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保大五年四月,西都江宁府金陵城。
自从伐闽失败以来,唐主李璟就经常的失眠,而长期失眠的直接后果便是,往常的儒雅伟奇与威风霸气,在别人眼中都大打折扣了。如此一来,李璟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理朝政了,烦闷的时候就召集几个兄弟近臣,在宫中饮酒赋诗作词享乐,不愿过问朝政自找烦扰。酒后的李璟处于半醉半醒的微醺状态,他的温煦风雅要求自己时刻保持翩然的文士姿态。然而,在貌似冷静和稳重的外表下,酒后的李璟已然沉醉于过往的岁月中。不堪回首的记忆,不知不觉引起了李璟内心的骚动和浮躁。不管那是何等的滋味,贵为一国之主的李璟只能独自品味。
李璟在微醺中想起了自己的父皇,也就是南唐先主李昪。李昪的父亲李荣在战乱中失踪,后随养父徐温改名为徐知诰,直到立国称帝后才改回原来的姓名。李璟想起五年前,也就是升元七年,那年二月,他的父皇因丹药中毒导致背上生疮,在升元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李昪遗命齐王李璟监国,同年三月,李璟继位,改元保大。李璟在几个兄弟中排行老大,原名叫李景通,家中有二弟李景迁,三弟李景遂,四弟李景达。五弟李景逷。虽然是长子,但李璟自始就深知,自己在父亲的心中并非是储君的最佳人选。因为比较自己的几个兄弟,李璟并不具备优势。
每当想起父皇,李璟的脑海中总会同时浮现出另一个人的模样,他就是李璟的二弟李景迁。李璟承认,自己确实不如二弟适合储君之位。李景迁服用俭朴,不尚华侈,颇具他们父皇的风范,也因此深受李昪的赞赏和喜欢。当时的吴主并未禅让,而李景迁恰好又是先吴王的女婿,辅佐吴政名正言顺,因此,李景迁更受朝中老臣的拥戴,尤其是权臣宋齐丘。宋齐丘常常在李昪面前排挤李景通,而盛赞和辅佐李景迁,且举荐自己的心腹陈觉为李景迁的教授,教他见识,以培养李景迁的高贵气质。当时,政事参决多在吴国都城扬州,而李昪则是以镇海军节度使之职镇守金陵,李景通以长子的身份在都城扬州代秉国政,位及宰相。然而,宋齐丘却似乎认为李昪意属景迁,故意把不法知错多归咎于李景通,而盛称景迁之美。李昪于是把李景通召回了金陵,以景迁替他到都城扬州代秉国政。如此一来,李景迁似乎大有希望被立为嗣子,接替李昪的家业。只可惜,李景迁还没来得及等到李昪受禅称帝就离开了人世。在李昪受封齐王后,李景通就被立为王世子,但景通不受。及至李昪受禅称帝后,李景通先是被封为吴王,之后又徙封为齐王,为诸道兵马大元帅,距离储君太子之位仅有一步之遥。
除了二弟李景迁外,唐主李璟的其他几个弟弟也都是人中龙凤。四弟李景达刚毅开朗,好武而不善文,同样深受父皇的偏爱,而李景通却天性儒懦,又酷好文艺,不得父皇的认可,就连五弟李景逷都可能成为李景通的潜在对手。李景逷身为李昪的幼子,生于李昪受禅称帝那年的仁寿节,其生母种氏深得李昪的宠爱。有一次,李昪偶然经过李景通的寝宫,恰巧遇见李景通亲自调试乐器,李昪因此大怒,大肆斥责了李景通,并数日不予召见。五弟李景逷的生母种氏乘机间言,说李景逷虽然年幼但是聪慧,可以代替李景通立为嗣子。种氏急于让李昪立李景逷为太子,其干政行为令李昪极为反感,不仅没有得偿所愿,种氏反而不再得宠,甚至被李昪从寝殿中斥责了出去。李昪虽然反感种氏的行为,但确实有认真考虑,长子李景通是否适合立为嗣子。