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这简单的几个字,我已经满头大汗了。好久都没有过这样紧张的感觉。
我在这前面不远处找到了我的爷爷
“刘登林,刘接福长子。生于1926年,逝于1986年。妻姚氏,长子刘云飞,次子刘云虎。育有一女(早夭)”
尽管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爷爷奶奶,甚至家里连他们的照片都没有一张,但是,毕竟血脉传承,对于素未谋面的二老,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尊重和亲切。
老爹道“既然来就来了,今天索性让你开开眼,尽管往前翻翻看吧”
“行吗?”我小心翼翼得问。
老爹肯定得点了点头“你翻,我帮你收着”
于是我依言慢慢展开。一个个陌生的名字一一出现于我眼前。翻不了多久,就开始出现繁体字了,好在繁体字这东西,要说写,估计绝大多数人得抓瞎,但是只是读,连猜带蒙还是没多大问题的。
随着时间段的不同,字体大小,着墨深浅,字迹等等都不一而足。
有些人甚至还附有剪短的生平。老爹说,那都是光耀门楣的人物,方才有这种资格。
我刘家本来除了这本族谱之外,还有三卷家史,一些有所成就的先人生平事迹巨细无遗得被记载在上面。不过建国以后,这三卷家史被市图书馆借走研究,毁在随后的十年浩劫之中。
待我翻到卷首的时候,开篇是一首小诗,字码要比后面的族谱大好多。诗曰
“吉山保水共悠悠,
雷石燕巢几度秋。
云岭风生知虎啸,
迥门雨落有龙游。
插旗地接登云路,
晒甲山连望海楼。
欲问太平名胜迹,
天台环向总为刘。”
下面有一方依旧鲜红如血的印章,可能是篆字什么的,总之我看不懂。
老爹少有今天这样耐心的时候,解释道:“这就是我们家的辈分,谱字”
所谓的谱字,就是指人名字中中间那个字,按照自己的辈分,由祖宗既定下来。
比如老爹和叔叔们,他们应该是第34代传人,所以他们的名字中间一个字都相同,是个“云”字。
说到这,我皱了皱眉头,问道“爹,那按照辈分,我名字中间那个字应该是‘路’啊,怎么是个高呢?”
老爹的眼神几乎瞬间便黯淡下来,沉默了好久,叹道“有机会,我会告诉你的。不过,你不是还有个跟你母亲姓的名字吗?那中间的谱字就是‘路’”
的确,我从成年开始就一直拥有两张身份证。一个是刘高生,另外一个是跟母亲姓的,我从来都没有用过。也不知道老爹是怎么给我做到的。不过那张身份证是我最大的秘密。除了家里人,只有苏小小曾见到过一次。就连老万都不曾知道。
自从提起我的谱字,老爹的情绪便发生了某种说不出来的变化。
外表上看不出来。但是,父子连心。我能真切感觉得到。
祠堂里的气氛一时沉寂了下来。我跟老爹俱都一言不发,安静得卷着我们的谱书。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对了爹,还有件事。”
“什么事?”我能感觉到老爹的手轻微颤抖了一下。也不知道到底为什么他会如此紧张。
“那个”我邹着眉头问道“我们刘家的鼻祖是不是刘基啊?”
老爹明显松了口气,问道:“谁?刘基?刘基是谁?”
“哦”我连忙解释道“就是刘伯温”。
说起刘伯温,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传说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他最有名的“烧饼歌”到现在都被易学大师们反复推演。
特别在坊间,刘伯温跟诸葛亮都是被神化成仙的人物。
“这个嘛”老爹一脸为难得答道“据祖上传下来的说法,我们的确是刘伯温的传人。不过后来跳出来一大批这专家那专家的,据说还有北京科学院还是哪里的,来我们镇上研究好几年,结果说刘伯温的血脉从他儿子那一代就断绝了,我们这些所谓的刘伯温后人,都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毕竟好几百年前的事了,谁能说得准?是就是,不是也不打紧的”
“专家说不是,那八成就是了”我点点头。老爹没什么文化,所以他特别尊重知识分子。但是,这不能成为知识分子忽悠人的接口。
我们鼻祖单名一个“吉”字,刘吉,刘基。至少读音一样。
而且传说中刘伯温死后惨遭灭门,也不排除他幸存于世的后人们用这样一种同音字的做法瞒天过海,逃避朝廷的追剿。
“那么爹”我又问道“记得上次回来曾听你说起过,你卖掉过咱一个传家的宝贝,那是个什么宝贝,是不是叫什么‘天机砚’?像磨墨的砚台一样?”
老爹毫不讳言,想必是对自己当初卖掉传家宝接济他人的做法没有丝毫后悔“卖是卖过,不过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样子看起来也不像砚台,就是一块像是生了锈一样的圆盘,也不知道青铜黄铜的。说是传家宝,长得也不像啊,搞不好就是他们拿块破铁当宝贝了。后来让我找了块石头磨得锃光瓦亮的。忽悠那收破烂的说是慈禧老佛爷用过的铜镜子,卖了3000呢。”
我沉默不语。老爹道“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些来?”
我摇头道“没事。”
但心中却怒海惊涛。
看来,我不得不抽个时间回趟虚藏观了。
那个叫虚元子的老道,到底是何方神圣……