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在大学的时光,发现真的过得快。正如某某某说的: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迷迷糊糊中大学四年就快过完了。 在此司马奉劝各位大一大二,或者说还在高中的校友们要早替自己的大学生活做打算,不要得过且过,否则到了最后就会想司马一样,空悲切。 在此我推荐覃彪喜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和熊显华的《寻找渐渐迷失的自己》两本书,前者网上有TXT格式电子书,后者尚无。 丁:下一本书。 前面司马说了可能会休息一段时间,等到司马觉得时机成熟之后,就会动笔写《校园》与《血狐狸》之间的故事,那是司马筹划许久的,比《校园》、《血狐狸》更早。可以说,《校园》只是他的序言,《血狐狸》只是他的外传。那是一个关于无忧、二胖、楚晴、钱小枝的故事,大家敬请期待。 戊:我的鬼神观 在《血狐狸》和《校园》中,大家应该可以感受不到太大的恐惧感(至少,司马一直这样认为。)因为司马认为,鬼其实并不可怕,人定胜鬼! 首先,从生理上说,鬼是人死后的产物。没有道理,人死后会比死之前还要厉害,那这样的话还要活人干嘛?大家一起死了岂不痛哉。 其次,从心理上来看,大家是听多了鬼故事,看多了鬼小说和鬼电影,这些故事无形中传递鬼恐怖理念,久而久之形成了对鬼的恐惧习惯。到最后,其实谁也没有见过鬼,可谁都说鬼可怕。可鬼究竟恐怖在哪里?校友们可以去问问鬼。 己:中国的神话系统 这是最头痛的部分,司马在《血狐狸》中有过解释,这里不再多说,只给大家讲讲魂魄方面的。 在远古巫术盛行的时候,人们认为,人死后会产生魂魄,他的魂魄会回到部落祖先的发祥地。这和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关,人类基本上都是处在背井离乡的状态,一遇到灾荒,便是整个部落迁徙。而背井离乡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回到故乡。生前没有可能,于是他们便希望死后能够,当今这种观点在不少少数民族依然存在(因为据说,少数民族都是让最初的华夏民族给赶到边远地方去的。)。 在佛教传入以后,佛教认为,人死后会产生魂魄,这个魂魄会积压到地狱,然后在地狱遭受阎王清算以后,转世投胎,再世为人(当然是六道轮回,运气不好为猪为狗)。 这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观点,而且他是及其“可怕”的。你想想,假如我这辈子是个乞丐,只要天天烧香礼佛,那下辈子就有可能做大官。如果我要是发狠,把命都卖给佛祖,那岂不是来世可以做王爷、皇帝。于是乎乞丐就可以阿Q式的看着那些达官贵人新道:你们神气什么,别看你们现在人模狗样,有钱有势,大爷我下辈子会比你更有钱,于是佛教就像现在互联网中所说的“病毒式传播”一样,在底层民众中传播开来,并且渗透进上层阶级,并最终影响到中华文化。
于是借鉴了佛教的,集合先秦方术、黄老之术、巴蜀巫术的道教成形了。在道教的理论中,似乎人死后都得入地狱,而且貌似永远都留在地狱!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农村,每逢清明节、中元节、春节等等,大家都会烧纸钱、扫墓,希望死去的祖先能够保佑自己。
可是如果如佛家之说,人死后都去投胎了,你就是烧再多的纸钱,他们也收不到啊,更别说保佑了(他比你还小了)。这不就是在浪费纸吗?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佛、道、儒三教不断地相互借鉴,不断磨合,各自从其他教派中拿去各取所需,于是形成了现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以北方全真教为首的北宗更是主张“佛道儒三教本是一家”。(现韩国的“天道教”也是主张三教合一,日本的“神道教”不是。)
在《校园》和《血狐狸》中,司马试图迎合巫、佛、道三家的观点,将三魂分别送往三个地方。即:回到祖先发祥地(归祖魂)、轮回投胎(轮回魂)、留在地狱守护后代(守家魂)。但是这样写真的很累,因为之前司马还没有发现任何运用了这套理论的小说,所以处理方面顾忌太大,太麻烦。所以司马以后的作品可能会取消这套理论,随大家的潮流。
庚:感谢的名单:亲爱的读者们!
辛:司马偷偷想告诉你的
如果你坚持看到了这一条,那司马就告诉你,本书的另一个立意:如果你有了喜欢的对象,就及早表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