李景通偏好文艺,李昪觉得此儿不能担当治国重任,一度想废长立幼,但因为担心引起朝局动荡,所以没有付诸行动。李景通对父皇的心思似乎也有所会意,他对文艺的喜爱是真心实意的,也无意卷入立储的漩涡之中,便离开了金陵的朝堂,去了庐山国学,终日潜心读书,一刻也不思皇位。后来,李昪要封李景通为太子,李景通反而认为,兄弟争位必然影响统治基业,坚辞太子之封。李昪转而因此对李景通刮目相看了,下诏称其守廉退之风、师忠贞之节,甚至感概,有子如此,予复何忧?也正是因此,李昪在立嗣之事上一直犹豫不决,直到李昪驾崩,朝中众臣仍然对储君人选有着很大的分歧。
时到如今,李璟仍常想起五年前父皇驾崩后的处境,身为东宫之主的他何去何从。中书侍郎孙晟似乎担心冯延巳等东宫旧僚得宠专权,于是奏请李景通的母后临朝听政,阻止李景通当政。李璟深知,他的母后以贤淑著称,德高望重,在众臣中有口皆碑。所幸,翰林学士李贻业为李景通据理力争,以妇人干预政事必然导致祸乱为由怒斥孙晟,并盛赞李景通的德行。孙晟因此未敢坚持己见,然而,李景通却也不敢即位,而是含泣让位于诸位弟弟。此时,奉化节度使周宗手取衮冕衣帝,劝说李景通,天下付陛下神器之重,岂得固守小节?在经历几番波折之后,李景通这才得以正位,登基继承唐主之位,改名李璟。即位后,李璟对手足兄弟十分友善,在当年的七月,就徙他的三弟燕王李景遂为齐王,四弟鄂王李景达为燕王。到了八月,李璟再立五弟李景逷为保宁王。李璟甚至还诏告天下,声称继承先帝遗志,要以兄弟传位之意,封齐王李景遂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居东宫,燕王李景达为副元帅,判六军。李璟登位后表现出来的雍容大度转眼便天下皆知,虽如此,众臣并没有真的看好李璟,老臣李建勋就认为,李璟虽然宽仁大度,在这一点比先帝李昪优秀,但是李璟的习性未定,假如身旁没有正直的人辅佐,恐怕不能守护好先帝的基业。
想到这里,酒后微醺的李璟笑了,他觉得当时的自己是真的可笑,真心诚意待人,甚至对那些反对他即位的人,李璟都不计前嫌。比如宋齐丘这个老狐狸,在李景迁在世时就劝谏先帝李昪,以李景迁替代李景通,前往扬州辅佐吴政,大有改嗣之意。升元六年,吴越都城杭州发生大火,宫室器械被焚毁一空,吴越王钱元灈受惊而死,宋齐丘向先帝提议,觉得这是出兵吴越的最好时机。先帝李昪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使得唐国社会安定、民心归附、财富聚集,对外结交邻邦、不兴干戈,对于宋齐丘的提议,李昪毫不犹豫地否决了。然而,在宋齐丘的引导下,朝野上下对出兵的呼声仍然不断,先帝李昪为了制止不断增长的战争情绪,采取了罢黜主战重臣的方式,收了宋齐丘的权柄,把他送往江南西道的洪州就任镇南节度使。先帝驾崩后,李璟不计前嫌,以镇南节度使宋齐丘为中书令,奉化节度使周宗为侍中,宋齐丘这才再次入朝为相。李璟将这两个素来不和的先朝勋贵旧臣安排在宰相之位,一来可以顺应众臣的希望,二来也是想使他们相互牵制,防止超级大权臣的出现,避免朝局的不稳定。然而,李璟的这些用心良苦最终却是徒劳的,没有人是宋齐丘这个老狐狸的对手。宋齐丘的党羽随时都可能备有一百个计谋,而恭谨自守的周宗只会找唐主李璟百般泣诉。想到这,酒后微醺的李璟脸上的笑容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