨自艾地沉溺于其中。而应尽快调整心态和情绪,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已遭破坏的生活。
如果忧虑能换来境况的改变,那么人只管忧虑好了。但结果只是贫穷依旧,白白地添了些烦恼。
可见忧虑于事无补。人应该跳出忧虑的缠绕。这本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但我们却常常会因为在人生中遭遇一些不顺心的事,诸如经济的拮据,事业的失败,天灾人祸,破产负债,失恋丧偶,亲朋反目等,使自己一蹶不振,陷入忧虑的牢笼不能自拔。
忧虑,是人在面临不利环境和条件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抑制。它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使人沮丧,身心疲惫。我们看那些忧心忡忡的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他们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生活成了一种苦刑。恰如高尔基说的,忧虑像磨盘似的,把生活中所有美好的、光明的一切和生活的幻想所赋予的一切,都碾成枯燥、单调而又刺鼻的烟。
忧虑的人是无法专注于工作的。忧虑也使人神思恍惚,反应缓慢,智力水平下降。整天为不如意的事忧虑伤神,大脑长期处于低潮状态,工作、劳动自然不会取得成果。忧虑也会使人生病,中医早就指出"忧者伤神"。长期心绪不佳,胃口必然不好,体质必然虚弱。严重的忧郁症,还可能引发轻生。
忧虑的人常常有这样一些心理行为:
逃避问题。由于问题难以解决而干脆采取回避态度,但事实上问题依然存在,自己只是在表面上逃避,内心深处还是放不下,难题成为心头的沉重包袱。
对问题过分执著,把其看得过于严重。这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自我封闭。所谓"烦着呢,别理我",就是这样一种心态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